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风火山隧道
释义

§ 简介

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处风火山垭口高寒缺氧、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

§ 概述

风火山隧道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风火山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进口35米,出口23米,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5层先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第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青藏铁路青海境内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也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 隧道设计

风火山隧道建造风火山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使之达到了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领先水平。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施工单位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选目标,并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风火山隧道是青藏线上浅埋层最长的隧道,为避免出现塌方,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一揽子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护法,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使富冰冻土区段得以安全通过。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就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 施工过程

风火山隧道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加强领导,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科学组织,有关单位大力配合,按照“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注重环保”的指导思想,科学施工,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果。当开挖隧道的第一声炮炸响后,凿通过众多隧道的中铁二十局施工技术人员,第一次见到饱含冰的土质,为之吃惊。隧道的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风火山隧道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1.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难点

为了攻克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与铁道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冻土研究所、西南交大等单位联合攻关,先后在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

2.坚持辨证施治,解决冻土热融

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共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

3.摸索先进工艺,推广先进工法

风火山隧道浅埋层较长,为避免发生塌方,他们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护法,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安全通过富冰冻土区段。并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还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4.重视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他们贯彻“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方针,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质量通病,未发生一起等级安全责任事故。还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

5.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保障先行

风火山隧道内空气稀薄,严缺氧气。为确保队伍上得去、站得稳、打得赢,他们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难度、物资设备、医疗卫生等多方面保障出发。先后投入资金组建了拥有高压氧仓、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工地医院”和9个基层工地卫生所,配备医护人员34名,形成了健全的二级卫生保障网络;他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建成3座生产、生活医用制氧站,向风火山隧道进行弥漫式供氧,每个制氧站每小时可产氧气20立方米,氧气纯度达到94%%,并在洞内安装了氧吧车,方便作业人员随时吸氧。解决了3000多名施工职工、民工施工、生活用氧难题。创造了参建职工和劳务人员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2002年10月19日,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铁道部特发电表示祝贺。2003年7月29日,隧道主体工程竣工。

§ 创新科技

风火山隧道--创新1、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制氧、供氧技术。研制建成的风火山隧道制氧站,氧气产量大于20m3/h,氧气浓度达到92%以上;提出了隧道掌子面弥散式供氧和隧道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

2、研制了SDTK-100型高原隧道专用空调机组使隧道内的温度控制在±5℃之间,保证了掌子面的冻土热扰稳定及混凝土施工质量。

3、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富冰冻土、冻岩条件下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研制了低温早强抗冻复合型速凝剂,使喷砼在负温下迅速凝结硬化,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4、研究总结了多年富冰冻土浅埋段开挖、支护成洞施工技术。

5、首次采用“防水板 隔热层 防水保护层”的防水保温结构形式,沿隧道全长全断面铺设,形成隧道二次衬砌完全和地层隔离;保温复合结构的“无钉法铺设”施工新工艺,确保风火山隧道不渗、不漏。

6、研究低温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低(负)温条件下混凝土硬化初期不被冻坏,且强度持续增长的难题;取得了一整套在严酷条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养护工艺。

7、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合理配套技术及维修保养方法,为风火山隧道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障。

8、通过对温度、压力、变形、冻融圈等施工信息的监测,根据数据指导施工,保证风火山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套高原多年冻土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法及工艺。

9、首次采用盐水水炮泥封堵炮孔的技术措施,达到降低工作面温度和降尘的效果,测试分析,在冻土边坡中的最大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2~5cm/s为宜,在隧道掘进中对围岩最大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5~10cm/s为宜。

§ 突破千米

风火山隧道突破千米大关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全部位于永冻层以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空气中氧分压仅相当于海平面的50%。

来自中铁二十局的300多名建设者,首先要面对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严峻考验。据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工地医院院长丁守全介绍,为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内进行弥漫式供氧,使洞内氧含量提高,解决了高原施工低压缺氧的难题。

风火山隧道开始施工。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克服冻土地域施工成为首要难题。建设者们先后攻克了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以及不良岩层等难题,并相继解决了卫生保障、环境保护、施工用氧等一系列难题,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