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梁河战役
释义

§ 高梁河名称溯源

高梁河战役

高梁河,又称高亮河。源于高这赶水的故事。出西直门在往北,有一条长河,河上一座小厂桥连接着南北大道,人们把这桥叫“高梁桥”。相传,明初燕王和刘伯温选都址在北京,当时的北京是一片苦海。刘伯温便命掌管北京水源的龙王把水搬到别的地方,否则就修座哈达门把他压在底下。龙王无奈,只好照办。北京城建好后,龙王忌恨刘伯温,便偷着把城中水井的水抽干放在水袋里和龙母一起推着小车逃出了西直门。刘伯温知道后变了脸色,派大将高亮骑上快马,出西直门朝北追去。高亮赶上了龙王,向车上的水袋猛戳一枪。立刻山崩地裂的一声响,高亮调马便跑,快到城门时,高亮回首一瞧,见洪水滚滚,白浪滔天,一个浪头把他连人带马冲进了长河。之后,水势慢慢缓和下来,流入长河一直向东。高亮为北京城保住了水源,北京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桥,取名“高亮桥”。后音转为“高梁桥”。

§ 高梁河战役

高梁河战役是辽乾亨元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辽与宋发生的一次大战。是年五月,宋军方灭北汉,未及休整,宋太宗即强令转兵东进,企图乘势一举夺占幽州(今北京)。自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予辽后,幽州即为辽的军事重镇。时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戍守幽州,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南出堵截。宋太宗遣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率前锋军出击,自率主力继后,败耶律奚底部于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马河),于二十三日推进至幽州城南。幽州城池墙高垒固,方圆三十余里,易守难攻。太宗乃分兵一部牵制耶律斜轸部于清沙河(今北京清河镇北),自率主力四面围攻幽州城。辽将耶律学古率兵从山后驰至幽州,掘地道潜入,与城内守军合兵拒守,宋军攻城未克。辽景宗又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率兵救援。七月初六,耶律沙部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败退,宋军乘胜尾追。时近黄昏,耶律休哥率大军驰至,宋军停止追击,于高梁河畔列阵。未几,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参战,使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南逃,辽军追至涿州而止,缴获宋军兵器、粮秣不可胜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