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秀英 |
释义 | § 人物简介 黄秀英夫妇 石岩上屋社区有位名叫黄秀英的妇女,10多年来,她用柔弱的身躯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悉心照顾偏瘫多年的丈夫,度过艰难的岁月,并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两个子女都培养成了高材生。如今,原来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已能自己吃饭、行走,两个子女也都有了不错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1] 黄秀英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虽然家庭经济紧张,但她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最终让两个孩子都成为了高材生。 1983年,黄秀英夫妇从河源调到石岩工作,当时两人的月薪加起来还不到100元。当时黄秀英的婆婆生了重病,这些钱除了维持家庭开支外,还要为婆婆看病,几乎是入不敷出。后来,两个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里的经济状况更紧张了,黄秀英就在工作之余种菜、养鸡以补贴家用。 虽然黄秀英自己省吃俭用,但对培养孩子却很舍得付出,哪怕家里入不敷出,孩子们要买学习用具、资料,一次要用几元甚至几十元钱,她也从不犹豫。每次出差,她也会给孩子们买回数十元的学习资料,自己却很少买东西。“你买那么多书,孩子看得过来吗?”一些邻居对此很不理解。黄秀英却说:“我买十本书,只要孩子们认真看了其中一本,学到了东西,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1997年4月份,就在两个孩子准备考大学的时候,黄秀英的丈夫因脑出血不幸中风偏瘫,丧失了劳动能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连说话都十分困难。这对黄秀英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她的肩上。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黄秀英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给孩子们做思想工作。在黄秀英的开导下,两个懂事的孩子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最终都顺利考上了大学。于是,黄秀英全身心投入到照顾丈夫上。住院期间,丈夫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自己吃饭、上厕所,黄秀英整天陪伴在丈夫身边,喂饭喂药,端屎接尿,从无怨言。照顾病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照顾丈夫的一日三餐、洗澡之外,黄秀英还要承受丈夫因重病而渐渐产生的坏脾气。 § 感动故事 1960年,家住重庆巫山老县城郊区的黄秀英到江边挑水,救起了一位跳江自杀的男子。被救的男子,就是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张发田。当时,24岁的张发田刚从师范毕业,一直梦想着能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在丈夫病中,黄秀英握着丈夫的手郑重承诺:“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一定给你修所学校!” [2] 为了这句承诺,柔弱的黄秀英买来板车,从此开始了在县城拉板车的经历。 石头、沙子、煤炭,只要有活,她就接,50公斤2角钱,一车货拉下来能挣1元钱。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一个女人和板车的身影,在巫山老县城行走了20多个春秋。 虽省吃俭用,但拉板车毕竟挣不了多少钱。到1988年,黄秀英为丈夫修学校的心愿还没能实现。此时,张发田已经平反,在一所小学教书。当时,初中毕业生能继续升学的不到50%,眼见不少少年失学后四处游荡,黄秀英和丈夫商量后,拿出拉板车的所有积蓄6000多元钱,先办起了补习班。 两年后,前来补习的学生越来越多,黄秀英不得不举债扩大规模,在自家房屋基础上修起3层楼房办起中学。 到1998年,随着教育改革,初中毕业生升学已经不再是难题。而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却越来越多,他们入学成为一大难题。 黄秀英和已经退休的丈夫商量后,停下办得好好的中学,创办起巫山流动少儿小学。“最初办学校,只是为了兑现自己对丈夫的承诺。但后来,却觉得这已经是自己一辈子没法停下的事了。”黄秀英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