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颜济 |
释义 | § 生平简介 颜济,1924年农历5月12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颜楷年青时为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在北京受维新派领袖杨锐的影响,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时又受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等人的熏陶,思想激进,在四川“保路同志会”运动中被推为领袖,成为四川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颜济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刚直不阿、淡泊名利的性格和为人类科学进步潜心搞学问的远大志向。 1941年,颜济于华西协和高中毕业后进入华西协和大学牙科学习。1942年,日本侵略军攻陷贵州独山,全国青年掀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高潮。颜济毅然考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投身抗战行列。抗战胜利后,因家境经济拮据改行就读农艺系。他利用课余时间在中学和小学讲授生物、植物、美术等课程,以勤工俭学收入补贴学习费用;并且在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以学生的身份作助教,在暑假期间当采集员,如帮助刘承昭教授采集两栖动物、帮助新西兰采集弥猴桃种质资源等。这几年对颜济一生的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他做过植物学、普通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细胞遗传学、植物保护学、真菌学、园艺学、水稻育种等许多课程的助教,不但从指导老师那里得到教诲,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学到了更广泛、更深入、更丰富的知识。 颜济1948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从事小麦研究。50年代末,他培育出大头黄、雅安早、竹叶青等一批早熟、矮秆、抗倒伏、高产的小麦品种。70年代,他领导的课题组又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繁6及其姊妹系。1983年,在四川省政府和四川农业大学的支持下,颜济和他的同事们在都江堰市创建了小麦研究所,主要从事小麦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他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1994年7月,他以高龄辞去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职务,任终生教授。 § 社会活动 颜济曾任四川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四川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遗传学会副主席。1958至1959年,任印度新德里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馆农业专家。1986至1990年,任联合国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世界小麦族资源中国大区调查”项目第一考察队队长,1992年任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议地方组织委员会委员,1994年任第二届国际小麦族会议第三次大会主席。他是国际小麦族协作组成员,四川省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六五”、“七五”、“八五”小麦育种攻关组组长、主持人。他曾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丹麦、墨西哥、CIMMYT、FAO/IBPGR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出访过印度、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瑞典、菲律宾、丹麦、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接待过一些国家来访学者的学术交流活动80余人次。 § 荣誉 颜济是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还是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是国家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成都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他作为主持人和第一研制人,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90年国家发明一等奖、1997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农业部和四川省的多项奖励。 § 成就 在小麦发育形态学的研究中,颜济发现复小穗的器官形态建成过程与过去的茎叶节学说(Phyton theory)和当前流行的顶枝学说(Telome theory)有明显的矛盾,他提出多级次生节轴学说(Multiple secondary axes theory)以统一这些矛盾。他在这个学说中阐明,轴性上端适应光合作用而扩展,表面面积增长大于体积增长造成中空,形成内腔,并开裂平展形成叶;在吲哚乙酸集中的地方内腔底部形成次生分生组织,并发育成次生生长点成长为次生轴。按第一节轴的同一方式扩展成为第二叶。第二节轴两极生长的下端分生组织形成节间生长组织。按同一方式构成上位的各个叶片。在双裂节轴的双子叶植物中,由于对生叶相互间的不平衡发育导致成对生叶间成熟有时间差,先成熟的已停止生长,而后成熟的相对应的一半仍在长高,造成对生叶的叶位高矮不等从而构成互生。节轴间连续构成互生的同时,反映在平面上则是节轴相对应的两半构成面积差,因而当节轴连续发生不平衡发育带来连续的面积差造成连续的平面推移时就使叶序形成螺旋。左旋、右旋是初始面积差发生的方位确定的。脉序是输导组织特化时吲哚乙酸的流迹所造成的。多节次生节轴学说阐明了禾本科植物叶的平行叶脉是多节节轴的节间平行维管束平展形成的,叶片缢痕是节的残迹,勾芒是由多节节轴建成,并指出原始的双裂节轴是石松,单裂节轴是真蕨,多裂节轴是木贼;泥盆纪的星木高等植物演化过程中的主干之一,尼来蕨是旁枝,可能是一种叶退化了的腐生植物。多级次生节轴学说的建立,对包括禾本科在内的高等植物器官的基本性质作出合理的解释。 颜济在小麦族属种间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中发现,细胞间核物质不但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以染色质的形式相互转移,还可以通过接合管或接合孔转移整个间期核,转移分裂前期的染色丝和中期的染色体。由此他肯定了细胞融合(Cytomixis)在系统演化中的作用,阐明了高倍同源异源多倍体起源的机制,并提出花粉管可能是接合管演化形成的一种变式。这些理论阐述对从事植物器官发生和系统演化的研究者深入开展研究有现实参考价值。 § 人物评价 颜济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教育事业。他治学严谨,学风正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一生锐意进取,求实务真,为小麦增产和深化遗传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人正直,敢讲真话,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深受同志们的尊重和爱戴。他知识面广、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退休以后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小麦和小麦族的科学实践,真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求是探真,永无止境。 § 工作履历 1948-1951年 任华西协和大学生物系助教。 1951-1952年 任西南农学院助教。 1951-1953年 任华西大学生物系讲师。 1953-1956年 任四川大学农学系讲师。 1956-1963年 任四川农学院农学系讲师,教研室主任。 1963-1982年 任四川农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82年—现在 任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4-1994年 任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 1987年至今 任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 1996年至今 任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顾问。 § 主要论著 1 颜济.成都早熟菜用大豆“翻种”问题的研究.植物学报,1955,4(4):361~374 2 颜济.从一批材料论十字花科长角果的构成.植物学报,1956,6(3):259~270 3 颜济.小麦与大麦分枝穗形态学的观察.农业学报,1959,10(6):447~466 4 颜济.芸薹属心皮形态的新见解.植物学报,1959,8(4):271~280 5 颜济,慈竹,紫竹.大麦与小麦的花器比较形态学观察.中国植物学会30周年年会论文集摘要汇编,1963,209~210 6 颜济,敖栋辉.小麦生长锥发育形态的观察.作物学报,1963,2(4):411~426 7 颜济.论普通小麦穗形结构的发育遗传.遗传学集刊,1965(6):116~129 8 颜济.四川盆地多熟制小麦高产品种选育的一些体会.中国农业科学,1977(1):50~54 9 颜济,杨俊良.中国赖草属新植物.云南植物研究,1983,5(3):275~276 10 颜济.小麦属的分类.植物分类学报,1984,21(3):285~296 11 颜济,杨俊良,崔乃然等.新疆伊犁地区的节节麦.作物学报,1984,10(1):1~8. 12 颜济.一个新概念禾本科器官的基本性质多级次生节轴学说.四川农业大学学报(中英文),1992,10(4):537~565 §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8469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