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实录》 |
释义 | 清代官修编年体清代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全书自太祖起﹐至德宗止﹐凡十一朝﹐共十二部﹐总计四千四百零四卷(包括《满洲实录》八卷及各朝实录之首卷)。按清制﹐每当新皇帝继位﹐下诏为前一代皇帝修实录﹐开设实录馆﹐由钦派大臣任监修﹑总裁官﹐翰林院官员充任纂修(翰林院掌院学士例充副总裁)。根据起居注及内阁﹑军机处所存上谕﹑臣工本章等源文件编纂前朝实录﹐书成闭馆。修成之实录﹐分别以汉﹑满﹑蒙三种文字缮写正本四部﹑副本一部。正本有大红绫本两部﹐一贮皇史﹐一贮奉天大内(沈阳清宫崇谟阁)﹔小红绫本两部﹐一贮干清宫﹐一贮内阁实录库。副本为小黄绫本﹐亦贮内阁实录库。1936年﹐伪满将其与《宣统政记》合并影印﹐名《大清历朝实录》﹐共一千二百一十册﹐分装成一百二十一帙﹐另有《大清历朝实录总目》一帙十册﹐是为通行之本。(见彩图 《清实录》中的《太宗实录》 ) 现存清代实录﹐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均经过“重修”﹑“校订”﹑以后各朝也历经改窜。《太祖实录》初纂于崇德元年(1636)﹐《太宗实录》初纂于顺治九年(1652)﹐《世祖实录》初纂于康熙六年(1667)。康熙二十二年﹐重修太祖﹑太宗实录。雍正十二年(1734)﹐命将三朝实录再加校订﹐至乾隆初完成﹐是为定本。三朝实录的早期修本或稿本残卷﹐后来续有发现。30年代﹐北平故宫博物院曾用铅字排印出版了《太祖实录》的崇德初纂本﹐名《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齐实录》﹐四卷﹔及康熙重修本﹐名《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十卷。罗振玉印过《康熙重修太祖实录三种》﹐为康熙本残卷。此外﹐日本曾印过《清三朝实录采要》﹐亦系根据乾隆改定前的早期修本。三朝实录的早期修本比定本更多地保存了清开国之初一些史事的真相。圣祖以后各朝实录的改窜修订﹐史无明文记载。但用早出的蒋良骐《东华录》与晚出的王先谦《东华录》(二者均为实录的摘抄本﹐一抄于乾隆中﹐一抄于光绪初)相校﹐并与实录对看﹐仍可看出改窜痕迹。《德宗实录》成于1921年﹐较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为晚出﹐篇幅﹑质量也不能相比。伪满印行时﹐为掩饰中日甲午战争真相﹐窜改尤多﹔以前各朝实录的字句﹐亦多所窜改。 《清实录》与《明实录》一样﹐都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大政日志﹐逐年逐月逐日排列皇帝的活动﹑诏谕和臣工奏议。但《清实录》更专为皇帝活动和诏谕的汇集。臣工奏章非经皇帝批过者不载﹐而且也没有大臣附传。《清实录》对皇帝一律歌功颂德﹐于皇室内部﹑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以及许多重大史事的真相﹐多有粉饰掩盖﹐甚至不惜一改再改予以泯灭。但《清实录》毕竟汇集排比了大量源文件资料﹐因此仍不失为研究有清一代历史的史料宝库。1986年11月﹐中华书局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原皇史大红绫本﹑原上书房小黄绫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定稿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原干清宫小红绫本﹑辽宁省档案馆藏原盛京崇谟阁大红绫本等版本﹐相互补充﹐出版了比较完整的《清实录》影印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