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雪峰山 |
释义 | § 简介 雪峰山 雪峰山(Hsueh-feng亦作Xuefeng)因山顶长年积雪而得名。雪峰山脉主体位于湖南中部和西部,是湖南境内重要的山脉,雪峰山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沅江与资水间,为资江与沅水的分水岭。 南起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与八十里大南山相接。北止洞庭湖滨。西侧是湘西丘陵。东侧为湘中丘陵。东北-西南走向。褶皱断块山。南段山势陡峻,北段被资水穿切后,渐降为丘陵。 长350千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位于黔阳与洞口之间。次高峰白马山,海拔1781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各种杉木为主,垂直分异明显。 § 来由 雪峰山雪峰山地名“原生地”在洪江市,雪峰山地名经历由“原始”雪峰山向“次生”雪峰山、再向现代雪峰山概念衍化的过程。原始雪峰山地名的产生最久不过300年左右;而广义雪峰山的概念,显然是现代地理经济学产生后才形成的,载入史籍不过百年。 雪峰山前身叫作梅山。《宋史·梅山峒》载:“梅山峒蛮其地千里,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今之怀化),其北则鼎(今之常德)。”这里的“梅山”大致与雪峰山脉重叠。《资治通鉴·宋记》载:熙宁五年“章惇招降梅山峒蛮。旧不通中国,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接辰,北接鼎,惇招降之……筑武阳、开峡二城,隶邵州。”此语中的“邵州”即邵阳,“武阳”,即今绥宁县境内的“武阳镇”,“开峡”即今洪江市境内的安江峡州——《黔阳县志》载“宋熙宁中,章惇平硖洲,改置安江砦,因取沅水平澜无波得名,内含民安江靖之意”。这更精确定位了与雪峰山相一致的梅山地望。怀化、邵阳、益阳、常德的大多山区至今流传着一种原始的渔猎宗教——梅山教:“上峒梅山上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尽管“三峒梅山”狩猎方式不同,但他们共同敬奉的猎神都是“张五郎”。这从民俗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古梅山的地名。 此地何以会取名“梅山”,一种说法是雪峰山地区“盛产梅”故称“梅山”。 唐代以前称雪峰山为楚山,很可能与楚文王打猎的传说有关。《吕氏春秋·直谏篇》说:楚文王从其父亲楚武王处继承王位后,喜不自胜,常带着猎犬到洞庭湖以南的大山去打猎,三个月不回;获得一位叫“丹之姬”的美女后又带着宠爱一起去打猎,一整年不上朝;直到有一位叫“保申”的先王命臣冒死直谏,文王才认了错,随即杀死了猎犬,折断了弓箭,放逐了“丹之姬”。或许因为这里是楚南是文王游猎的山又是楚南最高的山,被古人称为“楚山”。 楚山的前身叫作“会稽山”。“会稽山”之名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山海经·海内东经》明确记载:“会稽山在楚南”,而雪峰山正好在“楚南”。更重要是在雪峰山区域的溆浦境内有“禹王碑”古迹。民国十年《溆浦县志·卷二十八》有这样的记载:“相传夏禹治水常登县北界圣人山望洞庭,因以名。上有石刻,为禹纪事之碑。往时樵夫深入林谷曾见之。然好事者屡访求不能得也。近有蕨菜坡乡人田正旦得之……石间有绞劣不堪镌勒处,因之书不成行,字则奇古,不能辩认”。1993年版《溆浦县志》561页有更准确记载:“禹王碑,在县北60公里让家溪圣人山……其刻碑为禹王记事碑,长约1米,宽0.4米,上刻24字,字迹模糊不可辨认。”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二十面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沅湘”即湖南沅水和湘水的简称。由此推论,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当在古沅湘地区。 会稽山的前身叫作昆仑山。《尚书·胤征》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显然古之昆仑在南方炎热之地。与古昆仑有关的“若水”即沅水的一级支流巫水。巫水别称“若水”有史可考,巫水流域仍有“若水”地名,即会同县的若水乡。《山海经·西山经》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意思是说天帝的“都邑”建在昆仑山下面。史载最早的天帝是指“五方帝”,其中“南方之帝”就是神农炎帝。炎帝氏族的发源地在以会同、洪江为中心的沅水上游地区,而且这一观点已得到先秦史学界的基本认可。 《河图括地象》载:“昆仑上有琼玉之树”,参见《列子·汤问篇》“珠开之树华实皆有滋味”句及屈原《桔颂》可知,“琼玉之树”实为柑桔树,而据专家考证,雪峰山地区正好是柑桔的发源地之一。又比如相传昆仑山为王母等众仙修道之所,并分层级,层层升高,故称“增城”。《淮南子·地形训》说昆仑“增城九重”。《尔雅》、《水经注》等书则说“昆仑之虚”(“虚”,指山的最高点)“分为三层”,第一层名“天庭”。民间传说,洪江市境内的雪峰山最高峰苏宝顶曾经是“仙人修道”之处,1984年出版的《黔阳县地名志》“苏宝顶”条载:此处“分为三级厅堂”,即第一厅堂、第二厅堂、第三厅堂。这和有关史料记载非常吻合。古之昆仑可能还包括与雪峰山并列的武陵山。[1] § 地理 雪峰山 范围 雪峰山是湖南省东西两部不同自然景观及沅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位于省境中部偏西,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边幅,是较独特的地理单元。 北雪峰山北东-南南西走向,南起湖南、广西边境,与南岭相接,北上洞庭湖西南。西南段山势陡峻,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公尺。东北段降低到500~1,000公尺,中间在烟溪附近海拔仅300~400公尺。资水下游在此成直角转折切过雪峰山,形成新化至烟溪间的峡谷,湘黔铁路由此通过。 地质地貌 雪峰山 雪峰山属“原始江南古陆”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广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浅变质的板岩、变质砂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地层,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 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细砂岩等组成的地层间有出露。因受加里东运动的抬升,形成一系列北北东至北东向的隆起与拗陷;又经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的断裂和褶皱,从而进一步奠定了雪峰山构造地貌的格局。 雪峰山为正向构造的古老隆起山地,南起于湘桂边境的大南山,尾翼倾伏于洞庭湖区,绵亘300余公里,横跨80~120公里,具有千米以上的峰峦岭脊,中段山脊标高1200~1700米,主峰罗翁八面山苏宝顶海拔1934米。山体受继承间歇式抬升活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呈现900~1100米、650~800米、450~550米、240~350米等多级剥夷面。 沟谷切割深度自150~750米不等,加之断层发育,岭壑交替起伏。整个山体两侧,大致呈现出东坡陡峻、西坡缓倾的地势。沅江支流巫水、溆水、夷望溪,资水西源及其支流平溪、辰溪等均出自山地两侧。两条干流切过雪峰山体中北段,河道呈“S”状转折,形成峡谷。 [2] 土壤 山地主要土壤为黄壤,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的地带;1000~1400米的地带分布有黄棕壤,顶部为山地草甸土。腐殖质层厚5~20厘米,土层厚度在50~90厘米之间,PH值一般为5.5~6.5,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发育。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处于高山地带,霜期较长,气温低,全年多雨多雾,日照偏少,具有“冬冷夏凉、冬干夏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7℃,年最高气温27.3℃,年最低气温-10.1℃; 全年大于5℃的活动积温3617.3℃,雾罩期252天,年平均降雨量1810毫米;每年11月开始下雪,次年3月开始融化,平均冰冻期55天。相对湿度87%以上,无霜期293天,雾日247天,年日照时数1144小时,年积雪日数19天。气候受山势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 水文 发源和流经山区的河道,水能资源丰富,建有柘溪水电站和大圳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多处。陆上交通有东起邵阳、常德两市的公路干线翻过山地垭口进入湘西地区;湘黔铁路沿资水和沅江之间的山地垭口沟通东西两侧。 矿产资源 矿产有铁、锰、锑、钨、铅、锌、铜、金等。发源和流经山区的河道,水能资源丰富,建有柘溪水电站和大圳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多处。陆上交通有东起邵阳、常德两市的公路干线翻过山地垭口进入湘西地区;湘黔铁路沿资水和沅江之间的山地垭口沟通东西两侧。 生物资源 雪峰山 植被 森林植被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谱,植被处于华中区系与华南区系的交汇地带,并具有较多的黔桂区系成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森林资源约占全省的50~60%,在那(音nuó)溪(洞口)、八面山(黔阳)、黄桑(绥宁)、竹岔山(城步)、云山(武冈)、界福山(新宁)等原始次生林区可见三尖杉、泡花楠、 香果树、银木荷、红豆杉、金叶白兰、鹅掌楸、亮叶水青冈、 五针松、长苞铁杉、银杏、云山钟萼木、云山椴、云山白兰、银杉等若干特有种和古稀珍贵树种。林麝、毛冠鹿、水鹿、华南虎、金钱豹及红腹锦鸡、黄腹角雉、金鸡、白鹇、相思鸟等珍禽异兽常栖息其间。 森林资源 据洪江市“十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资料,雪峰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0.7%;林地面积为4021.3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99.9%,其中:有林地面积为3029.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75.2%;乔木林地面积3003.5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为1313.5公顷,人工林面积为1690.0公顷;按树种组分:针叶林面积为1712.7公顷,阔叶林面积为1290.8公顷,竹林面积25.9公顷。另外还有灌木林面积638.4公顷。 雪峰山森林群落发良好,除木本植物外,真菌、苔藓、地衣、蕨类、草本植物等林下、林间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如味道鲜美的松茸菌、牛肝菌、木耳、蕨菜、猕猴桃,药用的天麻、灵芝、何首乌、半夏、黄姜、麦冬、绞股兰、鱼腥草等。 野生动物 雪峰山野生动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据调查,境内有野生动物约1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6种,其中Ⅰ级有2种,即:云豹、黄腹角雉;Ⅱ级有14种,即:大鲵、穿山甲、獐、豺、青鼬、草鸮、长耳鸮、短耳鸮等。野生动物中,以蛇类和鸟类最为常见,如五步蛇、眼镜蛇、菜花蛇、乌梢蛇、画眉、竹鸡、斑鸠、大山雀、白头翁、八哥、啄木鸟、角雉等。 主要特产 蒙洱茶,产于湖南雪峰山脉奉家山系蒙洱冲。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蒙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蒙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它的特点是: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 森林公园 雪峰山省级森林公园 2004年,雪峰山国有林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湖南省雪峰山森林公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07年4月开始,雪峰山国有林场逐级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设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最后经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估委员会专家实地考察和会议评审,并经国家林业局审定,于2008年1月9日颁发《准予设立雪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决定》,定名为“湖南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雪峰山素以“天险”闻名于世,有史以来为华夏中原大地通向大西南的天然屏障。雪峰山森林公园正处雪峰山主峰腹地,总面积3478.1公顷,森林覆盖率98.88%。园内剑峰千仞,天造地设,群山巍峨,原始次森林如同仙境,春夏秋冬景观分明。登上公园顶端的6902电视差转台所在地帽子岭,云海、瑞雪、雾淞、日出、晚霞尽收眼底。 天池、瑶池等高山湿地星罗棋布,溪流多达16条,水声鸣珮,碧绿澄清。气候独特,物种繁多,已知木本植物90余科700多种,野生动物108种,有“天然氧吧”之称。中国军队凭借雪峰天险,在此成功阻击日军进攻,取得了抗日战争正面出击的最后胜利。沪昆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恰恰从雪峰山公园的腹底东进西出,穿山而过,从时空上极大地缩短了公园与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中心城市怀化、湘中重镇邵阳以及“长、株、潭”等地区的距离。 § 景点 照天烛 景点一 万亩杉木林。一行行杉木竞相出头,直插云霄,远望郁郁葱葱一片,似绿色的海洋。林中百鸟合鸣,悦耳动听,令游人留连忘返。 景点二 照天烛。位于主峰东侧,高一丈余,原为一对。据传无朝统治者经司天监测定,湖广有真命天子出世。为了破坏这里出天子的风水,命人捣毁其一,现只留下照天烛一支。山后有七凹,相传为盛油处。 景点三 雪峰寺。位于主峰东南凹地,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1年后),后曹兵毁。今有不少碑刻尚存。 景点四 试剑右。在雪峰山主峰中部下,好似鬼斧神工,奇特壮观,世所罕见。相伎为三国时陆逊试剑所用,旁有陆逊戏青蛙的青蛙洞。试剑右旁现建有古朴豪华的剑石村,融石代建筑美为一体。 景点五 丫髻亭。位于雪峰山顶峰,是一座六柱六角的琉璃瓦亭阁,在这里俯瞰陆水湖区,300多个小鸟尽收眼底,湖面宛如一个巨大玉盘成懑明珠。远眺莼蒲大地。陆水河似一条弯曲的玉龙飞驰西北。万里长江茫茫一线,依稀可辨。 § 隧道 雪峰山隧道 雪峰山隧道位于上海到瑞丽高速公路湖南邵阳至怀化路段之间,为双洞双车道隧道,全长6950米,是目前全国高速公路第三长隧道。贯通工期两年零一个月,贯通横向误差为零毫米(规范误差为300毫米),高程误差仅7毫米(规范误差为70毫米),实现了精确贯通,创造了特长隧道贯通误差世界最小的记录。工程总投资5亿人民币。施工单位为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第六工程处和中铁二十局集团二公司。建设队伍管理精细,创中国隧道施工史上罕见的“零死亡”记录。正式通车后,汽车穿越雪峰山的时间将由原来的一小时四十分钟缩短为七分钟。 雪峰山隧道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前期勘测预计有10个断裂层,结果施工中发现有18个,全部为3级以上区域性大断裂层;前期预计有涌泉,结果不仅有频繁的涌泉,还有大量的地下水,施工技术难度在国内隧道施工中较为少见。雪峰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在邵怀公司和邵怀公路总监办的协调指导下,通过与有关专业院所共同合作进行技术攻关,也借鉴了国内外隧道施工的先进经验,采用了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新奥法(NATM)”进行施工,即是以控制爆破为主要掘进手段、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付方式、以理论和量测及经验相结合。施工采用薄层支付手段抑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强度,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并始终牢记和遵循“爱护围岩、内实外美、重视环境、动态施工”的隧道施工理念和“先治水、短开控、弱爆破、强支付、早衬砌、勤检查、勤量测、稳步前进”的隧道施工原则。 贵州桥梁工程总公司在雪峰山隧道施工中主要做法可归纳为:采用激光断面仪画光面爆破周边炮眼,坚持光面爆破工艺;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前方围岩状况,坚持预测预报;坚持对开挖后围岩进行监控量测,随时采取应变措施,提高凿隧准确度;采取注浆固结与钢拱架配合安全通过断层破碎带;采用注水泥浆———水玻璃双液浆堵水,减少地下水流失,保护环境;推广应用三维防水网导水,对衬砌防排水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高压铠装电缆进隧道,确保施工设备安全;在较大倾角、长隧道通风斜井施工中首创汽车与绞车配合提升运输。正是他们勇于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攻克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施工中合理利用先进仪器,全体工程人员精心施工,才成就和确保了雪峰山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最后的精确贯通。在2007年2月完成后续主体工程,2007年4月全部竣工。 湘黔铁路雪峰山隧道:在湖南省安化县西南部,湘(株洲)黔(贵阳)铁路上。1971年建成。东起柘溪林场茅房溪,西至双龙乡下坪溪。系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长 2 553.5 米,宽4.88米,高6.5~7米。1971年建成。 京福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雪峰山一号隧道位于将乐与沙县交界处,左洞总长度4317米,右洞4301米,是京福高速公路三明境内最长的隧道,也是福建省已建和在建的第二长的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每小时,行车道宽度7.5米, § 历史事件 雪峰山会战 二战进行到1945年初,法西斯德国只能是垂死挣扎,法西斯日本也已日暮途穷。日寇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日本本土被美中空军狂轰猛炸,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也早就开始了反攻。 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胜利很快就将到来,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因为法西斯日本还很凶恶,在中国的陆军还保持着它的强大,美国预测战争还很艰难,要打赢日本还须伤亡100万美兵。美国不得不积极策动苏联对日作战,为了使苏军参战,美国甚至不惜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以满足苏联的无理要求,如答应中国的外爱猫扑,爱生活立,答应战后苏联在中国东北有特殊利益。日本一直想结束中国战事,从中国战区脱身,它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军事上击破蒋介石集团,因为在政治上双方的要求相差太远,难以达成协议。日军一直想攻下重庆,只是中国军队太难打,不能如愿。 1944年下半年,日本本土重要军事地带遭到美中空军的地毯式轰炸。1945年初,为了解除来自芷江、老河口的空中打击,威胁陪都重庆,再转而对付太平洋美军可能出现的沿海登陆,日本搜集兵力,决定进行老河口和芷江作战。 1945年1月2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召开“南京会议”,决定以第二十军为主力进攻湘西,夺取芷江;以第十二军、十三军各一部为主力,进行鄂北、豫西作战,夺取老河口。原计划是从“芷江作战”开始,后因二十军准备不遂,3月22日,鄂北方面先发动了进攻。日军在豫西、鄂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经中国军队英勇奋战,堵住了日军,后来双方呈胶着状态。 日军的“芷江作战”,中国称湘西会战或雪峰山会战。因为会战的主战场在雪峰山地区,即使按日军的主攻目标,也只是夺取湘西的芷江,而不是整个湘西,况且以日军的企图来命名整个会战是不对的。 日军的主攻方向是湘中和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区,湘北的桃江、安化只是由64师团和68师团一部协攻。日军的主攻方向又分三路,南路日军从桂北的全州(敌11军34师团)和湘南的东安(20军68师团关根支队即58旅团)出发,经新宁、武冈、绥宁攻洪江、安江,直指芷江。中路日军(20军主力116师团)从邵阳市周围的资江东岸出发,以湘黔公路为主经今隆回、洞口、安江或溆浦攻芷江。北路日军(11军爱猫扑.爱生活混成86旅团和20军47师团重广131联队)从资江东岸出发,攻新化、溆浦或隆回北部直指芷江。每路又是以联队为单位多头并进,期望在多路突进中寻找中国军队的弱点,以期突破。 中国军队是怎样对付日军的呢?1944年日军占领宝庆(即邵阳)后,中国军民就开始做防御准备。破坏湘黔公路,在广大雪峰山地区挖掘工事,驻防要点,并进行整体防御规划。对付日军的是抗日的英雄部队——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74军,18军,100军,73军,这些部队从上海一直打到湘西,经历过主要的对日会战,久经沙场,屡次重创日军,令日军头痛。特别是74军,被普遍认为是抗日时最能打的部队。74军防守洞口为中心,溆浦龙潭、绥宁北部、武冈、新宁一线;100军防守以隆回为中心的新邵、洞口公路部分地方、新化南部、溆浦等地区;73军防守新化、安化、新邵地区,其193师则拨与74军守卫绥宁。汤恩伯的第三集团军26军守卫湘西南的绥宁南部及以西地方协助第四方面军防守。国军采用类似薛岳“天炉战”(长沙会战三次战胜日军)的战法,利用雪峰山优越的地形,前松后紧,节节抵抗,以空间换时间,不断消耗敌人,在抵抗中寻找敌人的主攻方向和弱点,调整兵力,最后阻住敌人和消灭敌人。国军的方针是正确的,广大官兵英勇作战,特别是前沿要点,敌众我寡,我军往往只有一个连或一个排的兵力防守,有几个地方甚至堵住敌人一个联队的疯狂进攻达几天之久,没有命令不退却,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的战术能力还十分厉害。日军进攻时前线的兵力占优势,战术火力也比国军强,国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而且雪峰山脉并不太高,步兵还是能找到小道通行。日军行动迅速,109联队的先头部队袭守军,施鬼计,绕关卡,仅仅四天时间,就穿行百余公里,翻过了雪峰山几道最险峻之地,越过雪峰山主脉,到达雪峰山西麓的溆浦龙潭地区。刚离开龙潭前往溆浦县城的74军51师,听到消息,连夜紧急回防,占领龙潭以东的一些小高地,幸好日军的先头部队只有一个大队,109联队的大部队则被国军100军节节抵抗,直到几天后才赶到,这样,日军丧失了再突破的战机,被英勇的51师牢牢阻击在龙潭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连续23昼夜,日军不能越雷池一步,后来,100军和18军的部队前来合围,打死日兵千人以上,日军退兵时,在离龙潭十余公里的洞口马颈骨等地方死亡近2000人。这股日军4000余人基本被消灭。 § 雪峰山之门 山门镇山门镇位于邵阳市西部,距洞口县城20公里。“山门”,因镇北黄泥江两岸雪峰山对峙,状若山门,故名。山门早在唐代就形成墟场集市,时称“黄家桥”。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设山门寨,为古宝庆府武冈十寨之一,“黄家桥”由此改称山门直至清代。民国年间武冈县治安乡乡治复名“黄家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改为山门镇,为洞口县最老古镇之一。据《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山门镇,在湖南武冈县东北,当龙翅水王(黄)泥江之口,亦作三门。山门境内的白马山,山势雄峻,绵延盘旋,周围三百余里,重峦迭嶂,壑深谷削,悬崖千仞。山上有温泉群,瀑布群、香地、回音石、“绩麻洞”、望日台和待开发的大型溶洞等,景色壮观,香气袭人,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古战场遗址马颈骨、椒林隘、望乡隘、峰回路转,山势险要,抗战时,瑶民“嗅枪队”在此重创日军,写下了抗战史上的奇迹。 雪峰山因山顶长年积雪而得名。雪峰山是江南罕见的一处高原地带,因其海拔位置高,所以被称为“湖南的青藏高原”。《林则徐日记》,道光17年(1837年)8月25日:“是日自卯至酉行九十里,皆傍高涯而临深涧,路窄如线,其危险倍于滇、黔道上。”地点在隆回魏源的家乡至溆浦的官道上,这里为雪峰山脉中段。 从文化上来说,雪峰山东麓盆地与蔡锷的故乡洞口县山门镇、魏源的故乡隆回县司门前镇金潭村算是同一个文化体系,都在雪峰山东麓的山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基本一致,但是与邵阳文化却又不同,是湖湘文化、五溪文化、梅山文化的交汇处。湖湘文化、五溪文化、梅山文化虽然风格迥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坚毅不挠,决不妥协。湖南人以性格刚烈为名,敢作敢为。雪峰山蛮文化是湖南三大文化的底蕴,是湖南文化的特色。五溪地区属于雪峰山西部主体,沅江水流湍急,性格最刚烈;长沙地区属于雪峰山东部余脉,并且湘江水流平缓,因此性格趋为平和,但仍不失骨气;梅山地区位于雪峰山中部的资水流域(江水流速介于湘江和沅江),该地性格介于五溪和长沙之间。《论语·微子》和《庄子·人间世》均记载了“楚狂接舆”的事迹。[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