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
释义

§ 名称简介

行政会议(简称行会,Executive Council, ExCo),回归前称行政局。是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决策的最高官方机构,由行政长官主持行政会议,并自行任命成员。现时共有三十二位成员,包括行政长官(主席)、十五位现职问责官员(官守成员)及十六位非官方人士(非官守成员)。

《基本法》规定,行政长官在作任何重要的决策之前,均须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很多人将行政会议比拟为欧美国家的内阁,但由于行政会议并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来作决定的,所以即使大部份成员反对,最后的决定权仍在行政长官手上。故行政会议较接近是行政长官的智囊团,而非内阁。

【历史背景】

英国殖民地时期,行政局由香港总督主持,邀请知名社会人士担任成员(当时称为议员),通常有十多人。重要的政策均需由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通过后才能执行。行政局有四名当然议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律政司和英国驻港三军司令(直至1991年),其余由总督委任,分为“官守”(即正在担任官职之意)和“非官守”两类。

行政局议员需遵守“保密制”及“集体负责制”:即政策未决定前所有议员均需保密;和政策决定后各议员对外均需支持该政策。这制度在行政会议中仍然保留,但不少人,包括现任成员均认为这制度有需要检讨;而近年亦有零星例子,同时作为立法会议员的行政会议成员公开反对政府政策违反集体负责制。

港督如果不同意行政局的决议时,他需要把原因交往英国外交部备案。

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于2002年7月推行高官问责制以后,往往司局长在行政会议中占绝大多数(三司长加上十一局长的官守成员合共十四位,而非官守成员只有五至七人),被指令非官守成员无法对决定政策产生影响力,曾荫权补选特首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增加行政会议非官方成员的人数。行政会议的官守成员除了曾氏和三位司长会出席所有会议外,其他官方成员(即各决策局局长)可以选择只在会议涉及本身负责的事务时才出席。

§ 现任成员

根据《基本法》,行政会议并不如回归前的行政局般有当然议员;所有成员皆由行政长官从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任期不得超过任命他们的行政长官的任期。

[主席]

曾荫权,行政长官

[官守成员]

唐英年,政务司司长

曾俊华,财政司司长

黄仁龙,律政司司长

孙明扬,教育局局长

马时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

林瑞麟,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

李少光,保安局局长

周一岳,食物及卫生局局长

俞宗怡,公务员事务局局长

曾德成,民政事务局局长

张建宗,劳工及福利局局长

陈家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林郑月娥,发展局局长

邱腾华,环境局局长

郑汝桦,运输及房屋局局长

[非官守成员]

梁振英,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许仕仁,前政务司司长

曾钰成,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会务顾问,前主席、立法会议员

郑耀棠,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周梁淑怡,自由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

廖长城,资深大律师

史美伦,香港科技大学校董

陈智思,泛联盟成员、立法会议员

夏佳理,香港交易所主席,香港赛马会前主席、立法会前议员

李国宝,东亚银行主席、立法会议员

李业广,香港交易所前主席

张建东,香港交易所董事

范鸿龄,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

罗仲荣,香港科技园前主席

梁智鸿,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医院管理局前主席、立法会前议员(医学界)

张炳良,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前民主派政党汇点主席、民主党前副主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