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明寺
释义

§ 简介

高明寺地处佛陇山间,幽溪之侧,在翠竹苍松掩映之中,最早始建于唐代天佑(904-907)年间,据清康熙《天台县志》考:初,智者居佛陇讲“净名经”,忽经为风飘不下,乃杖寻经,行五里,风息而经坠,智者遂其地建刹,名“幽溪禅院”,也称“幽溪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l008)改“净名寺”,后称高明寺,今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重建,今“高明寺”门额,为康有为所题。1980年由法国华桥信士,捐施重修,已列为县级文保单位。附近有摩崖石刻,园通寺,幽溪亭等胜迹。 天台山高明寺,相传为智者大师贮藏紫金、袈裟、贝叶经的地方,亦即史称“一叶飘经”的幽溪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在天台县城东北10公里太平山麓,为智顗手创天台山十二古刹之一。陈太建七年(575年),智顗初入天台,讲《净名经》于佛陇,忽风吹经飘,翩翩不下。即随经所至,越五里,风息经坠。其地峰峦秀发,清溪鉴心,遂营为净居。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建寺,号智者幽溪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净名寺。后改称高明寺(因高明山得名)。1926年,住持观通将圮倾之地藏殿、钟楼、天王殿重建,复其旧观。寺内雍正"龙藏",大部保全。1981年,修复大殿,1982年重建钟楼。1983年,国务院将高明寺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87年以来,陆续修筑观音殿、放生池及山门外围墙,寺貌焕然一新。寺宇依山建筑,分3轴13院,有天王殿、地藏殿、方丈堂、藏经楼、西方殿、钟楼等寺宇200余间。新铸铜钟,重达2.5吨,高1.96米,直径1.48米,声闻十里之外。方丈堂中有楞严坛,为传灯结侣行道遗迹。寺内外多名胜、碑刻、摩崖。西方殿壁嵌明万历年间董其昌所书《楞严海印三味坛仪碑记》。寺额"高明讲寺"及大殿匾"大雄宝殿"为康有为书。寺东百步临溪有圆通洞。寺东南有清凉桥。寺东摩崖"佛"字,直径2丈余,笔力遒劲,为兴慈和尚所书。

§ 历史

寺始建于唐天祐年间(904-907年)。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改名净名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传灯法师重建,复名高明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又重修。十年动乱中,寺毁坏殆尽。1979年底,觉慧方丈暨全寺僧众,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国内外广大信众的大力相助下,经过两年的鸠工庀材,辛勤努力,重建大雄宝殿,修缮全寺殿堂,重塑佛像,恢复了清净庄严的高明寺原貌。1981年9月举行了盛大的开光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亲书“幽溪重光”的匾额和大殿楹联,以示庆祝。1989年,高明寺又恢复举办“幽溪学苑”,坚持“解行并举”、“农禅并重”的原则,培养“智悲兼具”的优秀僧才。

§ 寺庙风景

高明寺高明寺座落于高明山南麓,距国清寺8公里,由太平智者塔院旁的高岗东下,行径九曲回环长约2.5公里的层层石级,过一小桥便是高明寺,是智者大师开创的天台十二古刹之一。 绿竹与黄墙相映的寺门上悬“高明讲寺”匾额,是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康有为手书。 高明寺规模为天台山诸寺第二。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楼宝殿、楞严坛,寺西有三圣殿等。 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文殊、弥勒三尊铁佛。每尊高约4米,重达8500余公斤。相传这三尊佛像是寺僧募铸于南海,由于在海运途中船被撞翻,佛沉海底,百年过后才运到天台。关于高明寺和这三尊佛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相传,一天,智者大师在说法台上讲经,忽然一阵大风吹走了手中的经卷,他忙于拣拾,谁知经页却越飘越远,一直追到谷底,只见经页变成了一只只小蝴蝶,慢慢地飞到他的脚前,一只只落下,转眼又成了经书,拣起细看,见经一页不缺,一页不错,智者大为惊奇。又见谷底涧水淙淙、鸟语花香,不禁脱口也赞道:“好一个钟秀之地,真是条幽溪呀!”后人便把此溪叫幽溪了。智者因追赶经页时,有点累,便坐在溪石上休息片刻,谁知竟安然入睡了。睡梦中,忽觉眼前五彩祥云飞渡,金光耀眼。观音菩萨飘然而至。智者忙上前施礼。观音说道:“大师今日有缘,佛经引你到此,此山名高明,你可在此建造一座高明寺”。接着又道:“被海螺精撞沉的南海三尊佛像还在海底,你在此诵经七七四十九天,佛像自能浮起。”智者醒来,知是观音点化,遂在此兴建高明寺,将三尊铁佛置于大雄宝殿中。撞船的海螺精被观音净瓶吸去,只剩下一个驱壳,就是今天见到的“海螺岩”,涧水成了山溪,也叫螺溪,那只载佛的大船,化成为青山,合成为天台“螺溪吊艇”这一胜景。

楞严坛内有古井一口,名“福泉”,坛前西方殿殿壁嵌有高1.2尺,阔3.4尺的“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一块,记述着传灯法师建造楞严坛之事,由虞淳照撰文,董其昌手书,陈继儒镌刻。寺西“三圣殿”墙上还镌有五块“楞严台碑记”,字迹秀丽,均出自董其昌手笔。 高明寺寺左有钟楼,创建于明祟祯九年(1636年),1924年重建,后被毁。1983年再建。楼中有3500公斤重的大钟一口,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铸造,为天台山少有的大钟,前人曾以“国清的松”、“塔头的风”、“华顶的雾”、“万年的柱”、“高明的钟”来形容天台名刹的特点。每当晨曦微露,高明钟声都在重山幽谷中震荡,声传数里。高明寺四周,翠竹成荫,流水棕棕。环境幽美,古迹甚多。幽溪之上有一石横架,下有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叫“圆通洞”,高约4米,宽6米。洞的南端开豁如宙,在此俯瞰,峭壁千寻,溪流如带,相传传灯大师曾在此写过《天台山方外志》,并注《圆通疏》。圆通洞附近多奇石和摩崖石刻。北首山侧有一大“佛”字,直径7米,是明代僧人兴慧的手书并刻,笔力刚健,气势磅礴。洞下有“望云”两字,为传灯大师所书,对面小亭后的岩壁上刻“幽溪”两字,每字约40厘米见方,传为智者大师手笔。高明寺分3轴13院,依山而建,屋宇400余间。山门及大雄宝殿,均系维新派首领康有为题额(康氏于1924年来游天台山,留此墨迹).大殿两侧,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手书的楹联,上联为:牛宿耀峰,风飘经至,百代咸尊至者;下联为: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共证中观。天王殿右侧为地藏殿,原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7000斤巨钟,后毁。今年内易为铜钟,高1.96米,直径1.48米... 高明寺高明寺座落在天台县城东北10公里的幽溪之旁。它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538-597)亲手创建(当时称幽溪道场)。在佛教天台宗的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

高明寺分3轴13院,依山而建,屋宇400余间。山门及大雄宝殿,均系维新派首领康有为题额(康氏于1924年来游天台山,留此墨迹).大殿两侧,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手书的楹联,上联为:“牛宿耀峰,风飘经至,百代咸尊至者;”下联为:“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共证中观。”天王殿右侧为地藏殿,原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7000斤巨钟,后毁。今年内易为铜钟,高1.96米,直径1.48米,重2.5吨,系法籍华人所捐赠。每当清晨敲钟,震长空、山谷回应,声传十里之遥。每次撞钟均为108下,寺僧相告说: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因为1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5日为1候,积6候成1月,故1年有72候了。)加起来正得108。取年年如意,岁岁平安之吉利。另外关于钟的敲法也有讲究,各地的撞击上手法不同,天台是:"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通共成一百八。"目的是使钟专声不至于单调呆板,造成一个"百八鲸音,响遏行云"的美妙意境。大钟上还镌胡"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之佛教偈语,促使人们对钟产生敬意。高明寺原藏文物很多,如《雍正龙藏》、《贝叶经》、楞严坛镜等,都是无价之宝,大都已移送国清寺珍藏。高明寺四周古迹众多。出寺往东南走,幽溪清凉桥旁,有明玉禅师笔冢。智者大师当年题于崖上的“幽溪”两字,笔势端庄,每字约1尺见方。现于崖上建亭以保护其墨迹。过桥往北走,登伏虎岗,崖边有“松风”、“伏虎”四字,笔力遒劲。溪边有洞,深约6米,上跨巨石,洞下可容数人,洞南有两棵巨松,高摩云天,这就是圆通洞。高明寺东南是螺溪钓艇,为天台山八景之一。两山夹峙,缺处如门槛,称“石门槛”。进岩门数十米,茫茫碧潭上一石孤耸云端,即石笋岩。左右峙壁围抱,飞瀑从后冲下,直击岩根,其声轰轰,如雷贯耳。潭水深而清澈,称“螺蛳潭”,相传智者大师放螺丁于此,故名。为什么叫“钓艇”呢?齐召南曾写道:“溪于深潭险奥中,澄潭半泓,幻出江湖一幅。有石横高,当潭之曲,酷似渔舟,作长篙百尺,斜矗霄汉,若渔人()岸以他游者,大石笋也。”

§ 旅游提示

门票价格

高明寺门票:3元 交通提示交通:从北站乘往石桥或大同方向的中巴在途中下车即可。

§ 相临景点

赤诚山 高明寺 寒岩 华顶森林公园 济公院 明岩 隋塔 桃源春晓 桐柏宫 仙人座

§ 参考资料

http://ttnews.zjol.com.cn/ttxw/system/2007/12/14/010268844.shtml

扬州高明寺-中国佛学网www.china2551.org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