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赫迪起义 |
释义 | § 起义背景 19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侵入埃及,并由此向苏丹渗透。1873年,埃及国王伊斯梅尔帕夏任命英国殖民者C.G.戈登为苏丹总督。 为了统治苏丹和蚕食中非地区,戈登网罗一批欧洲探险者、退役军人充当助手。他们横征暴敛,同时以武力镇压人民的不满及反抗,以致苏丹经济凋敝,人民相继逃离。1879年 6月,英国胁迫奥斯曼帝国皇帝废黜伊斯梅尔帕夏,戈登也被迫去职,此后埃及在苏丹的统治机构更陷于瘫痪。马赫迪起义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 起义宣传 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全名为穆罕默德·阿赫迈德·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约1840~1885),栋古拉人,童年时起接受伊斯兰教教育,青年时以博学、虔诚著称,曾去科尔多凡省游历、传教,目睹英国殖民统治的残暴、腐朽以及人民的苦难、怨愤。 1881年 6月,在白尼罗河的阿巴岛上,他向苏丹各地发布信函,宣称他就是众所期待的救世主马赫迪,将给充满压迫与谬误的世界带来公正与平等。根据伊斯兰教的经典《圣训》预言:他是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袖,他降临世间,根据神圣的教法治理乱世,伸张正义,铲除暴虐,整顿伊斯兰教内部的全部分歧,复兴伊斯兰教的信仰,开创新纪元,在位7年。他出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发图买的后代中。什叶派对马赫迪的看法与逊尼派有分歧,什叶派认为隐遁的伊玛目就是必将再降世的马赫迪),将给充满压迫与谬误的世界带来公正与平等。 他号召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朴和正统,还提出“推翻异教徒”、“不交一文税”的口号。从而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阿巴岛的群众纷纷参加起义的行列。 § 起义过程 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在起义后,率领群众迅速转移到科尔多凡山区。以此为基地,积蓄力量,训练队伍,接连战胜前来讨伐的政府军,并于1883年 1月攻占科尔多凡省首府欧拜依德城。英国以埃及政府名义,派遣前英国驻印度军官W.希克斯率军镇压。 希克斯与苏丹总督阿拉丁率军 1万于1883年9月从白尼罗河上的杜怀姆出发,11月5日在欧拜依德南部的希甘地区,遭到马赫迪军的伏击,全军覆没。希甘之役后,起义军声威大振。12月,达尔富尔省省长、奥地利人R.von斯拉丁投降,赤道省省长、德国人E.施尼策尔退至中非地区,起义者直逼苏丹首府喀土穆。 1884年 1月英国政府决定派戈登固守喀土穆,以便等待时机,卷土重来。2月,戈登到达苏丹首府,他先后发布法令、公告,许诺解放奴隶、减税和自治,以图收买人心,另外以英援军即将到来进行恫吓。他还用高官厚禄诱降马赫迪,但被拒绝。与此同时,戈登在喀土穆开挖战壕、修建城墙,在城市周围树起铁丝网,并派武装汽船巡航,加强防卫,以待援军。 3月,喀土穆与开罗间的联系中断, 4月加扎勒河省省长F.M.勒普顿投降,5月起义军占领北部重要城市柏柏尔,1885年1月26日,马赫迪率军攻下喀土穆,击毙戈登。两天后,英援军被迫撤出苏丹。 经过4年的武装斗争,起义军已占领了苏丹的绝大部分土地,攻下喀土穆之后,以马赫迪为元首,建立起新的马赫迪派国家,设首都于恩图曼。在马赫迪之下,任命三大哈里发(继承人之意)。三大哈里发各拥有标志不同的军队,而以哈里发阿卜杜拉权力最大。此外,还设有金库总管及大法官各一名,负责财政及司法事务。为促进经济繁荣,在苏丹历史上第一次发行货币。 § 起义结果 1885年6月22日,马赫迪突然逝世。临死前,他指定哈里发阿卜杜拉作为继承人。阿卜杜拉统治时期(1885~1899),对内粉碎哈里发沙里夫的夺权阴谋,清除政敌在各地的残余势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对外则坚决抵御外敌入侵。在国家连年战争、饥荒时疫频繁的情况下,捍卫民族独立达13年之久。 1896年,使用新式武器的英国殖民军再次向苏丹发动进攻,在1896年 9月的栋古拉战役和1898年 9月的喀土穆战役中,起义者战败。1898年4月,喀土穆陷落。阿卜杜拉率残部退守科尔多凡省,继续进行游击战,直至战死。 1899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共管苏丹的协定,苏丹再次丧失独立地位,马赫迪派教徒转入地下活动,成为秘密教派 § 起义影响 马赫迪起义历时18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是近代非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反对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非洲近代反帝斗争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章。 § 人物简介 马赫迪是19世纪苏丹的民族英雄,全名为穆罕默德·阿赫迈德·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约1840~1885),栋古拉人,童年时起接受伊斯兰教教育,青年时以博学、虔诚著称,曾去科尔多凡省游历、传教,目睹英国殖民统治的残暴、腐朽以及人民的苦难、怨愤。 马赫迪的父亲是一个造船工,家庭的生活既贫苦,又不安定,哪里有茂密的林木,哪里需要造船,父亲就带着全家迁移到哪里。艾哈迈德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四处漂泊中度过的,这也让他从小目睹了劳苦大众所遭受的苦难和压迫,丰富了他的阅历。 马赫迪青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修完宗教学课程后,他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苏丹北部和西部传教。此时的苏丹实际上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只见田野荒芜,百业凋敝,百姓在官府和教会的双重盘剥下卖儿鬻女,背井离乡,而首都喀土穆城里的英国殖民者与封建官吏、教会权贵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艾哈迈德的心中愤愤不平,一种拯救民众脱离苦难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发誓:“我对我的宗教,我的民族负有责任。我应该净化我的宗教,拯救我的民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