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飞廉
释义

§ 基本信息

飞廉

名称:飞廉

英文名:CurlyBristlethistleHerb

拉丁名:CarduusnutansLinn.

别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科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飞廉属

属拉丁名:Carduus

处方名:飞廉、飞帘、大力王、老牛错、鲜飞廉

分 布:各地均有

生 境:山地、山坡、田野、路旁

繁殖方式:种子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及根

药用功能:散瘀止血、清热利湿

药用主治:用于吐血、鼻衄、尿血、风湿性关节炎、膏淋、小便涩痛。

§ 来源

为菊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和藏飞廉C. acanthoides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

§ 形态

藏飞廉1飞廉:二年生草本,高50-120cm。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茎直立,具纵棱,棱有绿色间歇的三角形刺齿状翼。叶互生;通常无柄而抱茎;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羽状深裂,裂片常大小相对而生,边缘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个簇生枝端,直径1.5-2.5cm,总苞钟状,长约2cm,宽1.5-3cm;总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变短,中层条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条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长15-16mm。瘦果长椭圆形,长约3mm,先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mm,呈刺毛状,稍粗糙。花期5-7月。

2.藏飞廉:本种与前种之区别,在于本种全株被白色蛛丝状毛。茎具翼,有刺。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裂片近等大,整齐对生,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头状花序多为单生,较大;花序下有宽条形叶状总苞片,长超过头状花序;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 出处

飞廉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飞廉,处处有,极似苦芺,惟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花紫色。今既别有漏卢,则非此别名尔。

2.《唐本草》:飞廉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茎、叶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以苦芺为漏卢,并非是也。

§ 分布

国内分布:分布新疆天山(乌鲁木齐、特克斯)、准噶尔阿拉套(塔城)、准噶尔盆地(沙湾、查布查尔)。生于山谷、田边或草地,海拔540—2300米。

国外分布:欧洲、北非、苏联中亚及西伯利亚都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欧。

§ 性味归经

飞廉微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入肺,膀胱,肝三经。

§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 文献记载

飞廉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 用药忌宜

血虚及脾胃功能弱者慎服。

§ 药物配伍

恶麻黄。

§ 特征

形态特征

飞廉二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单生,稀丛生,具纵沟棱及纵向下延的绿色翅,翅有齿刺,上部有分枝。茎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具缺刻状牙齿,齿端及叶缘有不等长的细刺,刺长2—10mm,上面绿色,无毛或疏被皱缩柔毛,下面浅绿色,被皱缩长柔毛,中部叶与上部叶较小,羽状深裂。头状花序2—5个聚生于枝端,直径1.5—2.5cm,总苞钟形,总苞片7—8层,背部均被微毛,花全部管状,紫红色,稀白色。瘦果长椭圆形,褐色,冠毛白色或灰白色。

生物生态特征

飞廉属中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水分条件较好的阴湿、半阴湿地区的路旁、田边,沟(滩)畔和林缘草地。据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观察,4月中旬返青,6月中、下旬现蕾,7月上、中旬开花,下旬进入盛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枯黄。在北京地区花果期为6—8月。在内蒙古地区花果期6—8月。

§ 价值

本草为低等饲用植物,幼苗期山羊、绵羊、牛、马,驴均乐食,现蕾至开花期,牛、马、羊仅食其花蕾和花序,种子成熟后,各类家畜均不食。

§ 采收

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飞廉

①陶弘景:“飞廉,处处有,极似苦芺,惟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花紫色。今既别有漏卢,则非此别名尔。”

②《唐本草》:“飞廉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茎、叶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以苦芺为漏卢,并非是也。”

§ 鉴别

飞廉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直径0.2-1cm,具纵棱,并附有绿色的翅,翅有针刺,质脆,断面髓部白色,常呈空洞。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具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干缩,总苞钟形,黄褐色,苞片数层,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向外反卷,内层苞片膜质,带紫色。花紫红色,冠毛刺状,黄白色。气味微弱。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在棱脊处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皮层窄;于叶状翅处表皮和皮层均向外突出。外韧维管束环列,韧皮纤维束微木化;木质部内侧具微木化纤维束。髓中央常中空。

叶表面观

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甙。非腺毛多断碎,由5-10余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直径21-83μm,有的项端细胞极细长并扭曲。

§ 化学成分

Carduusacan-thoidesL.茎部含有降压生物碱飞廉碱(Acanthoidine,Ruscopine)和去氢飞廉碱(Acanthoine,Ruscope-ine)。

§ 备注

飞廉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飞廉瘦果制成酊剂,有利胆作用,可治黄疸,对于轻度胆绞痛有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