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狼之时刻》 |
释义 | 片名: 《狼之时刻》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演:马克斯·冯·西多 Max von Sydow 丽芙·乌曼 Liv Ullmann 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 国家/地区: 瑞典 对白语言:瑞典语 发行公司: Lopert Pictures Corporation ... 上映日期:1968年2月19日 瑞典 ... 更多外文片名:Vargtimmen 类型:剧情/恐怖 片长:90 min § 剧情介绍 一位神情凄然的女人从一间破旧的小屋中走出来,当着萧瑟的海风披起外套,然后忧郁哀伤地呆坐在门口的木桌旁,开始对着镜头喃喃自语——她开始讲述一个如梦似幻的故事。 几个月前,已经身怀有孕的她--艾玛和画家丈夫约翰乘小船来到这个无名的小岛上,在一个苹果树开花的小屋里安居待产。两个人一开始的生活单纯、快乐,约翰喜欢让艾玛坐在苹果树下,自己日复一日地为她素描。一天,约翰归来心情不佳,艾玛热情的拥抱换来冷漠的对立。约翰有心事,艾玛并不想多问。在深夜昏黄的煤气灯下,约翰极其不耐烦地将自己白天描画的古怪人物给艾玛看,这些人透着幽灵般诡谲的气息,艾玛心情不安起来。约翰开始失眠,他要妻子跟他说点什么,艾玛说:“人们都说两个人在一起时间越长就会越来越像,不管是长相还是思想看法都越来越像,想想我们走到老的时候,互相理解对方,那该多好。。。”话音未落,画家已经倒头睡去。 第二天,画家又出去写生了。艾玛碰到一个幽灵般的老太婆,她自称自己已经216岁了,并告诉女人要是想了解丈夫的秘密,可以翻阅画家藏在床底的日记。看还是不看,女人思想斗争了许久,最终她还是将笔记读了起来,丈夫的秘密被一一发现,艾玛焦虑起来。一天,日记中描述的一位城堡主邀请夫妻二人做客,除了夫妻二人外所有的主客人都散发着一股咄咄逼人邪气,这让艾玛非常不舒服。宴会期间,他们一起观看了木偶剧莫扎特的《魔笛》,塔米诺王子在神殿面前呼唤光明,找寻爱人帕米娜,在咏叹调声响起时,镜头摇过每个宾客的面容,大家都聚精会神,唯有约翰痛苦地紧闭着双眼,艾玛惊恐不已。在回家的路上,艾玛乞求约翰远离这些人,她感觉这些人想要抢夺约翰的灵魂,但是自己坚持和约翰在一起,这些幽灵的阴谋就不能得逞,约翰拒绝了。 夜已经很深了,约翰划点着瘦削的火柴棒,似乎期望微弱的火光能温暖一下早已冰冷的心灵,但一切都是徒劳。这个时刻是注定没有温暖的了,因为凌晨三点到五点的时间是魔鬼最容易跑出来侵蚀人灵魂的“狼之时刻”,这是最恐惧最容易犯罪的时刻,不过这也是新生儿诞生率最高的时刻。约翰随后又向艾玛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讲起自己受压抑、苦闷而且毫无安全感的童年,最后他又像忏悔般地向艾玛交代了自己曾在一个悬崖边杀死一个小孩的劣行。艾玛听后仿佛觉得自己不认识约翰。 清晨,一个城堡的幽灵再次造访两人的家,并诱惑约翰再次前往城堡与他的旧情人维罗尼卡约会,走的时候他还塞给约翰一把枪。艾玛尽一切可能挽救自己的丈夫,但是约翰抓起手枪,选择了向魔鬼阵容投诚。三声枪响后,约翰向欲望的城堡狂奔,他仪式般地完成了灵魂堕落的程序——亲吻老妇人的脚背、观看老鬼剥下面皮扣出眼珠、吸血鬼式的化装,穿过死亡气息浓厚的鸦群,最后来到维罗尼卡的解剖台前。 维罗尼卡应该已经死去,雪白的裹尸单覆盖在约翰心慕已久的膧体上面,约翰永无止境地抚摸起来,好像时间已经停止。维罗尼卡笑了,她爬起来亲吻约翰,魔鬼们笑了,声音毛骨悚然,约翰像一只被吸干的木乃伊,老态龙钟地抬起头说了句话:“谢谢你,镜子碎了,碎片映照出什么?” 回忆告一个段落,艾玛回到屋内继续讲起后面的故事,约翰射出的子弹并没有要自己的命,只是自己的肩膀有些受伤,她包扎伤口后开始跟踪约翰,却发现后者昏倒在树林,艾玛抱着约翰睡着了。等她醒来,约翰被魔鬼们重重包围,仿佛所有的恶魔都是死水中小孩释放出的恶灵,他们来寻仇来,约翰在受到一阵攻击后消失了,艾玛最终只捡到约翰遗失的手包。 艾玛再一次以特写的镜头出现,她凄凉而有深意地说,或许是她错了,自己不该看约翰的日记,不该插手约翰的生活,又或许是自己爱约翰不够,只是一时嫉妒,最后艾玛忧郁地问道:“在爱的世界里怎样才是恰到好处呢?” 影片从始到终都弥漫着梦境般的气氛,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艾玛的个人讲述,很难想象这是真实的故事还是她本人的选择记忆。她和约翰相处七年,直到翻开后者的日记才真正走进丈夫的生活,其后发生的人和事到底是自己偏执的意想还是她也坠入丈夫隐性分裂的人格中呢?伯格曼的功力就在于他营造出一个朦胧而虚幻的梦境,让客观的事实随主观的意志漂流,不是故事情节来决定影片的走向,而是男女主角的精神景况来引导人们对故事的理解。影片触及太多压抑的自我,它似乎在探讨肉欲对人性的扭曲,但片中又有间或放射出些对人与人沟通障碍的新解释,所以很难相信整部片子只有一个主题。实际上伯格曼在《论电影》中也承认自己是在做试验,有无的放矢的味道,但即使这样,它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本片获得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而女主角丽芙-厄尔曼也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女演员奖。 § 精彩剧照 § 导演介绍 《狼之时刻》瑞典的国宝级编导,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将电影艺术带进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丰富的视觉意象、闪回和极端特写等手法,展现心灵深处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作品接二连三荣获国际大奖。1987年出版自传。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气氛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徒,Bergman的童年并不自由,充斥了残酷和压抑,父亲对他严厉的态度让他在之后的创作之路上一直渗透淡淡的苦难。1937年,伯格曼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和艺术史,莎士比亚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戏剧作家的作品给了他最初的灵感和启示,1944年,年仅26岁的他写出人生第一个电影剧本《折磨》 ,剧本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纠缠了专制和压迫,后50年代初,他的作品已经丰盛, 《夏夜的微笑》 、 《第七封印》 、 《野草莓》 、 《魔术师》 ,一系列经典让他迅速跻身世界名导行列。 伯格曼喜欢在电影中讨论生活于灵魂,他开创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比如运用复杂的电影语言手段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虽然伯格曼的电影总是相关苦难,而在他的电影最后,往往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81年,他拍摄了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 ,这部阵容超级强大,记录了他以往电影所有元素的电影,成为他电影人生的结尾,也为他的艺术传记画上完美句号。 § 演员介绍 《狼之时刻》马克斯·冯·西多,瑞典演员,高挑瘦削,1955年初次登舞便进入英格玛·柏格曼导演的项目,此后十年他拍摄了十多部伯格曼的作品,其中多数已成为不朽经典。他擅长扮演压迫性的严厉人物。1965年为好莱坞大制作《万王之王》中扮演耶稣。之后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影坛。在美国影片中常演那些固执己见、毫无幽默感的角色,是好莱坞一位重要的性格配角。趣闻:他是惟一一位既演过耶稣又演过魔鬼的银幕演员。 丽芙·乌曼,挪威女演员,东京出生,童年在日本、加拿大及纽约度过,回到挪威继续完 《狼之时刻》成高中学业。自66年《假面》开姑,跟瑞典巨匠英格玛·伯格曼展开长期的合作关系,并跟他保持了五年的同居关系,生有一女。声誉在70年代达到顶峰,曾以《大移民》及《面对面》两度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后尝试好莱坞,不太成功,曾转向百老汇。 § 幕后制作 影片将惊悚片和超现实的元素相结合,表现艺术创造和疯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伯格曼导演的惟一恐怖片。两位主角以精湛的表演,展现了心理扭曲的痛苦,极具震撼力。 § 参考资料 http://www.mtime.com/movie/22898/plots.html http://www.mtime.com/person/892760/details.html http://www.mtime.com/person/966677/details.html http://blog.baa.com.cn/crusoe/article,4290.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