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面神经麻痹 |
释义 | § 简介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 面瘫的症状表现 1、眼睑震颤现象:强力闭合双眼,检查者用力板其闭合的上睑,此时感到一侧上睑有细微的肌肉挛缩性颤动现象,另一侧则没有。这种现象存在,说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 面瘫的症状表现 2、斜卵园口征:嘱患者张大口,轻度面神经麻痹时,患侧口角下垂呈斜的卵园型口。与此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的斜卵园形口之不同点,在于无下颌偏斜。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此征不明显。 3、瞬目运动:仔细观察患者瞬目情况,可见双侧瞬目运动不对称,这种现象意义较大。如嘱患者做瞬目运动,则轻度麻痹侧,瞬目运动缓慢且不完全。 心理因素易引发面瘫 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经麻痹发生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 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防止面瘫最好的办法是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面神经麻痹只是一种症状或体征,必须仔细寻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如重症肌无力、结节病、肿瘤或颞骨感染,可以改变原发病及面瘫的进程。面神经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经科疾患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Guillian-Barre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挽救生命。 下面显示面神经不同部位的体征及可能的病因。 病例1:患者男性,60岁。因生气后突然双眼闭合不全,伴头晕、言语欠流利,无头痛及二便障碍。查体:内科系统未见异常。双侧周围性面瘫,四肢腱反射活跃,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阳性。血、尿常规、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MRI)检查:T1 加权象见双侧桥脑基底部有低信号,T2加权象则呈高信号,诊断为双侧桥脑梗塞。经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好转出院。 病例2:患者女性,28岁。以口角歪斜、头晕、头痛、复视、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体验:BP14/8kpa,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内科查体正常。神经系统:眼球运动正常,瞳孔右侧0.3cm,左侧0.4cm,对光反射正常,左鼻唇沟稍浅,伸舌轻偏右,右半身痛、触觉减退。右侧肌力Ⅳ级、腱反射(+),右巴氏征(+),头颅CT平扫见:左侧大脑脚片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高度影,内部散在钙化点。增强见不规则强化,边界仍不清,周围可见增粗的条状血管影像,延迟5分钟扫描见: 强化区密度减弱考虑左大脑脚脑血管畸形。8年后,上述症状再发复入院。MRI扫描见:左大脑脚及桥脑中下部有一不规则异常信号,约1.5cm×1.5cm×2.8cm大小,T1加权相呈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相呈中心高信号,周边部位低信号,未见明显占位效应,动静脉血管显影良好,病灶区未见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示中脑及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3:患者男性,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第三天进食发呛,行走不稳呈蹒跚状,易跌倒,第五天检查发现双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颤,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软腭提举力弱,吞咽发呛,构音困难,发音不清,伸舌偏右,无肌萎缩。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四肢主动运动困难,右侧为著,无感觉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二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双侧面瘫和四肢瘫更明显。无明显颅内压增高体征。头颅正侧位及颅底平片无异常。脑脊液正常,三月后死亡。本例后经尸检,病理诊断脑干髓内多形成胶质细胞瘤,病变以桥脑为主,累及两侧,延脑上部受累,并波及小脑上蚓部。 § 针灸治疗 辨证治疗 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四白、攒竹、颧髎、合谷 1.风邪外袭: 【诊断要点】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耳后耳中隐痛,额纹消失;或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处方】风池、翳风、外关 2.虚风内动: 【诊断要点】口眼歪斜,面部麻紧感,面肌蠕动,每于说话或情绪激动时口眼抽动,或有头晕耳鸣,目涩无泪;舌淡或红,少苔,脉弦细。 【处方】太溪、足三里、风池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面颊区、肝、眼、口、脑、下屏尖、额 皮肤针:取穴:阳白、攒竹、太阳下关、地仓、颊车、风池。方法:中等刺激,再拔以火罐,隔日一次。 [1] 近代治疗概述 近代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报道,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但大量发表,则在五十年代之后。早期一般倾向于传统刺灸之法,特别是近十七年来,各种新的穴位刺激之法逐步用于本病治疗。包括:穴位注射,腕踝针、络刺、耳针、皮内针、穴位贴敷、穴位埋植、微波针等等。为提高疗效,往往多种穴位刺激法综合运用。如针刺与拔罐结合,点刺加芥敷、针刺配合中药,艾灸与穴位发泡疗法相结合,针刺配红外线照射,以及针灸结合按摩等。 当然,在所有方法之中,最主要的仍是针刺之法,为探讨最佳的选穴与手法,近年已作了不少工作。如对这些年来所报道的4395例病人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局部穴位采用透刺法比采用直刺法治愈率提高30%左右,而主穴采用远道穴比不采用者治愈率提高约10%。一般主张,面部取单侧穴,以沿皮透刺为主。早期尚有炎症者,局部轻刺,病久面肌有萎缩者,宜针灸并用,如患部疼痛不已,且有青筋显露者,可用三棱针挑刺放血。而应用不同的穴位刺激方法,通过对比观察,效果亦有不同。目前针灸本病的总有效率约在95%左右。但不同患者有所差异,电兴奋性检查表明:无变性反应者较部分变性反应、完全变性反应者效果好,而强度间曲线检查也证实,无失神经支配者疗效较部分或完全失神经支配者为好。 § 表情肌康复训练 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 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 如何预防 1.多食新鲜蔬菜、粗粮、黄豆制品、大枣、瘦肉等。 2.平时面瘫患者需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 3.需要多做功能性锻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 4.每天需要坚持穴位按摩。 5、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有条件的话,做些足底按摩。 6.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 7.面瘫患者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海鲜、浓茶、麻辣火锅等。 8.用毛巾热敷脸,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 9.初期使用由麝香、天麻等组成的面瘫纠正散,恢复很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