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洲慈鲷 |
释义 | § 基本资料 非洲慈鲷 [科种] 慈鲷科 [产地]非洲坦干伊克湖、马拉威湖、维多利亚湖。 [水温]23-28℃ [硬度]9-11dGH [Ph值]7.2-8.0 一般成鱼体长4-26公分。 § 演变及分布 非洲慈鲷 在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部分均可以发现慈鲷科的踪迹。在非洲,它们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板块,除了极西部和南部的区域外,在马达加斯加岛也同样发现过数个品种;在美洲大陆,慈鲷的分布范围是从南方的德州横越中美、古巴和海地的地理位置,和阿根廷虽同样位于南方,但在南方的火地岛、智利及阿根廷均不曾被发现慈鲷科的踪迹;在亚洲,只有位于南方的印度和斯里兰卡曾被发现。总而言之,在亚、美、非这三大洲,慈鲷种类数目在分布上差异极大;非洲将近700种;在美洲大约超过200种,然而在亚洲只有3个品种(Etroplus属;以产自印度的红桔为代表品种)。 为什么慈鲷科的鱼会分散在3个相当分离的区域?这个现象曾经是个难解的谜。但最近地理物理学家阿福雷德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地质]的理论中,这个现象才获得了解释并找到答案:在200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两块巨大的陆地,一块位于北半球,一块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大陆块包括了现今的北美洲、欧洲、亚洲。而南半球则包括了非洲、南美洲、澳洲及南极区域。然而,现今的印度,在当时是非洲大陆块的组成部分,所以也包含在南半球内。而当南半球大陆板块分离时,现在的印度就从非洲分离了出来。而且,现在的非洲和南美洲也相互分离形成了目前的状态。事实上,非洲和南美洲用了将近60亿年的时间才漂流分开来。 而慈鲷科的鱼的祖先在这之前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因此,现在它们在地理上的分布、分离就可以用原始的大陆板块破裂分离来说明原由了。慈鲷科的鱼种已特别成功的适应了非洲三湖的水质。在一些如:盐水水域、温水水域(温度高达40度)、含氧量低的水域、流速湍急的水域和高PH值水域(PH 10.5)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正因为它们分布宽广,慈鲷鱼的食性亦不狭窄。除了几种草食性的外,几乎所有的慈鲷都是肉食或杂食性的。所以,家庭饲养慈鲷非常合适,不仅是它华丽的外表、有趣的习性。它还给不同爱好者提供了宽阔的选择余地。 并且因为它的皮实、和很少疾病,大部分慈鲷在家养状态下容易繁殖的缘故。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与喜爱。 § 雌雄辨别方法 怎么辨别雌雄是繁殖的重要过程,无法辨别雌雄也就会对繁殖过程造成麻烦。毕竟繁殖的先决条件必须至少得要一雌一雄。 (1)辨别慈鲷的雌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 (2)体形上,雄鱼比雌鱼稍大。 (3)雄鱼的尾鳍上,【x】形的洞涡状较明显。口孵鱼的臀鳍上有黄色的伪卵。 (4)雌鱼一般会保留幼鱼期的斑纹。 (5)在鱼群中最强的雄鱼会有一种王者的霸气,甚至独占饲料,威吓其它的鱼。当他追赶其它雄鱼时其它雄鱼会作鸟兽散。而其它的雌鱼则可以从容的在它身边游动。 (6)繁殖时雌鱼肚子会很圆。 对于这些辨别方法大家请灵活运用并应该对各种品种的鱼有一定了解以免后继无鱼。 § 慈鲷科繁殖习性 此科鱼是体外受精,卵生,繁殖习性较特殊。 1、自由选择配偶。慈鲷科鱼须自由选择配偶,否则会发生搏斗而咬伤身体。养殖者把性成熟的雌鱼与雄鱼选出十余条,放入一个大的水族箱中,让它们自由配对。经过数天的认识,即可发现一部分的鱼总是双双一起游动,并占据水族箱的一个地方,不让其他个体靠近他们的领域。这表明自由配对已经成功。 2、鱼卵产在石块上。本科鱼虽然不营巢产卵,但它们喜欢把卵产在池底或石块上。因此在繁殖缸里应预先放入光滑的石块。亲鱼选好产卵场后,以嘴把环境清干净。雌鱼即游到石块上产下一行卵(5—10粒),雄鱼跟在后面对着卵射精液,如此多次,持续数小时,产卵结束。 3、亲鱼对后代关怀备至。产卵完后,亲鱼轮流用胸鳍对卵扇水,保持足够的溶氧量。经过数昼夜的照顾,受精卵孵化成仔鱼。亲鱼会将未受精的卵都吃掉,以免该卵腐败而保持新鲜的水质。在孵卵与仔鱼期间,亲鱼的性格也变得凶猛,不许其他鱼靠近卵或仔鱼群。如养殖者手伸进繁殖缸的水中,亲鱼也会冲过来啃咬。 § 繁殖技巧 非洲慈鲷 我们喜欢慈鲷是为什么?实际上很多人除了喜欢慈鲷美丽的色彩和优雅的形体以外,慈鲷那种在水族中闻名遐迩的繁殖习性更是吸引广大慈鲷爱好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非洲慈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而成为水族爱好者们的新宠。然而非洲慈鲷的繁殖一直以来就是广大爱好者们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应该说非洲慈鲷是比较容易繁殖的。但是如果没能良好的培育和创造环境也可能出现较大的事故。 这里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繁殖非洲慈鲷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繁殖准备 通常大家会将一些品种的慈鲷混养在一个水族箱里。当繁殖期到了的时候雌雄鱼会自然配对。但这样的方式并不合适初学者,因为第一初学者很难有较大的空间饲养过多的亲鱼;第二同时饲养较多的鱼也会造成所费不贷的情况,从经济上并不合算,所以初学者可以采用直接购买成鱼的方式。 当亲鱼发情期到了的时候将亲鱼捞到准备好的繁殖箱里。这是会有可能出现雄鱼不停的追逐雌鱼的情况,这通常是雌鱼没能准备好的原因。遇到这种情况就将亲鱼隔离开并用优质的饲料进行追饵。当你看到雌鱼的肚子膨胀、输卵管突出的时候就是雌鱼的产卵前兆了,这时一拿掉隔板就可以交配繁殖了。 二、繁殖过程 通常新手和业余的养家可以采用将一雌一雄一对亲鱼饲养繁殖的饲养方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一个1米左右的水族箱里饲养一尾雄鱼7~8尾成熟的雌鱼。并在开始的时候很好的追饵。然后一次将雄鱼和其中一尾雌鱼隔在一起让它们繁殖,雌鱼含卵的时候再将雄鱼和另外一尾准备好的雌鱼隔在一起。由于非洲慈鲷产卵周期大约45-60天所以每周都可以看到这些雌鱼繁殖幼鱼。 由于非洲慈鲷多数是口孵鱼类,繁殖的时候雌鱼会先将卵含到口中,然后雌鱼会咬雄鱼臀鳍上的伪卵雄鱼就将精子放到雌鱼嘴里使卵受精。然后受精卵会在雌鱼口中发育。左图:卵在亲鱼口中的样子。 在产卵10~14天以后就可以采用人工方法将幼鱼放出来进行人工饲养。这样可以让亲鱼进行下一次产卵。人工方法主要就是用手将雌鱼的下颚拉开,仔鱼就会自动有出来。 三、仔鱼的饲养 仔鱼饲养方面应该注意的是饵料和换水:长到1公分的时候就可以喂食了。这时可以用刚孵化的丰年虾或者蛋黄水。一天最少2次,最好能够一天三次。仔鱼的饲养箱应该要注意换水率,以保持仔鱼良好的生长环境并增进亲鱼的生长。每天换水1/3为最好。等仔鱼长到5~6厘米则可以分辨雌雄。 四、关于雌鱼吞噬鱼卵的情况。 通常在雄鱼完成射精工作以后就会离开剩下的繁殖工作就有雌鱼单独承担了。有时候某些雌鱼会吞掉这些卵。这些雌鱼主要包括:阿里、紫红六间、天使、王子等品种。为什么慈鲷会吞掉自己的卵呢?有这样几种猜测:1、营养不足 2、雌鱼的性情很凶暴 所以饲养亲鱼的时候要注意追饵并且在选择亲鱼的时候选择一对温和且两情相悦的亲鱼最好。 § 疾病诊断与相关管理 非洲慈鲷 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是不良的环境状态、虚弱的宿主(host)以及病原生物的存在;而近年来针对个体营养需求进行相关试验,亦指出品质不良或失衡的营养供应,也是导致个体罹病的主要原因。 首先提到的「不良环境状态」,除了专指在饲养环境中持续变化或累积,诸如氨、亚硝酸、硝酸、pH值与硬度等各项水质因子外,同时亦涵盖了底质、过滤与曝气系统,甚至包括日常的相关管理。 其次「虚弱的宿主」则专指因为受到紧迫原(stressor)刺激而产生紧迫(stress)的个体,或是因为打斗负伤、体表出现明显开放性伤口的个体;而这些看来不甚严重的黏液分泌、鳞片脱落或是鳍条破损,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进入鱼体,并造成相关感染甚至大规模传播的主要路径。 「病原生物的存在」 所指的则是经由鱼只或包装水体所携带,或是藉由诸如网捞及捉取等实际接触,而进入环境中诸如病毒(virus)、细菌(bacteria)、真菌(fungi)、原生动物(protozoa)以及其它大型的体内与体外寄生虫(in-vivo与in-vitro parasites)等。这些潜藏于底砂、滤材或缸中任何角落的病原生物,平常可能受到稳定环境的抑制,或是健康个体所拥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作用,因此并不会对个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当环境条件丕变,个体的活力与食欲低下之际,它们便多会趁隙而入,并对个体展开毫不留情的攻击。 「失衡的营养供应」 则是针对经常发生于人为饲养过程,在投喂管理上持续使用单一来源或种类的饵料所导致,发生的原因虽然并没有明确的病原,然而在时间的累积下,仍会对个体造成诸如骨骼畸形、鳞片脱落、体色不彰甚至下颚脱出等现象;而这种因为失衡营养所造成的病变,即为一般所称的「营养性疾病」。 其实不论使用的饲养水槽有多么的大,或是在自动化控制的精细操作下,水质状态呈现的多么稳定,请切记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那便是不论是任何一个以「观赏水族」为出发点,并拥有众多饲养生物的水槽,都因为已违背了原本物质循环的路径,同时在有限空间的限制下,多承载了远超或环境负荷的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加上鱼只进出的频繁、饲养底质与滤床的快速老化、个体持续失衡的营养状态,甚至是灯光照明给予个体持续的紧迫与刺激,都让整个环境在面对病原生物的攻击时,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因此本篇内容虽主要在介绍发生于坦湖慈鲷饲养过程中,经常可见的相关感染症状,然而最终的目的,却是希望每一位饲养者,能够藉由各式病原导致个体感染后,所呈现的危害与损失可能,而能在感染与大规模传播前,便先行达到阻隔、限制甚至排除饲养个体暴露于病原危害的阴影下;而至于其中所谈到的部分关治疗,则是在难以避免或错失防范机制后,所必须采取的消极策略。[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