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陆城
释义

国内有许多地名叫陆城,其中以宜都市陆城最为知名。

宜都古称夷道。夷道的来历是因县城濒临清江,而清江古称夷水,按我国从山从水取地名的习惯,择取了一个“夷”字,“道”即县。公元210年,刘备称此地天时地利人和,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含“人杰地灵、宜于建都”之意。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宜都郡”置“宜都县”。1987年国务院撤销宜都县改设枝城市,1998年又更名宜都市。至于宜都市政府所在地,原先叫夷道城,后又叫陆逊城和陆城。

城市简介

宜都市陆城位于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陆城是宜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三国名将陆逊在此筑城抗蜀而得名,是清末著名学者、“日本现代书道之祖”杨守敬的故居。地处长江中下游与清江交汇处,素有“三峡门城”和“楚蜀咽喉”之称,是鄂西南地区主要门户和辐射川东鄂西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国土面积58.9平方公里,山林面积72公顷,耕地面积1314.6公顷。全处辖9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09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741人。2006年全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2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区域性财政收入1.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422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669元。

陆城距宜昌市中心、三峡机场、三峡工程大坝仅30公里、25公里、50公里,距焦枝铁路枝城站仅15公里,市内有长江四大煤炭中转港及九大水路联运港之一的枝城港,318国道贴境而过。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

办事处现有中小学校11所,其中初中3所、小学8所,在职教职工464人,校园占地面积120785平方米,在校学生8697人;有卫生院(所、室)17个,医务人员59人,乡村医生37人,病床位20张,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覆盖面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6%。

地名由来

陆城位于宜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三国时吴军都督陆逊在此筑城拒蜀,故名陆城。在陆城寻踪,有当年吴军掘井取水的四十八井、练兵的陆逊洲。公元222年,陆逊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夷陵之战”,火烧蜀军连营,以少胜多,使刘备败退白帝城。

自然地理

一、自然环境

滨江晚景

1、地貌

陆城总地势为北低南高,地貌以平原为主,南有少量丘陵。陆城辖区地势平坦,属沿江冲积平原,平均海拨60米;南北宽4.5公里,东西长13公里,版图面积58.7平方公里。

2、气候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冬干夏湿。四季分明,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40.8℃(出现在1966年8月6日至7日),极端最低气温-13.8℃(出现在1977年元月30日)。年平均降雨量123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73天。

3、水系 水系主要是长江陆城段和清江陆城段,河流水面1082.61公顷,滩地41.95公顷。 湖泊分两种类型,一为河源壅塞湖,太保湖即是,二为人工垸内湖,杨家河、邓家湖、廖家湖即是。湖泊分布在长江沿岸,全市十大源泊,陆城有四个,占全市湖泊的40%。 太保湖:地处太保湖村,围垸湖泊面积250亩,今40亩,湖底海拨高程46.5米,可容水12.6万立方米,今湖周围有3个垱,11个养鱼池,湖水顺1500米的渠道入丰胜闸排入长江。 杨家湖:地跨宝塔湾村和龙窝村。1965年围垸之前,为一片低洼沼泽地,夏水冬陆,围垸之后,湖面缩小而不固定,面积约90亩,湖底海拨高程46.3米,可容水6万产方米,湖水经一条长600米的人工渠道经杨家湖闸排入长江。 邓家湖:地处太保湖村,湖底海拨高程44.5米,面积约150亩,可容水15万立方米。今湖面仅50余亩,湖水经东风闸排入长江。 廖家湖:地处亮家垴村一带,清咸丰十年(1860)五月,大水冲破垸堤而成。面积90亩,湖底海拨高程44.3米,湖水经东风闸排入长江。

二、自然资源

根据2000年度全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58.7平方公里的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构成如下:

1、耕地:1658.72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281.64公顷,旱地235.87公顷,菜地141.21公顷。 2、园地:825.25公顷,其中果园798.73公顷,茶园25.5公顷,其它园地1.02公顷。 3、林地:268.45公顷,其中有林地259.69公顷,灌木林1.89公顷,疏林地1.82公顷,未造成林地4.76公顷,迹地0.04公顷,苗圃0.25公顷。

4、城镇、村庄、工矿用地1061.09公顷,其中城市536.55公顷,村庄370.87公顷,独立工矿用地153.04公顷,特殊用地0.63公顷。

5、交通用地:97.43公顷,其中公路32.89公顷,农村道路58.23公顷,港口码头6.31公顷。

6、水域:1533.45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082.61公顷,湖泊水面1206公顷,水库水面6.34公顷,坑塘水面282.53公顷,苇地0.34公顷,滩地41.95公顷,沟渠71.09公顷,水工建筑物36.53公顷。

7、未利用土地:425.84公顷,其中荒草地46.64公顷,沼泽地0.24公顷,裸土地1.45公顷,田坎377.51公顷。

三、自然灾害

1979年至2000年期间,陆城发生严重的水这类、旱灾及冰雹风灾共计有6次。

1、水灾

长江溃口:1979年7月,由于连降暴雨,陆城镇龙窝9+400段处长108米溃口,此灾造成淹田1000亩,其中耕地800亩,人口600余人,动用土方11051立方米,石方21411立方米,投工36354个,木材10立方米,炸药10吨,带来损失10万余元。

清江滑坡:1989年11月13日,由于特大洪水的浸袭,加上常年迎流顶冲,陆城街道办事处三江村危家坝处持续滑坡,出现特大滑坡险情,滑坡长度100米,垂直下滑高度15米,下滑土方32200余方,此次捉拿失共计9万余元。

杨家湖溃口:1991年6月,因陡降暴雨,杨家湖山洪沟发生重大崩岸险情,出口与长江交汇处溃口。共动用各村劳力4500余人(清圣庵村、太保湖村、驿马冲村、亮家垴村、黄家河村、龙窝村、宝塔湾七村),调用船只百余艘次,石方25000余方,进行抛石镇脚,对水毁工程进行复修,共耗用资金12万元。

佑圣观崩岸:1998年9月4日中午,由于连涨大水,当清江水位退至48.84米时,该段河岸佑圣观处产生长300米的纵向裂缝,崩座河床高程39.94米,崩岸宽7米,吊坎19米,崩座土方3000立方米,直接威胁着1家企业、8户居民71人和1800平方米的房屋安全,经市委办公会研究决定:于1999年4月13日开工整治,重点整治100米,动用石土方11961.26立方米,投资41.28万元,对该险段进行了全面整治,7月30日完工。

2、旱灾

1991年7月1日至9月2日,我市出现特大干旱,干旱历时60余天,全处70%农田面积欠收、减收,30%面积绝收。直接经济损失910万元。

3、冰雹、风灾

1995年6月10日,陆城地区发生特大冰雹、风暴灾害,风力达10级以上。倒塌房屋11间,毁坏农田6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660万元。

历史沿革

一、古城演变

陆城历史悠久,自西汉置夷道县以来,除清顺治四年(1647)至康熙元年(1662)县治在长江北岸的白洋外,陆城镇一直为县治所在地。西汉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始置县制,名夷道县,治今陆城,隶南郡。东汉建安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含“人杰地灵,宜于建都”之意,“宜都”之名始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国大将陆逊攻占宜都郡。蜀汉章武二年(222年),蜀大军攻吴,吴偏将军右都督陆逊领兵抗蜀,于此筑土城,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彝陵大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吴军大败蜀军虎亭,刘备逃奔白帝城。彝陵大战后,陆逊名振三国,人们把宜都郡的“夷道战”改为“陆逊城”,年长日久,人们又把“陆逊城”叫“陆城”了。明朝的钱塘名士彭颖来宜都一游,曾留《陆逊城》的诗一首,可以为证。诗云:“天意亡刘不可争/故叫孺子获功名/大星未陨原头夜/安得而今唤陆城”。

明成化六年(1470)在旧址重筑土城,周长六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设五门,东门名为朝天,南为迎薰,西为太平,北为临川,东北为合江。明万历四年(1576)改土城为砖石城墙,周长五百余丈,高二太丈,仍立五门,设楼橹十二座。明崇祯十六年(1643)农民起义军张君用部攻城时,城门被毁,占据县城于城外挖掘护城河一条。清康熙年(1662)修复城门,十三年(1674)滇军占据县城时城门又被毁,并将护城河疏通为宽数丈、深万丈的壕沟。康熙三十六年(1697)和嘉庆十九年(1814)分别增修和重修城门。到同治四年护城河已渐淤塞。民国26年因街道狭窄,城区不断扩大,城墙渐废,县城驻军和民众将西门至南门城墙拆除,用城墙之砖石,建成中山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以江边至南门建设一条街道,名为“胜利路”。到1949年全镇有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善堂街、胜利路等街道和30余条巷子。1959年将狭窄的以石板铺面的东正街、西正街,扩建为18米宽的街道。1979年2000年城区先后新建了城乡路、长江大道、清江大道、城河大道、园林大道、五宜大道、滨江路七条主干道和七条次干道,修建了陆逊广场、人民广场、文峰公园、滨江公园、龙山公园,1982年城区面积为1.93平方公里,至二OOO年达到6.7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增大三倍多。

二、区划变更

清同治四年(1865),在全县境内的十四铺中,陆城是县总铺,辖城内一保,城外一保二甲,民国19年(1930)全县分为四区,陆城为一区署所在地。

1949年7月,全县解放,1950年建立街政权,设立城关区人民政府,办公地点在清江路的陆城一小校门旁边(原福星中学后门旁),陆城共七个街。1953年,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区(镇)、乡的命令,全县划分为9区和城关镇,城关区更名为城关镇人民政府,办公地点设在桥河豆作社对面,时城关镇辖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第四街。1955年三江村划归城关镇管辖,1958年三江大队改为三江人民公社,下设4个大队。1966年由三个街分成五个居委会,1975年五个居委会合并为三个居委会。1981年6月,经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将城关镇更名为陆城镇,办公地点迁至西正街东段的聚春酒楼与楠木岭之间(胜利路),时陆城镇辖清江居委会、东风居委会、胜利居委会和解放生产大队、三江生产大队。1985年11月16日,经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对乡镇范围进行了调整,陆城镇辖村民委员会六个,即:三江村、解放村、丰家店村、中笔村、尾笔村、全家店村及三个居民委员会。1987年9月,全县撤区并乡时,原姚店区的花庙乡、十里铺乡共16个村划归陆城管辖,时陆城镇人民政府辖22个村,3个居委会,农村片设三个管理区,城郊管理区含三江、解放、全家店、丰家店、中笔、尾笔六村,十里铺管理区含龚家畈、十里铺、仙帝庙、许家店、腰店子、宝塔湾村六村,花庙管理区含车家店、大路湾、花庙堤、清圣庵、驿马冲、太保湖、黄家河、亮家垴、黄泥堰、龙窝十村。此时,机关迁至清江大道38号(解放村刘家台子)。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宜都县撤销,成立枝城市,陆城镇改制为陆城街道办事处,1999年1月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陆城仍保留街道办事处体制。

关于陆城得名的真实故事

陆城名从何而来?有这么一个震惊中外的真实故事。

传说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卖草鞋出身的刘备在四川成都登基当上了皇帝。有一天早朝之后,刘备无限深情地叹道:朕自从桃园与关羽、张飞二弟结义,誓同生死,想不到二弟关云长被东吴所害,三弟张飞也因东吴内外勾结被人割去了首级,此仇不报,我是死不瞑目啊。他丢下一支令箭,命吴班为先锋,张苞关兴为护驾,亲统精兵70万,出西川走夷陵在猇亭安营扎寨,要与东吴决一雌雄。

东吴得报,百官尽皆失色,孙权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连叹:“东吴无人,东吴无人啊!”

“陛下,东吴有人啊!”

“有什么人?”

“有一个姓陆名逊的人。”

这时,帐下走出一个末将举荐陆逊:“陛下啊!这陆逊三岁会读百家姓,五岁倒背三字经,通晓天文和地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不知您意下如何?”孙权召见,见陆逊身高八尺,面如美玉,满腹经纶,出口不凡,顿时好生欢喜,心中暗暗想道:文能立国,武能兴帮,此文武双全,应当重用啊!便当即封陆逊为大都督,领旨拒蜀。

且说刘备在猇亭安营四十寨,连营七百里,白天旌旗掩日,夜晚火光冲天。每天都派人到陆逊阵前叫骂。陆逊听到叫骂,不动声色,一连数十日按兵不动。

古历7月初7晚上,陆逊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即指挥三军杀入敌阵。恰在这时,东南风骤起,陆逊又下令放火烧山,一时间风借火势,火助风威,火烧连营七百里,烧得蜀军焦尸遍野,血流成河。可怜刘备孤家寡人,幸亏常山赵子龙杀出重围,保住了他一条老命,连夜逃奔到白帝城去了。

就在夷陵大战之后,陆逊名振三国,人们就把原宜都郡的“夷道城”改为“陆逊城”。年长日久,人们又把“陆逊城”叫“陆城”(今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了。明朝时期,钱塘名士彭颖来宜都一游,曾留《陆逊城》的诗一首:

天意亡刘不可争,

故叫孺子获功名,

大星未陨原头夜,

安得而今唤陆城。

如今,宜都陆城已是三峡门城重镇,新建了清江大道、长江大道、园林大道、五宜大道、杨守敬大道等主要干道和文丰公园、滨江公园、人民广场、陆逊广场等人文景观,一批风格各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市老年体协主席、原宜都市人大主任张昌富先生一日观《宜都夜景》,见霓虹闪烁,灯光灿烂,感慨不已,挥豪作诗:

新城笑对两山巅

玉带三江夜不眠。

灯火星光数十里,

疑是银河落人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