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革命英雄纪念碑
释义

革命英雄纪念碑   革命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革命战争时期在炎陵县牺牲的10000多烈士而于1980年修建的,高19.28米,庄严肃穆.

图片列表

§ 门票价格

门票:10元

§ 交通提示

位于炎县城西。

§ 相临景点

炎陵县 - 旅游观光

炎陵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不乏奇、绝、古、名。斑斓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壮丽的河山,在这里交相辉映,

主体资源炎帝陵,其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是无可替代的。炎帝精神及其文化形象,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游客来到炎帝陵,既可观光游览,又可谒陵祭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炎陵县

作为毛泽东、朱德等伟人进行过诸多首创性实践活动的革命根据地,与这些活动相关连的历史遗存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现已对游客开放的有“中国工农红军在炎陵县革命活动纪念馆”、“名人园”、“接龙桥战斗遗址”、“叶家祠”、“周南学校”、“上洞红军医院”以及“江家试馆(红军标语)”等。“朱毛红军会师纪念碑”和“红军标语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

国家森林公园桃源洞面积80平方公里,是以原始自然生态和多种生物资源为主体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观光、休闲、疗养、科考等功能。环境质量之好,舒适度之高,实属罕见。园内已开发甲水、楠木溪、桃花溪、镜花溪、平坑、田心里等景区,修建游道20公里,建有宾馆、山庄3处,床位200余个。地处县城的湘山公园,面积6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点密集,是建设多功能旅游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的理想之地。

由以上景区(点)组成的炎陵旅游,其整体形象具有历史剖面多、文化品位高、自然韵味足、综合功能全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组合。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正悄然崛起,其增加值已超过一、二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炎陵县 - 历史人文

五千年灿烂文化

炎陵县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不仅有大自然的格外垂青,而且有许多先进文化在这里发祥、光大。

民族始祖归根之地

炎陵县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陵是他的安寝之地。史载,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他“始作耒耜,教民耕播”;“遍尝百草”,“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冶陶为器”;分时立节,度地经土;‘削桐结丝,“作五弦之琴”;“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制作弓箭;重八卦为六十四卦。此外,还首创蜡祭,傩舞。炎帝的诸多发明,是远古时代各个氏族先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炎帝成为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认同感与凝聚力的共同标志,受到历代炎黄子孙的尊崇。

炎帝陵墓坐落在县城之西17公里处的鹿原坡。史传,炎帝晚年来到南方,尝草采药,为民治病,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辍。后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称炎帝为赤帝(星座名)、火神、夏神、南方之神、南方火德之帝,以此铭记他的归宿之地。到汉代,高祖刘邦以“赤帝子”、“炎刘”自谓。高祖五年(--202),在炎帝安葬之地设茶陵县,史书铨释:茶者,“山谷生茶茗也”;陵者,炎帝之陵。县志载,汉以前陵前树有铜牌,碑高数丈,铭炎帝功德。炎帝葬地见于文字,始于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继有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均载炎帝“葬长沙”、“长沙茶乡之尾”。宋代罗泌著《路史》,引用唐代旧记,亦谓西汉时,鹿原陂即有炎帝之墓。

炎帝陵庙建于宋代。宋太祖于乾德五年(976)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此后,历代对炎帝陵不失修葺,有史记载的大修达18次。经过多次整修扩充,到清代,鹿原陂已形成以陵庙为中心,包括天使馆、宰牲亭、崇德坊、飞香亭、咏丰台、味草亭、奉圣寺、胡真官祠等在内的建筑群以及供御祭官往返,长达10公里的御祭道、御祭官行馆等。对炎帝的祭祀则源远流长。“三代”时,炎帝作为“五帝”之一受到先民的祭祀。官方祭祀始于周代,《史记》载,秦灵公三年(-422),“作下畤,祭炎帝”。此外,岁末蜡祭、春耕藉田等,都是祭祀炎帝的。对炎帝陵的祭祀,始于唐代,“有唐尝奉祠”。宋乾德五年修建陵庙之后,太祖旋即遣官诣陵致祭,并刊碑铭记。此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元、明、清沿袭宋制,“不辍祭祀”。除“御祭”之外,民间在春节、清明、冬至及炎帝生辰、忌日,祭祀活动更是历久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炎帝陵即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心愿,1986年,按照清道光十七年的格局,对炎帝陵进行了较大的修整。修整后的炎帝陵,古朴凝重,庄严肃穆。她以跨越时空的力量,牵引着华夏胄裔的心。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陵祭祖,缅怀始祖功德,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表达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近十年来,共接待各界人士200余万人次,其中港、澳、台胞和华侨30万人次。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93、1994、1997、1999、2002年举行过五次大型公祭。株洲市人民政府从1995年起,每年重阳举办炎帝节并祭祀炎帝陵。炎陵县人民政府每年清明举行祭祀活动。1993年世界华人、华侨龙舟赛开幕式圣火和2000年的“中华文明之光”圣火均在炎帝陵“圣火台”点燃火种。

炎帝陵的建设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江泽民、胡耀邦、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炎帝陵题词;著名文物、建筑、史学界专家学者亲临指导炎帝陵建设;社会各界纷纷为炎帝陵建设捐款捐物。炎帝陵继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中宣部、全国侨联又分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发行炎帝陵邮票小全张3枚。凝聚在炎帝身上的“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昌盛而奋力拼搏。

中国革命的发祥之地

20世纪初叶,在炎帝安息之地,他的后裔又一次光大了中华民族精神。1918年,何孟雄、郭春涛、孟湘鉴、段楠、贾纡青、李却非等十几名炎陵青年,走出大山,到北大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大部分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或参加“五四”运动,或赴法勤工俭学,或从事工人运动。其中何孟雄夫妇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最早的党员和创始人之一;孟湘鉴后来成为“八一”南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北伐战争前后,在衡阳三师和长沙甲级工业学校求学的刘寅生、黎育教、戴奇、周里、张平化以及张经武、廖海光、廖纲绍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又先后投身革命,有的参加了北伐战争,有的回乡组织农运、建立中共地下组织,为后来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蓄积了力量,准备了条件。

1927年10月12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经永新、宁冈来到炎陵县。从这时起,到1937年10月,炎陵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50余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活动过。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林彪等共和国元帅及任弼时、王震、黄克诚、何长工、张云逸、萧克、滕代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建党、建军以及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

水口战略决策  1927年10月14日,毛泽东来到水口,住桥头江家。在这里,一面对部队进行政治与军事训练,一面进行调查研究。与此同时,派陈伯钧、徐彦刚去茨坪改造王佐部队;派何长工去湘南联系朱德部队;派周里去茶陵了解敌情。当得知南昌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果断决定进行战略分兵,即命宛希先率部分兵力攻打茶陵县城,阻止湘军东进;毛泽东亲率部队主力于22日从水口出发,经炎陵县下村、遂川县黄坳、荆竹山,27日到达茨坪。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现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工作重点转移,走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水口连队建党  秋收起义部队在向湘赣边界进军途中,接连受挫,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毛泽东深感加强连队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至关重要。在紧张的行军途中,毛泽东找战士谈心,做思想工作,挑选优秀士兵,发展为共产党员。1927年10月14日,在水口叶家祠的小阁楼上,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赖毅、鄢辉等6名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随即在连队建立了党的支部,为实现“党指挥枪”,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军队进行了重要实践。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村分田运动  1928年3月,毛泽东批准炎陵县举行“三月暴动”,3月13日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经炎陵县夏馆、县城、霍家(三河)、王家渡(鹿原)、炎帝陵、船形到中村集结。3月19日,在中村周南学校召开师委和地方党组织联席会议,批准酃县特别区委改为县委,成立酃县赤卫大队和共青团酃县委员会,并研究开展分田运动的政策与方法。随后,对部队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政治训练。毛泽东亲自上政治课,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提出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在中村墟头召开了三千人参加的军民诉苦大会,动员群众参加分田运动。会后,分派部队和地方干部在道任、联西、中坪、田心等8个村实行插牌分田。这次分田运动,是随后制订《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重要依据。

炎陵县

朱毛第一次会面  为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一直在寻找南昌起义后的朱德部队。当得知朱德部队和陈毅的湘南起义农军向井冈山转移的消息后,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由中村出发前往湘南迎接。而此时朱德已离开湘南,向炎陵方向进军。4月中旬,毛泽东回师炎陵,19日到达县城,住洣泉书院。此时,湘敌已经尾随朱、陈部队开向炎陵。毛泽东闻讯后,旋即部署在县城西郊的接龙桥狙击敌人。20日下午,毛泽东亲自指挥狙击战,经过7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击溃湘军两个团。此时,朱德部队和湘南农军八千余人已顺利来到炎陵县沔渡墟。毛泽东随即从茅坪走山路前来迎接。三支部队在沔渡会合,两位伟人在十都第一次见面,并商定整编和召开誓师大会等事项。从此,“朱、毛”二字和人民军队、中国革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炎陵人民为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湘赣革命根据地进行了10年浴血奋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中,全县 3 万余名优秀儿女英勇献身,其中中共早期党员、高级干部、红军和游击队指挥员以及地方政权、群团组织负责人600余人。全县人口由12万减至8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