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云街
释义

§ 位置

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之前,今天的至圣路及北京路西段被唤作青云街。

§ 历史发展

要说清楚这青云街的来历,恐怕与它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无关系。街名主要是缘由其中有一青云坊,故街以坊名。而青云街东接府学(文庙,现章贡区公安局),西联道署,北邻阳明祠、天一阁,明显是个官僚与文化人荟集之地。府学乃地方最高学问处,自然是求学赶考学生必往之地,是个文人聚集之馆所,一个赣州文化人最引以骄傲的处在。府文庙规模与慈云塔脚下下的县文庙一般格调,地位却高上了一筹,只可惜,时至今日这府文庙竟是一丝半点痕迹也没留下。当年赣州学子们为自己建造或演绎信心与自豪的理想场所竟消失得如许之快,多少有些令人惆怅。

想想,于青云街有了这么多的文化与读书有关的物的存在,不是在寓意着这是条出文化人、出官僚、出人头地的街道吗?人从这府学走出,走往道署,真仿佛功成名就、平步青云!于是,青云街,便由此出名。后来改青云街为至圣路,其意仍在纪念文庙纪念孔夫子,其实仍与青云街寓意没改变太多,只是不这么俗与白而已。

作为整个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赣州一直是个人才济济之地,既有历代官吏流连,也有当地贤人跻身于仕途。信手拈来,便有一大串不朽的名字,如踏访过赣州的名人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王守仁、文天祥等等,出身于赣州的名人曾几、曾懋、刘丞直、池梦鲤、刘景熙等等。作为生活于赣州这个偏远城市的一般平民百姓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做官了。“学而优则仕”,从文化学士中选拔官员,是中国历代人才选择使用的一贯手法,从隋唐开始科举,屈指算来也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相当一大批民族的优秀分子是经过“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积累知识,再通过老八股之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民族精英、国家栋梁之材。

纵观赣州历史,读书成名者甚众,近代刘景熙便是个重要人物。刘景熙(1858-1917)赣县王母渡浓口村人,19岁那年,作为赣州府学优廪生推荐赴省会南昌,入经训书院读书,乡试中举。随后被赣州郡守聘请担任濂溪书院和阳明书院两院主持,开辟"学以致用"新风。主持两院第七年,参加会试,中进士,授礼部主事。赣州的许多学校均在他的手上建设完成,如将纪念周敦颐的爱莲书院(赣五中内,有爱莲池,周敦颐在这里完成《爱莲说》),改办为赣县县立高等小学;将纪念王守仁的阳明书院(赣六中内,郁孤台下)改办为赣州府中学堂、将另一纪念周敦颐的另一书院--濂溪书院(赣州一中内)改办为虔南师范学堂,为今天赣州教育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是一代承前启后的开明宗义之先哲。

今天,话说青云街,怀想刘景熙先生,是绝对对得住历史与后人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