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陕西师范大学 |
释义 | § 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60 多年来,在刘泽如、李绵、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领导下,在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 万余人,形成“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校风。学校目前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还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现任党委书记江秀乐教授,校长房喻教授。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 2700 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从 2000 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近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培训以及留学生教育等任务。两校区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建筑环境各具特色。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现设有18个院(系),两个基础教学部和少数民族预科部,62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另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在国家现有12个学科门类中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各类研究中心(所)51 个。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干部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西北综合图书资料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2772人,其中专任教师132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68人,副教授442人,博士生导师15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以上。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人,国家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及资助计划入选者7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7 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用人政策,聘请了近百名国内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其中有院士10多人。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48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513人、研究生3629人,有继续教育学生5230人,远程教育注册学生25330人,外国留学生200余人。 长期以来,学校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三级三类”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有6部教材入选“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6项,2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推荐使用的研究生教学用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0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化学实验中心和生物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推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2+ 2”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积极探索教师教育“4+2”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以外,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英语角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生马列读书社先后得到几任省委书记的亲自指导。学校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校团委 2004 年被团中央授予“红旗团委”光荣称号,学校连续十五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校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踏实敬业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 陕西师范大学 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一定优势。“十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145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 项,教育部项目32 项;有101 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 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数历年均居陕西高校之首;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36 部,发表学术论文3600 篇,其中高层次论文985 篇。自然科学“十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201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9 项;获奖35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8 项;出版学术著作68 部,发表学术论文3363 篇,其中高层次论文1573 篇, SCIE 论文 522 篇,获得专利 16 项。 学校拥有在西北地区高校中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两校区图书馆面积达5. 9 万平方米 ,共有藏书246 万册。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社会科学评论》、《中国艺术教育》《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 2003 年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 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 学校拥有西部地区最大的教育出版集团,集团出版社是 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 家高校出版社之一;集团杂志社是全国惟一一家由教育部主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4 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0 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3000 余人。 学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陕西省重点中学,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 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面向新世纪,陕西师范大学以西部大开发和教育大发展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正朝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 历史沿革 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于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于1945年建立的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系。1949年8月以省立师专为基础,归并西大教育系,组成西北大学师范学院。1952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并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附近选址建校,于1954年8月21日正式独立建制,改校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初与始建于1956年的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属陕西省领导。1978年6月,改为原国家教委直属学校。 § 现任领导 房 喻江秀乐 校长:房喻 房喻 ,1956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汉族,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英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副校长。2004年6月起任校长。 党委书记:江秀乐 江秀乐 ,1949年1月生,山东青州人,汉族,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学工部部长、副校长,陕西省教委秘书长。1994年10月起任校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武国玲 王 涛 张渭淮 副校长:王 涛(兼) 张建祥 周德明 赵 彬 萧正洪 纪委书记:张渭淮(兼) 副校级干部:司晓宏 校长助理:王武海 冯旭东 赵晓林 § 师资力量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之一,学校现设有16个院(系),62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9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9个;有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48个。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干部培训学院、西安国际汉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现有教职工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800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教师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3个,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培养人选8个,博士生导师120人。学校现有各类学生中研究生3179人,本专科生13265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学生超过20000人,外国留学生近300人,其他各类学生5000余人。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九五”期间,共承担科研项目534项,有255项科研成果获奖,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13部,发表学术论文5108篇。 § 专业设置 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绘画、表演、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少数民族预科等。 § 本科生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实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则上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入学一年后实行一次专业分流,可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重新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转入与转出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专业分流办法若有变化,按国家新政策执行)。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培养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设计的通识模块的课程;第二个是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院设计的学科基础模块课程。 通识模块课程是学校平台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等。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限定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公共限定选修课分为5个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科学技术系列、教师教育系列、艺术体育系列、健康教育系列等。同时,启动了“教授讲堂”——核心公选课,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科基础模块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程两部分。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必须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可跨学科、跨专业设置。本学科基础课程是各学院为各专业(方向)设置的共同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强调基础性。“2+2”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平台课,是适应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的、独立的且能形成有机整体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是根据专业特点, 开出若干组柔性课程,每一组课程代表本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或系列;专业任意选修课是学院的通选课,是各学院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单位的课程资源而设置的,本学院各专业学生都可以自由选修。 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是为师范类学生设计的课程模块,旨在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伦理出发,培养师范生的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身份和终身从教的能力。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课程模块,非师范专业学生也可以修读。对于非师范专业学生,可设置专业技能模块,加深学科专业技能。 实践模块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基础实践;二是以职业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践。同时将分散的见习和集中的实习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并实施混合编组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研究生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较早的学校之一。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生教育事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1年批准学校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7年批准为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试点单位,1996年确定为首批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16家试点单位之一,2003年批准为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单位。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学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家现有的12个学科门类中我校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形成了布局全面,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2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3个。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成果丰富、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的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154名,硕士生指导教师570名。截至目前,共为国家培养了4000多名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范围与规模迅速扩大, 2007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70名,硕士研究生1707名,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6106名(含教育硕士等)。 § 对外交流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是陕西师范大学执行涉外政策、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务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起草全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学校领导提供咨询;协调全校外事活动,为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学校外事接待活动的策划、实施;校际交流计划的统筹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协议的拟订、交流项目的实施和运转情况的跟踪管理、服务;外国留学生和研究学者的归口管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参与招生、外事和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外国专家的聘请、报批、外事和生活管理;国际会议的审核报批;境外办学的联络、审核和报批;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学生因公出国(境)护照、签证(通行证)的办理,教职员工因私出国(境)校内有关手续的办理;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事务。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学校还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近3000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