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岛啤酒 |
释义 | § 基本资料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TSINGTAO BREWERY CO.,LTD 注册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登州路56号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香港中路五四广场青啤大厦 法人代表 金志国 总经理 孙明波 工商登记 企股鲁青总字第004268号 注册资本(万元) 135098.2795 员工总数 28542 电话 0532-85713831 传真 0532-85713240 邮编 266071 电子邮箱 info@tsingtao.com.cn 主页 www.tsingtao.com.cn 投资者关系网址 www.tsingtao.com.cn 信息批露网址 www.sse.com.cn 所属板块 含可转债,重组概念股,新股增发板块,含H股的A股,社保重仓,奥运,超涨,全A,蓝筹280,权证正股,未ST板块,增持回购,预盈预增,山东省,食品、饮料 经营范围 啤酒,中国商业,自营进出口业务。 主要产品及业务 啤酒、中国商业、进出口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律师事务所 海问律师事务所及孖士打律师行(境外) § 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青岛啤酒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青岛啤酒实现啤酒销售量505万千升,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13%。2007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岛啤酒品牌价值为258.27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2006年、2007年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八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青岛啤酒已经确立了“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的愿景。青岛啤酒将不断创新,“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全球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 § 发展历史 青岛啤酒 一、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2010年9月10日,青岛啤酒宣布收购太原嘉禾啤酒,首次在山西市场落子。将对太原工厂进行设备改造和工艺提升,产能提升至40万吨。[1] 2008 汶川大地震后,青岛啤酒合计捐款1357万元,并启动爱心家园计划和开展心理援助。 4月22日,青岛啤酒向全球发起了“全球奥运激情征集活动”,通过中英文双语网站Cheers-China与全世界一起分享激情、见证奥运。 2007 4月15日,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举办“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让奥运激情在城市间传递,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用“三位一体”的营销方式让品牌和城市互动共赢。 3年28日,在距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青岛啤酒成功推出了奥运新产品——欢动啤酒,欢动啤酒是“为奥运而生”的运动型啤酒,其“低热量,高能量”的特点迎合了大众热衷运动,提倡健康生活的潮流。 2月27日,青啤公司《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科研项目再次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个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 2006 6月起,青啤公司与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共同组织“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点燃了全民的奥运激情,将每个观演者转变为充满激情的参与者,让每个人都一起来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梦想。 年初,青岛啤酒为配合奥运营销战略,独创并实施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战略。 在整合积聚力量之后,公司战略由“整合”向“整合与扩张并举”转变。 2005 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中国啤酒赞助商。 7月,青岛啤酒在台湾高雄建立生产规模10万吨啤酒生产工厂,是青岛啤酒在中国大陆以外实现生产的重要标志。 2003 8月15日,青岛啤酒迎来百年华诞。 2002 青啤公司《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啤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A-B公司成为青啤公司战略投资者。 2001 青岛啤酒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以后六次荣获该奖项。 青岛啤酒提出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发展战略由“扩张”转向“整合”。 1998 青岛啤酒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兼并扩张。 1996 7月1日 青岛啤酒股票正式选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30指数”。 3月7日,青岛啤酒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1994 在法国巴黎成立青岛啤酒(欧洲)贸易有限公司。 1993 8月27日,青岛啤酒股票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7月15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992 青岛啤酒在意大利成立欧洲办事处。 1991 9月24日,青岛啤酒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蒙顿国际评比大赛上获金质奖。 青岛啤酒创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其后,青岛啤酒节每年举办一次,年参节人数达几百万(2006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之首”)。 1990 青岛啤酒在澳门的销量已占当地啤酒市场总销量的64%。 1987 5月19日,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国际啤酒评比中,青岛啤酒战胜近400家国际和当地啤酒,在当选的15种啤酒中得分最高,名列榜首。 1985 7月,青岛啤酒再次获得“华盛顿亚洲啤酒评比会”冠军。 1981 美国有影响的消费品杂志《华盛顿人》举办的“华盛顿国际啤酒会”, 评比美国从世界各国进口的350种啤酒,青岛啤酒战胜联邦德国及荷兰等国的名牌啤酒,获第一名。 1972 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是亚洲出口到美国最大的啤酒品牌。 1964 创造了著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广; 1963 10月,在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唯一金奖。 1954 4月,首批500箱(4打装)青岛啤酒发往香港。 1950 为摆脱啤酒花原料依赖外国进口的被动局面,在青岛市郊崂山县创建了酒花生产试验场,试种了32亩酒花,获得成功。 1949 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啤酒厂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 1948 第一批青岛啤酒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 1946 12月5日,青岛啤酒公司由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接管,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1945 日本投降后,当时的青岛市政府派员接管了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留用人员295名,征用日籍技术人员8名,厂名易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2 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大规模扩建,增建了储酒罐,改进了糖化室,包装室安装了一整套装酒设备,使啤酒年产量增加到4663吨。 1939 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兴建制麦车间。当时制造麦芽的设备为中国国内仅有。 1916 9月16日,日本国东京都的"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以50万银元买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仍生产黄啤酒和黑啤酒,商标有“札幌”,“太阳”,“福寿”和“麒麟”等品牌。当时有日本籍职员15名,日本籍工人7名,中国工人164名(其中女工12名)。 1906 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03 8月15日,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年产能力2000吨,生产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二、青岛啤酒国际化 青岛啤酒的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自1903年建立以来,青岛啤酒从停止过国际化的步伐。目前,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市场、品牌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 市场国际化 青岛啤酒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之一。1906年,在慕尼黑国际啤酒博览会荣获金奖;1948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当地《星洲日报》称该啤酒质量远驾于其他啤酒之上,当地侨商争求其代理资格;1954年,青岛啤酒开始大批量发往香港;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1988年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24万箱,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亚洲啤酒品牌。截至目前,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居中国啤酒出口量首位,占到中国啤酒出口量的50%以上。目前,已经形成北美、欧洲、东南亚三个强力出口三角架。2005年,青岛啤酒在台湾10万吨生产能力的啤酒工厂投产,青岛啤酒迈出了在海外生产的第一步。2007年,青岛啤酒董事会通过了在泰国建设海外工厂的决定。 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以后,1981、1985、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密西西比州举行的三次品酒会上,通过对数百种啤酒进行匿名评比(密封商标,只能品尝,不见品牌)青岛啤酒三次荣登榜首,且在短短几年间,成为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亚洲啤酒,并赢得了世界500强企业Crown公司的亲睐。青岛啤酒在美国的产品销售,由Crown公司代理,该公司有强大的主流渠道和市场网络,正在帮助青岛啤酒完成“from Chinatown to downtown”的转变。 青岛啤酒50年代出口欧洲以来,深受欧洲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西班牙马德里获得国际金奖。1992年青岛啤酒在意大利成立欧洲办事处,1994年迁至法国巴黎成立青岛啤酒(欧洲)贸易有限公司。2007年青岛啤酒在欧洲的销售量比1997年时增加了80%。青岛啤酒是进入家乐福、欧尚等主流渠道的唯一亚洲啤酒品牌。 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的阶段性策略是 “走出唐人街,走进主流市场”(from Chinatown to downtown)。 同时,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采购的国际化。青岛啤酒一直坚持从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进口优质大麦作为酿酒原料,这些产地的大麦籽粒饱满、溶解性好、色浅,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酿酒用大麦,保证了青岛啤酒的高品质。 青岛啤酒一直与英国国际酿造研究院、加拿大酿造技术研究中心、德国杜门斯啤酒学院有常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国际实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保证酿造技术的高水准和产品标准的同步化。 品牌国际化 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逐年递增,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的数字,2007年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达258.27亿元,居中国啤酒企业首位。 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 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2007年,在咨询公司Interbrand和美国《商业周刊》联手进行的中国品牌调查中,通过了解500多名营销和商务专家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并分析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战略后, Interbrand评出5家“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全球企业,青岛啤酒在“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公司中位列第二。文章评论说,“冰镇青岛啤酒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出现在中国餐馆和全球各地的商店、餐厅里。公司成功的树立了品牌形象,44%的调查回应者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两大全球品牌之一,并在“中国的形象使者”方面给与了它很高的评价。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之后,青岛啤酒抓住奥运机遇,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积极利用奥运平台提升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青岛啤酒策划“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在向世界推广青岛啤酒品牌的同时将中国名城推荐到全世界。 资本运作的国际化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2002年10月21日,青岛啤酒与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引入A-B为战略投资者。和A-B合作以后,双方开展了“最佳实践交流”活动,实现了知识库的对接,这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1996年3月7日,青啤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2003年,青岛啤酒的H股股价创出上市十年来的历史新高,并成为第一家H股股价一度超越A股股价的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在内地企业中,率先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使得青岛啤酒在上市公司运作及监管规则方面,率先了解了国际规则,从而严格按规则规范运作,在法人治理架构方面也成为内地企业的榜样。 § 最高领导 金志国先生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先生 金志国先生,现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青岛啤酒”)董事长。 金志国1975年进入青岛啤酒公司前身青岛啤酒厂工作,历任职员、动力处处长,1994年任青岛啤酒厂厂长助理,1996年10月出任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任青岛啤酒总经理助理兼北方事业部总经理、西安公司总经理,2001年8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6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就任青岛啤酒公司总裁以来,金志国适时调整公司战略,提出了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战略转变,确立了将青岛啤酒发展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战略目标。 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啤酒的年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35亿元。 金志国1956年7月出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毕业,青岛大学理学博士。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膺2005年“中国品牌十大年度人物”、2006年十大“人民尊敬企业家”、2007年“十大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金志国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明波 孙明波先生,现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执行董事、总裁。 孙明波曾下过乡,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毕业时被分配到新泰啤酒厂工作,先后担任新泰啤酒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等职。 1993年,孙明波调入青岛啤酒厂工作,先后担任青岛啤酒厂副厂长、总工程师,青岛啤酒总经理助理兼副总工程师,常务副总裁。凭借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的积累,孙明波不但具有丰富的啤酒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战略规划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较高建树,近年来先后在一些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国企改革与企业流程重组》,《中国啤酒业整合的引擎》,《基本竞争战略及其可模仿陷阱》等学术论文。 孙先生负责组织了公司与A-B公司战略联盟的谈判和实施,统筹策划了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和购并项目,发挥了战略管理专家的重要作用。 孙明波1956年12月出生,南开大学EMBA硕士,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拥有应用研究员职称。他曾荣获“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等荣誉,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孙明波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 § 企业文化 青岛啤酒 和大多数中国企业相比,青啤企业文化最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的地方就在于,它有着真正的“历史”。“历史”是需要有时间的沉淀、沧海桑田的磨濯和陈陈相因的传承的。 要研究青啤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对青啤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划分,正如研究历史首先必须进行断代一样。2004年8月,青啤董事长李桂荣在一篇题为《对青岛啤酒企业文化的再思考》的文章中写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青啤企业文化经历了自发、自觉和提升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表层形象文化、中层制度文化以及深层价值理念为核心的完整的企业文化化系。”这是对青啤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次进行分期和界定。 在青啤的大兼并中,文化整合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啤公司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通过“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实现了跳跃式、超常规发展,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啤酒生产基地,构筑了遍布全国和全球的营销网络,年啤酒生产能力、品牌价值、产销量、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出口等多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青啤扩张的成功得益于许多方面,其中文化整合起到了关键作用。文化整合统一了被并购子公司的经营观念和价值理念,为企业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前后40多家进入青啤的子公司都成为新的生力军,形成推动青啤发展的巨大合力。 资本的扩张说到底也是文化的扩张,先进的理念、成功的品牌、优秀的管理等“轻资产”的输入是扩张成功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青啤面临的危机主要是规模危机。公司制定了推进规模扩张、实现市场化运作的重大战略,40多家企业陆续加入青啤大家庭。不同的企业文化短兵相接,必然要碰撞冲突,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青啤文化是青啤的灵魂,是青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青啤在“锐意进取,奉献社会”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并导入了CI战略,形成了“科学严格的管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相统一”的青啤管理模式和“热爱青岛啤酒,献身青岛啤酒”的团队精神,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反思青啤自身发展壮大的经验,公司领导层深深地感到: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是一场革命,其中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而要转变人的观念,关键又在于灌输、整合、创新青啤文化。 通过具体的整合实践,青啤人认识到了“文化整合不应仅仅是青啤文化的单向输出,而应是母、子公司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共同创新”。文化整合的实质是对双方企业文化的评判、选择、提升和优化的过程。对被并购企业优质文化的挖掘、吸收,既是对子公司的充分尊重,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之一。如“新鲜度管理”是青啤对啤酒行业营销理念的一个重要贡献,华南事业部将其推而广之,不仅体现在营销环节,更体现在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讲究“新鲜度”,突出一个“快”字,围绕市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母公司与子公司互相汲取文化营养,双方不断调整,共同成长。 品牌形象及文化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其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其生产的“青岛啤酒”久负盛名,历经百年而不衰,并多次荣获国际金奖,199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品牌之一。许多国际友人正是通过青岛啤酒才了解青岛的,青岛啤酒作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岛啤酒”以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酒液晶莹剔透、香醇爽口而饮誉海内外。目前青岛啤酒已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和创汇一直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 产品形象 青岛啤酒 口味 风味纯净协调,落口爽净,具有淡淡的酒花和麦芽香气。 原料 1、麦芽:采用进口优质大麦,经青岛啤酒独特的制麦工艺精心制备而成 2、大米:以国内领先的大米新鲜度控制技术保证大米的优质新鲜,并采用适宜的大米配比 3、酒花:采用优质新鲜的青岛大花和指定的优良香花 4、水:酿造用水 5、酵母:采用青岛啤酒独特的啤酒酵母 酿造工艺 采用现代一罐法酿造工艺和独到的低温长时间后熟技术,历经30多天精心酿制而成,同时通过国内领先的啤酒保鲜技术,保证啤酒口味的新鲜。 § 价值定位 青岛啤酒 采用了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水,经过糖化、过滤、冷却、发酵、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的工艺管理,在继续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青岛啤酒的酿制工艺已日臻完善,而独特的后熟工艺和优良的酵母菌种更使其锦上添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异和稳定。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料进厂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厂,须经过系统、严格的质量检测。1995年公司已通过了由挪威船级社组织评审的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标志着青岛啤酒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已与国际接轨。 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为了配合百年品牌青岛啤酒的重新定位,和提升其品牌形象,浪涛为青啤重新调整其企业标识和设计品牌包装系统。在建基于原有企业标识的基础上,浪涛以保留主要的元素(麦穗古亭和水波)和意景为原则再加以简化和优化,并加上立体效果,以增强其视觉震撼感和动力。新的造形较强调古亭两屋顶部的流线形,流水部分缩短,使麦穗圆满环抱着古亭和流水的风景,再以红和蓝的深浅色和古亭旁的明影加强立体效果,使整体造形有明确的焦点。商标组合以突出英文名称为主,加上经过特别设计的中英文字体,和配上徽章似的辅助图形,更能反映出青岛品牌的优质和可靠的形象特质,使整体形象更国际化和亲和。 § 营销策略 青岛啤酒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高速融合,谁把顾客奉为上帝,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谁就是市场竞争中的胜者。只有顾客才是企业的上帝,在青岛啤酒集团中,这并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因为顾客将是最终决定谁是市场赢家的仲裁者,而他们都是产品的消费者。青啤相信消费者的信念是来自于其本身,因为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与品质的认知,将决定青啤的未来。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青啤公司在疏理发展指导思想时,正式提出一项做大做强的新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过渡,通过实现为股民、为职工、为消费者服务,来进一步转变机制,真正地与市场接轨,以形成新的企业竞争优势。把青啤这一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民族品牌发展成为世界啤酒行业的强者,再创百年辉煌,这是几代青岛人的梦想,青啤公司认为,公司的机制转变,比眼前几个经营数字的好转更重要。因为青啤的发展有个“路径”问题,路径选择不当,就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就有可能付出不应有的代价。 青啤公司认为,摆正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赢利和服务的关系,是青啤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思想。青啤提出“顾客价值导向”为中心的创新经营模式,认为营销理念现代化、销售信息自动化、营销管理专业化、物流配送科学化、销售网络精细化的目的,就是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如何为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青啤公司提出,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中心任务,要在服务的速度和质量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目前,这一指导思想已经在青啤全国各市场的开拓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企业机制的调整,也是职工利益的调整,对此,青啤公司提出,减人增效不能简单化,要把发展与改革科学地结合起来,要实事求是,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不要搞形式主义,改革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为此,青啤公司组成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三个专业委员会,增设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以保证宏观、前瞻性决策安全的同时,有计划、系统地、自上而下地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激发每个人的创造精神,尤其是学习和了解与国际化大公司,学习和了解公司的发展目标,学习和了解新的企业流程,明确“为什么要发展”,让尽可能多的职工提高学习能力,跟上时代和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步伐。青啤是我国最早上市的著名公司之一,社会公众股在不断地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民手中股票价值在总股本中的比例还要增加,怎样使这部分股东的利益增值,不断地得到回报?青啤公司提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效益观,从过去的以效益为中心转向更加强调投资回报率,也就是以资本增加值为中心,诚信经营,创新考核机制,追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使股东手中的股票物有所值,不断增值。 消费者忠诚的塑造是青岛啤酒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青岛啤酒百年持续的战略选择,塑造消费者忠诚对啤酒公司想要基业常青来说这个理念还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啤酒公司持续的第一个要点,在于不断探索获得消费者忠诚的方法和渠道,青岛啤酒必须从3A转向3P(所谓3A指的是让消费者在购买青岛啤酒时,买得到(Available)、买得起(Acceptable)、乐得买(Affordable),而所谓3P指的是无处不在(Pervasiveness),心中首选(Preference),物有所值(Price to value)。当消费者变化的时候,你的战略也要相应变化,同样,赋予产品的文化内涵也要变化,这样才可能使一个单一口味的产品,能够适应百年消费者的变化。 第二,啤酒公司持续的第二个要点,在于不从价格上过分地与对手竞争,而是通过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分析,通过控制某些关键点,通过收购与兼并,去获得比较竞争优势,这样的竞争能够塑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结构,能够使领导者之间能够通过竞争去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减少跟随者“反击成功”的机会。 § 企业荣誉 公司荣誉 1991-1993年 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新加坡的评比大赛上获得金奖; 1997年获得23届国际金星奖——“杰出公司形象和质量金奖”; 1999年中国大陆唯一入选 “亚洲五十大名牌”的企业; 2000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2001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 首届中国驰名商标 1963年 全国酒评会上获得金牌奖 青岛啤酒获得 DET NORSKE VERITAS(DNV)的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1987年青岛啤酒获得美国密西西比国际酒会质量金奖 1993年荣获新加坡国际饮品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 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质奖 1988年荣获轻工部颁发的创汇先进企业奖 1984年荣获轻工部颁发的质量金奖 2011年4月22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十年”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十年成就奖。[2] 2011年6月10日,根据纽约市场咨询机构Reputation Institute的最新调查,制作出全球声誉最佳百大企业排行榜,排名第98。[3] § 现代发展 青岛啤酒 青啤于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H股,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青啤的第一阶段——做大做强的阶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但高中档市场仅占全中国市场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增长快速及潜力巨大的,却是占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场份额的大众市场。因此从1993年开始,青啤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青啤以”做大做强” 及 “低成本收购”作为整个收购策略的蓝图及核心,并以增加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以上为目标。 彭作义所谓”做大做强”的理念就是透过购并把市场向下延伸,以高中档的市场补贴大众市场,进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众市场。但由于青啤是独资经营的公司,并无母公司的财务支持,因此需独力承担收购重责。也就是说,青啤在进行收购活动时需要作出比竞争对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华润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价。因此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占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截至2003年,青啤的并购中有42%属于破产收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项收并活动,厂房遍布十七个省市。生产量由96年的35万吨升至2001年的251万吨,而市场占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达到彭作义所讲“增加生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 的目标,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2001年,虽然青岛己占有市场11%,但单单这一年,青岛在低档的大众市场的亏损己达到7千多万元,青岛需要以高中档市场所赚的利润去补贴低档市场。青啤在不断收购的同时,营业和管理费用亦不断上升,子公司营业及管理费用从1998年的8541万上升至2002年的12亿3921万,劲升14.5倍。 青啤生产能力透过高速度收购不断提高。虽然青啤产量历年亦有提升,但升幅较慢。青啤于2001年的生产能力已超过三百六十万吨,但产量只有二百五十万吨,厂房空置率更高达百分之三十,严重浪费生产力及资源。结果是青啤的边际利润的表现在三大啤酒厂中明显最差,青岛啤酒只有1.80%,而拥有燕京啤酒的北京控股就有13.90%,而华润雪花啤酒也高达9.86%而大幅超过青啤。可见过往的急速收购活动对青啤害多于利。 青啤的第二阶段——精益求精的阶段:由于盲目高速的收购活动加上内部管理的不协调令青啤出现高成本、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等问题。2001年7月,青啤总经理彭作义辞世,由金志国接任。他明确地调整青啤的营运战略,由「做大做强」改变为「做强做大」,着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内部核心竞争力。青啤的改革的措施有(1)架构重组、(2)品牌重组、(3)增减子公司股权、(4)减慢收购速度。我认为这些重组的做法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具有相当参考性,因此我们将作进一步的详细分析。 架构重组:未重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个都是独立的营运单位,同一地区内的子公司的营销范围没有清晰的划分,各自有销售网络和行政单位,造成资源重叠和浪费。青啤于是自2000年起先后组建八个事业部,把全国的子公司按区域收归各事业部,划小范围管理,统一产供销、市场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运输、分销等系统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省人手及成本。2000年时,青啤在青岛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统。并于2002年6月于华南事业部实施第二期计划。经过首两期的实施,青啤统一了22041种数据编码、整理1400余个客户档案、2000余个供货商档案等,并为各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模型。在事业部制度的区域管理和ERP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青啤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青啤的仓库面积由以往的7万多平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9260平方米。库存量也得到改善,从以下数据可以知道成立仓储调度中心后青岛本部的产量虽然上升了,但库存量反而大大下降。 品牌重组:经过一轮疯狂收购后,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四十多个,不但难以管理,更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有鉴于此,青啤进行品牌重组,欲在5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减至10个以下。例如在东北地区,青啤旗下的啤酒品牌一共有三个,分别为五星啤酒、兴凯湖啤酒及青岛啤酒。经过重组整合后,青啤把这三个品牌归纳为一个品牌——“青岛啤酒”推出市面,再与同区的对手 --- 雪花啤酒和百威啤酒竞争。2010年7月,青岛啤酒委托北京朝阳生产青岛啤酒为期3个月,降低成本,展开与燕京啤酒争夺市场。 增减子公司的股权: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啤九年来先后兼并了四十多家啤酒企业,但这四十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为增加盈利,减少开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现较好的子公司的股权。而减持表现较差的,甚至注销它们。举例而言,青啤增持西安公司的股权由56.32%至76.1%,增持渭南公司股权由41.28% 至69.28%, 增持薛城公司股权由70%到85%。青啤同时减持北京三环股权由54%至29%,并注销了江苏(90%)和上海啤酒(35%)的营销。 减慢收购速度:青啤自从大量收购全国各地的啤酒厂后,负债率不断上升,银行因此不愿再借贷给青啤。由于资金不足,青啤无法继续疯狂收购。再者,新上任的总经理有意推行新政,减慢收购,并进行内部整合。青啤自2001年开始已大大减慢收购的速度。2002至2003年间,青啤只收购了两间的啤酒厂,分别为:厦门银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华狮啤酒厂,青啤在这两项收购中,共享了1.24亿元。 由以往青啤股价的走势看来,大部份时间青啤H股股价会在并购消息发放后下跌,反映香港机构投资者对青岛啤酒并购消息抱负面反应。由于对青岛啤酒的前景抱怀疑态度或质疑一连串并购对青岛啤酒能否产生协同效应,触发投资者于并购消息发报后抛售青岛啤酒股票。反之,青岛A股股价却受并购利好消息影响而令其股价不断上扬。改革前,A股股价一直偏好,这由于国内的小股民羊群心态下,视收购为好消息。但改革后,A股股价并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稳定。而香港机构投资人较国内股民更着重基础分析。由于机构投资人认为青啤做大做强的策略失当,因此青啤疯狂收购的结果使得青啤H股股价在改革前一路下滑。但改革后股价却不断上升,显然是机构投资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68位;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其中2008年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啤酒还囊括了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四项榜单之冠。 § 文化传承 青啤博物馆青岛啤酒 融合了古老的珍贵典藏和现代设计的青岛啤酒博物馆,作为百年青岛啤酒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博物馆集青啤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工艺流程、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为国内首家啤酒博物馆。 坐落在1903年建设的青岛啤酒厂 -- 登州路56号内,它的建成不仅为海内外游客走近青岛啤酒、了解青岛啤酒提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视角”,更成为青岛市引以为傲的旅游产品。 整个临街建筑外墙以仿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进行改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展出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共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 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中最具价值的核心区域当属第一区域———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顺着时空的脉络,游客可以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啤酒的神秘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青啤数不胜数的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来青啤参观访问的情况。许多从欧洲和全国收集的文物、图片、资料和青岛啤酒的各阶段的实物是这一区域的展示精华。而祖辈曾在青啤工作过的德国、日本友人专门捐献的文物史料,使得这一展区更加引人入胜。 生产工艺流程区域展示的是老建筑物、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同时,在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代表性部位放置有放像设备,介绍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历史沿革。为重现历史原貌,博物馆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设置了工人生产劳动雕塑模型,复制出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 多功能区域的一层是能容纳100多名旅客的品酒区和购物中心,游客在此可以尽情地品尝多种不同质地的新鲜青岛啤酒,购买各种纪念品。二楼有综合娱乐设施,前卫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手段,知识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让国内外宾客置身于节日的喜悦中。据悉,建成后的青岛啤酒博物馆,游客可以购票参观,凭票免费品尝啤酒,领取纪念品和参观指示图。同时,全馆多处设置的触摸式自动电子显示屏,可以让游客随时查寻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资料。 § 世界的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 世界的青岛啤酒 您现在的位置 > 了解我们 > 世界的青岛啤酒 2005年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奥运会国内啤酒赞助商,2008年5月又捐助残奥会,百年青啤与百年奥运成功牵手。青岛啤酒立志做传播奥运精神最佳传播者,制定了分阶段的奥运营销计划。持续的分阶段奥运营销计划也给青岛啤酒这个百年品牌增添了巨大的激情和活力。 为什么青岛啤酒要赞助奥运? 早在赞助奥运之前,主张“激情成就梦想”的青岛啤酒已经与体育已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就开始赞助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已连续赞助六届),2004年9月又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已连续赞助四届),积累了一些体育营销的经验,并感受到了体育营销对品牌的推动作用。 对于青岛啤酒来说,奥运会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体育盛事,它将提供一个世界性的舞台,为青岛啤酒在国内和国际提升品牌形象提供了绝佳的机会。青岛啤酒未来的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而奥运会正为青岛啤酒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2005年青岛啤酒发布“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与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不谋而合。“激情”是青岛啤酒品牌形象的核心,而奥运会正是一个释放“激情”的巅峰时刻。奥运的“激情”与青岛啤酒品牌主张和目标消费群的“激情”合而为一,极大的提升青岛啤酒的品牌形象。青岛啤酒通过对百年奥运的赞助,给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此外,作为上市企业,赞助奥运也是青岛啤酒扩大销量、增加股东回报、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机遇。 独有的分阶段奥运营销计划 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赞助商以来,青岛啤酒一直坚持全民奥运的理念,做奥运精神的最佳传播者。为了最大程度的传播奥运精神和提升品牌形象,青岛啤酒制定了分阶段的奥运营销计划,分别为2006年“点燃激情”、2007年“传递激情”、2008年“释放激情”、2009年“演绎激情”。 2006年“点燃激情” 都灵冬奥会。2006年2月青岛啤酒赞助都灵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中国人的奥运激情带给世界人民,同时也观摩、学习了其它赞助商奥运营销经验。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2006年6月,青岛啤酒与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合作,开创了“青岛啤酒-我是冠军”大型户外竞技电视活动的先河,以低门槛、全民参与的特点,吸引了小到6岁的孩子、长至78岁的老人、坐轮椅的残疾人、不同肤色的外国朋友等都来参加竞赛,掀起了一场旨在支持北京奥运会的全民健身风潮。 奥运大篷车。2006年,青岛啤酒启动“奥运大篷车”,以宣传奥运为主线,旨在调动普通市民的奥运激情与热情,宣传奥运知识、倡导全民奥运。活动围绕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宁、广州、厦门、福州、济南,北京等全国36个大城市,并在当地推广奥运知识。 观球论英雄。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青岛啤酒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大型电视互动节目——青岛啤酒-观球论英雄,把世界杯与啤酒文化进行了完美结合,点燃了无数球迷的奥运激情,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 2007年 “传递激情” 赞助中国国家跳水队。2007年2月28日,青岛啤酒激情赞助中国国家跳水队,青岛啤酒与中国国家跳水队两个金牌团队的结合,也是“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精神的结合。 法国奥运寻根。2007年3月26日,组织了奥运寻根访问团到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故乡法国进行“寻根奥运 相约北京”的活动,探寻到了奥运“理解、和平、友谊与和平”的真谛,坚定了青岛啤酒推动全民奥运的信念和信心。 欢动啤酒。2007年3月28日,在距2008北京奥运会500天倒数计时之际,青岛啤酒在北京推出了首款针对年轻人而设计的运动型啤酒——欢动啤酒。这是一款“为奥运而生”的运动型啤酒,其“低热浪、高能量”的特点迎合了大众热衷运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潮流。 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2007年4月15日,青岛啤酒携手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活动把奥运精神和“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灌输到每一个城市,让城市政府与市民互动,发掘城市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把城市的精神风貌和风格特点展示给全世界,提高城市的品牌价值。活动得到了全国政协、中国奥委会以及150多个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活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奥运会”。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2007年7月-12月,“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再次举行,在坚持2006年全民奥运和大型户外竞技运动两大特色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增加了“亲子”元素,以亲子携手合作,共同走向成功为主线,诠释“理解”、“竞争”、“进步”的奥运真谛。 奥运大篷车。2007年,青岛啤酒看到2006年“奥运大篷车”活动对传播奥运精神,倡导全民奥运,增加消费者体验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在2007年增加了奥运大篷车的数量,并安排大篷车向地县级城市延伸,更大范围地传播奥运精神,增加消费者体验。 2008年“释放激情” “全球奥运激情征集活动”:2008年4月22日,青岛啤酒建立了分享激情、见证奥运的中英文双语网站cheers-china(www.cheers-china.com),同时以网站为平台,向全球发起了“全球奥运激情征集活动”,号召全球各地的群众将自己的激情图片、视频或祝福语上传到网站,与全世界一起分享激情,并在奥运会期间通过网络评选选出优胜者。短短3个月,访问量已达30万人次。 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2008年,“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活动继续2007年“城市奥运会”的模式,让城市管理者与市民互动,共同打造城市品牌,向世界展示城市风貌。在此基础上,活动增加了“城市品牌营销”高端论坛,并计划到国外大都市进行世界巡演。 奥运体验中心:2008奥运会期间,青岛啤酒在北京朝阳公园08广场设立奥运体验中心。体验中心设置奥运游戏区、历史及产品展示区、电视直播观赏区、青岛啤酒博物馆、啤酒品饮区、醉酒体验小屋等,邀请消费者释放奥运激情,体验青岛啤酒带来的快乐。 青岛啤酒-我是冠军:2008年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继续开展,在坚持全民奥运、户外竞技、亲子组合等特色的基础上,递增竞技项目的难度,深化与观众的互动,调动更多群众的积极性,释放激情。目前选拔工作已在全国铺开。 冠军盛宴:奥运前期和奥运期间推出有奖销售,获奖者有机会参与青岛啤酒为中国国家跳水队组织的“冠军盛宴”,给平民百姓提供近距离接触奥运冠军,感受奥运激情的机会。 奥运大篷车:2008年,青岛啤酒奥运大篷车已增加到20辆,“奥运全国行”的路线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镇,更大范围地传播奥运精神,增加消费者体验。 海外经销商看奥运计划:奥运期间,邀请全球销售业绩突出的经销商“赴北京看奥运”。 奥运文化广场:奥运期间,青岛啤酒在北京、青岛共设立15处奥运文化广场,转播奥运会赛事、开展文化和娱乐活动。 啤酒节分会场:奥运前后,青岛啤酒在上海、大连、深圳、福州、厦门等城市分别开设啤酒节分会场,为群众提供释放激情、体验奥运的场所。 2009年演绎激情 青岛啤酒的体育营销计划并不会因北京奥运会闭幕而止步,2009年青岛啤酒仍将推出一系列体育营销计划,继续利用国际体育平台传播奥运精神,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青岛啤酒奥运营销的效果: 中国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作为第一次赞助奥运会的中国品牌,青岛啤酒在实施奥运营销战略的同时,也将此次赞助当作一次向国际品牌学习的机会,收获颇多。 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随着奥运的临近,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青岛啤酒的奥运营销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2008年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在单项排名中,品牌价值、优质品牌、产品与服务、品牌价值海外榜等四项排名青岛啤酒均居首位。品牌价值从2005年的199.91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58.27亿元,品牌美誉度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市场运作能力提升:在奥运营销过程中,青岛啤酒独创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在市场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作用:2007年青岛啤酒利润比2006年增长27.7%;2008年一季度青岛啤酒品牌销量同比增长31.9%,遥遥领先于行业平均增长率(16%)。此外,青岛啤酒通过奥运营销增长了体育营销经验,锻炼了营销队伍,吸引了人才,增强了市场运作的系统能力。 品牌年轻化:奥运会是一个释放 “激情”的巅峰时段,奥运的“激情”与青岛啤酒品牌主张和目标消费群的“激情”合而为一,极大的提升了青岛啤酒的品牌形象。通过对百年奥运的赞助,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让一个百年品牌变得更加富有激情活力,更时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一些数据,显示了青岛啤酒奥运营销取得的成效: 传媒大学:2008年6月26日中国传媒大学公布的奥运品牌网络口碑研究报告显示,在奥运主题营销电视广告表现指标排行榜上,青岛啤酒位列前三甲。 益索普(IPSOS)奥运赞助效果跟踪研究报告显示,青岛啤酒的奥运营销在促进产品销售方面提升显著,被访者的购买意愿从54.1%提升到75.7%,增长21.6%,位居所有奥运赞助商之首。 据CTR调查显示,同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啤酒赞助商,三家啤酒企业奥运赞助商身份的认知却有非常大的差别。在无提示的情况下,青岛啤酒以24.1%的提及率获得三家啤酒企业奥运赞助商身份认知的冠军。 § 财务分析 青岛啤酒 规模增长指标 青岛啤酒过去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为16.94%,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886/1710),在其所在的啤酒酿造商行业排名为3/7,外延式增长合理。 EPS成长性 青岛啤酒过去EPS增长率为32.25%,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541/1710),在其所在的啤酒酿造商行业排名为4/7,公司成长性合理。 盈利能力指标 青岛啤酒过去三年平均盈利能力增长率为32.25%,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683/1710),在所在的啤酒酿造商行业排名为 (5/7)。盈利能力较差。 EPS稳定性 青岛啤酒过去EPS稳定性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470/1710),在其所在的啤酒酿造商行业排名为4/7 。公司经营稳定合理。 § 持仓结构 青岛啤酒在过去的一年中,股东户数呈增加趋势,机构持仓比例减少。最新季度情况表明,该股人均持股减少。最新机构持仓为34.95%,部分机构对该股看法有所下调,仓位下调-2.47%。 § 投资亮点 青岛啤酒 1. 公司是中国民族啤酒业的标杆企业之一,主品牌强大,规模、渠道、产能布局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经过对前几年收购资源的消化吸收,已经形成了‘青岛+山水、崂山、汉斯’为主的品牌格局,合计占据了94%的销量。 2. 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指标:每股收益0.9593(元),每股净资产5.3800(元),净资产收益率17.8200%,营业收入14734547772.0000(元),同比增减12.702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4963597.00(元),同比增减79.3268%。 3. 公司第三大股东英博公司将19.9%青岛啤酒的股权出售给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朝日啤酒因而一跃成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4. 公司2008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人民币2.50元(含税)。股权登记日:2009年7月24日;除息日:2009年7月27日;现金红利发放日:2009年7月31日。 5. 9月28日,青啤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37.08万股。 6. 公司预计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09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约75%至85%之间。 7. 10月13日至19日的行权期内,公司认股权证共完成行权8553万份,占可行权份数的81.46%,折合公司A股4276万股,募集资金11.9亿元。[4] § 投资建议 青岛啤酒 综合投资建议:青岛啤酒(600600)的综合评分表明该股投资价值较佳(★★★★),运用综合估值该股的估值区间在42.56-46.82元之间,股价目前处于低估区,可以放心持有。 12步价值评估投资建议:综合12个步骤对该股的评估,该股投资价值较佳(★★★★),建议你对该股采取参与的态度。 行业评级投资建议:青岛啤酒(600600)属于啤酒行业,该行业目前投资价值一般(★★★),该行业的总排名为第16名。 成长质量评级投资建议:青岛啤酒(600600)成长能力较好(★★★★),未来三年发展潜力较大(★★★★),该股成长能力总排名第39名,所属行业成长能力排名第2名。 评级及盈利预测:青岛啤酒(600600)预测2009年的每股收益为0.98元,2010年的每股收益为1.17元,2011年的每股收益为1.43元,当前的目标股价为42.56元,投资评级为买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