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莲台 |
释义 | § 概述 沟壑纵横马莲台 马莲台位于临淄齐陵街道齐家终村南,是一处古代山洪冲刷而成的黄土台地。谷长10余里,最宽处800米。像所有的名山秀水一样,马莲台也有其美丽的传说,因黎山圣母弟子马莲仙姑居此普度众生而得名。历史上周围村庄的百姓曾多次在此躲避兵荒马乱而化险为夷,是一座集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和美丽的神话传说于一身的灵秀古台。马莲台风景区与牛山、稷山相连,与淄水相拥。 § 详细 在台上仰望四方,东南两面层峦起伏,古柏苍劲挺拔;西北两面高楼耸立,铁桥飞架,其自然美与现代美的相互交融,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这里不仅拥有天然的优美风光,地形地貌原始,幽谷高台险峻雄奇,沟谷丘壑,古树参天,山石裸露,波涛起伏,而且拥有丰富的物产。清明时节桃花、杏花、梨花;五·一节前后石榴花、槐花、山楂花清香悦人,绚丽多彩;金秋时节核桃、大枣、柿子果实累累,犹如上苍赐与的世外桃园,陶醉着山乡父老,吸引着四方宾客。 § 马莲台的地理位置 山东省淄博币临淄区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故都所在地,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为主的重要工业基地,因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著名的**城而闻名于世。而位于临淄城东南的齐陵镇则是齐国王族的风水宝地,桓公墓、四王坟等大型古墓群就坐落在这里,而且保存十分完好,新开发的马莲台,就在桓公墓以西,辛店以东,胶济铁路以南的高山峡谷地段,交通方便,环境优越,是一处新开发的旅游胜地。 、 从辛店乘汽车向东约5里,到淄河旧公路大桥南端便往西去,穿过胶济铁路涵洞,爬上将口崖,往南经过刘家终村,再由齐家终村向东南不到2里便是马莲台。 § 马莲台的自然景观 要登上马莲台先下一条约60米深的大谷,直到谷底,然后再沿婉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慢慢上攀,沟壑两岸绿树荫浓,清香沁人肺腑,有时须侧身而过,有时攀荆而上,一路上马语花香、奇花异草,悬崖怪石,瑰丽多姿,蔚然壮观,像是步入了陕北风光的“世外桃源”。大约步行一里半的路程,迎面便看见一悬崖硝壁,拔地而起,壮如马莲开,秀气索绕,好像王母娘娘坐下的莲花盘,这大概就是马莲台名字的来历吧!在高耸人云的悬崖峭壁顶端,有一个小小的洞口,喷云吐雾,忽隐忽现,这就是传说中神仙出没的马莲洞。开发前很少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攀崖人洞,古碑上云:“高陵峙立云梯所不能攻”,今天为了人们比较安全地爬上险崖的神仙洞,专门修了一条75级的台阶,顺着石阶便到洞口,洞府是用条石砌成,高2.5米,宽2米多,深11米多,洞中纸灰、香灰成堆,壁薰成了黑色,据说当地妇女自从修好云梯在此为神仙烧了好多香纸。传说这里还有神位,神位旁还有一付对联:“中神仙府,山下有人家”。正如古碑云:“闻天地之大德日生,即逢劫运而造化侧隐之”神仙保护了人家。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沿着洞往里走,便见一丝光明,洞底有一直上直下的洞口通向崖顶,这个洞口只能容一个人攀登而上,上去后尤如重见天日,这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进的马莲台,全台约300平方米,古有文昌队菩隆庙、白衣殿,现在是一片瓦砾。荆、榆丛生,高低不平,周围是万丈深渊,难于走动,只能攀荆四望,这里好像是一个“人”字形的大谷,马莲台就在倒人字的中间,是一个经多年冲刷而巍然屹立的红土崖,这个崖的周围还连着几个与其一样高的小台,目前只有西南角与其连接的一个小台能上得去,台与台连接的地方仅有2米宽,从马莲台到小台只有通过这里才能过去,真是一步天险! 马莲台正处在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的东北缘与华北勘陷的交汇地段,地势呈南高北低,海拔约350米左右,在台上仰望四方,南边是层峦叠翠,梗山古柏苍劲挺拔;西边是练厂景观;东边是牛此黄山、康山亦是苍松翠柏;北面是高楼耸立临淄古都。临淄文物志载:“迄今登眺其上,虽不见昔日金碧殿宇,但巍娥险峻之势,仍使人惊魂失魄,现存汉代石碑四方,记述台陵兴盛和重修阅历”。站在台上极目天舒,顿觉神清气爽、胸怀开朗,激励人们一往无前;腑视脚下,万丈深渊,居高临下,安全可侍,确是一处避难圣地。 § 发生在马莲台上的历史故事 “九月九,三月三,马莲台上出神仙”,这是当地老百姓的传说。很多老年人一提起马莲台就充满了神密、崇敬的心情,传说明朝朱元璋杀净山东人的时候,由于马莲台地势险要拯救了不少当地居民的性命。清康熙十四年碑记:“烽烟告警之时…”惟登斯台如登社席,保全数百之生灵,安然无恙。”成了莲台宝地。有幸活下来的百姓,便成为真正的山东人,其他人传说都是从外地迁来的。为什么逃进马莲台就能保全生命呢?就是因为“高陵峙立云梯所不能攻”,百姓传说有神仙保佑,故有“九月九、三月三,马莲台上出神仙”之说。马莲台上有一方碑是清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所立,距朱元璋洪武年号晚255年,这就是说朱元璋杀山东人距今已 670余年,此碑是后人据传说而立。 朱元璋残杀山东人有没有呢?作者曾查阅过历史,根据历史而言,明太祖朱元璋为推翻元朝和征服山东人,曾四次进攻、扫荡山东。 第一次:元朝末年为了维护它的统治,对老百姓实行了残酷的压榨和剥削,民不聊生,各地纷纷发动农民起义,白莲教就是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教头刘福通、郭子兴等在公元1351年,领导农民起义,义军皆以红巾裹首,号称“红军”,皇觉寺僧人朱元璋原系郭子兴部下亲兵十夫长,因与郭子兴干女儿结婚,升为裨将,后因指挥作战得力,升为伐元的副元帅,朱元璋升为副元帅后,首先派毛贵进兵山东,“先取山东撤彼屏藩”,由于毛贵是领导推翻元朝,迅速得到各地响应,很快统一了山东,并由山东征集兵马、粮草出兵河北,可是,当毛贯统率“红军”进入河北之后,内部发生间题,部下王士信以藤州为起点,利用旧的残余势力迅速反正,围剿“红军”,又重新占领山东,并派七君用追杀毛贵,山东“红军”迅速瓦解,自此在朱元璋心目中种下了仇恨山东的种子,定要把山东人斩净杀绝,其实在毛贵一进一剿的过程中造成了山东人民的极大伤亡。 第二次:是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为征鲁大将军、常玉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万讨伐山东,山东便成了“红军”和元朝势力血战的战场,在这场生死决斗的战争中,山东老百姓充当了炮灰,杀的是山东人,死的也是山东人。 第三次:是1368年,朱元璋当了皇帝,即洪武元年,朱认为山东尚存伏患,又派北伐军扫荡山东。 第四次:是1420年,即明朝永乐年间(即清碑上所载:明季甲申年初)山东半岛连年水、旱、蝗灾,百姓难以生存下去,加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在山东蒲台发生了农民林三之妻唐赛儿及童彦升、刘俊等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后攻占青州卸石棚寨为据点,又分兵攻下即墨、莒县、诸城,最后合众万余人围攻安邱,明朝指挥高风、刘忠均相继战死,眼看获得全胜,不料明军又从外包围,内外夹攻,而最后失败,起义军战死两千,被生擒四千多,全部被惨杀,绝大部分是山东人。 山东经过这数次战争与屠杀,人口大为稀少,有些在战争年代流移江南,有的甚至漂流海外,顾炎武在“自知录”中写道:“山东、河南,多无人之地。”临淄多从山西枣强、洪洞县迁来,各村立碑都有记载。 在兵慌马乱、扫荡、屠杀的几十年中,当地居民多次逃上马莲台,逢凶化吉,安然无悉,这天然屏障,便成了救命台,神仙台,赞美、相传至今。 § 马莲台的保护与开发 马莲台于1988年定为临淄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 1998年五一节召开了“开发古齐遗迹马莲台风景游览区剪彩大会”,市区文化部门、齐文化研究单位、市区旅游单位、驻地区、镇领导、主办单位齐家终村,以及有关单位都参加了会议,临淄老干部和书法研究会高广举,泥道儒等在主要风景区、道口、都分别题词、镑刻,需记载的撰文、立碑。并由省劳动模范许洪柱、景明实业公司负责人刘景明向开发单位捐款5000元,初步修理了道路、石阶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搜集民间传说,修复原有建筑,不久的将来一个新开发的自然而富传奇色采的旅游点,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热烈欢迎前往旅游观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