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辛瑞那》
释义

导演:斯蒂芬·加汉 Stephen Gaghan《辛瑞那》

主演: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Kayvan Novak ...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乌尔都语/波斯语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23日 美国  ...

类型:惊悚/剧情

片长:126 min

§ 剧情介绍

克鲁尼在片中扮演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个职业特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业里面竟然有令他不安的现实,马特·戴蒙在片中扮演一个石油贸易经纪人,他家里遇到了令人难以想像的悲剧,只好在与一个理想主义的海湾王子(由亚历山大·斯迪格扮演)的交往中寻找心灵的安慰。由杰弗雷·赖特扮演的企业律师在耍了手腕将本来有问题的两大美国石油公司合并搞成功时本人也面临一个道义上的内疚感。这几个角色在庞大复杂的石油行业里均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他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将对世界的影响却是毫不知情……这些身份悬殊而高深叵测的人们都没意识到,由此而来的连锁反应正酝酿着一场轰动全球的巨大动荡……

罗伯特·贝尔(乔治·克鲁尼)是个有二十一年深厚功底的美国老特工,并且他在中东地区多年的与恐怖分子周旋的经历更是令其练就了一身决好的文武本领。在荣耀地获得了美姑国会颁发的“紫心勋章”之后,又只身奉命前往混乱已久的中东地区“定居”。最近,贝尔又瞄上了一个神秘的恐怖大亨阿基扎。阿基扎和纳西尔王子的弟弟——中情局黑名单上的麦沙尔王子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因此,贝尔也跟踪阿基扎来到了黎巴嫩的贝鲁特,并巧妙地渗透到了该组织的内部。但组织的严密和黑暗内幕的纷繁复杂,也使得这位老练的特工如履薄冰、步步凶险。另外,中东地区的热门职业之一,石油经纪人出身的伯奈特(杰夫里·怀特)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幕后黑手们的盘上棋子任意被摆弄。伯奈特为一家名为康奈克斯的石油公司做事,眼前的工作是帮助公司收购另一家位于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的同类公司。该公司拥有里海周边地区发达的石油管线,但按照国际惯例,如果里海在地理概念上被定义为内陆湖,那么周边国家就同样拥有管线的使用权,从而康奈克斯的利益也将受到挑战。一心为“公”的伯奈特自然为了老板的利益跑断腿,但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卷入了更大更黑暗的政治阴谋与经济黑幕之中。

曾同样以优秀特工身份示人的马特·戴蒙此次脱去“伯恩”的神秘外衣,做起了中东的石油分析师布赖恩。一脸木讷的布赖恩在受到阿拉伯王子的盛情邀请后携妻儿老小前往参加聚会,在聚会上,倒霉的布赖恩之子不幸触电身亡,布赖恩也由此获得了巨额的经济补偿,从此我们这位看似“famer”的分析师也被无情地卷入了这场浩瀚的黑色漩涡当中,不能自拔……

§ 演员介绍

《辛瑞那》乔治·克鲁尼出身在演员世家,父亲尼克·克鲁尼也是一名职业演员,因此乔治·克鲁尼在五岁时,就曾经在父亲的节目演出。但是他直到21岁时才打定主意进入演艺界,搬到洛杉矶居住。他连续演了将近几部电视影集,都没有引起注意。他自己曾经说过:“在电视界最好的演员不见得有最好的际遇,因为他们需要的人不见得是演技最好的,而是最有自信的。”在了解这个道理后,加上自信的乔治·克鲁尼果然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性感魅力, 《急诊室的故事》让他开始首度尝到走红的滋味,这时他的年纪已经超过三十了。让他跃登银幕偶像的是电影《一日钟情》 ,乔治·克鲁尼在片中展现了他不太循规蹈矩的潇洒魅力,他和米歇尔·菲佛也荣登当年最登对性感偶像。随后他一路走红,出演了相当众多的卖座影片,诸如《红色警戒》 、 《蝙蝠侠》 、 《完美风暴》 、 《十一罗汉》等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令他一直跻身于好莱坞一线演员的阵容。在演艺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他又开始尝试执导影片,初试牛刀的《危险思想的告白》一举获得银狮奖,在2005年又推出第二部导演作品《晚安,好运》又一次成为奥斯卡的热门影片。

§ 幕后制作

【热点问题】

一个半世纪前,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诞生了世界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从此石油工业开始拉开序幕。时至今日,被喻为“黑金”的石油早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和军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国家安全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影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展现出牵扯世界的内幕真相。

片名“Syriana”是地理学术语,是指位于中东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热点地区。作为一部政治惊悚片, 《辛瑞那》涵盖了外交政策、情报工作、石油工业和恐怖主义等诸多国际问题。影片以两大石油公司的合并作为主线,发展出错综交横的细枝末节,勾绘出四个主要人物的人生脉络。为CIA卖命的特工鲍勃为隐藏身份欺骗了亲人几十年,却最终被组织出卖;野心勃勃的律师班尼特与父亲隔阂颇深,竟让事业变成要挟命运的砝码;年轻有为如沐春风的布莱恩成了利益之战的牺牲品;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巴基斯坦移民瓦希姆不满于残酷现实,误入了恐怖袭击的不归路。这一切让世人看到,个人的命运完全被动荡的外界所支配,而个体的变故又都在细微中影响着世界。

【现实反思】《辛瑞那》

本片剧本改编自罗伯特·贝尔的回忆录《不看邪恶:来自CIA反恐老兵的真实故事》。罗伯特·贝尔曾于1976年至1997年任CIA行动处的案件官员,曾在伊拉克、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苏丹首都喀土穆和印度的新德里工作,见证过很多秘密行动的始末。他在回忆录中提到,在他和同事们为国家安全铤而走险的同时,也目睹了CIA存在的种种错误体制:海外行动严重受限,一些特工根本不了解当地的语言和风俗,招募新人不是以能力智慧作为标准,而是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场政治活动。当“9·11”惨剧发生时,贝尔竟没丝毫感到吃惊,正如他在书中序言所写:“全世界都目睹了CIA由于疏忽而付出的惨重代价。”

《辛瑞那》是凭《毒品网络》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金球最佳剧本奖的斯蒂芬·加汉向导演阵营进军的第二部影片,早在谋划《毒品网络》的剧本时,加汉就曾注意到毒品贸易同石油工业的相似之处,石油和毒品一样让世界上瘾。后来史蒂文·索德伯格和乔治·克鲁尼拿着罗伯特·贝尔的回忆录找到了他,贝尔的经历顺理成章的成了《辛瑞那》的雏形。加汉说,影片的故事在内敛而隐讳的告诉观众,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多变的社会,片中的人物没有好坏之分,不具有传统角色的发展命运,而且出现的疑问不存在简单答案,一切将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这也正是“后9·11”时代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

【全球奔拍】《辛瑞那》在改编剧本之前,加汉曾到很多国家了解石油工业的相关情况,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黎巴嫩、叙利亚、迪拜和北非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在罗伯特·贝尔的引荐下,他还拜访了中东国家不同背景的相关人群,其中包括石油商人、CIA特工、军火商,甚至还有伊斯兰运动组织黎巴嫩真主党。

由于在影片中使用的语言多达70种,并且严格限定口音标准,剧组辗转于十多个国家物色演员,从纽约、伦敦、开罗,到巴林、迪拜、科威特和大马士革,每处参加试镜的演员都趋之若骛。

为了让自己一改绅士风度成为不易暴露身份的特工,克鲁尼必须在一个月内增加体重35磅,留上落腮胡,俨然一位市井中的中年男人。不过这多余的体重也让克鲁尼吃尽了苦头,特技动作中的一次意外让他颈椎受伤,由此引发了剧烈的偏头痛,一个月的卧床修养让他错过了《十二罗汉》的宣传活动,最后不得不依靠手术解除伤痛。

全片由曾为《明日帝国》和《不羁夜》掌镜的罗伯特·埃斯维特用两部手持摄影机拍摄完成,从而营造出影片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影片的取景地跨越了三大洲,200人的剧组和100名演员频繁往返于世界各地,仅戏服就多达2000套。本片是继2003年自杀式炸弹袭击后第一部到卡撒布兰卡拍摄的电影,也是第一部获得迪拜官方批准拍摄的西方电影。

§ 花絮

·原著作者罗伯特·贝尔在片中扮演了一名CIA官员。

·米歇尔·莫娜汉曾在片中有段镜头,但由于在试映式上观众反应影片过长,于是她的情节被剪掉,米歇尔·莫娜汉在2005年的另一部影片《地狱神探》 (Constantine)也遭遇了相同命运。

·格里泰·斯卡绮曾在片中扮演鲍勃·巴恩斯的妻子,但后来该角色被删剪。

·片中Sloan Whiting律师事务所的正门画面出自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Jones Day。

·斯蒂芬·加汉曾希望由克里斯汀·贝尔扮演布莱恩的角色,但由于后者要出演《新世界》 (The New World)而作罢。

·哈里森·福特曾拒绝扮演由后来的乔治·克鲁尼扮演的鲍勃角色,后来在接受《帝国杂志》的访谈时,他说没能扮演这个角色是他电影生涯中的遗憾之一。

·在剧本的初稿中,鲍勃的姓氏不是巴恩斯而是贝尔,与原著作者罗伯特·贝尔同姓。

§ 精彩对白

Bob Barnes:If anything happens to me or my family, an accident, an accusation, anything, then first your son will disappear, his body will never be found. Then your wife. Her body will never be found either. This is guaranteed. Then, whatever is the most dangerous thing you do in your life, it might be flying in a small plane, it might be walking to the bank, you will be killed. Do you understand what I'm saying? I want you to acknowledge that you do understand so that we're clear and there won't be any mistakes.

鲍勃·巴恩斯:如果我和我的家人发生什么事,一次意外,一项指控或者别的什么,那么首先你的儿子会人间蒸发,他的尸体永远不会被找到,然后是你妻子,她也一样。这是前提。随后,不管你有过何等危险经历,你可能在搭乘飞机,可能在走向银行的途中,你会被干掉。你明白我说的吗?我希望你能明白,这样我们都心知肚明,不会有任何差错。

§ 穿帮镜头

·CIA监控室墙上的数字挂钟在一段镜头中停止不动。《辛瑞那》

·当鲍勃和纳西尔王子在贝鲁特宾馆的电梯中时,电梯的一角反射出摄影机镜头。

·鲍勃卖给伊朗人的导弹并非是美国制造的,而是俄罗斯制造的地空导弹。

·在片头时女人换衣服的场景中,她的高跟鞋也换成了运动鞋,而当她走开时,却传出高跟鞋的脚步声。

§ 相关评论

简谈《辛瑞那》(Syriana)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辛瑞那》(Syriana)是2005最为神奇的电影,可惜由于内容稍微有些复杂微妙,绝大多数只图消遣的观众没法沉下心去琢磨,故而不大待见。而且这种复杂微妙,主要是因为在题材层面的专业性,不是电影技法方面的。因此,为了让更多人来欣赏此片,有必要先拆除这个知识壁垒。但这种知识性,正体现出编导“充分尊重观众智商”的严谨态度,那些为了短暂的取悦而编造看似容易理解的弱智荒唐情节的电影,才是对观众的最大不尊重——当然,这种判断仅限于现实题材电影。

闲话少说,正事开锣。按照俺自己的理解,简单整理一下影片中出现的线索与人物;不对之处,还望达人指正;同时,也希望能对大家理解该片有些小小的帮助。当然,认为“看电影只不过是看个特效听个声响”的同学可以忽略此文,免得浪费时间、徒增烦恼。

【CIA与导弹】

George Clooney同学扮演的CIA特工,是一线特工,CIA术语叫“field agent”,也就是CIA从情报到实施环节的最后一环——实际执行任务的人。 《辛瑞那》电影开头在德黑兰跟Clooney交涉的是两兄弟,刚看开头时,他们的身份还只是“伊朗地下军火商”,后来我们从CIA头头们的谈话中可了解到,他们其实是“腐败”的伊朗情报人员。Clooney杀他们的具体理由,电影并没有明说,但绝对是CIA的委派的任务,非他自己私自行动。CIA应当是发现那两兄弟实际上是伊朗情报官,所以才要将计就计借军火交易之便杀了他们;但是没想到这两兄弟在职务之便,还干些“私活”——把一颗导弹卖给了中东恐怖组织。这颗导弹就是后来巴基斯坦少年用于充当轰炸油港的武器。(美国历史上做过N多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经常尿床的拉登同学,当年就是美国捞的帮助对象)

本来这样的刺杀行动是秘而不宣的,大家闷在肚子里就行了。但是Clooney的角色太过于负有责任心,坚持给上级打报告说丢失一枚导弹的事情(美国官方很可能在“暗杀爆炸”事件之后就立马发表了声明,标明此事与美国无关;如果Clooney在导弹的事情上咬住不放,“暗杀伊朗情报官员”的事很可能被捅出来;电影中多次暗示Clooney虽然能力不错,但是还不适合这种官僚作风);上司本来想召他回总局当个坐办公室的“管理层”,谁知他在一次CIA与国会中东小组的一次联合听证会上再次口无遮拦(挑战“政治家”们的幼稚想法),从而失去升职坐办公室的机会。

既然不能在CIA总部当文职,他决定还是回到自己最擅长的“前线”好了。这时,正好CIA根据美国利益,决定支持中东那个富有的石油国家的二王子做继承人,那样好让美国更好地控制;而大王子则颇有思想和号召力且不想依靠美国,已成眼中钉。因此,Clooney再次充当了CIA(或者说美国)的棋子——被派去执行暗杀大王子计划。和他联系的,是以前充当过美国情报工作的一个名叫“穆萨维”的家伙(黎巴嫩真主党前总书记就叫穆萨维,也许电影是在致敬?哈哈~~),由这个家伙提供给Clooney同志关于大王子的情报。没想到的是,这个穆萨维同志早已不在美国这边,或者说他至少是多重间谍,或者说在那个点上,他是为伊朗工作的。Clooney杀了伊朗的情报官,为了向伊朗邀功,穆同学反过来绑架了Clooney,而且试图通过刑讯逼供挖出美国部署在伊朗乃至中东的整个情报线来;幸好当时是在黎巴嫩真主党境内,真主党和美国虽然也是死对头,但党总书记(类似现任的“哈桑”同学)暂时不想美国情报官在自己辖区内发生过于严重的事故(那样可能会激起美国的强烈反弹),所以制止了穆同学要Clooney的命。以后就是外交程序了,大家都退一步,Clooney也被美国大使馆转运回了华盛顿医院。但是,因为穆萨维同学已经放出口风:Clooney就是杀害伊朗情报官的人,CIA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只好刻意疏远和Clooney的联系(这里有一段精彩的场景:Clooney的三个上司讨论如何撒谎,说Clooney早就脱离他们控制云云),实际上是完全抛弃Clooney,让他充当了炮灰。即使Clooney同学在伊朗情报机关的报复下不死,他也会因为FBI对他的调查而被捕入狱(那样就可以封住他的嘴了)。

Clooney同学要反击的话,就必须找出是谁想封住他的口,也就是说要找出“刺杀大王子”行动的幕后主使人。幸好Clooney还有个秘密武器,那就是那个名叫“斯坦”的神秘人物(William Hurt扮演)。斯坦这哥们出场的时候已经不在情报机关工作(从事什么“顾问”工作,和俺导师一样,嘻嘻),但是电影无疑暗示他有很强的情报信息网(有点类似于《慕尼黑》中那个“法国老爹”),Clooney多次找他帮忙,是他指点Clooney去找怀庭(Dean Whiting)同学。怀哥们的身份,电影虽然没有直接透露,但至少可以肯定他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政治能力可谓通天,他的事务所大到为中东石油王国处理生意,正是他相中了亲美(且无能)的二王子而要帮助后者干掉反美的大王子。所以,说白了,怀庭这个“人”,代表的就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美国力量”,或者说“美国霸权”。跟这种人斗,来斯文的肯定不行,好在Clooney是一线特工,深知所谓“贝鲁特法则”(实际上就是“不择手段”的法则),他直接威胁怀庭同学和他家人的生命,这个他是能做到的。Clooney赢了,对他的调查停止了,他也拿回了护照。至于他为什么重返中东,为什么要再去见大王子,是为了阻止暗杀吗?电影并没有明说,但Clooney这个角色的性格电影已经展示得很清楚了,他有自己的原则;虽然他的整个情报生涯都是被人利用,但他还是想尽量保持某种Integrity,这个词我觉得很难准确翻译成中文,是“正直,诚实,廉正,完整,完全”多种意思的融合,但并不完全是个“道德”概念。反正是出于这种Integrity,他就去了,在见到大王子的那一刻,精确制导导弹也在他们中间爆炸......

所谓导弹,说复杂是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给她一个目标指令,它飞到目标然后爆炸就是了。不同的是“制导”方式,也就是目标输入和确认的模式。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激光发射器照射的点,那就是激光制导导弹(这一模式,可参见《燃眉追击》(Clear and Present Danger)中轰炸毒枭聚会的场景);目标也可能是事先就输入导演导引芯片、发射后无需全程动态调整的(适合对付体积比较大的不动目标)。电影中所采用的,最有可能是机载或舰载精确制导导弹,由飞机上的激光定位装置或者通过军事卫星的视频定位装置,来指引导弹飞向目标;以影片中实际的画面效果来看,通过卫星定位的可能性更大(《爱国者游戏》(Patriot Games)中也有用这一模式来袭击恐怖分子基地),当然,也不排除用上了电子侦察机的定位系统。

【石油、华盛顿与世界】 《辛瑞那》

影片四条故事主线中,马特戴蒙的能源分析师和两个巴基斯坦“少年恐怖分子养成”的故事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这里不多说了(戴蒙代表公司参加石油国王Party时,儿子触电身亡,大王子以给他们公司石油开采权作为补偿,进而让他当上自己的经济顾问;戴蒙想和王子一起发动政变实现理想,但是被美国破坏)。比CIA这条线更复杂的,是华盛顿律师这条线,当然,这一切都是石油引起的,就让我们从石油谈起:

电影的开始,黑哥们小律师本尼迪克特去见怀庭的时候,后者就说明了当前局势:Connex这个美国大石油公司在中东石油竞标中,输给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后面的信息提示来看,这是大王子有意脱离美国的努力);而一个叫Killen的小石油公司(总部在德克萨斯,布什他家开的?嘻嘻~~)却获得了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原生油田的开发权(因为中国石油公司接手那个中东石油项目,受雇于美国公司的巴基斯坦少年失业了,稀里糊涂被诱惑进了恐怖组织……嘿嘿,这个关系是不是有点那个?不是映射俺们伟大的祖国暗中助长恐怖势力么?Anyway,这样大是大非的小事,和本文无关,让政治家们考虑去吧~~)。所谓“失之东隅,补之西墙”什么的,Connex就想通过并购Killen的方式来吞下哈萨克斯坦这个大肥肉。表面看来,这只是公司行为,但背后却关系到美国的国计民生,所以政府不会不理的。说白了就是:为了美国利益,所有人都是希望合并成功、然后夺得哈萨克斯坦油田的;但是在“业务层面”,却要做出些成绩来,好显得美国司法界有些“诚意”,不至于落下“为了政治利益牺牲司法公正”的把柄,而我们的小黑哥们律师本尼迪克特同学,正是处于这场风暴的节骨眼。

从工作关系来看,本尼迪克特是属于怀庭所有的律师事务所的中下级律师。前面说了,怀庭能量非常大,Connex石油集团也是他的客户之一,他给本尼迪克特的任务,就是要查出以Killen这么小公司的能量,是如何获得哈萨克斯坦那块肥肉的;这其中肯定有猫腻,尽早查出来,就可以赶在美国司法部前头尽早想好对策。注意,这里“查清猫腻”并不表示律师事务所是为了司法公正,而是说问题肯定是存在的,他们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有多大,牵涉到什么层面的人,才能想清楚到时候要通过做出什么样的牺牲,才能给公众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些,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due diligence”。本来这一词汇是指公司并购时双方要事先查清对方的底子,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害。在本片中,该词有了更深一层含义,那就是“做给人看的调查”。因为上到美国政府,下到美国人民,都是会从这一合并(进而控制哈萨克斯坦油田)中获得好处的,所以没人会真正反对。但是政治经济圈中的“黑幕”又是人所共知的,不挑出几个“替死鬼”来,是大家都无法相信的——或者更精确的说——是会给美国“司法公正”这块温情脉脉的面纱抹黑的。所以,必须要有这“必要的勤奋”。

问题的关键在于,以谁作为牺牲?Killen公司是通过贿赂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的方式获得油田开采权的(具体贿赂的途径和方式,电影中通过本尼迪克特之口说得很清楚,这里就不罗嗦了),具体执行人是Danny Dalton。电影并没有具体透露这个家伙是干嘛的,但通过已知信息可推断:他是Killen总裁Jimmy Pope的好朋友(甚至有可能是合伙人),同是德克萨斯人,不知怎么和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搭上了关系,Killen通过他设立空壳公司以资助部长女儿私立学费的渠道,向部长行贿了7000万美元。具讽刺意义的是,美国法律中是明文规定“贿赂外国官员是犯罪”的,尽管私下做得很多,但正如怀特说的:“在华盛顿,没有调查你就说明你是清白的”。言下之意是“多少黑幕是隐藏在法律冠冕堂皇的外表”下啊。 《辛瑞那》美国司法部是清楚这点的,大检察官Donald千方百计想从本尼迪克特这里套信息,没想到小黑哥们“看起来像绵羊”,其实是狡猾的“老虎”,能跟司法部玩交易。他们在电影后半段达成协议:只要本尼迪克特查出足够的“黑幕”证据和足够级别的“腐败分子”,司法部就会罢手,从而通过Connex和Killen的合并案;但是,光有一个Danny Dalton是不够的,还得多加一个“够份量”的替死鬼才够“遮羞”。狡猾的本尼迪克特趁机将自己的直接上司Sydney Hewitt拉下水。Sydney也是列属怀庭的律师事务所,是比本尼迪克特高一级别的合伙人,当时担任Connex集团华府地区的首席顾问。他也从并购案中私下捞了不少好处。本来这没啥,但轮到“垫背”,算他运气差。这件事情肯定也是经过怀庭首肯或默认的,丢车保帅嘛,政治风浪里要玩大的就得懂得妥协与出卖。

说到妥协、背叛啥的,该片中CIA与律师这两条线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复杂而微妙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关系,都以“原生态”的方式现形了,看似不动声色,实则触目惊心。电影中有个小线索大家可别忽视了,那就是CLI(Committee for the Liberation of Iran,伊朗解放委员会)这个组织。它不是政府机构,但却是个强有力的Lobbying组织,也就是能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民间组织,组织成员来头可都不小,怀庭、Connex和Killen的头头们、Danny Dalton等都是其成员,可以猜测的是其中很可能还有不少资深参议员与众议员。挖掘到底的话,该组织其实代表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美国为什么要“解放伊朗”?当然不会是为了伊朗民众享受民主与自由,而是为了自己可以在世界石油竞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控制了伊朗,美国就能更方便地将中东地区(已经控制了的伊拉克地区)和哈萨可斯坦的石油走陆地管道输送到欧洲地区,这比海运至少要节约一半的成本。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来说,石油是血液,管道就是血管,诸位看看这几年围绕俄罗斯石油输出管道的交锋,就会明白其中利害。

【乱里乾坤,自有精妙】

搞清楚了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之后,本片其实不难懂。我们对电影的不明白之处,恰好是反映了普通民众对高层内幕和世界风云不得其解的状态。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呈现,而不是答案,甚至也不是批判。但我觉得这种精妙的呈现,比任何直接的批判或肤浅的答案都要有力量。

从题材和表现手法来看,它和《断臂山》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极(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但各自都精确地把握了自身题材所内涵的神韵,以及选择了表现题材的最细腻而微妙的途径。具体好处,俺想另文详叙。

总的感觉,《Syriana》其实应当比《晚安好运》(Good Night, Good Luck)、 《卡波提》 (Capote)、甚至《冲撞》 (Crash)更应该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但大家也看到了,影片对于美国现实政治的批判要比其他所有影片都要辛辣、生猛得多(更何况是这种有理有据的批判,绝非愤青似地高调耍无赖),所谓奥斯卡也不过是个“面子工程”,自然也就容不下这样的“异端”了。但个人觉得,《Syriana》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比之题材的冲击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影片的摄影、台词、表演、场面调度、剪辑、故事结构、内涵情感......无一不精妙。如此庞大的格局,如此复杂的线索,如此众多的人物,细细回想起来,都非常恰当而完美地分布并隐隐相连,实在是令人赞叹。随便提一点比较微妙展现而容易被忽视的东东: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四条线索中,都隐藏着容易被忽视“父子关系”呢?展开来去,电影中还有多少这样好玩而耐人寻味的东东啊......

《Syriana》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凌乱,实则精妙细腻的电影。看了这样的电影,那些以“线索、人物众多”作为“故事讲得很糟糕”之借口的导演,应该狠狠地汗颜一下。毫不夸张的说,《辛瑞那》这样的电影,是甩给那些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编导们的一记辛辣而响亮的耳光!

§ 精彩剧照

§ 参考资料

http://www.mtime.co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