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敏 |
释义 | § 个人履历 4岁学游泳,9岁入四川自贡市少年业余体校进行体操训练。 高敏童年中的高敏 1980年入四川省跳水队 1983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分龄游泳锦标赛,夺得所在年龄组跳水两项冠军;同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5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1986年第5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跳板跳水冠军,成为世界锦标赛历史上的最高分,并与队友合作夺得女团冠军 1986年在原民主德国国际跳水赛、加拿大杯国际跳水赛中力挫群雄,荣登冠军宝座 1987年在第5届世界杯跳水赛中,再夺跳板跳水金牌 1988年在第24届奥运会上,以580.23分的绝对优势获得跳板跳水金牌,实现了“三连冠”,并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 1988年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国际跳水邀请赛和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跳水比赛中,均夺得女子跳板跳水冠军 1989年在第6届世界杯跳水赛上,获得女子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项个人冠军、女团冠军和混合团体冠军 1990年在澳大利亚国际跳水赛上获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项冠军 1990年在中国国际跳水赛上获三米跳板冠军并在济南四国跳水对抗赛上获三米跳板冠军 1990年在美国举行的第2届友好运动会上,获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枚金牌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跳水比赛中,夺得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枚金牌,并与队友一起获女团金牌 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上,蝉联女子三米跳板冠军,有“跳板女皇”的美称 § 所获荣誉 1983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高敏 1986年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 1987年、1988年、1989年连续三年当选为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选的年度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 1989年四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6年、1987年、1988年被评为全国跳水十佳运动员 1988年、1989年、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 发展历程 初学跳水 高敏9岁那年的夏天,学校开设了游泳课。那是高敏第一次在游泳池里游泳。那天,一年级到三年级所有的小朋友都去了游泳池,大家在儿童池里玩得很开心。后来,一个又高又大的男老师不断地把小朋友从水中叫起来,观察他们的手、腿。高敏觉得好奇怪,就游过去看。杨老师先给介绍了1米板、3米台、7.5米台以及最高的10米台。高敏一下就被那高高的跳台震住了,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兴奋和激动。杨老师指着3米台问几个:“谁敢从那里跳下来?”高敏看了看,觉得不比河里的石头高多少,便应了一声:“高敏敢。”没怎么想,高敏就爬上了3米台并跳入池中。游出水面后,大家都为高敏鼓掌喝彩。 与教练和队友合影 那一跳后,高敏突然变得很“了不起”,大家都在议论高敏。接下来几天,高敏又为大家表演了从体操队学过的前软翻、后软翻和后手翻,大家都夸高敏有天分。高敏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一下就迷上了跳水。 杨老师要求高敏每天放学后二十分钟内一定要到游泳池。所以每天一放学,就得跑步前往游泳池。路上必须穿过一个菜市场,里面有很多高敏喜欢的花草和水果,但高敏从不曾停下来仔细看过,高敏不愿意迟到。也不记得当时高敏跳得好不好,只记得每次跳水前,高敏都会对自己说:“一定要跳好,菩萨保佑高敏,一定要跳好。”从来不想技术要领,只担心跳不好动作会被杨老师训斥。整个游泳池里,所有的队员都怕杨老师。跳不好动作时,被杨老师大吼一声,全队人都会发抖。现在想想还真有趣,那时候,不管杨老师说什么,高敏都一律点头。其实有时候他说什么高敏都不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杨老师喊“换了”(换动作的意思)或“起水”时,赶紧跟着做,别的,就只剩下心里念的“菩萨保佑”了。 跳台跳水 上海比赛结束后,高敏训练的积极性更高了。在1982年的武汉全国比赛中,高敏拿到了少年组跳台比赛的第四名,这一下决定了高敏跳水的方向——跳台跳水。 回到成都,随着跳台训练的增加,对身体,尤其是手臂力量要求更高了。虽然高敏能轻松做完三十个引体向上,但是肘关节一天比一天疼。一开始,高敏不敢告诉刘指导,可后来实在太痛了,只好对她说,于是刘指导带高敏去看大夫。大夫说:“没事,可能是小孩子长身体的痛。”回到游泳池后高敏不敢再提这事了。 可是,疼痛却越来越厉害,手开始伸不直了。晚上睡觉时,只能把手举过头顶固定在床头,以减少一些疼痛,也不会因为翻身痛醒。可醒来时整条手臂总是麻的。有了上一次的诊断,高敏不敢再告诉刘指导,只能接着练。每次跳水之前高敏都要站在跳台旁,用旁边的栏杆把手扳直才能去跳。每次从高高的跳台上往下看,高敏都知道等待高敏的将是入水时的剧痛。每次入水时,由于手疼没有力气顶水,手背被水击回,打在头上,水花一个比一个大,手背肿得像馒头,越跳越差。刘指导对高敏越来越不满意,可她越不满意,高敏就越不敢说手痛的事。 一天晚上,别人不小心碰到高敏的头,高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大家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拨开高敏的头发一看,有好几块紫色的淤血。高敏才坦白每次入水头都会被手背和水打。刘指导马上带高敏去看了另一个大夫,这个大夫一看高敏的手臂立马就说:“骨折。赶紧照X光去。”刘指导当时就楞了。第二天,刘指导停了高敏的训练,让高敏到成都体育学院拍X光片。由于刘指导要负责训练,高敏便自己坐公共汽车去。在公共汽车站,高敏突然想到这是一个逃跑回家的好时机。但是,曾经的那个乘上会转弯的飞机回家的梦在高敏眼前一闪现,高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X光片证实高敏肘关节骨头上有一条裂缝。那天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高敏没有上过跳台,每天都是自己在游泳池边和半米板上训练,日子轻松了很多。 冠军之路 1983年是中国的全运会年,全运会的选拔赛——全国跳水冠军赛正好在四川成都举行。赛场正是每天训练的地方,高敏的目标是进入前25名。比赛那天,高敏非常紧张。上午是五个规定动作,高敏完成得不错,心里挺高兴的。下午是五个自选动作,前三个动作高敏都跳出了水准,第四个动作是向后翻腾两周半,高敏信心十足地走到板头,没有多想就跳了下去。“嚓”地一声入了水,高敏在深水里享受着“腾云驾雾”的感觉,高敏知道自己跳好了。游出水面看了大屏幕才知道,这个动作得了当天的最高分——63分。最后高敏拿到了全国冠军,并且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冠军。 1985年11月,高敏入选“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1986年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高敏以582.42分夺得跳板跳水冠军,成为世界锦标赛历史上的最高分。同年还在原民主德国国际跳水赛、加拿大杯国际跳水赛中力挫群雄。海外媒体大幅报道:“这个不到16岁的中国小姑娘将成为今后世界跳水界的一匹黑马。” 此后,高敏于1988年和1992年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成为当时世界上惟一突破600分大关的女子跳水运动员,是“任何一个女板运动员都想战胜的目标。”许多国外选手认定:“与高敏生活在同一时代是个悲剧。” 最辉煌的一天 1992年7月30日,预赛前最后一天训练,情况非常正常。这三天的赛前训练,高敏都是选择人最少的时候练,所以完全不知对手们的训练情况,更不知谁将成为高敏最后的竞争对手。到吃饭的时候,高敏在餐厅胡乱抓了些吃的就回房间了。高敏把第二天预赛要用的东西全部准备好,又开始写训练日记。高敏写道:明天比赛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感受一下比赛的气氛。没有失误最好,如有失误,还有一天的时间来找原因,所以今天晚上应该放心地睡觉。 8月1日,预赛。四十个队员参加,差不多半小时才跳一个动作。两个动作下来,高敏的身体就开始发僵了。跳到第四个动作时,肩开始痛了,而且越来越痛。第五跳时由于肩太痛,做不出技术,一起跳,身体就在空中停住了,眼睛停在两个膝盖上。入水时高敏整个人趴在了水里,几乎没游泳就被水冲到了池边。第六个动作,高敏完全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跳到了水里。比赛结束后,高敏排在第三位。高敏很着急,怕决赛再出现同样的失误,更担心高敏的肩能否坚持到决赛。 8月2日,高敏的比赛是下午3点。上午高敏在奥运村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把下午要比赛的动作做了几遍模仿,并在脑子里加强了几遍。可一闭眼动作就跳坏。这次,高敏干脆把“跳坏”的动作拿出分析,以便比赛时,在空中再出现“做梦”的现象,也好有对策。高敏觉得满意后才休息。 高敏排在了十二个决赛的运动员中的第十一名。接下来的四个规定动作中,高敏从第七、第五、第四追到了第二名。 进入自选动作时,高敏与排在第一名的苏联选手拉什科相差6分左右。这个分数刚好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与李青的差距一样。 第六个动作,高敏比拉什科先跳。高敏得了9分,拉什科也得了9分。之间的分数一点变化都没有。 第七个动作,高敏一起跳就感到不对——要碰板。在空中不到1秒钟的翻腾过程中,高敏脑子里飞速地出现好几种方法来挽救,最后高敏决定早打开,让脚擦着板下去。这样碰到板后,被板反弹的可能性小一些。翻腾一到两周,高敏果断地展开身体,两只脚和高敏的感觉一样,刚好碰在板上,高敏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腿上,做好被板反弹的准备,但把脚放得很松,让它顺着高敏身体下降配合着板的弹性滑了下去。这个动作在空中的整个过程是1.4秒,碰板那一刻不到0.2秒,可高敏却感到很久很久…… 高敏听到了观众席上的观众在鼓掌,为高敏欢呼。高敏站在热水池旁,急不可耐地等着裁判的分数,7分,7.5分。果然,没有一个裁判确定高敏碰板。这个分数不高,但足以给对手带来压力。高敏紧紧地抓住热水池的扶手,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似地走进了热水池。 高敏从热水里出来,正好是拉什科跳她的第七个动作。第七个动作结束后,高敏一下超了拉什科10分。第八跳。经过几轮的比赛,高敏终于排到了第一的位置。跳完后,高敏能感到拉什科的压力非常大,只要高敏保持动作不失误,不管她怎么发挥,都不可能超过高敏了。拉什科在第八跳上又出现了小的失误,这使的比分差距拉到了20分以上。 第九跳。也就是高敏在预赛中“做梦”的那一跳。果然,高敏发挥了高敏的最高水平,得到了8.5、9分的高分。 这一跳,拉什科也发挥出色,只是她的难度比高敏低0.3,的比分拉大到了30分以上,这就是说最后一个动作高敏只要不跳失败,冠军就是高敏的。 第十跳。当高敏回到徐教练身边时,高敏的心态已和刚开始比赛时完全不同了。高敏现在更多的是在求稳,而不是要跳好,同时,也意识到这是高敏一生中最后一次在赛场上出现,更是高敏跳水生涯的最后一跳。一半以上的观众已经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为高敏鼓掌、加油。 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摘取女子跳板冠军后,高敏退役。 § 奥运情结 高敏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搜狐,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2008奥运赛时的网络报道计划。高敏作为嘉宾助阵出席了发布会。 活动现场包括高敏在内的一众体育明星,都在互动环节接受了主持人的提问。话题自然还是围绕着北京奥运会。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333天的时间,作为曾经夺得两块奥运金牌的跳水皇后,自然对北京奥运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 高敏表示此时她最大的期望,是能够解说北京奥运会的跳水比赛。作为一个退役的跳水名将,由她来解说跳水比赛、专业性和权威性自不必说。但高敏表示她解说的特别之处,是会用人文的角度来解说比赛。 高敏说:“其实我觉得看跳水,每一位运动员跳水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意境,俄罗斯跳水名将帕卡琳娜的动作有点像秋天的树叶从天上飘下来,非常忧伤,不知道有什么事要发生,吴敏霞的动作就是比较经得住细看,放慢速度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的脚尖,郭晶晶你可以看到她真有劲,三个人的感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 § 婚姻家庭 运动生涯一帆风顺的高敏,感情之路并不平坦。她在2005年出版的自传《追梦》中提到了Y君和前夫苏东,Y君在高敏眼里是“一介书生”,对她英语学习的鼓励和影响很大,现在高敏英语说的十分不错,也承认是那时打下的基础。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后,因伤退役的高敏认识了北京市体育局翻译苏东,随后产生恋情。1995年高敏在美国与著名体育评论员苏东结婚,次年儿子苏超出生。时间一长,高敏发觉苏东也是强人性格,两人似乎更适合做朋友。 1997年初,经历一番痛苦而又冷静的思考之后,两人最终选择了友好分手。 1997年年底,高敏在加拿大的一次华人聚会中认识陈志刚。陈志刚祖籍浙江温州,很早就是高敏的崇拜者。第一次见面,陈志刚说:“1988年奥运会我就去现场为你加油过,我老早就认识你呢。”高敏说:“认识我的人多了,我不认识你。” 那时的高敏,事事非常要强,因此活得很累。陈志刚劝她:“你得到了那么多荣誉,何必还追求那么多?”高敏哭诉:“我也不想这样,但不拼搏又怎么能在国外立足?”高敏说,她从小就有个梦想,拥有一座漂亮的跳水馆,她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在家里练习跳水。没过多久,陈志刚把高敏带到一座新落成的漂亮的跳水馆前,说:“这是属于你的。不过,你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孩子,那样就美梦成真了。”高敏仿佛活在童话里,1998年2月,她和陈志刚结婚了。 陈志刚曾为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作,在多个世界经济组织挂有各种头衔,在北美也算小有名气。2005年年初,陈志刚辞去在联合国的职务,任埃德蒙顿大学教授,并主持加拿大中国投资商会工作。[1]。该商会归加拿大联邦发展署管理。 陈志刚辞去联合国职务没多久,加拿大联邦发展署就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带着近10亿的资金来华帮助中国农民适应WTO后的社会环境。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