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纬度
释义

§ 定义

格陵兰岛

地理学意义上的高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人为界定的纬度位置。它是刻画太阳辐射分布的重要参考术语。由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环流,网带等现象,是其进行窠定的重要内容,由此形成的各种气候变化和现象等,是其反应的重要任务。为了粗略了解地球的表面位置,人们常常需要利用高纬度表达对地理现象的认识。人伙一般把地球表面的纬度按照纬度范围进行三等份。纬度数在赤道到南北纬度30度的范围称为低纬度,在30度到60度的范围称为中纬度。高纬度就是指从南北纬度60度开始到南北两极点90度的范围。高纬度的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表现是气候方面特别寒冷,由于引发的各种地貌现象如南极冰川,特殊生物等。另外,极昼极夜现象等。

§ 气候

高纬度

高纬度地区由于终年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气候寒冷,形成地球表面的主要寒冷地带。其气候主要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等。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驯鹿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又叫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纬度大约为北纬50°以北至55°或65°左右地区。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蒸发又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森林资源丰富,常林业发达。

特征

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调节。东西延伸成宽广带状,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形成原因

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

动植物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中的动植物主要为耐寒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树叶呈细长针状,有很厚的角质层,为世界重要的用材树种。其它树种比较单一,不像热带雨林里植物种类那样繁多。动物多长着很厚的皮毛,如熊、狐、松鼠等。其中典型动物有驯鹿、紫貂等。

分布

北美洲: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地区。

亚欧大陆: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北部起向东经芬兰和前苏联西部(南界沿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前苏联东部(除南部外),北部以年可能蒸散量350mm与极地长寒气候分界。

自然带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如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北纬50°以北至55°或65°左右的地区。

著显城市:

雅库次克、维尔霍扬斯克 、沃米利恩堡。[1]

极地气候

南极企鹅

北冰洋与环绕极地的亚洲、欧洲、北美洲大陆边缘地区和南极洲大陆与其环陆洋面地区的气候。其主要特点是终年低温,树木不能生长。北半球,可以把树木生长的北限,作为极地气候的南界。

北极  大部为大陆环绕永冻水域。冬半年极夜期间,由于终日下垫面的长波辐射,导致强烈冷却。夏半年极昼期间,虽从太阳辐射获得热量,但主要消耗于融化冰雪,故夏温仍低。只有在大陆边缘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可达 0°C以上,但仍在10°C以下,这些地区可生长苔藓一类的低等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T型);北极的其余部分,气温终年在0°C以下,称作冻原气候或永冻气候(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F型)。在极夜期间,1~3月的气温几乎相等,在年变化曲线上呈现平底形的谷值。整个地区的全年气温在-40°C(冬季)到0°C(夏季)之间变化,其中以靠近大西洋的欧洲北极地区为最暖和(例如,挪威的格林港3月为-19°C,7月为5°C,年降水量320毫米),其他极地区域1月平均气温都低于-30°C。北极地区降水虽少,但因云量多,蒸发弱,陆地上容易形成沼泽。

南极  南极洲高原常年被深厚的冰雪所覆盖,是全球最冷的大陆(相当于柯本气候分类的EF型)。极地高压笼罩整个大陆,年辐射差额除有限地区外均为负值,形成酷寒低湿的气候特点。在沿海和南极圈附近,年平均气温约为-10°C,内陆地区低达-50~-60°C。在东方站,曾观测到-88.3°C(1960年8月24日)的极端最低气温。全大陆年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剧减,平均约为120毫米。南极地区气旋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四周的洋面上,只在大陆西侧的部分地区,气旋才得以深入内陆。自大陆中央流出的气流,在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达到 15~20米/秒。由于终年冰冻严寒,除科学考察队外,南极洲至今没有人定居。[2]

§ 世界上最冷的大洲----南极洲

南极洲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绝对最低气温达-83℃,也曾出现过-94.5℃的记录。这是由于那里的纬度高,而且是一个冰封大陆,同时又是世界上风暴最大的地区。

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3]

生存于南极洲种类不多的生物,有着奇特的环境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耐黑暗、抗低温、耐高盐、抗干燥等方面。在漫长的极夜里,南极洲的生物主要通过变换自身的颜色、改变代谢方式、休眠等办法求得生存。

在维多利亚地一个淡水湖里,有一种“湖藻”能忍受4个月的极夜,在极夜来临前,它能充分利用白昼的阳光,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供它生长发育外,还将剩余部分排到体外,贮存在它生活的水环境中。在极夜期间,它就停止光合作用,并吸收它释放出来的有机物,维持最低限度的代谢,就能发育生长。有一种名叫“冰雪藻”的生物,有阳光时,它便成绿色,黑暗时便成蓝绿色,依靠这变换,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而生存下去。

南极鳕鱼抗冻蛋白的发现,揭开了南大洋鱼类抗低温的秘密。因为,抗冻蛋白能降低鱼类血液的冰点,使它们在低温下不冻结,现在人们正依照鳕鱼抗冻蛋白的结构,人工合成抗冻剂,用于医学和日常生活。

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中间,生活着大量的藻类,即便是在南极寒冷的冬季也进行着光合作用。

在在终年严寒的大陆深处,甚至在几千米厚的冰雪之下,仍然存在着坚强的生命!最近,俄罗斯南极考察站的科学家从南极冰下3500多米处钻取到了一些生物。科学家利用一种专用微生物钻探装置取得了南极超深度冰层样品。冰层样品在严格消毒和密封的容器中融化,研究人员在融化的冰水中发现了具有生命形式的细菌、硅藻、酵母、菌类。

南极现有3种开花植物,一种是垫状草,另两种是发草属植物,其形态近似于禾本科植物,叶狭长,脉平行,有节,小穗状花序。它们对南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生命周期和花期长,属多年生。

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南极企鹅有7种,约有1.2亿只,它们是: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又名巴布亚企鹅)、帽带企鹅(又名南极企鹅)、王企鹅(又名国王企鹅)、喜石企鹅和浮华企鹅。这7种企鹅都在南极辐合带以南繁殖后代,其中前4种在南极大陆上繁殖,后3种在亚南极的岛屿上繁殖。

全球共有34种海豹,约3500万头,南极地区有6种,它们是象海豹、豹形海豹、威德尔海豹、食蟹海豹、罗斯海豹、南极海狗,总共约3200万头,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

南极磷虾绝大多数生活在50米以浅的表层,磷虾卵孵化在下沉(一二千米还可能更深—些)过程中进行。具体地说,磷虾产卵后,其卵就开始往下沉,边下沉边孵化。磷虾卵下沉速度很快,每天下沉约140~320米。三五天后可下沉到一二千米的深度,这时孵化也就结束了。孵化后的磷虾边变态发育,向上缓慢移动,当到达100米水层时,成为能够直接主动摄食的幼虾。下沉到上升的全部时间为三、四周。

在南极的裸岩地区能看到陆生动物。已经被科学家确认的有小型节肢动物蜱类和昆虫类。蜱分布在整个南极大陆,除海岸的裸岩地带外,内陆的山脉也有发现。昆虫类中的跳虫也分布在南极大陆,据报到罗斯海地区有10种,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一直到南纬84度,但蠓只分布在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等相对温暖的地区。[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