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领导作风 |
释义 | § 什么是领导作风 所谓领导作风,是领导在领导机构和领导活动中的态度和言行的一贯体现。 领导作风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领导的内涵。它包括领导的性质、世界观,而且包括领导的整体素质、政治倾向和纪律性。领导者的作风是一系列内在因素的综合反映,具有客观性,尤其是其领导的世界观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领导机构和领导者。这既是领导作风的主体,也是领导作风的实施者和承担者。领导作风是主体的创造物,是主体内涵的表现。从抽象的意义上讲,领导作风主体是与领导作风发生关系的有内涵、有活动内容的领导者以及由若干领导者按照一定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领导机构。 第三,活动。活动是领导作风得以体现所不可缺少的,它包括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没有这一系列活动,领导作风就没有依托。领导作风正是领导者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种活动中对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没有脱离领导活动而单独存在的领导作风。 第四,一贯。这种一贯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衡量:次数的频繁性,时间的长期性,主体的普遍性。领导者的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物,而是一种积淀。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朝发夕至,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朝发夕至。 第五,体现。领导的作风说到底是一种体现,是一种外化。它反映的是主体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方式实施主张,等等。它体现的内容是主体的内涵,体现的方式是态度和行为,体现的结果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以上五个方面是领导作风的要素,共同构成了领导作风的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领导作风的概念都会失去规范性。 § 领导作风的主要特点 任何作风,都有优良和不良之分,无论哪一种,都是一种精神力量,都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产生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它与其他社会条件下领导作风存在根本区别: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和党风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继承以往人类社会一切积极的精神文明成果的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这是无产阶级领导作风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领导作风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进程中,必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当然,也同时存在着一些与无产阶级领导作风不协调的,有待防止和克服的不良作风,不能让它们对我们的事业产生危害。 § 领导作风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透过现象触及本质。对领导作风的认识也应如此。只有抓住领导作风的本质,才能深化对领导作风的认识,才能找到解决领导作风问题的治本之策。 领导作风的本质包括思想本质和社会本质。就思想本质而言,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就社会本质而言,它是一定社会物质条件的产物 。 (一)领导作风的思想本质 领导作风的思想本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总的说来,三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解决对象。领导作风的思想本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领导作风的不同形态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作风。方法论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世界观对应方法论,实际上对应的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问题,解决的是思想作风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可以从世界观得以揭示,生活作风问题更多涉及的是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次,从领导作风的不同时期看。在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作风面临的考验远不如现在这么复杂和严峻。领导机构和领导者要接受执政与改革开放的考验,要接受权力、金钱与美色的考验。这种种考验,不仅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验,也是世界观的考验,而且,最根本的是世界观的考验。 最后,从领导作风的不同主体看。领导机构和领导者是领导作风的主体。领导机构和领导者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实施政策,主要受世界观的支配,但也受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领导者的活动既包括学习与工作,也包括生活,而且无论是学习、工作与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领导者既面对人生和价值上的根本问题,也面对许多世界观的问题。 (二)领导作风的社会本质 就领导作风而言,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抽象的领导作风,只有具体的领导作风;没有超历史的领导作风,只有历史性的领导作风;没有超阶级的领导作风,只有阶级性的领导作风。领导作风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存在,相反,它是一定社会物质条件的产物。 就社会本质而言,领导作风是一定社会物质条件的产物。社会物质条件决定了领导作风。一位领导者,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能保证他就具有良好的作风。同时,在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下,一位领导者就算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可能表现出良好的作风,想搞不正之风,但不敢,或者客观上不能。这些都是社会物质条件使然。 领导作风的唯物论告诉我们,社会物质条件决定了领导作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领导作风。只有从思想和物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全面把握领导作风的本质。 § 领导作风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作风对领导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领导者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领导作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作风关系到领导形象。 尽管从根本上说,领导形象决定于领导的性质和领导体制、方式、方法等,但也与领导作风密切相关。“作风即其人”是就个人而言,作风就是人的形象,对于领导而言,领导作风就是领导形象。众所周知,领导工作有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最崇高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有最纯洁的惟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最科学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有最牢固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有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阶级。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规定了领导形象,也从根本上规定了领导作风,但领导作风是检验领导形象的一个标准,并反作用于领导形象。在近80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领导作风建设,形成并发扬了优良作风传统,从而树立了良好的领导形象。现阶段,尽管领导作风总的说来是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的地方,有些方面不符合甚至违背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严重损害了领导形象。因此,要进一步巩固良好的领导形象,就必须切实加强与改进领导作风建设,把领导作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改进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作风关系到领导性质。 领导作风和领导性质有着内在联系:一方面,领导性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领导作风;另一方面,领导作风反过来又会影响领导性质。可以说,领导作风端正纯洁,就能保持领导性质;领导作风不正不纯,领导性质就难以保持;领导作风不正甚至完全腐败,领导性质就会蜕变。在革命战争时期,在执政前的客观条件下,比较容易形成优良的领导作风,即使出现不良作风也易于矫正,从而能较好地保持领导性质。执政后,由于领导地位和所处的领导环境发生了变化,领导干部面临着“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发扬优良的领导作风要比执政前困难,矫正不良作风要比执政前困难,保持领导性质也比执政前更困难,而领导性质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寄”,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必须更加重视领导作风建设。只有把领导作风建设搞好了,才能保持先进的领导性质,否则,领导性质就会蜕化甚至变质。 第三,领导作风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 领导作风之所以重要,最根本的在于它关系人心向背,进而关系领导活动的成败。人民群众不仅通过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认识领导,而且更多更直接地是从自己周围领导干部的作风来判断领导,从而决定对领导的态度。一般地,领导作风好,领导者的各项领导活动和行为规范符合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人民群众就会理解、支持和拥护各级领导者,从而增强领导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使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领导作风不好,领导者的各项领导活动和行为规范不能符合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人民群众就会在心理上、感情上、行动上与各级领导干部保持距离,以至于疏远他们,从而削弱领导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降低领导者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阻碍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预期实现。 § 领导作风的主要内容 由于领导活动纷繁复杂,所以领导作风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1.思想作风 人们在思考、处理、探索、研究问题时,所表现的一贯性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就是思想作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的思想作风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态度和习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和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我们的认识要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化不断提高,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的要求。这就是我国领导者的思想作风。 2.工作作风 简言之,工作作风就是人们在工作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是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等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反映。其中主要包括:自身的工作作风,如多谋善断、雷厉风行、严肃认真、开拓创新等等;对待下属的作风,如充分信任、严格要求、和蔼可亲、赏罚分明等等;对待群众的作风,如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平易近人、公正无私等等。 3.生活作风 生活作风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领导者的良好生活作风包括生活简朴、和蔼可亲、助人为乐、待人热情、关心群众等等。决不能把领导者的生活作风看作是他个人的事情,因为它不仅关系着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望,而且影响到他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工作效能。所以应该把领导者的生活作风,同他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道看作是领导作风的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都是影响其下属思想言行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这就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具备密切联系群众和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作风,并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行为去影响或教育群众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动员和组织群众,不断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引导群众为实现既定的共同目标团结奋斗。任何社会组织或群体,诸如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等,都有一种各具特色的群体精神和风气,诸如通常人们所说的队风、校风、厂风、院风、店风等等,均属此类,都是一种群体作风。而领导作风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这种群体作风的形成。为此领导者必须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处处以身作则,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模范作风去影响下属群众,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国领导作风的优良传统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广为人知的党的“三大法宝”就是其中的典型。 (一) 理论联系实际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张:领导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既反对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又反对不顾实际的教条主义;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和发展理论的作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能否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问题。为此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要对客观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重视调查研究,认真地探索其规律,制订出符合本地区、本系统或本单位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各项工作顺利地全面推向前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突出一个 “实”字,做到鼓实劲、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有的人还提出“五不唯”的观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做到:不唯上,即决不能为了迎合个别领导人的看法去注意剪裁或歪曲事实;不唯书,即决不能为“本本”上已有的结论或过时的老框框所禁锢;不唯众,即决不能随大流,为多数人不符实际的看法所左右;不唯己,即决不能以个人意志和好恶为转移,拒绝否定自己不符合实际的观点;不唯洋,即决不能盲目地以外国人之是非为是非,以外国人之好恶为好恶。 (二) 密切联系群众 在我国,一切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老爷。而要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置身于群众之中而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就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社会主义事业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与群众同呼吸共患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大力发扬民主,充分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要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当人民事业需要的时候,应毫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 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是人民内部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方法。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增强团结、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和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而自我批评则是解决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问题、克服自身缺点、纠正自身错误和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目的。为了顺利地实施正确的领导,各级领导者都必须正确地运用这一武器并形成一种作风。 (四) 其他优良作风 除了以上三大作风以外,其他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作风还有很多: 1.廉洁奉公作风 领导者必须克己奉公、爱岗敬业、勤恳踏实、严于律己,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利益不讲价钱、无私奉献,而不能见利忘义、追逐私利。领导者要公而忘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不贪图钱财,不收受贿赂,不以权谋私。要做到:处理问题,秉以公心;解决纠纷,主持公道;遇到干扰,铁面无私。要时时、处处、事事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有一部分领导者则不然,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不仅本人直接违反财经纪律,以权谋私,而且支持和纵容妻子、儿女利用本人的权势,谋取私利,捞取金钱,最后遭到查处,绳之以法。现实斗争实践充分表明:在现代的领导者中,恰有一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起考验,走上了腐败和自我毁灭的道路。所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反腐倡廉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在这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定,工作必须锲而不舍 ”。前车之鉴各级领导者当以为戒。 2.艰苦奋斗作风 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顽强斗争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作风。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可以抵制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防止任何特权思想;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就可以克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腐化堕落、萎靡不振等坏作风。 3.谦虚谨慎作风 领导者待人处事应小心不自满。古人早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句。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一个领导班子中,每个成员如果都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能齐心协力,领导效能就高。领导者对待下级群众谦虚谨慎,干群关系就能融洽和谐,领导者在群众中才能有威信,对群众才有号召力。 特别在工作顺利、取得成绩、受到表彰之时,更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沾沾自喜,飘飘然,瞧不起别人。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因此,领导者要时刻保持注意谦虚谨慎,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使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要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激励。 4.宽容和善作风 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心胸宽广、宽厚容人、团结同志、善于合作、具有凝聚力的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这样说道:“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领导者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互谅互让;能认真听取和善于采纳不同意见,“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绝不能因别人与自己的看法不一样,就对其排斥否定,侧目相视;要不循私情,不计较个人恩怨,不从个人好恶出发;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并真心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要宽厚大量,宽厚容人,绝对不可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一脚踢开;不仅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更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自己的人一起工作。 古人云:“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在人民内部,以善心处理人际关系是应当提倡的。领导者待人处事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这不仅融洽了相互关系,而且,使人愉快、舒畅,有益于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5. 言行一致作风 历来“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都为人所称赞。我们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应该继承这个传统的优良作风,说了的话一定要算数,做事情一定要坚决。领导者必须言行一致,讲真话,办实事,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对我们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法规、计划等等,一定要认真贯彻实施,落实到实处,否则便没有实际意义;说话一定要言而有信,讲求实效,即使是偶然讲了一两句不算数的话,以后再讲真话群众也未必相信,事情就难办了,这对一个领导者是最忌讳的。 其他诸如扶正祛邪、以身作则、坚忍不拔、勤于思考、开诚布公、闻过则喜、襟怀坦白等等,也都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作风。 § 领导的不良作风 由于各种社会和历史原因,在领导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作风。对这些不良作风,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防止。 (一) 官僚主义作风 这是一种常见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衙门式的不良领导作风。其主要表现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发号施令、好说空话、指手划脚、追求形式、不求效益、忙忙碌碌、事无巨细、不守信用、不负责任、遇事推诿、欺上瞒下、压制民主、打击报复、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专横跋扈、搞特殊化、独断专横、唯我独尊等等。所以在官僚主义作风中,又包括家长作风、特权作风、命令主义作风、事务主义作风、文牍主义作风等各种类型。官僚主义是一种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长期和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是旧社会的官僚机构、衙门作风和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或残余。它腐蚀我们的干部队伍,损害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和民主的实现,干扰党和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危害极大。历史的经验证明,已有的官僚主义克服了,还会产生新的,因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防止和克服。所以反对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的复杂的历史任务。 (二) 主观主义作风 这是一种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的唯心主义思想作风,其理论来源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只重视主观想象,忽视客观实际,单纯凭书本或经验办事,无视客观规律;头脑僵化,因循守旧,思想落后于形势;闭门造车,听不进群众意见,不调查研究,主观、盲目地决定和处理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主观与客观的分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1.教条主义。视理论为教条,只唯书,不唯实。其主要表现为墨守陈规,夸大理性作用,轻视感性经验。辩证法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可以指导实践而有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在革命斗争时期,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不是从实际而是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现成经验,拒绝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果酿成巨大损失。 2.宗派主义。这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一种表现,其特点是思想狭隘,只顾小集团的利益,好闹独立性和作无原则的派系斗争等。它破坏了组织的统一和团结,甚至造成内部分裂,必须加以根除。 3.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局部的、狭隘的经验认为是普遍真理,只相信局部的直接经验,轻视理论的领导作用,恰与教条主义相反,但都是一种不良作风,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形式主义作风 这是一种片面注重形式而不管实质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作风。具体表现为:机械的割裂形式与内容的联系,脱离事物的实际内涵,片面的强调事物的表面形态。一方面无视形式对内容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又看不到形式与内容的矛盾,使旧内容在新形式中得以保留。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分析事物的矛盾与本质,单纯的按照事物的外部形式分门别类、罗列现象;或不问具体情况,盲目执行上级指示。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实事求是,也需要真抓实干,浮夸、盲目的工作作风是不能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 (四)保守主义作风 它是一种客观事物发展的思想。其特点是墨守陈规,安于现状,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对困难估计过高,不求上进,甘居下游;对有利条件估计不足等。它反对变革,对新生事物总是抱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否定事物变化的突变性,片面强调不利因素,对本来经过努力就能做成的事也不愿意去做,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懒汉世界观的表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新日新月异,不变革、不创新、不面向未来就是死路一条。 当然不良作风远不止以上几种,其他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好人主义等等,都是我们应该防止和反对的不良作风,在此不再逐一陈述。 §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由于不良作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群和干群关系的改善,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决策的落实,而且还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主要有: 1.从加强教育入手,提高领导者素质。在教育方法上,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教育同转变职能、服务基层、注重实践结合起来,力避空洞说教;另一方面要把教育同整顿、处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搞好自查、互查和民主评议,对少数问题严重的领导者,更坚决严肃处理。同时,必须建立领导者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建立干部“述学”、“评学”制度,把干部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述职报告中要如实汇报学习情况,民主评议要评议干部的学习情况。二是要建立干部考学制度,在进入后备干部考试队伍之前,提任领导职务之前,新提拔干部试用期满之前,都要进行理论考试,考试成绩差的不能过关。通过建立干部的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把干部学习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干部自觉学习的内动力,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 2.强化法规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法律法规,使领导干部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和“从严治政”的要求,严格组织制度,严肃组织纪律,研究制定较为系统、配套的规范性的机关管理制度。如实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实行承诺服务;建立会议呈报审批制度、检查评比申报审批制度、国家公务员廉洁从政制度等。在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大检查执法力度,狠抓落实,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 3.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形成扭转不良作风的合力。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形成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努力从机制上防止领导者不良作风的滋生蔓延。一是组织监督。通过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上下级谈话制度、年度考核和执纪执法检查等形式,监督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二是权力机关监督。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通过实行人大评议政府机关,弹劾不称职领导干部等形式,实施监督。三是社会监督。实行群众举报制度,发动社会各界包括政协、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四是舆论监督。利用新闻媒体对各种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等。 4.加大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激发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内驱力。加大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应注意从五个方面着手:一要尽快推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岗位职位规范体系。二要改进党政机关进入办法,采用“凡进必考”的办法录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把好入口关。三要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防止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四是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淘汰制、重大问题谈话制、公示制、承诺制以及责令辞职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五是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改进考核办法,不断加大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的力度,扩大群众参与度和选用干部的透明度,准确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 5.领导到位,实行“一把手”抓作风建设的责任制。要纠正不良作风,必须明确“一把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把手”抓作风建设,加强对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开拓进取的表率,做联系群众的表率,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对转变作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领导科学》第十一章 领导作风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