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拉维历史
释义

§ 马拉维历史

§ 正文

马拉维共和国是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原称尼亚萨兰。东与南同莫桑比克交界,西与赞比亚为邻,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非大裂谷自北向南贯穿全境,裂谷的大部分为马拉维湖。面积118485平方公里,湖泊占 1/4。人口 643万(1983),大部分居民是班图人。大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首都利隆圭。

早期历史  马拉维最早的居民是卡富拉人。13世纪班图人的一支进入下刚果基萨莱湖地区定居并建立了卢巴王国。16世纪中叶班图人中的契瓦人、尼扬扎贾人、曼甘贾人、恩顿巴人、姆博人、津巴人、恩森加人和契普塔人进入马拉维湖附近定居。其中契瓦人人数最多。他们在这里建立了 9个王国,最著名的是契瓦人酋长卡龙加建立的马拉维王国。19世纪初,班图人另两支尧族和恩戈尼人分别从东部和南部进入马拉维境内定居。

殖民者的入侵  英国传教士 D.利文斯敦在 1858~1863年 4次到达马拉维湖地区。他把该地称为尼亚萨兰。随后英国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也来到该地。1883年英国向马拉维派遣领事。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1884~1885)上,尼亚萨兰被纳入英国势力范围。同年英国殖民者C.J.罗得斯所创立的英国南非公司获得开发尼亚萨兰专利权。英国人大量抢购土地,占地达尼亚萨兰土地总面积的1/7。1890年英葡达成边界协定,英国在尼亚萨兰的统治得以确认。1891年3月英宣布尼亚萨兰为保护国,任命H.H.约翰斯顿为专员兼总领事。1904年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国家的独立  马拉维的民族主义运动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最著名的是1915年的J.奇伦布韦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尼亚萨兰人被迫参战。但殖民政府对战死者家属拒绝发给抚恤金。奇伦布韦领导非洲人请愿抗议,于1915年 1月23日组织群众袭击白人庄园,夺取军械库,不久,起义队伍遭到镇压。奇伦布韦阵亡。

20世纪40年代起,英国企图将尼亚萨兰和南、北罗得西亚强行组成中非联邦,以利用尼亚萨兰人发展南、北罗得西亚经济。尼亚萨兰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强行组成的中非联邦的斗争。1944年成立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张民族自决,反对建立中非联邦。著名民族主义者H.K.班达给予该党极大的支持与指导。但1953年英国当局不顾群众的反对,成立了中非联邦。

1953年8月,班达离开英国赴黄金海岸(今加纳)领导尼亚萨兰的民族主义运动。1958年 7月班达被选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他走遍全国,鼓动人民起来反对中非联邦。1959年 3月班达和党的重要骨干被捕入狱,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被禁止活动。同年 9月,该党改名为马拉维大会党,继续进行民族主义运动。当时参加民族主义运动的还有基督教民主党、国民大会解放党等。1960年4月班达出狱后,被选为马拉维大会党主席,9月又被选为终身主席。

独立后的马拉维  班达领导的马拉维大会党力主通过非暴力的合法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让步。1961年 5月尼亚萨兰举行第1次大选,马拉维大会党获胜,班达出任英国殖民地政府的部长。1963年2月,尼亚萨兰获得内部自治,班达任总理。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7月6日尼亚萨兰取得独立,改名马拉维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班达就任总统。1971年起任终身总统。马拉维独立后,对外奉行自由选择结盟和中立政策。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