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惠烈士 |
释义 | 出生于泰国叻丕府的侨商之家。少年时,先后就读于培德小学和佛统府高小,参加进步学生组织“反帝大同盟”。1934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曼谷侨办中华中学,受到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影响,阅读一些进步书籍,产生救国救民的思想。和一些进步同学组织“南哨读书社”,任社主任;在《华文日报》创办《南哨》副刊(半月刊),任主编。常以铜马的笔名发表政论文章。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率领学生上街游行宣传,并散发自己起草的《告同胞书》,响应和声援国内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因此激怒学校当局,他与20多位同学被开除学籍。“七七”事变不久,他和戴庆有两人毅然离家出走,回国抗战。在广东潮汕找到中共党组织,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汕头青年抗日救亡同志会”,任第三队队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中共潮汕党组织动员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他带领首批从泰国回国抗战的华侨青年12人,前往福建龙岩参加新四军。入伍后,被分配在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并任班长。3月,二支队北上抗日前线,他和战友打前站,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抵安徽后,被分配到军政治部宣传科《抗日报》社工作。同年秋冬,任军部直属队总俱乐部主任、军组织部青年科干事。1939年,升任青年科科长、全军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为新四军皖南军部的中共“七大”代表,是当时最年轻的代表之一。他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战斗,持久的抗战,不得胜利不停战,不得解放不停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他随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归侨)一起突围。他和陈宜(泰国归侨烈士)用担架抬着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李子芳左冲右突,在局势非常险恶情况下紧紧护卫着首长。后李下死命令要他带领其他人突围。他才忍着极大悲痛率领战士冲到石井坑山口。在敌人猛烈火力下,身边战友大多负伤或牺牲。他誓死不当敌人俘虏,遂拔枪自戕,头负重伤,昏迷过去,落入敌手。敌人劝降不成,便百般折磨他。在昏迷中仍喊着:“我是新四军的人,我要回新四军去!”1月14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大王坑饮恨殉难。1958年,家乡普宁县流沙赤水村为他立碑纪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