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颐浩禅寺
释义

§ 简介

颐浩禅寺颐浩禅寺位于青浦区金泽镇南市。始建于宋景元年(1260年),后吕氏故宅归旧族费辅之所有,改建经堂,命僧人道崇主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建大雄宝殿边门、两庑,初具规模。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扩建大山门、鸳鸯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水火神庙香乳堂、文昌祠、凌云阁、微笑堂、天香亭、贝多林、圆通殿、梅雪轩、宜静院,另辟金鲫池和石假山等二十余处殿阁楼院。寺内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有唐吴道子画、元赵孟頫书《金刚经》及其所画的“不断云”等手迹、石刻。

颐浩寺规模宏大,殿宇凌空,法幢巍然,可居千僧,遂称古刹。自明洪武十四到十六年(一三八一年至一三八三年),大渊法师曾加以修葺,以后叠经兵燹,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又重修,但规模已不及当初。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农历正月初四,寺大部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一九五八年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古银杏树撒按株,“不断云”石刻断石十四块,殿宇柱脚十六块及少许假山石等。

§ 扩建

颐浩禅寺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扩建大山门、鸳鸯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水火神庙香乳堂、文昌祠、凌云阁、微笑堂、天香亭、贝多林、圆通殿、梅雪轩、宜静院,另辟金鲫池和石假山等二十余处殿阁楼院。寺内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有唐吴道子画、元赵孟钍椤督鸶站芳捌渌摹安欢显啤钡仁旨!

§ 修复

颐浩禅寺颐浩禅寺于一九九二年修复后,建造石碑坊一座,重建了观音殿、山门、殿堂、寮房等寺宇建筑;占地四千三百 三十二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颐浩禅寺于一九五一年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七月,经青浦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这是《松江府志》里对颐浩寺的记载,意思是颐浩寺的规模,连杭州最大的灵隐寺和苏州最大的承天寺都比不上。相传有5048间,占了半个古镇。占地4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颐浩禅寺于1951年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7月,经青浦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

§ 名称由来

颐浩禅寺颐浩是南宋相国吕颐浩的名字,相传宋高宗南渡,在吕颐浩的陪同下来到金泽,见金泽景色优美,要求停留驻歇。吕颐浩就在金泽建造自己的住宅,以备退休后在这个“风水宝地”养老。再后来,他又舍宅为寺,命寺为颐浩寺。这也是全国唯一用相国的名字命名的寺庙。江南大地,寺庙数以万计,颐浩寺不但出名,而且一直受朝廷重视而不断扩建。这跟相国之名命寺,有很大的原因,这既是佛教的继往开来,又是政治上的安抚政策,以达到国泰民安,巩固政权,安居乐业,这是各个朝代的建国策略之一。

明洪武中,僧大渊曾予修葺,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书“方丈”匾,证明寺院已有相当规模,号称可居千僧。至明清时,寺院已经荒芜。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几次重修,但规模均已不及当初。1992年恢复开放,1995年9月正式登记。“颐浩禅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 寺院三宝

这座江南古刹在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在的寺庙已经是1992年重建的。但依旧保留着三件古文物。

第一件是“不断云”石栏 颐浩禅寺

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杰作。南宋灭亡后,他辞官回乡,常到颐浩寺读经作画。有一天,他突然画兴大发,命书童拿出纸笔,画了长卷“不断云”。颐浩寺方丈见到这云图,极为高兴,请了著名石匠雕凿在一块块石头上,并将石头安放在大雄宝殿前,围在荷花池四周。如今的“不断云”只剩下20多米,但就这20多米,云图清晰,鲜活精彩,依旧能让我们赞叹大师的手笔。奥运火炬上的祥云看见它,也得必恭必敬地叫一声祖宗了。

第二件是“古银杏”大树 颐浩禅寺

元初西域高僧聂卜尔纳,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取经,还亲自种植两棵银杏树:一棵种在颐浩寺前,为雄性果树,另一棵种在河西,为雌性果树,两树隔河,相隔一百多米。人们相传为夫妻树。可惜雌树在民国期间被无故锯掉,只留下了雄树,树高25米,身围4.5米,是当地古树之冠。

第三件是“古石碑” 颐浩禅寺

在颐浩寺的山门前。碑名为《颐浩禅寺记》,碑文共700多字,记述了颐浩禅寺的发展历史。因战乱被长期淹埋在瓦砾下,挖掘修复后,特地建造了仿古碑亭,供后人瞻仰。[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