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骨髓移植 |
释义 | § 简介 骨髓移植手术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骨髓移植指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大量破坏患者的异常细胞后,把健康人或自身已缓解的骨髓移植给患者,使其中的造血干细胞能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 骨髓移植能最大限度杀伤白血病细胞,又可挽救大剂量化疗放疗对正常造血细胞的损害。 另外,骨髓移植所使用的造血干细胞,除了骨髓之外,还可以透过从末梢血回收PBSCT或脐带血等方式获取。[1]输入的骨髓细胞必须是受者在免疫学上能接受而不互相排斥的。人体的组织相容系统,亦即HLA系统各位点(A、B、C、DR)相合是骨髓移植成功的关键,可用血清学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证实,现在更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即基因方法测定证实。[2] § 适应症 骨髓移植受者的年龄一般以45岁以内为宜,年龄过大效果较差,但同基因和自体骨髓移植不受年龄限制。若有严重的脏器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肾疾病等,则不应作骨髓移植。一般骨髓移植适用于如下疾病。 恶性疾病 (一)急性白血病 骨髓移植的最佳时机是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达到第一次完全缓解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完全缓解时均可,但若病人属高危型者,则适合于第一次完全缓解时,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非高危型者,不适合于第一次完全缓解时作,因为这种病人有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所以不值得冒骨髓移植的危险,一般可在第二次完全缓解时作。异基因骨髓移植疗效更好,因异基因骨髓移植还有一定的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也是一种有效的过继性免疫治疗(adoptive immunothera-py)。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或急变期获得完全缓解时可作骨髓移植,一般不在加速期或急变期作,因为成功率低。 (三)其他恶性疾病 如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和睾丸癌等,常可作自体骨髓移植。[3] 非恶性疾病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年龄较轻(一般不超过30岁,而同基因者任何年龄均可)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移植的适应证,移植前未曾输血者较输过血者移植成功率高。 (二)某些造血功能异常的非恶性血液病 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重型β海洋性贫血等也可考虑作骨髓移植。 (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骨髓移植可使此病患儿的免疫系统得到恢复,如果有HLA相同的供者,骨髓移植可使绝大多数病人得到根治。[4] § 移植类型 骨髓也可从髂骨获取,以骨移植的方式移植到病人体内 根据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骨髓移植可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是指将HLA相同的其他正常人的骨髓(不包括同卵孪生)移植到受者的体内,使其生长繁殖的一种治疗方法,大多骨髓移植皆指此类型。供髓者主要来自病人的兄弟姐妹,约1/HLA可能相同,而无亲缘关系者间HLA相同的机会很少。供髓者在全麻下从髂骨后上棘突作骨髓穿刺,抽取约700-800ml混有血液的骨髓,经肝素抗凝并制成单细胞悬液,静脉输入到已经经过大剂量化疗和放疗预处理的病人体内(输入的细胞数至少应达到3×105/kg在无菌室内2周后病入骨髓开始出现造血现象,以后逐渐增多,使供者的干细胞植活成功而重建骨髓造血功能。 同基因骨髓移植 是指受者与供者基因完全相同的移植,在人类中只有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移植是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最理想的骨髓移植,疗效高,但此种移植的机会非常少。移植方法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相同。 自体骨髓移植 即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或实体瘤患者(最好未侵犯骨髓)抽取自身骨髓冻存后,进行强烈化疗和放疗,以最大限度地杀伤瘤细胞,然后将自体骨髓回输(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最好在体外净化),此方法不会有植体对抗宿主反应疾病(GVHD),但疗效似不如异基因骨髓移植好。[2] § 移植过程 经脉注入是骨髓移植的常用方法 一个完整的骨髓移植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期(Conditioning),在这时期病人必须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学药物治疗或全身性放射线电疗,其目的主要在于彻底破坏原有的免疫力以及尽可能杀死残存于体内的癌细胞; 第二阶段为骨髓抽取与输入期,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在手术室里从捐髓者身上两边肠骨处抽出约每公斤体重十五CC的骨髓,经过滤处理后装入血袋,即可经由病人的中心静脉输入病人体内而完成骨髓移植; 第三阶段为移植后照顾期,此阶段亦为最重要时期,因为在新骨髓长出之前,病人最容易发生感染与其他并发症,此时期的预防处理对于骨髓移植的成功与否,可说是最重要的一环。 [5] § 成功率 骨髓移植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及时间考验,一般要经过五大关口:1、移植前化疗关;2、移植关;3、移植后免疫排异关;4、感染关;5、移植后化疗关。只有依次顺利通过以上这五关,并在半年后作基因检查,在患者体内发现供髓者的基因表达,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脏器检查正常、无明显症状,才算真正成功。 临床上常见有些患者在移植出舱后一月、三月、六月甚至一年后出现复发的。这与患者病情类型、机体脏器功能、自身免疫反应、移植过程的并发症及供髓者与患者的基因位点匹配相符率、移植医院的综合水平又有相当关系。 约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异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达3年以上长生存期,部分可达5-6年以上。而约80%的慢性白血病患者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谓根治。 有人比较了只用常规联合化学治疗,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仅一年左右。慢性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虽缓慢,但用目前化疗方法无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疗效较常规化疗为佳。对淋巴瘤及其他实体瘤应用自体骨髓移植亦可达到根治的目的。[6] § 并发症 骨髓移植最大的并发症为感染(Infection)与植体对抗宿主反应疾病(GVHD),由于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须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学药物或合并全身性放射线电疗,因此病人在新骨髓长出来以前,几乎处于无免疫力状态,随时都可能招致细菌或是病毒的感染。但由于无菌室的使用以及新抗生素的发明,在感染方面,已使大部分细菌或滤过性病毒的感染得到预防与控制。然而对于巨细胞病毒(CMV)所引起间质性肺炎以及霉菌感染的治疗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至于植体对抗宿主反应疾病,主要发生于异体骨髓移植,而自体骨髓移植因使用自己的骨髓,发生植体对抗宿主反应疾病的机会可说是微乎其微。对于异体移植所发生的植体对抗宿主反应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有环孢子素(Cyclosporin)、类固醇(Methylprednisolone)及一些免疫抑制剂可作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一些免疫抗体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的使用,对于顽固性植体宿主对抗反应疾病也有一些疗效。 虽然新药物的发展使得感染与植体对抗宿主反应疾病的控制有长足的进步,然而这两种并发症仍是目前骨髓移植失败最大的原因,有待进一步之研究。[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