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韦纯葆
释义 韦纯葆

剪辑师。1927年3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4岁进入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洗印课剪辑室当艺徒,1945年转入上海实验电影工厂工作,同时兼任国泰影业公司剪辑。在解放前的四年时间里,他为国泰、上实等影片公司剪辑了《小城春秋》、《浮生六记》、《马路英雄》等二十多部影片。我国第一部梅兰芳的彩色戏曲影片《生死恨》是他在这个时候剪辑的。1950年调任上影厂技术处剪辑科副技师。1959年任技术科副科长和技术室副主任,1957年他剪辑的《女篮五号》在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会节上获银质奖章。1960年他剪辑的《红色娘子军》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他还是电影新技术推广者,电影技术由第三工艺(光学胶片、胶片声带片)向第四工艺(磁带声带片)、过渡的技术改革进程,就是由他实践摸索出经验后向全国推广的。现为中国电影电视剪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 个人简历

1939年入联华影业公司洗印车间当学徒。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实验电影工场任剪辑,并兼任国泰影业公司剪辑,担任剪辑的影片有《无名氏》、《忆江南》、《生死恨》、《小城之春》、《浮生六记》等十余部。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剪辑师、技术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先后剪辑的影片有《妇女代表》、《山间铃响马帮来》、《为了和平》、《女篮5号》、《布谷鸟又叫了》、《红色娘子军》、《泉水叮咚》、《青春万岁》、《老人与狗》等近二十部,和《上海屋檐下》、《燕儿窝之夜》、《长夜行》等电视连续剧多部。1959年任技术科副科长和技术室副主任,1957年剪辑的《女篮五号》在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会节上获银质奖章。1960年剪辑的《红色娘子军》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曾是《电影艺术词典》编委兼电影剪辑分科主编。曾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影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电影剪辑委员会副主任。

§ 生平

韦纯葆是党培养的新中国第一代剪辑师,现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剪辑师兼技术办公室副主任。

1927年3月15日,韦纯葆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职员的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三年小学,就辍学到上海谋生。十四岁就进入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洗印课剪辑室当艺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转入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工作,同时兼任国泰影业公司剪辑。在国泰公司,他独立剪辑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莫负少年头》。从这以后到上海解放的四年多时间中,他为"国泰","上实"等影片公司共剪辑了《小城春秋》,《浮生六记》,《大地春光》,《无名氏》,《玫瑰多刺》,《忆江南》,《春归何处》,《荒国艳迹》,《痴男怨女》,《残冬》,《马路英雄》等二十多部影片.戏曲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也是韦纯葆在这个时候剪辑完成的。

195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韦纯葆被调任厂技术处剪辑科副技师,不久被调到上影厂内的译制组负责剪辑技术工作.1953年,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韦纯葆又被调回上影担任故事片剪辑。翌年,他参加了由陈西禾任导演,谢晋任副导演的故事片《妇女代表》摄制组。从这时开始,他与谢晋密切配合,相互探讨钻研国产片的剪辑业务.1956年他被提升为剪辑正技师。1957年又与谢晋合作,剪辑故事片《女篮5号》,在谢晋的热情支持下,他观摩了国内外一些优秀影片,从剪辑角度进行剖析研究,取其精粹技法,结合民族传统,终于剪辑成了这部主题鲜明,人物形象感人,流畅明朗的影片。该片曾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放映,荣获银质奖章。1959年,他被调任技术行政领导工作,担任技术科副科长和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他与导演谢晋再度合作,剪辑完成故事片《红色娘子军》。该片荣获《大众电影》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韦纯葆除致力于电影技术工作外,还剪辑了《山间铃响马帮来》,《为了和平》,《小伙伴》,《布谷鸟又叫了》,《三毛学生意》,《香飘万里》等故事片。

§ 评价

韦纯葆不仅是我国电影技术方面的一位优秀剪辑师,而且还是电影新技术的积极推广者。早在五十年代末期,电影技术由第三工艺(光学工艺,胶片声带片)向第四工艺(磁带声带片)过渡的技术改革进程,就是由他实践摸索出一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的。他由于在电影技术方面的优异成就,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目前担任了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技术部副主任;全国电影剪辑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全国电影,电视剪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长期的剪辑工作实践,使他对这个默默无闻的,被称为电影创作"幕后英雄"的职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而在剪辑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节奏明快流畅,是他所剪辑的影片的一个共同特点.他深有体会地总结过一条经验:作为一个电影剪辑,除了掌握基本的剪辑技术,还得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因为电影是综合性艺术,有时导演一些精采的艺术构思,由于某种拍摄上的原因,不能在影片上得到体现时,往往要借助剪辑的技巧去弥补.谢晋在导演《红色娘子军》时,拍到洪常青英勇就义一场戏,当时他的意图是要使在另一个山头上的娘子军们,特别是琼花看到后表现出象失去亲人那样的激愤和悲痛。但是这组镜头经过多次拍摄都没有成功,后来谢晋,韦纯葆通过剪辑才使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决.韦纯葆认为要剪辑好一部影片,最重要的一条是,剪辑首先要熟悉这部戏,并且要深刻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他对自己的剪辑工作订了一条严格的守则:剪辑不能自搞花哨的东西,必须根据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风格样式,把它剪辑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影片。

粉碎"四人帮"以后,上影一批年轻的新导演纷纷走上独立拍片的岗位。由于他们需要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丰富积累自己的经验,对于初次导演的影片,难免存在结构,节奏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韦纯葆总是给予他们热情的支持。前不久,有位年轻的导演拍了一部有关儿童教育题材的影片,按照分镜头本初剪后,影片结构松散,节奏缓慢。韦纯葆帮她从结构开刀,修枝剪叶理清线条,删去重复的戏,把原来两个半小时的长度,剪成一个半小时。影片映出后获得了好评.另一位新导演拍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每场戏都拍得较好,但连接成录相磁带后,发现有节奏拖沓,衔接不顺畅的毛病,他既心急又感到惋惜,说这部样片象一个"没有发酵出来的馒头",于是他向韦纯葆求教。在韦纯葆的指导下,精心剪辑后,现在成为一部很有水平的电视连续剧了。

近年来,由于电视片的发展十分迅速,上影厂新成立了电视部,每年安排摄制一定数量的电视片。但这个处于初创时期的新片种,存在着提高艺术和技术质量的新问题。韦纯葆在协助剪辑连续剧《上海屋檐下》时,从技术角度,研究分析了电视片的全部摄制工艺.原来现行的摄制工艺一般都是先拍素材,然后按照原素材进行直接剪辑,结果接好的镜头就不能修剪改动。

韦纯葆认为电视片的这种剪辑工艺,造成了技术束缚艺术的消极后果,是目前电视片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他对照电影工艺和电视工艺的异同,提出了一套技术为艺术服务的工艺改革措施,大胆地把电影摄制工艺运用到电视片的制作上,使已经拍成的素材录相磁带,可以和电影工艺一样,按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质量的要求,进行初剪,细剪和精剪。这一改革的成功,不仅保证了电视片艺术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录相磁带的底片和电影底片一样,可以长期保存下来,这对今后发展我国的电视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作品列表

青春万岁

电影:

《无名氏》(1947)

《忆江南》(1947)

《生死恨》(1948)

《小城之春》(1948)

《浮生六记》(1947)

《妇女代表》(1953)

《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

《为了和平》(1956)

《女篮5号》(1957)

《布谷鸟又叫了》(1957)

《红色娘子军》(1960)

《泉水叮咚》(1982)

《青春万岁》(1983)

《老店》(1990)

《老人与狗》(1993)

《红尘》 (1994)

电视剧:

《上海屋檐下》

《女人为什么哭泣》

《燕儿窝之夜》

《长夜行》

《新乱世佳人》

§ 参考资料

[1] 悠视网 http://person.uusee.com/108/180/2008041510233220050_4.htm

[2] 时光网 http://www.mtime.com/person/1248323/filmographies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