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 |
释义 | § 概述 雷雷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除此之外,雷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在第88位;关于雷的诗句也很多。近日,“被雷”已成为一种。雷是一种自然现象! § 自然现象 雷雷是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在放电时会发生火花和声音,火花就是闪电,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闪电是雷雨云体内各部分之间或云体与地面之间,因带电性质不同形成很强的电场的放电现象。由于闪电通道狭窄而通过的电流太多,这就使闪电通道中的空气柱被烧得白热发光,并使周围空气受热而突然膨胀,其中云滴也会因高热而突然汽化膨胀,从而发出巨大的声响——雷鸣。 在云体内部与云体之间产生的雷为高空雷;在云地闪电中产生的雷为“落地雷”。落地雷所形成的巨大电流、炽热的高温和电磁辐射以及伴随的冲击波等,都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足以使人体伤亡,建筑物破坏。如,1986年4月25日7时20分,湖南省溆浦县的观音阁、双井、低庄乡等地,乌云压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随着一道强烈的闪光,一声震耳的霹雷——落地炸雷,殃及了3个乡6个村庄,顿时一片混乱,雷声、雨声、风声、哭声、喊声混杂在一起。据地、县联合调查组调查,当场雷击死亡7人,伤10人,其中重伤3人,有一名死者的头发、衣物全被烧化,身躯也被烧焦变形,惨不忍睹。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后,经调查发现:这一带居民屋内电线安装凌乱,走线位置很低,死亡的7人中就有5人是在照明电灯和开关下被雷击中的;雷击前室内相当潮湿,给雷击事故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所以,电线的安装必须符合要求,而雷电时,远离易导电的金属物体,保持室内干燥是预防雷击的重要措施之一。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 防雷知识 雷①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②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③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④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 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雷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专家最后强调,如遇雷雨天气,市民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 姓氏 雷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 雷的源出: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姓氏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反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其中,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就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既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名人 历史上,雷姓也不乏名贤俊杰。如东汉的雷义以善于交友而见重当时,十六国的雷弱儿因功勋卓著而官至大司马。唐代,雷海青是音乐家。宋朝,雷允恭、雷有终、雷孝先是政界名流,雷宗道是画家,雷协是经学家。明朝,雷仕梅、雷宗是名臣。清朝,雷发达是著名建筑师,雷仁、雷以诚是朝中重臣,雷学淇是著名学者。当代,雷经天是法学家,雷洁琼是妇女活动家。至于雷锋,更是妇孺皆知的雷姓名人。 § 雷的诗句 雷一啸震天河汉惊,春雷滚过远山鸣。-------七律雷阵雨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陆游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傅玄 《杂言诗》 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傅玄《惊雷歌》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 《九歌.山鬼》 § 网络语言 ⑥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得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 例句:好雷人啊,芙蓉姐姐开个唱了。 “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带的词汇,浙江东北部地区,发音leidao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讶异很惊奇抑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等的意思,由于打字习惯故而出现“雷到”这样的词汇,“雷到”其实当地本意是“瘫倒”、“翻倒”之意,语境用也比较广泛。 传说中被雷电击倒的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变成引雷体。所以就有了一群被雷文雷晕的人,一生逃不过被雷的命运。而他们也在孜孜不倦的追寻着天雷,和天雷的制造者,天雷娘娘。这些可怜的人就是天雷教众。 根据被雷程度分为: 雷①.轻伤:脑子里轰一声(怎么会有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人捏?) ②.中伤:后脑勺一阵发麻,毛孔忽然张开(小米掉一地,这个夏天简直不需要空调) ③.重伤:莫明的暴躁(想代表全宇宙消灭作者) ④.脑残:此脑残非彼脑残(被雷的只会ORZ) ⑤.金刚不坏之身,不用戴避雷针就可以纵横各个雷文 ⑥用于形容对某事的反应(通指超越常规思维使人产生惊讶的感觉) 例:好大一个雷啊! 雷帖网(http://www.leitie.com),专业收集够雷的帖子,让雷文化发挥淋漓尽致。简单理解你就是埋雷"达人"顾名思意“雷达人”,埋下雷,当然也可以埋上雷(天上的雷啦)。 再转发出去引爆,直接把你不爽的人雷倒在地!!本站中指:小心雷贴,欢乐无限! § 个人防雷 1.应该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室外工作者应尽快躲入室内。 2.不宜使用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不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 6.切勿站于山顶、楼顶或其他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应远离树木和桅杆,至少离树5米远。 9.在空旷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等扛在肩。 10.不宜开摩托、骑单车。 11.雷雨时若头发竖起,应蹲下,双脚并拢,减小跨步电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