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阳县 |
释义 | § 气候特征 全境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盛,秋季风清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境内年平均气温11·9℃。全年无霜期205天左右。县内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为2637·8小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光照。县境内降水年变率较大,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15·2毫米。境内常年东北风最多,4月至6月大风日数居多。 § 历史人文 高阳县高阳县传为颛顼故都,八才旧里。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东部,京、津、石、保、沧五个城市的黄金腹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高阳人民劲勇刚毅,富有反抗精神,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反抗封建压迫的农民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阳人民面对日军血淋淋的屠刀,奋勇拼搏,前仆后继,2000余名抗日官兵为国捐躯。解放战争中,高阳地处解放区,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高阳人民踊跃参战,全县支前民工达1000多人次,13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支援解放区,2000多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有500余名高阳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献身。 1932年6月,中共高阳县委员会成立,同年8月发动了震撼华北的高蠡暴动。暴动中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河北红军游击队,成立了高蠡地方苏维埃政府,红军游击队在高蠡一带打土豪、焚地契,分衣分粮,与进攻之敌展开英勇搏斗。暴动历时5天,遭国民党军队镇压而失败,但它动摇了剥削阶级的统治,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播下农民武装革命的火种。高阳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县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曾起过特殊作用。运动早期的倡导者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受巴黎中国豆腐公司高阳籍工人“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主张的启发,于1915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为使赴法青年在出国前掌握简单的法语和粗浅的技艺,留法勤工俭学会先后在中国各地开设留法预备学校,高阳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开设最早的一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办班三期,毕业生200余名,其中73人赴法。湖南学生曾来该校学习,毛泽东对此事极为重视,曾专程到保定迎送。蔡和森曾在该校边工作边学习,传播革命思想,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高阳人民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20年,因法国经济凋蔽,留法勤工俭学的形势急转而下,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停止招生。1981年 5月,高阳县举办布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资料展览,当年的勤工俭学生李维汉、何长工、傅钟、肖三、李卓然等为展览题词。 高阳县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戏曲之乡”之称,本县名伶荟萃,享誉梨园,先后有韩世昌、侯玉山、盖叫天、田际云、齐花坦等名家出现。他们演技高超,独树一帜,在戏曲界有较大影响。 高阳县纺织遍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誉。改革开放以后,高阳纺织开始了真正的腾飞,产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高阳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 经济发展 高阳县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0.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13052元,居保定市第五位;财政收入2.16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财政收入701元,居保定市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年均增长14.2%。 到“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3%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41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双翻番;财政总收入达到4.2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2%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城镇人口达到1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6%。着力打造实力高阳、魅力高阳、和谐高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高阳县域经济特色明显:一是民营经济发达。各类民营企业达9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增加值29.3亿元,占GDP比重73%,全县财政收入的85%来自于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导力量。目前全县已形成以纺织传统产业为主导,机电、化工、食品、制药等新兴行业为支撑的“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二是产业特色突出。纺织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纺织专业村98个,拥有纺织企业5000余家,各类织机3万多台,从业人员16万人,年产巾被35亿条,占全国中低档毛巾总产量的38.8%;手编绒线2.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7%;毛毯3000万条,占全国总产量的26%,堪称“三个全国第一”。2005年,全县纺织业实现产值11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8.8%,先后被评为中国毛毯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和河北省特色经济十强县。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高阳位于京津石腹地,距京、津、石三市各150公里,紧临京珠高速、京九铁路,有津保、保沧、肃临、容蠡等省道穿境而过,规划建设中的保沧、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具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接受京津产业辐射的有利条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也必将产生重要影响。高阳县四是发展后劲强劲。近两年来,全县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4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1个,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投资16亿元的宏润新型面料项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9亿元的三利毛巾织造、染整及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纺织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把园区建设作为上项目、求发展的平台,完善拓展了占地3000亩的纺织工业园区、占地1000亩的三利工业园区、占地1000亩的邢南毛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占地2700亩的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为产业集群式、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特色立县、项目兴县战略,把工作立足点放在打基础、增后劲、求发展上,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啃硬骨头,打攻坚战,重点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纺织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发挥宏润、三利等骨干企业的龙头和品牌带动作用,加大中国毯业之乡、中国纺织基地县宣传力度,提高地域品牌和产品品牌知名度,全县纺织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发展食品、制药、化工等新兴行业,构筑新的产业群。通过把产业结构调优、把布局结构调佳、把产品结构调新,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一城三星”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实施给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强路网、电网、信息网建设,近两年城市建设累计投资3.5亿元,新改扩建道路17条,形成了五纵五横城区路网框架,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依托庞口汽车农机配件市场、西演镇棉织业和邢南毯业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初步构筑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庞口镇、西演镇、邢南乡为支撑的“一城三星”城镇化发展格局,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3%。高阳县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高阳实际,本着先易后难、示范先行、抓点带面的原则,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有60%的村达到了创建标准。大力发展棉花、水果种植和奶牛养殖,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岗位,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四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把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重新修订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办法,制定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意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启动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为投资者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用时最少、流程最规范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行阳光行政,实行了重点建设项目封闭运行制度,对重点企业挂牌保护,严肃处理破坏经济环境的各类案件,创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高阳作为保定市棉毛纺织企业集群中心,在全市纺织业整合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带动和产业支撑作用。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提出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打造中国北方纺织强县。高阳县在做大做强纺织特色产业上,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纺织强县,把加快纺织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在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创优品牌和实现节约循环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实现产业不断优化、壮大和提升,倾力打造“五个之最”(全国单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毛线生产企业——三利集团;华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巾被生产企业——三利毛巾织造;京津冀地区单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棉纺企业——宏润公司;全国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毛毯生产群——邢南毯业区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实现“五个跨越”(传统纺织业发展模式由“小规模大群体”向“大规模大群体”跨越;技术设备由“低而旧”向“高而新”跨越;产业链条由“短而断”向“长而延”跨越;纺织品市场由“窄而小”向“宽而广”跨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传统经济向节约型循环经济跨越)。到2010年,纺织业年产值增加3倍,达到330亿元,纺织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65%以上,先进设备占有率达到3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上,定位于建设保定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抓住保沧、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我县交汇及三条连接线建设的机遇,结合构建“一城三星”城镇化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建强中心、拓展两翼”的思路,以县城为中心,通过项目集中区向西拓展,实现与毯业工业区对接;通过纺织印染园区向东扩拓展,实现与三利工业区对接,拉开县城总体框架,拓展城市规模。加大路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结合容蠡线新改建,规划建设北三环;结合纺织印染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东三环;借助保沧高速连接线建设,高标准建设宏润大街,打造高阳的景观大道,形成六纵六横路网框架。使县城成为资本聚集、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到2010年,县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高阳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全面推进、连片成线、重点突破、巩固提高”的原则,重点在绿化、净化、硬化、村庄规划,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县城周边、邢南毯业区周边、庞口汽车农机配件城周边三片,高保、高任公路一线文明生态村建设格局。 在拓展市场发展空间上,以纺织商贸城、庞口汽车农机配件城两大市场提升拓展为重点,紧紧抓住保定市建设京南现代物流高速走廊的机遇,围绕完备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两大任务,拓展两大市场的发展空间,提升全国最大的汽车农机配件市场的规模和档次,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到2010年,两大市场年交易额实现160亿元以上。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奋力拼搏,高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高蠡暴动 高阳县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0世纪30年代的高蠡地区,正处在社会大动荡时期。国民党反对派的搜刮,地主资产阶级的盘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群众的反抗日益高涨,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1930年秋,博野、蠡县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农民暴动。这次暴动,是在河北省委的直接督促下,保定特委亲自领导和指挥发动的。 1932年8月23日,中共河北省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会议关于创建北方苏区和红军,开展农民游击战争的指示,派省委军委书记湘农到保定主持召开了有蠡县、高阳、定县、完县县委书记列席参加的党团特委联席会议,讨论了高蠡暴动的形势和具体计划。 8月23日的保定特委党团联席会议后,特委委员们分赴斗争第一线,团省委白坚、特委书记黎亚克和姚春荣留在保定主持全面工作。 8月25日,特委军委书记湘农和保定特委的贾臣一起到蠡县宋家庄,召开了有高阳县委、蠡县特派员、省委特派员等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28日一早分三个区行动。可是26日,宋洛曙没有和湘农等打招呼,就开始提前收抢。他的提前行动,打破了原来决定8月28日暴动的计划。特委军委书记湘农决定提前行动,改为27日举行武装暴动。 8月27日,高蠡暴动先从蠡县宋家庄发起。这一天,红军游击队到处张贴保属革命委员会第一号布告,将游击队的十大纲领公布于众,极大地鼓舞了高蠡一带广大被压迫的农民。暴动喜讯竞相传播,游击队的士气更为高涨。宋洛曙带领十几名游击队员在宋家庄收缴长短枪12支。这时蠡县林堡村的游击队也来到—宋家庄集合,兵分两路,分别在博野县的吴王庄缴获步枪5支,在清苑县的李家庄缴获步枪1支。中午,两路队伍在吴王庄集合,途经杨马庄和孙庄赶赴林堡村,缴获地主6支枪。当游击队进攻林堡大地主齐墨林家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地主武装占据高房顶,居高临下,向游击队射击。游击队则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直接进攻大地主齐墨林家,双方战斗十分激烈。游击队第二小队抓住了该村村长,地主被逼出来调停,拿出了4支枪作为交换村长的条件,最后开回宋家庄宿营。到晚间,各处集合来的总共50人左右,一日缴获长枪23支、盒子枪2支、勃郎宁枪1支,连游击队原有的两只盒子枪总共28支长短枪。至此,暴动队伍正式编为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 8月28日,刚成立的红军游击队在湘农和宋洛曙的领导下,继续在宋家庄一带发动群众,收缴枪支,壮大队伍。同时,团特委的王义顺作为特派员在南玉田村跟田胜德、王凤斋一起做暴动的发动工作,也组织起了60多人的游击队,并有了6支大枪、l支短枪,还有特委从保定运来的1挺山西造的冲锋枪,成立了红军游击队第二大队。此时暴动影响逐步扩大,民众无不欢欣鼓舞。附近群众纷纷参加红军游击队。二、三大队红军游击队员迅速发展到150多人,枪50多支。 8月30日,第二、三大队的队伍浩浩荡荡,东渡潴龙河,向高阳县境东南区进军,与高阳第一大队汇合,攻打北辛庄。 高阳县东南区,系高阳县与蠡县、肃宁、河间的结合部,国民党公安分局和保卫团就盘踞在北辛庄。这一带我党的工作也比较活跃,西演、北辛庄、庞家佐、利家口、小团丁、南辛庄、河西村等20多个村庄都建立了党组织。为举行暴动,他们提前做了准备工作:高东区委的蔡畔林打入了敌区公所学了文书;王涛打入保卫团发展了12名党员,掌握了部分武器;张树荣在北辛庄公安分局当了文书;蔡书林在庞家佐小学当小学教员,监现敌人的行动。高阳县这天,队伍途经蠡县王家营、高阳的大兴庄、北归还、庞家佐,一路上打土豪、斗地主,给当地群众分粮、分衣,枪杀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强大的革命风暴席卷高蠡大地。队伍到达庞家佐村时,隐蔽在这里教书的高阳东南区区委书记蔡书林冒雨迎接二、三大队,向湘农、贾一臣、宋洛曙等汇报了北辛庄公安分局和保卫团的情况,提出乘敌人没有发觉游击队到来的机会,立刻袭击敌人。下午,由蔡书林作向导,挑选了16名游击队员担任前锋,暴动队伍冒雨奔袭北辛庄之敌。 这里敌人的武装力量虽然较强,但由于我地下党员早已打入敌人内部,对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当我们的队伍一到这里,地下党员蔡士平、张树荣、王涛、张信、梁祥等同志在内部瓦解敌人,造成里应外合之势。这天正下着雨,公安分局连门卫也没有,一枪也没放,数分钟便占领了公安分局。接着解决了村东保卫团,共缴获40支枪。扣押了公安局长穆荣华,抓获了区长王峙北。这天晚上,湘农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宣布建立地方苏维埃政府,湘农任主席,宋洛曙任副主席。同时整编队伍,正式成立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湘农任支队长,宋洛曙任副支队长,下设三个大队,共300余人,长短枪120多支,支队部和苏维埃政府设在北辛庄高小院内。门前悬挂起镰刀斧头的大红旗,红旗上书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和“河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本部”字样。各大队也都挂起了红旗,游击队队员们为了表示与敌人奋斗到底的决心,脖子上都戴上了作为标志的红带,叫做牺牲带。 8月31日,第三大队留守北辛庄,一、二大队去西演、北柳庄、安庄等村动员和组织群众,打土豪斗恶霸。西演是一个拥有几百户人家的大集镇,这天正是集日,红军游击队到这里打了八家地主,打了一个官盐店,逮捕了两三个豪绅,把粮、衣、盐分给穷苦农民,当时配合行动的群众达四五千人。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土地分配委员会、赤卫队、劳动童子团、少年先锋队。人们纷纷要求参加红军游击队。 下午2时,湘农在游击队驻地北辛庄召开由队长、政治委员参加的会议,敌人的骑兵突然包围了游击队驻地,用机枪封锁了大门口。在这紧急关头,蔡书林立即抢占了驻地大门洞顶上的小更楼,向敌人射击,击毙敌人两名士兵,打伤一名排长,迫使敌人稍稍后退。宋洛曙在院内带领着部分游击队员,以墙垣为推护,变换着位置阻击敌人,同时组织突围。红军游击队的徐合、张玉生、张玉堂带领队员,跳墙冲向正在射击的敌人,边冲边喊,打开一个缺口,大队从这里往外冲。湘农见情况紧急,枪毙了敌公安局长穆荣华,击伤敌区长王峙北,然后带领一部分游击队员冲出包围圈。敌人冲进院内时,宋洛曙还在带领队员向敌人射击,直至英勇牺牲。游击队突围后,在更楼上的蔡书林一个人仍然坚守阵地,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光荣战死。恼羞成怒的敌人残酷地用铡刀铡下他的头,高悬在树上,当地群众悲愤异常。经过两小时的战斗,游击队员牺牲17人、9人被捕。高蠡暴动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共牺牲47人,整个游击队被全部打散。至9月4日,高蠡暴动失败。 暴动失败后,反动当局在高阳、蠡县、博野、清苑、安新、保定市等地开拉了大搜捕和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保定大地。 残暴的敌人将战斗中牺牲的蔡书林、宋骆曙等4位同志的人头用铡刀铡下带到莘桥等地悬首示众,以恐吓民众。反动当局为了彻底摧毁革命力量,由河北省国民党政府下令通缉抓捕参加过暴动的人员,残害迫害暴动者的家属。保定特委书记黎亚克、高阳县委书记翟树功和特委的赵志远、团特委马永龄等被捕杀害。很多革命者被迫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反动政府和地主豪绅还对烈士家属子女斩草除根,所有烈士遗孀生男孩的一律处死。在白色恐怖下,高阳、蠡县、博野等地革命一时处于低潮。但是高蠡暴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却是十分深远的。[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