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医申遗 |
释义 | § 简介 近日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的消息,持续在几大门户网站上引起狂热的讨论,不少激动的网民把近几年来韩国“抢注中国文化”的事件列出,并引发了对中医前途命脉的强烈关注。 不过,中医界普遍对此反映冷淡。 § 网上激辩“韩医申遗” 虽然消息于国庆长假期间发布,但是连日来,记者在几大门户网站上都发现网民对此消息反应十分激烈。在天涯等热门论坛上,网民对此话题发出的帖子,都能引来成百上千的回应。 在网上,网民们的态度基本上分为正方、反方和中立的三派,支持韩医申遗的网民认为,中国人自己并不重视非物质遗产。而坚定的反方则认为韩国人侵犯中华文化。一名网友提出,“如果韩国人要是把汉语改成韩语拿去申遗,我们该怎么办?”中立派则认为韩医申遗与中国无关。 也有网民直接表示应该让韩国申报成功。一名网友表示:“我希望中医或者传统的很多东西延续下去,还是让人家去申请吧,至少人家是想去保护的。管他是哪个国家,只要到那个时候,介绍中医或者韩医的时候,多加一句‘起源于中国’,就够了!” § “韩医”本来根本不存在 “韩医”和“中医”的关系究竟如何?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专家、肿瘤科主任周岱翰告诉记者,“韩医”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可以说韩医是中医的一个分支”。 据悉,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同样也是“韩医”行医的重要依据。有专家更表示,大概在五六年前,“韩医”这个名词都不存在,当时在韩国叫“汉医”。从“汉医”到“韩医”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医学内容上有差别,而是体现了韩国为了保障韩国人从事这一传统医学行业的优先权和保护“韩医”免受外来冲击,特别是中医冲击的策略。 周岱翰指出,在承继了中医的影响后,韩医的医学主流与我国中医渊源深远,但是目前也已自成体系,其在发展中受西医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某些中药和方剂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他明确指出,韩医和中医实际上没有多少可比性,因为它只是中医的一个分支。 § 中医界反应漠然 相对于网民的激烈反应,中医界对此的反应显得比较漠然。记者走访多位中医人士,均认为对此事大可等闲视之。“韩国申请了遗产后,并不代表中医就不能申请,也不代表中医就不能发展。” 早在今年2月初,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确定,将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等8项内容,列入中国传统医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中医开始走上“申遗之路”,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医到底是否需要申遗,在中医界内部的争论还非常激烈,相当一部分意见认为,对于中医来说,更重要的命题应该是发展,而不是保护。 “只有处于弱势的东西才会紧张申请保护,中医目前已经逐渐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认可,与韩医相比我们处于强势地位,如此我们不担心会受到冲击。”周岱翰认为,与其紧张申请保护,还不如花力气做好中医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工作。 而支持“申遗”的专家也明确表达了忧虑。据数据显示,清末民初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有中医50万,现在仅有27万人。目前,各中医院仅有约10%的中医开汤药方,即按中医思路看病的不到3万人。一位广东省的中医教授就表示,现在的观念是重西医轻中医,特别是医学院的学生基本上接受的都是西医教育,很难真正理解五行、阴阳等中医理论。此外,眼、耳鼻等中医小科也已濒临消亡边缘,很少有人应用。处于如此尴尬境地的传统医药,确实需要必要的保护措施。 § 韩“抢注”是威胁还是激励 有网友列出了近年来韩国“抢注中华文化”的三大事件———包括2005年11月底,韩国将传承自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今年孔子诞辰2557周年,大陆与台湾同时举行了祭孔大典,而在此前的9月26日,韩国祭孔大典的图片已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抢在中国之前大规模宣传自己的祭孔活动,据悉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事件之三就是这次的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民间很多意见认为,国外对中华文化符号热情的高涨,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威胁。但是有专家认为,这恰恰是一种激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