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
释义 |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它约高42.5厘米,口径5.4厘米, 梅瓶花色共分为五层,也就是说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层圈带纹饰,肩上部在复莲内画八宝纹,腹部周身绘满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紧接着是一条较窄的卷草边饰,下腹是仰莲如意纹。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笔意深沉有力,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是元代大器,首先,在造型上,元青花瓷会给人一种高大、庄重、浑厚、质朴的感觉,而这只牡丹梅瓶瓷身硕大,具有明显的元朝时期的青花风格。 其次,元青花瓷是以钴作为色彩原料在胚体上进行绘制,罩于青花之上的面釉多为白中闪青。细看这只梅瓶,不难发现瓶身青花花纹上带有明显的褐色斑点,这正是铁的沉淀。 § 元朝时 大量生产以钴为原料的白釉蓝花瓷器,其中一种瓷器口径小得堪与梅骨相称,故称梅瓶。 这种元代的青花梅瓶和景德镇还有着很深的渊源,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北京的头一年,也就是公元1278年。 ----------------------------------------------------------------------------- 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建大元国到现在业已720多年了。 英国人霍布逊于1929年向世界公布他发现的元青花云龙象耳瓶到现在快80年了。 美国人波普发现土耳其、伊朗元青花业已50年了。 我手上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梅瓶(下图) 元青花的画工、花卉、人物、动物的技巧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元以后的明无法与跟他媲美。大写意、随心所欲、一笔画,时代感极强,非常有震撼力。历史上曾达到极高水平的元代水墨画在瓷器上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高仿元青花能够照葫芦画瓢,但元青花固有的神韵,他是永远画不出来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美人肩大梅瓶(卵白釉孤品梅瓶) 本人家藏的元青花卵白釉缠枝牡丹纹美人肩大梅瓶,高45 cm,口径6内2.5 cm,足底直径14.3cm。此瓶独特的是它属于名贵的卵白釉烧造的元青花,世间非常稀有,元青花梅瓶属于孤品。根据史料笔者推测为卵白釉第一次创烧于元青花,但发色效果不理想,后世便再也无卵白釉的元青花了。 元代文献中尚未见到有关卵白釉瓷的称谓,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元青花卵白釉缠枝牡丹纹梅瓶 元代烧瓷用的是麻仓土,而不是高岭土。麻仓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有很多气孔。陶瓷界经过测试发现,南宋之前陶瓷还没有用过高岭土。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造瓷胎的方法始于元代。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二上说: 饶洲御土其色白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 以贡,谓之 御土窑 。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 这里说的御土就是麻仓土。研究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人都知道,高岭开采在后,麻仓开采在前。这一点文献记载有据可查。明嘉靖至万历初年的文献中出现了一种与高岭土的形态和功能相近的黏土,即 麻仓土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条谓: 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 色。麻仓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爆得四十斤。 王宗沐说的麻仓官土就是类似今天的高岭土。新正都即今东阜地区以东,高岭山东北,麻仓尚保留明代的名称。从元代开始开采,至明万历初,麻仓老土开始枯竭了。清乾隆七年(1742年)《浮梁县志》卷十《陶政。陶土》记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管厂同知张化美见麻坑老土膏已竭,掘挖其难,每斛加银三分。 到万历中期以后,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代之而起的是高岭土。明《陶 。白瓷》记述景德镇瓷胎原料及其配制方法时说:土出婺 、祁门两山。一名高粱山,土梗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花山,出糯米土,其性茨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文献记载中我们发现,景德镇境内各高岭土矿在历史上进行过调整,除麻仓外,古高岭土矿仅高岭山、李黄、大洲三地区。高岭始开于明万历,大洲始开于清嘉庆,李黄始开于清乾隆后期。 从以上记载中我们可以悟出,景德镇烧制青花瓷从元代开始到明万历中期为止,都用的是麻仓土。 明万历中期后用的是高岭山的高岭土。 高岭山的高岭土用到1969年完全枯竭。元青花的高仿是从1985年开始的,高仿用的高岭土是景德镇周围新发现的高岭土。 麻仓土与高岭土成分含量不同,用麻仓土烧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红自然而明显,有黑痣,烧出来的瓷器有鼓包现象,或对釉面有炸裂成豁口,或出现棕眼。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几乎没有以上现象。这些自然现象,高仿瓷器是除采取人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元青花卵白釉缠枝牡丹纹梅瓶局部 景德镇元青花青花料用的是苏马离青为主,也有时候苏麻离青与国产料混合使用。苏麻离青用到明成化就没有了。明成化之后用的浙江产的浙料,现在高仿元青花用的青花料完全是国产料。典型元青花有凹凸感,有明显自然的铁锈斑。高仿元青花为了出现铁锈斑,加重青花料,反复描绘,搞得弄巧成拙。典型元青花的凹凸感是,麻仓土与苏麻离青 在高温条件下出现化学反映并出窑使用几百年过程中出现。元青花使用苏麻离青后出现的凹凸不平现象和铁锈斑,现在的高仿几乎天天做白日梦,就是望尘莫及。若有专家感兴趣也可提供看实物以供学术研究wzdsos8@163.com。 元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釉主要有三种:影青釉、青白釉和卵白釉。三种釉的化学成份不同,决定着青花透明程度不同,对青花的发色效果影响也不相同。卵白釉是元代创新的釉种,含钙量低,钾钠成分较高,粘度较大,釉面细腻而光洁。早期器物釉中含铁量稍多,颜色闪青,晚期含铁量减少,色泽趋于纯正。施卵白釉烧制的白瓷非常名贵,但烧成的青花瓷却不理想:发色浅淡,青花瓷原有的风采尽失,原因是卵白釉厚而凝重,浊而失透,青花在釉下就象被罩在磨光玻璃下,色彩根本就发不出来,偏离了青花本色。 卵白釉(枢俯)瓷为元代创烧,因其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颇似鹅蛋色泽,故名。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则供,否则止”,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自:《艺术市场》2004年第04期 文/朱光来。元青花卵白釉缠枝牡丹纹梅瓶足底 元青花底部一般都有乳突,也叫鸡心。胎质不如明清的细致,胎土颗粒大,杂质多。明永乐朝开始,改进粉碎瓷石、陶洗麻仓土的工艺之后,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一朝比一朝细致。明中期又采用磁器吸杂质的办法,杂质就更少了。高仿元青花胎土就更不用说了,已经很细了,没有气孔。火石红。火石红与麻仓土的关系密不可分。元青花器物施釉不到底,底部不施釉,胎土中铁的成分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集中往没有施釉的方向挥发,所以元青花的火石红是从里边往外涔漏出来的,决不是后来人为涂抹而成的。有的元青花底部肉眼不见火石红,或者火石红很不明显。但肯定有一些黑痣。不是没有火石红,用高倍放大镜观察,还是能看到一些很自然的火石红(作者wzdsos8@163.co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