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作梅
释义

§ 简介

黄作梅

黄作梅,MBE(Raymond Wong Chok-mui,1916年2月13日-1955年4月11日),笔名黄傲霜、黄中流等,中国广东省番禺人,新华社香港分社第二任社长(1949年10月-1955年4月),唯一一位以公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获得英国MBE勋章的人士。

黄作梅出生后不久即随全家移居香港,1935年毕业于皇仁书院,并获得进入香港大学的资格,但因家贫辍学,次年1月考入湾仔政府仓库工作。1937年开始参与左派活动,一度遭到逮捕。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同年底占领香港。1942年2月,黄作梅被任命为中共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国际小组负责人,负责配合英军服务团的活动,并营救在香港的盟军人员。由于其配合英军作战有功,1947年获得英国颁发的MBE勋章。

1947年2月,黄作梅受命前往伦敦,以新华通讯社记者身份创建新华社伦敦分社。1949年,黄作梅调回香港,同年10月接替乔冠华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55年4月11日,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遇难。

§ 个人概述

黄作梅

黄作梅,祖籍广东番禺,1916年2月出生于香港新界上水,1935年7月高中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1936年1月报考港英政府文员,被分到湾仔政府区工作货仓工作。期间,参加香港“怒潮”读书会,开始接近进步团体,并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港英政府逮捕,经营救后获释。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黄作梅积极参加香港同胞的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41年6月,黄作梅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

§ 革命经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黄作梅到广东东江参加抗日游击队,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员。香港沦陷后,东江纵队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香港的党组织一起,全力营救被困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及盟国人员。为加强营救盟军人员和国际友人的工作,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于1942年3月成立国际工作小组,黄作梅任组长。国际工作小组在营救盟军人员,以及与盟军互通军事情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

1943年4月,黄作梅任港九大队政训室国际统战干事,随后又任中共广东省临委电台负责人、港九大队新兵及基层干部培训班政治教官、港九大队政训室连队组织干事、港九大队主力中队指导员等职。1944年冬,在美军请求下,经中共中央同意,东江纵队开始与美军进行情报合作。黄作梅任东江纵队联络处首席翻译官及联络员。

1945年9月,日本投降。黄作梅按照党组织的要求,重返香港,筹备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后任办事处主任。1947年2月,因战时与盟军合作对日作战的贡献,黄作梅受英王乔治六世的邀请,到伦敦参加胜利大游行,并被授予勋章。

1947年6月,黄作梅任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新中国建立后,黄作梅先后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共香港工委负责人和中共香港工作小组组长。1955年4月,随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印尼采访亚非会议。4月11日,黄作梅等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国民党特务炸毁。黄作梅为了世界和平事业壮烈牺牲,年仅39岁。

§ 大历年事

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任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国际工作组负责人,积极参与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又奉命与其他同志一起协助英军服务团在香港九龙新界建立情报站和秘密交通线,使营救被俘英军人员取得进展。

1944年东江纵队成立联络处,黄作梅任该处首席翻译官,负责与美军驻华第十四航空队代表欧戴义的联络。后欧戴义曾致信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赞扬黄作梅的优良工作。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黄作梅继袁庚之后任东江纵队驻香港办事处主任。

1946年6月黄作梅应英皇乔治六世的邀请,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国际小组负责人的身份到英国伦敦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游行,英皇授予他:“大英帝国的成员”勋章,表彰其“

在1945年9月2日前对英军东南亚军事行动作出的贡献”。

1947年6月任香港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1949年5月任中共香港临时工委候补委员,同年8月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1650年1月6日,英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决定将新华社香港分社升格为中国驻香港官方代表机构,此时黄作梅除了新闻工作之外,还负责办理中国政府和港英政府交往的事务性工作。

1955年初,新华总社派黄作梅和总社对外部主任沈建图等,随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于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月11日下午1时,黄作梅作为一路的领队和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与记者等7位同志,乘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从香港直飞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由于台湾蒋介石特务潜放在飞机上的定时炸弹爆炸,飞机在北婆罗洲沙捞越西北上空坠入海中,黄作梅和其他同志同时牺牲。

§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11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8名中国新闻记者遇难。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牺牲的第一批新闻记者。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遇难者

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同采访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途经雅加达转赴万隆。当飞机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海面上空时爆炸起火,机身坠入海中。

新华社记者沈建图、黄作梅、李平、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石志昂、李肇基、钟步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杜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郝凤格以及同机的三名分别来自波兰、奥地利和越南的记者全部遇难。一时间,举世为之震惊,各国舆论哗然。围绕"克什米尔公主号"的爆炸原因,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调查,直至40多年之后,终于真相大白。

"我原来也是准备搭乘那架飞机的,后来在香港临时改变计划,结果幸免于难。"坐在我面前的刘茂俭先生,当年也是新华社赴万隆会议的代表团成员,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总理派他的专机回来接我们"

定于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一次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的国际会议。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

为了报道这次重大的国际会议,新华社派出了以对外部主任沈建图为组长的5人报道组。刘茂俭当时是一位年仅22岁、但技术精湛的年轻译电员,他和摄影记者钱嗣杰作为"先遣队"于4月1日抵达香港,打算在那里做些前期准备再于4月11日与沈建图等一起飞赴万隆。但是刚到香港,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黄作梅就通知他们第二天搭乘荷兰"芝万谊号"轮船,陪同外交部的两位信使先到雅加达再继续转往万隆。

建国初期,新中国还没有直飞雅加达的航线,所以周总理原定也准备4月11日乘坐印度包机"克什米尔号"前往雅加达。当时总理刚动完阑尾炎手术,尚未完全康复。因应邀去仰光与缅甸总理吴努、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会晤,周总理在昆明临时改变了行程。 关于“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报道

沈建图、李平等人抵达香港后,会同已在那里的黄作梅一起,于4月11日中午从香港起飞,但很快就与地面失去联络。当时刘茂俭等正在万隆焦急地等待,到了晚上获知飞机出事了,第二天才证实了这个消息。刘茂俭说:"当时外电报道中都加了一句话:‘飞机上没有中国高级官员。'因为这次谋杀的目标是周总理!"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英国政府和香港英国当局彻底追查肇事者,将特务分子逮捕法办。刘茂俭回忆说:"但是凶手没有抓到,直到40多年后,此事才真相大白。"原来,这是一起由台湾特工头目谷正文主谋的刺杀事件。他们估计周总理会乘这架飞机,便以60万港币的巨额赏金买通了香港飞机工程公司的清洁工周梓铭,令他将伪装成牙膏模样的TNT炸药作为洗漱用品送上飞机,结果这枚定时炸弹在飞机起飞4小时后爆炸,造成机毁人亡的惨案。

刘茂俭还讲道:万隆会议结束后,他们原定5月5日乘船返回香港。结果5月1日忽然接到通知: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当晚8点要请他们吃饭,10点钟就安排他们坐上了飞机。而这架飞机正是周总理的专机,总理抵达云南后令专机返回,把当时还留在当地的10多位记者和工作人员安全运送回国。据说事后警方在他们原先准备乘坐的轮船上发现了300多发子弹和一些枪支。

和平年代里牺牲的第一批新闻记者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牺牲的8位记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和平年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其中新华社记者有3人,包括沈建图、黄作梅和李平。

沈建图是中国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创者之一,他1915年出生于新加坡。在延安,沈建图任新华社英播部编辑,英播部每天发的稿件只有5页稿纸,但世界从此开始能够听到来自陕北解放区的声音。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成立对外新闻编辑部,沈建图是第一任对外部主任。在朝鲜战争谈判期间,沈建图在朝中代表团负责新闻发布,他用"吴敏"的笔名撰写了60多篇新闻和评论,受到高度评价。中英文俱佳的他,牺牲时年仅40岁。

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黄作梅,是继乔冠华之后的第二任香港分社社长。他1916年出生。1936年到香港湾仔政府货仓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黄作梅被派往伦敦,创办新华社伦敦分社。1949年6月返回香港,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革命是有牺牲的,你要做好思想准备。"这是黄作梅在出发前一天晚上,对已经怀有九个月身孕的妻子雷善儒说过的话。细雨霏霏的清明节刚过,记者走进雷善儒老人的住所。72岁高龄的她,已是两鬓斑白,但回忆起 4 7年前的往事,思路还相当清晰。那时,她和黄作梅结婚已经五年,夫妻恩爱。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实质上是中国驻港的官方新闻机构和代表机构,作为社长的黄作梅工作十分繁重。

"他当时已经预感到可能会出事,临上飞机前反复嘱咐我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孩子们。"说到这里,雷善儒老人有些感伤。"4月11日接近中午,我接到飞机出事的消息,明知道是很难再救回来了,但还是有侥幸心理,想飞机有救生设施,可能会没事。"

47年过去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成为遥远的时代记忆。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依然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石碑的正面有周总理的亲笔题词,背面有11位烈士的姓名和简历,还有记载烈士们殉难经过的碑文,碑文的最后写道:"为和平、独立和自由的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 相关视频

【永远的丰碑】为世界和平献身的——黄作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