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志森 |
释义 | § 简介 高志森,著名导演、编剧、监制。1958年8月6日出生,广东中山人。肄业于香港观塘玛利诺书院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丽的电视台任编剧,参与《变色龙》等剧集的编剧工作,在丽的工作四年后转入无线电视台任助导。1979年开始编写电影剧本,第一部是《不准掉泪》,继后又编过《阴阳错》,《小生怕怕》等电影剧本。 1984年他开始执导电影,第一部是《开心鬼》,从1984年至1989年,他共执导了十部影片,其中有《宝贵逼上梁人》、《圣诞快乐》、《鸡同鸭讲》等,平均票房收入接近两千万港元。 1989年他创办了高志森电影公司,出品制作了《偷情先生》、《救命宣言》、《开心鬼救开心鬼》、《富贵黄金屋》、《家有喜事》等多部电影。1992年他执导的《家有喜事》票房达四千八百多万元,创下历史纪录。1994年他以低于三百万的成本拍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取得票房二千多万,一时成为电影界佳话。 此外,高志森也经常在自己的电影里出演一些小角色。[1] § 作品 【导演】 高志森 圣诞快乐 (1984) 开心鬼 (1984) 开心鬼放暑假 (1985) 痴心的我 (1986) 富贵逼人 (1987) 鬼马校园 (1987) 鸡同鸭讲 (1988) 富贵再逼人 (1988) 偷情先生 (1989) 发达秘笈 (1989) 合家欢 (1989) 开心鬼救开心鬼 (1990) 洪福齐天 (1991) 老豆唔怕多 (1991) 豪门夜宴 (1991) 夏日情人 (1992) 富贵黄金屋 (1992) 家有囍事 (1992) 花田囍事 (1993) 水浒笑传 (1993) 大富之家 (1994) 伴我同行 (1994)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1994) 年年有今日 (1994) 人间有情 (1995) 偷错隔墙花 (1995) 豆丁奇遇记 (1997) 南海十三郎 (1997) 九星报喜 (1998) 大赢家 (2000) 爱情敏感地带 (2000) 创业玩家 (2000) 我的大旧父母 (2004) 浪漫春情 (2004) 左麟右李之我爱医家人 (2006) 【剪辑】 高志森 开心鬼5上错身 (1991) 伴我同行 (1994)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1994) 人间有情 (1995) 偷错隔墙花 (1995) 南海十三郎 (1997) 创业玩家 (2000) 【场记】 最佳拍档大显神通 (1983) 【策划】 为你钟情 (1985) 八喜临门 (1986) 龙在江湖 (1986) 你OK,我OK! (1987) 猛鬼佛跳墙 (1988) 家有喜事2009 (2009) 【执行监制】 家有喜事2009 (2009) 【出品人】 偷情先生 (1989) 我未成年 (1989) 不文骚 (1992) 李丽珍蜜桃成熟时 (1993) 同居关系 (1993) 审死官翻案 (1993)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1994) 伴我同行 (1994) 浪漫春情 (2004) 【副导演】 柠檬可乐 (1982) 阴阳错 (1983) 最佳拍档女皇密令 (1984) 【监制】 发达秘笈 (1989) 合家欢 (1989) 偷情先生 (1989) 救命宣言 (1990) 开心鬼救开心鬼 (1990) 不文小丈夫 (1990) 开心鬼5上错身 (1991) 洪福齐天 (1991) 不文小丈夫之银座嬉春 (1991) 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 (1991) 千王1991 (1991) 老豆唔怕多 (1991) 何日金再来 (1992) 不文骚 (1992) 快乐按摩女郎 (1992) 夏日情人 (1992) 富贵黄金屋 (1992) 家有囍事 (1992) 黄飞鸿笑传 (1992) 带你嫖韩日 (1992) 白发魔女2 (1993) 黄飞鸿对黄飞鸿 (1993) 水浒笑传 (1993) 再世追魂 (1993) 李丽珍蜜桃成熟时 (1993) 巨乳的诱惑 (1993) 白发魔女传 (1993) 审死官翻案 (1993) 同居关系 (1993) 重金属 (1994) 神探磨辘 (1994)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1994) 人间有情 (1995) 虎度门 (1996) 南海十三郎 (1997) 基佬40 (1997) 杭州王爷 (1998) 创业玩家 (2000) 爱情敏感地带 (2000) 地久天长 (2001) 爱情观自在 (2001) Miss杜十娘 (2003) 浪漫春情 (2004) 左麟右李之我爱医家人 (2006) 【故事】 猛鬼佛跳墙 (1988) 合家欢 (1989) 偷情先生 (1989) 救命宣言 (1990) 洪福齐天 (1991) 【配乐】 南海十三郎 (1997) 【演员】 高志森 不准掉头 (1981) 小生怕怕 (1982) 圣诞快乐 (1984) 开心鬼 (1984) 为你钟情 (1985) 开心鬼放暑假 (1985) 斗气小神仙 (1985) 双龙吐珠 (1986) 痴心的我 (1986) 八喜临门 (1986) 富贵逼人 (1987) 不是冤家不聚头 (1987) 猛鬼佛跳墙 (1988) 鸡同鸭讲 (1988) 富贵再逼人 (1988) 单身贵族 (1989) 合家欢 (1989) 火烛鬼 (1989) 不文小丈夫 (1990) 救命宣言 (1990) 开心鬼救开心鬼 (1990) 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 (1991) 洪福齐天 (1991) 黐线枕边人 (1991) 富贵黄金屋 (1992) 何日金再来 (1992) 家有囍事 (1992) 双龙会 (1992) 不文骚 (1992) 花田囍事 (1993) 水浒笑传 (1993) 大富之家 (1994) 年年有今日 (1994) 记得香蕉成熟时II初恋情人 (1994) 浪漫风暴 (1996) 金枝玉叶2 (1996) 热血最强 (1997) 九星报喜 (1998) Miss杜十娘 (2003) 豪情 (2003) 我的大旧父母 (2004) 左麟右李之我爱医家人 (2006) 天水围的日与夜 (2008) 内衣少女 (2008) 家有喜事2009 (2009) 【编剧】 不准掉头 (1981) 小生怕怕 (1982) 柠檬可乐 (1982) 阴阳错 (1983) 少爷威威 (1983) 北南西东 (1984) 开心鬼 (1984) 圣诞快乐 (1984) 开心鬼放暑假 (1985) 为你钟情 (1985) 痴心的我 (1986) 龙在江湖 (1986) 八喜临门 (1986) 鬼马校园 (1987) 富贵逼人 (1987) 鸡同鸭讲 (1988) 富贵再逼人 (1988) 猛鬼佛跳墙 (1988) 发达秘笈 (1989) 合家欢 (1989) 豪门夜宴 (1991) 纵横四海 (1991) 花田囍事 (1993) § 荣誉 其制作公司出品的创业作《我未成年》获1990年候斯顿影展铜奖;1997年监制的《虎度门》及导演的《南海十三郎》则分别入选为金紫荆奖的十大华语片;1997年凭《南海十三郎》荣获第三十四届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同年获第六届香港舞台剧奖颁发“跨演艺媒界杰出表现奖”。1995年开始任z春天舞台{监制,领导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南海十三郎》、《上海之夜》、《剑雪浮生》、《蝴蝶春情》、《丽花皇宫》等多出制作。 高志森亦于1998年监制《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2003年监制于红馆举行香港中乐团演奏的《黄沾狮子山下演唱会》。于1999至2002年间获香港旅游事务署委任为旅游业策略小组成员,现任电影编剧家协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系顾问及客席讲师、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顾问团成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委员、香港民政事务局“公民教育委员会委员”及制订文化策略的“表演艺术委员会”成员。[2] § 创作历程 高志森 让人期待已久的《家有喜事2009》,在观众失落的眼神中成了“香港喜剧强弩之末”。香港喜剧,到底怎么了?曾执导过《富贵逼人》、《花田喜事》、《家有喜事》、《大富之家》等经典喜剧,目睹过香港喜剧极盛时期,也亲历了十年下坡路的香港导演高志森,在近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对香港喜剧来了一番“望、闻、问、切”。 伤心电影圈 限制变多 得到市场失去情怀 高志森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起,拍电影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行为了,电影人必须要在艺术与商业的夹缝中求生存。现在所谓的‘大制作’,全是盔甲作品。” 何谓“盔甲”?高志森解释为“限制”,即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预:“以前我拍《富贵逼人》系列和《家有喜事》系列时,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拍;现在拍戏你至少要接受以下这些人的干预———院线方,教你要拍什么题材;发行商,教你要加入哪些商业元素;宣传方,教你如何选演员;保险公司,告诉你哪些产品是投了保的;甚至电影院的会计也会跑过来训导你,说那个镜头不要拍,太花钱了!” “想用的演员不能用,想拍的镜头不能拍,定好的剧本被改得七零八落,你的作品不再是你自己的作品,而是被无数人践踏过的作品了。”高志森无奈道:拍戏拍到最后,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盔甲恐惧症”。 经费锐减 追求快捷失去创作 香港电影有多窘迫?高志森给了个对比数据:“上世纪90年代初是每年300部,现在是每年30部不到。直接原因是制作方对经费的吝啬与控制,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拍摄的时长。”高志森举例:“1987年我拍《富贵逼人》,52天;1993年拍《花田喜事》,25天;1997年拍《九星报喜》,16天;到了2000年拍《大赢家》时,从开拍到杀青,13天。从前是一天拍十几个镜头,到后来是一天要拍成片的十几分钟,而且是剪好的成片!” 高志森直言,时间的限制影响最大的就是喜剧:“喜剧是最难拍的,香港无厘头电影当年之所以那么红火,是用时间磨出来的!”高志森回忆,当年拍《富贵逼人》时,沈殿霞走街的镜头就拍了十几次:“每拍一次,我就说,再来另一种走法,因为喜剧要靠不断地尝试,直到试出最出人意料的那种。现在的制作人完全找不到喜剧入门的钥匙,以为一味夸张、低俗就行,其实真正的诀窍在于‘意外感’。” 演员异化 转战内地失守本土 1996年,“香港电影之死”这样的标题出现在了香港媒体。此前一年,高志森已放弃电影圈投奔了舞台剧:“自那时起,香港的电影为了迎接‘更多元’的市场,将演员构成也‘多元化’了。比如说,这部电影要打入日韩市场,那就要启用日韩演员;要进欧美市场,就得包含欧美演员;要占领内地市场,启用内地演员也就成了必须。” 高志森并不认可这种“大熔炉”式的演员组合,认为会冲淡电影的个性:“毕竟每个地方的演员都有自身的风格,也有各自适合演绎的电影类型,如果夹在一起,可演的题材就少了。”当记者提起《家有喜事2009》的口碑不如前两部时,高志森立即为其鸣冤:“这样比较不公道,毕竟张曼玉、张国荣不可能再回来演,而内地演员的参与也会冲淡一些港味。说实话,如果全部用香港演员,效果可能会更好。” 转战舞台剧 1995年,高志森创立了春天创意有限公司,迄今已制作、导演了八十余部舞台剧,部部都成为香港票房热卖剧目。2000年,高志森与其女友焦媛合作的舞台剧《蝴蝶春情》创造了剧坛神话,该剧不仅巡演新加坡、澳门及内地10个省份、30个城市,累积演出超过158场,破尽香港剧坛纪录,也因此获得了“香港舞台剧境外市场拓展奖”。如今,高志森再次与焦媛一起推出新剧《容易受伤的女人》,该剧不仅在香港场场爆满,还将于下月28、29日登陆广州黄花岗剧院。这个半路出家的制作人,究竟用那几招一举拿下香港舞台剧“一哥”的宝座? 弄清地域差异 在不同的地域演出,高志森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就是在“艺术、哲理及娱乐”三大要素中寻找平衡点。高志森举例,“在北京,哲理性放第一位,一定要突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舞美包装和剧目的表达形式等艺术性放第二位;至于娱乐性,可有可无的。在上海,艺术性绝对放第一位,他们非常讲究精致和视觉冲击力,演员的演技也很重要;其次是哲理性,最后是娱乐性。在香港,第一位是绝对的娱乐性,第二位才是艺术性,至于哲理,那是无所谓的。广州和香港类似,但哲理性还是一定要的。” 瞄准目标群体 2000年,一部香港贺岁电影《东京攻略》让高志森觉察到,香港市场已经开始分层了:“上世纪70年代时,一部电影常是全家老少一齐出动来看;但《东京攻略》当时拿下票房第一,我就在想,是哪批人在看这部电影?”高志森发现,一个作品面世后不再可能面向全体了,找准目标群体才是关键。“‘合家欢’时代已经过去了,科技的进步让人们选择增多,关键是你的作品是希望给谁看!”高志森举例说,“《容易受伤的女人》将定位锁定为25至40岁,这批人不会太老,太老的不会看栋笃笑,不会听王菲的歌;但也不能太小,小孩也看不懂栋笃笑,也觉得王菲过时了。” 创意第一 “一张电影票才几十块钱,一张舞台剧的票要几百块钱;看了部烂片观众都会骂,何况看部烂剧?所以我必须思考,观众为什么要花钱买票入场看我的戏。”高志森直言,自己要做的,就是满足观众的要求。“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比观众的情趣更低俗,只要我们的审美高出普通观众一点点,那就行了。”在高志森眼里,香港是个创作舞台剧的绝佳场所:“在香港,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接受内地传统文化的浸染,将二者重组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创意;另外,香港毕竟环境开放一点,创作氛围没太多的约束。”[3] § 第二个春天 一个人要想不断成功是非常难的。 高志森成名并不是现在。自从第一次参与电影《不准掉头》的编剧,继以《柠檬可乐》一片提名角逐金马奖最佳编剧。在短短十多年间,高志森担任过近70部电影的编导和监制。《黄飞鸿笑传》、《虎度门》、《花田喜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南海十三郎》等等作品家喻户晓。 1995年后,他致力制作舞台剧,推出的剧目演一部响一部,《南海十三郎》、《梁祝》、《剑雪浮生》、《蝴蝶春情》、《丽花皇宫》、《聊斋新志》等都大获好评,内地观众熟悉的《蝴蝶是自由的》(粤语版名《蝴蝶春情》)就是其中的一部。就像他的公司的名字春天舞台一样,高志森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二春。 从银幕到舞台是高志森事业的重大转折,对舞台剧的发展高志森有很多自己的独特见解。 转折 从银幕到舞台 1995年,是高志森事业道路的转折点。这一年,37岁的高志森全身投入舞台艺术的经营,创办香港春天舞台制作有限公司。是什么让他作出这样的转变,高志森说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舞台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个舞台剧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当时这部投资250万港元的电影票房十分好,于是决定将它改成舞台剧。1995年,《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搬上舞台,演了70场,观众达到8万多人。”尝试的成功给了高志森信心也给了他一些启示,他发现“香港观众中出现了一批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部分人既追求文化艺术和娱乐的结合,又可以承受文化高消费。”这就是说有一个舞台剧的观众市场。“第二个因素是盗版日益严重。盗版严重影响了香港的电影发展。新拍的电影刚在午夜场放完,第二天,盗版已经漫天都是。”这种局面让高志森深思自己的发展道路,他觉得继续做电影是只赔不赚,会一塌糊涂。舞台剧的成功和电影的前景不妙让高志森下定决心,再开辟一条新的事业道路。“我是希望用两条腿走路,一是继续在影视发展,二是在舞台上找到出路。”高志森说。 开拓 闯出一片天 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之后,《南海十三郎》、《梁祝》、《剑雪浮生》、《蝴蝶春情》、《丽花皇宫》都是春天舞台推出的舞台剧。到如今正在上演的《聊斋新志》,春天舞台共演出18个剧目。这些剧目差不多占了香港舞台剧的大半个天。观众观看的人次超过50万,票房收入过亿港元。在香港的舞台上,是令人瞩目的成绩,高志森开拓出了一片事业的新天空。 不过,有甜也就有苦。高志森说:“成立春天舞台后,我将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个重点,一是如何经营好春天舞台,二是保证春天舞台推出的剧目有艺术水准。”不过有两个问题是在这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也可以说是两个面临的难题。“第一是经济环境。舞台剧属于高消费的文化艺术,需要一个好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不好舞台就会特别难过。第二是如何估计观众的欣赏力,不能将观众估计过高。要将文化、艺术、娱乐很好地结合起来,三个缺一不可。而且估计的过程要很小心,不小心观众就不捧场。” 高志森举例说,1998年时,春天曾经推出一部改编的新版《梁祝》,故事改变得比较前卫,戏中梁山伯变成了同性恋,爱上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结果观众不能接受。困难远远不止这些。春天舞台是一个民营的公司,完全不靠政府投资,在现今的香港舞台是不多见的。高志森说:“到目前为止,在香港商业操作的舞台剧并不是非常好。”由于有很多的项目都有政府资助,艺术家只顾自己过瘾,不关注市场,造成了不少曲高和寡的剧目。高志森说:“这些拖了艺术的后腿。舞台剧要想真正繁荣,必须成行成市,使舞台剧成为一种商业舞台艺术才行。” 发展 拟定北上计划 春天舞台闯出了点名堂,不过这并不是它的最终目标。说起未来发展的大计,高志森对舞台和市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他说,由于香港经济近几年一直不景气,决定舞台剧成本不能高,所以做精品是他们的努力方向。而发展的市场就看好内地市场。高志森说,《蝴蝶是自由的》在内地的巡演让他有了新发现:“内地经济的发展已经培育出了一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一个有前景的市场。现在要做的是用好戏、好剧本、好演员吸引他们走进剧院。”高志森称之为北上计划,目标是进军珠三角甚至远至上海的内地地区。 那么香港的艺术最吸引内地观众的是什么,高志森认为香港艺术中西结合是一大特色。他说:“‘蝴蝶’是一个由中国人演绎的西方经典名剧,现在正在上演的‘聊斋’是中国故事,但是借用了很多外来的艺术形式。”事实上,“蝴蝶”在内地巡演的成功已经证明了高志森的论断。也正因此,高志森决定带着“蝴蝶”再来广东闯市场。如何看这部有争议的戏,高志森说可以看成一部浪漫爱情喜剧,也可以看成是两代人的理解和冲突,还可以看成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的故事。 对于裸露的一场戏是不是卖点,高志森说卖点和重点并不矛盾。除了致力发展舞台剧,高志森还会不会重拾旧业呢?高志森说,即将在9月1日在杭州开机的20集电视剧《伴我同行》,他担任监制,这也是春天舞台的第一部影视作品。这部戏的主角就是由春天捧红的焦媛担任。在《蝴蝶是自由的》中扮演叛逆少女的焦媛在这部戏中将演出一个能歌善舞的盲人歌伶。这部戏10月中旬将在亚视播出。这个43岁的男从要将他的春天带到更多的地方。[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