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方安生 |
释义 | § 人物简介 陈方安生陈方安生在1940年1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省寿县,信奉天主教。祖父方振武(1885年-1941年)是国民党抗日名将,父亲方心诰(1913年-1950年)是纺织品商人,而母亲方召麟(1914年-2006年)则是国画大师,曾拜赵少昂和张大千等为师。至于叔父是著名骨科医生方心让爵士(1923年-),堂妹方敏生则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陈方安生在家中八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其妹陆方宁生与她是双生儿。她的长兄方曼生是律师,弟弟方津生与叔父同样是骨科医生[1]。 § 早年生涯 在1948年,陈方安生全家前往香港定居,但父亲未几于1950年病逝,家境一度困顿,要靠她的祖母和叔父方才得以维持。陈方安生在1949年入读今日的嘉诺撒圣心书院,并于1957年毕业;其后又在1957年至1958年就读于圣保禄学校。中学毕业后,陈方安生曾短暂在玛丽医院任职文员,后在1959年进入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英文及英国文学,期间曾经当补习老师帮补家计。1962年,陈方安生在大学取得荣誉学位毕业,曾在保良局短暂工作过的她,起先曾有想过当社工,但最后决定加入香港政府。 大学毕业次年,陈方安生与商人陈棣荣结婚,从此在名称前冠上夫姓,故称作陈方安生。 § 公职生涯 陈方安生 殖民地政府 陈方安生在1962年大学毕业后,旋即加入政府,出任政务主任,当时她是香港政府首三位女性政务主任之一(首位是在1961年加入政府的周雪凝),而与她同期加入政府的政务主任包括杨启彦和霍罗兆贞等。她早期曾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供职,当中包括渔农处、工商署和辅政司署等等。 在1970年,陈方安生获升任为助理财政司,到1972年改任助理新界政务司。及后在1975年短暂出任副新界政务司,同年转任首席助理社会事务司,1976年改任副社会事务司,至1979年升任社会福利署副署长[7][3]。同年,为了争取男女公务员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陈方安生与一众高级女性公务员组成了高级女性政府官员协会,并以她担任首任主席。在她的大力提倡下,男女同工同酬得以在协会成立两年多后落实。 当了五年副署长后,陈方安生在1984年获擢升为社会福利署署长,成为香港开埠以来首位女性署长,而且也是当时薪俸最高的女性公务员。在任内,她曾代表香港政府前往北京列席《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仪式[9]。其后在1986年,陈方安生遇上了“郭亚女事件”,当年她决定以破门入屋的手法救出被幽禁的女童“郭亚女”,并将其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强行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尽管曾经有舆论批评陈方安生滥权,并质疑破门入屋的必要性,不过时任总督尤德爵士却对社署做法加以认同,并赞扬她处事果断。陈方安生事后一直有私底下与“郭亚女”保持联系,她除了有份协助“郭亚女”适应改名换姓后的新生活外,又不时资助她到外地游历,例如在1999年时,陈方安生就曾资助她到南亚观光。 经济司 到1987年初,陈方安生被政府送到英国皇家国防研究院深造。同年3月,她获改任为经济司,成为首位女性华人司级官员,任内主理港口和机场设施等庞大基建发展、成功争取开放本港电讯市场,另外又对旅游业、能源、粮食供应以及公用事业公司作出监管。其中,她曾经在国泰航空一次工潮中表现果断,颇得舆论支持[8]。不过在1992年11月,由于行政局在兴建九号货柜码头一事上放弃公开招标,中方有感港府故意让英资获利,因此要求事件交由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讨论,惟由于陈方安生代表政府拒绝提议,结果中方曾点名对她作出批评。 另外在1999年,政府账目委员会揭发陈方安生在1992年时错估香港用电量,批准中华电力兴建龙鼓滩发电机组,导致备用电量过剩,使市民交多电费,但时任特首董建华则澄清,兴建龙鼓滩发电机组乃当年行政局咨询专家后,得出的集体意见 陈方安生,他自己当时也是行政局议员,亦对意见表示支持,所以他认为事件不是陈方安生一人的过失。 布政司 在1993年4月,陈方安生调任公务员事务司,期间她曾拒绝追加公务员薪酬,而被港、九公务员工会加以声讨。至同年11月29日,陈方安生获时任港督彭定康委任为布政司,接替霍德爵士,成为了香港开埠以来首位华人布政司,也是首位女性布政司。据杨启彦忆述,当时华人布政司人选除了陈方安生外,还有他自己、陈祖泽和施祖祥,不过霍德爵士认为陈方安生作风较硬朗果断,所以最终选择以她为首位华人布政司。在任内,陈方安生确保了香港政权的平稳过渡。由于陈方安生一直认为自己过渡后可以“更上一层楼”,所以一直拒绝英廷赐予她女爵士头衔。 陈方安生是亚洲地区少有在政府出任要职之女性官员,美国《新闻周刊》更曾在1997年称她为“香港铁娘子”。而在主权移交前后,以她为首的港府女高官,则被称作手袋党。 政务司司长 董建华貌合神离:早在1995年,陈方安生就曾秘密访问北京,商讨香港主权移交事宜。至1997年2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布,根据他的提名,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任命陈方安生为首届特区政府的政务司司长,也令她成为了特区的第一位女性政务司司长。在同年3月,董、陈两人更在北京一同会见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公众显示出融洽关系。可是在主权移交以后,陈方安生和董建华一直貌合神离,令政府高层出现两个“司令部”[8][10]。 回归初期,广东省提出在经济上和香港融合,并建议兴建跨境大桥,落实二十四小时通关。但陈方安生在兴建跨境大桥和二十四小时通关上一直持保留态度,令粤港经济融合的进度拖延了几年。1999年,香港立法会就新机场开幕混乱而写成的调查报告指出,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董成亨和机场策划局需要负责,虽然调查报告没有点名要陈方安生负责,但她当时兼任机场策划局主席,曾有立法会议员要求她就事件引咎辞职[18]。同年,根据公务员制度,她本应以六十岁之龄退休,但获董建华挽留,她遂决定留任至董建华第一任任期届满,即2002年6月30日为止。 坊间一直有传言指董建华和陈方安生存有不和,又与北京在治港政策上不咬弦,例如董建华支持全面落实母语教学,但在陈方安生的力争之下,最后却有100所中学获准维持英文中学的资格[8]。另外香港大学在2000年爆发民调风波后,陈方安生亦曾向董建华建议撤换被指向港大施压的行政长官高级特别助理路祥安。可是董建华对她的建议加以拒绝,并且公开支持路祥安,使港大民调风波被进一步闹大。在事件中,陈方安生更被本地左派人士称作“港英余孽”。 钱其琛 提早退休:在2001年,陈方安生复被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邀请”上北京述职,期间被要求要好好支持董建华。很多人都认为,陈方安生这次述职其实是被钱其琛召见“问话”和“训话”,当时陈方安生亦有向钱其琛解释香港公务员制度的运作,尤其是公务员具公职身份时对政治中立的原则。这次述职后不久,陈方安生宣布以私人理由,提早在2001年4月30日退休,结束长达三十八年又七个月的公职生涯。尽管陈方安生对种种猜测加以否认,但媒体普遍报道她的辞职是因为与董建华的不和,以及和钱其琛的“训话”有关。陈方安生退休后,政务司司长一职由曾荫权接替。 在2007年6月,陈方安生接受有线电视访问时,却指出当年她辞职,是因为不同意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认为是破坏了公务员的传统精神,当有功劳时由问责局长领功,但有犯错是则由公务员负责。此外,她又批评董建华惯于以家族公司管治方式,不易接受别人意见。有评论员指出,假使陈方安生当初没有宣布退休的话,那董建华在2005年宣布辞职以后,接替董建华出任行政长官的人,便很可能是陈方安生,而非曾荫权。[1] § 退休以后 陈方安生曾参与2006年七一游行,并支持香港落实特首普选。在2002年11月7日,陈方安生获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颁授荣誉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大十字勋章,以答谢她在港英时期的贡献,而该勋衔以往通常都是授予香港总督。 陈方安生退休初期比较低调,并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在2003年的时候,她就代表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到老挝作亲善探访。到了2005年,陈方安生再度重新活跃于香港政坛。在该年12月4日,她参加了争取香港普选大游行,当时有人认为她参与游行的原因是因为了竞逐香港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不过她事后表示参加游行只是希望香港尽快实行普选,及要求行政长官曾荫权向中央政府争取普选时间表[28]。然而,陈方安生这次参与游行反被“四大护法”之一的许崇德批评她“不甘寂寞”和“红杏出墙”。[29]。 在2006年5月,行政长官曾荫权与陈方安生在澳门会晤,立即惹起外界揣测中央政府欲劝退陈方安生参选来届特首选举,但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认为中央欲劝退陈方安生的说法仍“言之尚早”[31]。到同年七一游行举行之前,陈方安生公开发表言论支持香港实行普选,表示会参加游行,并呼吁市民上街表达诉求。其后陈方安生高调参与游行,受到不少“民主派”议员支持,但部份“民主派”议员却批评她“忽然民主”。由于是年游行人数没有大幅增加,所以“亲中派”和“保皇派”批评她号召力不外如是。此外,当时陈方安生对是否参与特首选举仍然不置可否。 陈方安生参加2007年七一游行,图左是前副常务司布简琼。 在2006年9月23日,陈方安生正式向外界宣布自己不会参选2007年的特首选举,但她同时宣布成立一个“政制改革核心小组”,研究香港的政制改革。该“核心小组”成员包括港大法律学院院长陈文敏、前政府官员任关佩英、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鹏飞和思汇行政总监陆恭蕙等等。 这个核心小组后来于2007年3月5日发表了一份名为《稳步迈向普选》的建议书,当中提议在2012年普选香港特首后,再于2016年普选立法会。陈方安生的这份建议被认为较“泛民主派”要求在2012年双普选之建议来得温和,但各界反应冷淡外,亦为“泛民主派”人士所反对。另外,意见发表后翌日,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更直指“有人要打扮成民主英雄”,不过他事后否认该段说话是指陈方安生。未几在7月1日,陈方安生第二次参与七一游行,再次以高姿态支持香港实行普选。 § 晋身立法会 陈方安生参选立法会补选的竞选海报在2007年9月11日,陈方安生宣布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逐民建联主席马力病逝后留下的立法会港岛区议席。她表示参选目的是要促进民主,并利用机会为市民争取普选[38]。面对有人质疑她“忽然民主”,陈方安生则认为“公务员要学习民主之道,而民主派也要学习良好管治之道。” 陈方安生宣布参选后,最先击败泛民阵营另一位有意参选的劳永乐,再成为泛民阵营协定派出的人选。在进行补选竞选期间,陈方安生受到左派阵营的多番攻击,其中包括指她在普选游行时忽然离队恤发,并非真心为普选和民主;另外又有报道指她在1993年获银行“十成按揭”购买玫瑰新单位,涉嫌违规,但陈方安生反指事件属旧闻,并澄清自己以两个物业作抵押才获“十成按揭”,而有关事件亦已在十多年前清楚交代,质疑事件具抹黑成份。 受到种种不利消息困扰,陈方安生虽然能在2007年12月2日的补选以175,874票胜出,击败另一主要对手叶刘淑仪,当选港岛区立法会议员,并于同年12月5日宣誓就任,可是她未能守着“六四黄金定律”(即泛民主派有六成得票率、亲建制派有四成得票率),得票率只得五成半。 § 议会生涯 陈方安生在就职的第一日被政府高官和亲建制派穷追猛打,沦为“战靶”。首先,她不仅被民建联就十成按揭一事提出口头质询,也被政府官员批评她全盘否定公务员的工作。另外,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暗指陈方安生当年在迪士尼问题上处理失当。其后,她就社会企业的辩论发言,指出民主和民生不可分割,没有民主和公义,弱势社群便得不到照顾。这一说法被曾经因67暴动被囚的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解读成“没有民主就没有民生”,并基于这个错误的解读就其在英国殖民地统治时,有主持民生及经济工作,质疑除非她认为殖民统治就是民主,否则她当时所为的是否民生工作,还是“官生”的工作,并嘲讽陈方安生是不是应该叫“官生”而是非“安生”。他随后又称,原来陈方安生除了忽然民主之外,亦是“忽然民生”。。他同时揶揄陈方安生殖民地时做的民生工作是“官生”的工作或者是“安生”的工作,她本人和泛民其他议员称此言有侮辱成份。事后, 范徐丽泰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指出在港英殖民时期,曾有布政司在立法局会议上严厉地向一位泛民主派议员训话,但该名议员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击,暗中嘲讽陈方安生和泛民主派议员对曾德成的言论反应过大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2008年1月24日公布的评分最高的十位立法会议员,陈方安生得55.1分排名第三,仅次于范徐丽泰(65.5分)、田北俊(55.3分),而公民党党魁余若薇虽然高达58.9分,却因为认知度不足而不予排名。 在2008年7月6日,陈方安生宣布与家人商量后,决定不会参选2008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并表示应让年青政治人才接捧。陈方安生同时表示由于年纪渐大,因此即使香港在2012年实现普选特首,自己也不会参选。她表示退出立法会后,仍然会透过民间渠道监察政府。 § 相关评价 正面评价 赞扬她的人认为,陈方安生能够在殖民地时代成为首位华人和首位女性出任布政司,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香港历史上甚具象征意义,而在权移交前夕,因而有西方传媒称呼她为“香港铁娘子”。 陈方安生一直强调公务员要恪守政治中立[54][55],同时自言出仕政府期间,一直“维护香港自由、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而她在任政务司司长期间, 陈方安生亦多番捍卫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57][58]。陈方安生这种硬朗的处事作风一直获得普遍香港市民认同,有传媒更赞扬她坚守香港的价值观[15],“香港良心”之美名也由此而来。她于2001年退仕政府的时候,根据香港大学民意调查所得,其得分高达70分至75分左右,相反,时任特首董建华仅得50至55分左右。 另外,陈方安生也是香港较具政治魅力的政治人物[62],其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被市民称为“陈四万”。而其立法会补选的劲敌叶刘淑仪亦曾坦言,“我没有酒窝,我现在很难去开刀加两个酒窝;我笑得不比别人漂亮,我也承认。” 负面评价 陈方安生离开政府后发表的言论经常与特首曾荫权和中央政府相左,因而被亲建制派指为“港英余孽”。此外,不少人认为她任官时从没争取过民主、了解过民生,她后来力争普选和体察民情的举动是“忽然民主”、“忽然民生”和“沽名钓誉”的表现。前立法局议员杜叶锡恩批评她早应在出任社署署长时掌握基层市民苦况,而不是在参选立法会时才做,又指她对民生一窍不通。陈方安生在补选第二场辩论后回应传媒提问。除了“忽然民主”外,不少人认为她任职政府期间曾多次失职,如新机场开幕混乱,她备受抨击;另立法会账目委员会指她在港英政府时期因行政失误令市民多交电费数年,但她在上述事件中从未受到处分。 2007年香港立法会港岛选区补选期间,她被指曾获银行提供“十成按揭”,评论指她身为公务员之首,不应取巧避税和利用法律漏洞,更有人认为她是以高官身分取得特权,有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之嫌。不过,中原地产创办人之一、怡居地产常务董事王文彦撰文指有关十成按揭的指控纯属误解。 虽然陈方安生有很高的民望,而且被泛民主派寄予厚望,但不少反对她的人都认为,她要成为泛民主派共主和泛民与中央的沟通桥梁,不过是她一厢情愿的想法。她无论是决定参选抑或决定不寻求连任都犹豫不决,不但未能团结泛民,而且使泛民内耗。有指她晋身立法会后未能有所作为,甚至沉寂下来。 § 获得荣誉 香港中文大学 勋衔 C.B.E.(1992年女皇元旦授勋) G.B.M.(1999年7月) J.P.(2002年9月13日,早于1975年成为官守太平绅士) G.C.M.G.(2002年11月7日) 荣誉博士学位 霍茨大学(TuftsUniversity,1995年9月) 香港大学(1996年) 香港公开大学(2000年) 利物浦大学(1996年) 香港中文大学(2001年11月[73]) 其他 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荣誉院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