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列耶夫,К.Ф. |
释义 | § 雷列耶夫,К.Ф. § 正文 俄国诗人。生于巴托沃地方的地主家庭。在军事学院学习时曾受拉季舍夫和法国启蒙学派思想的影响。1812年参加反拿破仑的战争,并远征国外。回国后因憎恨野蛮的俄国军队制度,退伍还乡。1820年准备重新参加社会活动,迁居彼得堡,被选为刑事法庭陪审员,以公正闻名。1823年任俄国的大企业“俄美公司”经理。同年加入十二月党人团体北社,成为激进派领袖,促进北社和南社合并,积极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被判绞刑,1826年死于彼得保罗要塞。他是十二月党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者。1820年发表《致宠臣》一诗,影射沙皇亲信阿拉克切耶夫,称他为“专制统治下的奸诈谄媚者”,社会为之震惊。雷列耶夫的文学观点表现于《诗歌小议》(1825)一文,主张诗歌应具有充实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容。他的著名组诗《沉思》(1821~1823)选取俄国历史上性格坚强的人物作主人公,借以唤起读者的爱国热情和社会理想。《公民》(1824~1825)一诗称贵族青年为“柔弱的一代”,他们不理解自己的命运和历史使命,“在可耻的懒散中消磨青春”。长诗《沃依纳罗夫斯基》(1825)以乌克兰古代历史故事为题材,主人公青年时期曾追随其舅父马赛巴背叛彼得大帝,在逃亡中被捕,流放雅库茨克。诗中叙述其身世及其妻赴西伯利亚寻夫经过,反映了十二月党人为祖国和自由贡献一切的精神。诗中人物形象具体,乡土色彩浓厚,语言平易生动,受到普希金的称赞。长诗《纳里瓦依科》约写于1824至1825年间,也以乌克兰为背景,生前未能完成。 雷列耶夫的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诗人奥加辽夫曾称他为“指路的明星”。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