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州白丸子 |
释义 | § 青州白丸子-《奇效良方》 处方 南星壹(生用.二两)白附子(二两)川乌头(去皮脐.半两) 半夏(好白者水浸洗过.七两) 制法 上碾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末出者,更以手揉令出,以滓更研,再生绢袋摆净为度。于磁盆中日晒夜露,每旦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与主治 治男子妇人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 用法与用量 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如瘫痪风湿,酒送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 青州白丸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组成】半夏(白好者,水浸洗过,生用)210克 川乌头(去皮、脐,生用)15克 南星(生)90克 白附子(生)60克 【用法】上药捣碎,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晨,更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初服5丸,加至15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如瘫缓风,以温酒下20丸,日三服,至三日后,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三五日,呵欠是应。常服10粒已来,永无风痰隔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下2~3丸。 【功用】祛风痰,通经络。 【主治】风痰入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以及小儿惊风,大人头风,妇人血风。 【禁忌】痰热内闭者禁用。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痰之生也,由于湿,故用半夏、南星之燥;痰之滞也,本于寒,故用乌头、白附之温,浸以数日,杀其毒也。②《中风斠诠》:虽曰专治风痰,须知风非外风,而痰是寒痰,本非通治热痰之剂,用生姜汤下者,仍是为星、夏、乌、附解毒之计,初非欲以疏泄外感风寒;若曰瘫痪,酒下,则苟是肝阳,温以济温,殊非良法;而小儿惊风,尤多热痰上壅,已非所宜,乃用薄荷汤下,是又以为外感之风,而欲其疏泄,甚非立方之旨,惟中风虚寒之慢脾风,其痰上塞,自可用之,然更取薄荷泄散,以为导引,亦是未妥。凡用古方,皆宜细心探讨,自有权衡,不可人云亦云,囫囵吞枣。 § 青州白丸子-《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药物组成】半夏半两,枳壳(炒)4钱,桔梗2钱,陈皮2钱,木通2钱,黄芩2钱,麻黄1钱半,紫苏1钱,防风1钱,甘草(炙)5分。 【处方来源】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方剂主治】老年妇人,自来无汗、多痰,今得喘病,眠不得。 【用法用量】上分作5帖,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入竹沥2蚶壳许,热饮。 “青州白丸子”第30代传人刘延刚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青州白丸子”正在青州人刘延刚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