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非洲灰鹦鹉
释义

§ 体型特征

非洲灰鹦鹉非洲灰鹦鹉身长33-41cm,体重480-560g,平均寿命约50年。身体为深浅不一的灰色,脸部眼睛周围有一片狭长的白色裸皮;头部和颈部的灰色羽毛带有浅灰色滚边,腹部的灰色羽毛则带有深色滚边;主要飞行羽灰黑色;尾羽鲜红色;鸟喙黑色,虹膜黄色。幼鸟尾羽尖端带有黑色,虹膜为浅灰色,随着年纪渐长会变为黄色,尼日利亚地区的非洲灰鹦鹉体色一般较深。

雌雄分辨方法

从外观雄性的头形较阔大,眼头尾两边略尖成杏形,相反雌性头形较窄小,眼圈较圆。有2个亚种: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 erithacus )身上羽毛逞银灰色,尾羽鲜红色,喙部为黑色;提姆那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 timneh )外表跟非洲灰鹦鹉近乎相同,但体形却明显较小,身上的银色羽毛则较深色,尾羽逞红褐色,喙部为粉肉色,性格较活泼,相比没那么害羞,模仿人语能力跟灰鹦鹉不相伯仲。

§ 亚种

非洲灰鹦主要共有2个亚种——刚果灰鹦(CongoGreyParrot)与提姆那灰鹦(TimnehGreyParrot),但如要再细分,还有加纳灰鹦(GhanaGreyParrot)与喀麦隆灰鹦(CamaroonGreyParrot),外表几近相同。加纳灰鹦只栖息在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上,提姆那灰鹦的体型明显地小了一号,上喙部带腊黄色,尾部为深红褐色,体羽较深,此亚种并不常见;主栖息在低海拔地区,雨林、森林边缘地带、红树林地、热带稀树草原、农作物区都是它们主要的活动地区,群居性,喜爱在近河流与湖泊边的树上或棕榈树上栖息。

§ 生活习性

非洲灰鹦鹉非洲灰鹦鹉通常栖息在低海拔地区及雨林。群居性,喜爱在近河流与湖泊边的树上或棕榈树上栖息,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有时也会至农作物田园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尤其是玉米田。

说话能力 天资聪颖,智商高,以擅长模仿人语闻名。喜爱居住近河流的树林区或棕榈树上,通常数只一起活动。非洲灰鹦鹉的人工繁殖在国际上非常成功,所以数量充足;但提姆那灰鹦鹉则已面临绝种。

饲养非洲应选用坚固的金属而有足够空间以供活动的鸟笼,同时亦要预备不同种类的玩具满足它们的好奇心并有助消磨时间,减低它们待在笼中的焦躁烦厌感,免得养成咬毛症。

饲养非洲灰鹦鹉除了供给均衡营养的食物外,钙质的补充尤其重要,它们生性善妒,害羞,希望受重视,若长时间受冷落,无聊,感觉沮丧很容易导致拔毛症的心理病,所以应给予大量玩具及足够陪伴它们的时间。

§ 生育繁殖

非洲灰鹦鹉的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东非约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干燥季节中,筑巢在离地10-30m高的树洞内,通常一窝产2-3颗蛋,偶尔4颗;孵化期28-30天,幼鸟刚孵出时只有14-16克重,5cm长,约75-80天后羽毛长成。

§ 地理分布

非洲灰鹦鹉分布图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从几内亚比绍起,东到肯尼亚西部,分布国家包括塞拉利昂东部、马利南部、科特迪瓦、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几内亚湾的普林斯波岛与比欧克岛、加蓬、刚果、萨伊北部、乌干达、肯尼亚西部与坦桑尼亚西北部。

§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NT)。

§ 人工喂养

非洲灰鹦鹉人工喂养的非洲灰鹦鹉不但受人喜爱,且十分乖巧、亲近人且安静,的确是中大型鹦鹉中最佳的选择之一,一般相信,灰鹦比其它的鹦鹉更需要钙质,未受主人重视、关爱,或是压力大、沮丧、无聊、笼舍过小的灰鹦容易导致拔羽的症状,饲主宜多加注意和照顾,手养的幼鸟非常可爱迷人,牠们过人的模仿能力使得主人在饲养的过程中特别有趣,许多幼鸟在主人用心教导之下在未断奶就学会说话,是很理想的宠物鸟,须提供多样性的食物,各种蔬菜、水果、种子、坚果、谷物需均衡提供,尤其是钙质的摄取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添加维他命补充剂,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花蜜、浆果等,有时也会至农作物田园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尤其是玉米田。别冒险尝试购买走私鸟,因为不但助长了违法走私及盗捕行为,更害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大家应该群起抵制野生鹦鹉来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