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作荣
释义

§ 人物简介

韩作荣

韩作荣,1968年至196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拖拉机修造厂工人;1969年至1974年8670部队战士、排长;1974年至1977年8664部队政治部干事;1977年至1981年诗刊编辑部编辑;1981年至1999年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副主任、主任、副主任;现为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

§ 主要作品

诗集《万山军号鸣》、《北方抒情诗》、《静静的白桦林》、《爱的花环》、《雪季·梦与情歌》、《裸体》、《玻璃花瓶》、《瞬间的野菊》、《韩作荣自选诗》、《六角的雪花》、《少女和紫丁香》;诗论集:《感觉·智慧与诗》;随笔集《圆的诱惑》;报告文学集《隐秘与灾变》、《城市与人》。[1]

§ 个人荣誉

《隧道口,飞进一只蜜蜂》、《黎明,我下班了》系写工程兵部队生活的作品,获1985年北京文学奖。《凝视》写内心世界的风景与张力下的平衡,获1993年解放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系灾变的纪实之作,被评为1987年人民文学读者最喜爱作品。《韩作荣自选集》系自选诗集,多为1990年至1994年的新作结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 作品欣赏

韩作荣近十年来的诗歌创作始终保持了一种语言的静穆美,一种雕塑式的情感始终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韩作荣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以情感为表诉契机的生动实例,他诗作中燃烧的激情悄悄潜入读者的灵魂深处,对读者的阅读情绪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还是对日常生活的描摹,诗人都是以内心深处的激情入诗,用情感来带动诗歌的表达系统,来完成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和对宇宙、对自然的言说。爱情是诗歌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是诗人流露情怀的最佳表白方式,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爱情诗只提供了泛泛而论的蓝本,而韩作荣的《哦,爱情》却别开生面,表现了与众不同的价值内涵。诗人开篇写道:“哦,爱情,我在你的声音中行走/不得不躲避嘴唇和舌尖的伤害/也许,男人只能在七尺之外爱一个女人/用声音扶起她脆弱的名字。”“在你的声音中行走”是诗人淡泊而又平和的爱情观念的注解,平实中有一种沉重的执著。而“用声音扶起她脆弱的名字”则是神来之笔,在看似平静的、不经意的表达之中产生了惊心动魄的阅读效应。在诗人看来,爱情既是伟大的,但又是平常的,“纯净的爱情是一种淡泊与疏离”,是树上“半青半红”的果实,是一种无意识的关爱与抚慰。诗人最后宣称道:“如果我爱你,我绝不给你一条绳子/捆住你,如引领一个盲者”。爱情的珍贵就在于她是平等的,同时又是自由的,真正的爱是被记忆的、被感知的,作为一种信息贮备在大脑里,随时随地被主体者体验和意识到。如《生日》一诗描写的“感谢你,亲爱的/让我这一天想起自己/让男人拾回自己生日的女人/是个好女人”。这是心灵的直译,是最质朴的述说,是感性情怀的理性升华。这一类作品还有《节日》、《微雨》、《陋室》《虚拟的爱情》、《纪念日》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立体的透明度,但语言建构的情感则具有雕塑的古典美。在人的心灵世界里,情感有着广阔无限的空间,其活动范畴不受时空的约束,不受他人的制约。当然,情感进入诗歌是带有审美理想性质的,而绝非原初情绪的描述。韩作荣的诗歌把我们带进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通过被记忆的情感写真,表达了诗人真切而动人的情感力量。

韩作荣以自然为表达对象的诗歌比较多,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是诗人对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的艺术考察,也是他情感世界的主观张扬和体悟。诗中的情感来自于诗人生命的原动力,有了情感的喷洒,才有创造力的表现,人的才智就会发扬光大。需要说明的是,韩作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并不是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挥发,而是由自然情欲向社会情绪的升华。在一系列描写大自然的诗中,他更强化人欲的社会性,强调情与理的完满。《冬天的树》这样写道:“树在冬天静谧着。透过枝桠/你会看到一片炸裂的天空/鸟巢是装满声音的果实/多汁的鸟在空间荡出水的粼纹/树在冬天喜欢独处/风是位忧郁的邻居”。这是冬天的树的静物写生,“炸裂的天空”下,树上空无一物,只有鸟巢作为果实的形状挂在枝头,只有“忧郁的风”作为邻居与之相处,面对大自然的神奇法则,诗人忧虑的情感由然而生。“一株静默的树守望冬天/纷落的叶片已在火中化为灰烬/可虚空处一片叶子仍挂在枝头/为秋天唱着最后的挽歌”。诗歌中的“树”作为诗人寄托情志的物体,已然从自然的树转化为审美的树。虽然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守望冬天的树”上,仍然有一片充满生命力的叶子作为秋天收获的证明顽强地挂在枝头。人的原初情感是发散型的,是活泼的,它具有不稳定和偶然性因素,在诗歌创作中如果把握不好,掌握不住分寸,就会形成情感表达的粗制滥造。有的诗歌乍眼一看,其情如江河滔滔、浪涛滚滚,但只要细心读解,这种情绪表面化的一泻千里,实际上是情感轻飘的明证。这种泛情绪的诗,不但内容空乏,缺少真切感受,而且毫无审美力度。韩作荣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诗歌注入的情绪是真实的,是由生命的内驱力推涌而出,但是这种情绪不是原欲的,而是理智的、社会的、审美的。《重叠的水》是诗人极具现代意义的一首长诗,诗人将燃烧的激情寄托于生命之源,把各种复杂的情意放逐于灵动的水浪中,通过对自然之水的解构,表达了他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理解。“船。动荡的栖居之所。你包容着我。/流浪的肉体。漂泊。没有道路的道路啊。/锚迹斑斑。狂放不羁的水是一种执拗。/这一条船,不是那一条船。去那里,不去那里?/我不知道。是的。当太阳贴着水面,/光是不朽的。可它收敛,隐藏。背对着你。/在黑的斗篷下。触角。运动的感知。灼热。粗糙的质感。漂吧,/在水的流径之上。干脆闭上眼睛。”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艰辛的评判。水波中船与人的包容、动荡的灵魂与漂流的水的相应称、光明作为理想的象征贴着水面晃动、而且背对着人,这些情与景、感性与理智的交融,都是诗人激情的再创造。在广阔无边的水面上,作为人生栖居的港湾的船,不知要漂向何方。“船,不是那一条船。去那里,不去那里?”这样充满哲学思索的诘问,就是诗人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解答。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生存于既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之中,人的情感表达不可能离开社会而赤裸裸的独立存在。韩作荣的那些描述大自然的诗歌所渲染的情感,已经由人的原始情欲上升为人的行动意志,并沿着既定审美目标推进。正是如此,他的诗歌才有一种凝重的美学厚度,才具备诗意的智慧之光。价值判断体系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韩作荣描绘大自然的诗歌,把个人的情感纳入社会文明的价值评判体系,赋予个人情感以理性之光。他的这些诗歌不仅是诗人感受自然、表现自然的能力体现,更是诗人驾驭情感与理智的诗性智慧的结晶。[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