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玉敏
释义

§ 简介

韩玉敏,女,江苏苏州人,国家一级演员,1933年生,1947年进文滨剧团,拜沪剧皇后王雅琴为师,其后经常在电台播唱,逐崭露头角。

§ 作品

韩玉敏

1951年进爱华沪剧团,曾先后主演了《少奶奶的扇子》中的金小姐、《苗家儿女》中的迈香、《桃李颂》中的李慧英、《南海长城》中的阿螺、《年青的一代》中的夏倩如等角色,特别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一角,在艺术上有不少创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3年起在上海沪剧团(今上海沪剧院)演出的《洪湖赤卫队》、《救救她》和《寻娘记》中扮演重要角色。她的唱腔融合石派、凌派等各家之长,形成了委婉真切、跌宕多姿的特色,在沪剧唱腔上对“4”的半音运用上尤为见长,别具一格。

近年来,在《啼笑因缘》、《大红喜事》和《龙凤逞强》等剧目中饰演了不同类型的老年妇女形象,赢得大家好评。

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退休。 [1]

§ 黄金搭档

袁滨忠和韩玉敏主演《少奶奶的扇子》

韩玉敏和袁滨忠都是苏州人,又是同年出生,但比袁滨忠早两年进艺华,拜著名沪剧演员王雅琴为师。当袁滨忠拜师学艺时,她通过唱电台,已经初露头角,小有名气了。很多人说,韩玉敏小妹妹唱得不错,点名要她唱的也不少。袁滨忠进艺华后,也是通过和大家一起唱电台,开始得到了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那时团里名角多,年轻人进来时间不长,参加舞台演出不多。平时即使上台,也只能演演跑龙套角色。只有在歇夏时,以学生为主唱戏了,才有机会演主要人物,韩玉敏在《白毛女》的青年版中演过喜儿。她和袁滨忠合演男女主角的第一个戏是《鸳鸯泪》,接着还合演过《梁山泊与祝英台》,一个演祝英台,一个演梁山泊。韩玉敏至今还记得那次袁滨忠因为演上主角,十分兴奋,还闹了笑话。首演那天,戏要开场了,袁滨忠却还没有来,大家急得到处找他。当时没有手机,呼叫也呼叫不到,正在为他团团转的时候,这位老弟满头大汗地奔了进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来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背台词,背着背着乘过了站,结果到了终点站才发现错了,又拼命地赶过来。出乎意外的是这件事不但没有影响演出,那天剧场效果还特别好。因为梁山泊这个角色要求演得忠厚老实,袁滨忠那时不太会演戏,刚到台上反应比较慢,正好是一付呆头鹅的样子,演这个角色正匹配,观众不仅不责怪,反而对他英俊的扮相和清亮的嗓音印象很深。大家开始知道这个年轻小生的名字叫袁滨忠。

1957年实行剧目开放,爱华沪剧团演出了不少西装旗袍戏,凌爱珍开始让袁滨忠和韩玉敏在《少奶奶的扇子》、《恋爱与阴谋》和《碧落黄泉》等剧目中分别扮演男女主角,逐渐成为剧团的台柱,在各种演出中挑起了大梁。这也是他们俩在爱华合作的起步。这和他们过去在艺华团演的《鸳鸯泪》和《梁山泊与祝英台》不一样,那只是以学员身份在歇夏季节临时加演的实验专场,和剧团正常演出担任男女主角是有区别的。

由于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他们俩联袂主演的戏越来越多,在传统戏《拔兰花》里,分别演孙福泰和李金姐;在现代戏《桃李颂》里,分别演陶国祥和李慧英;在《苗家儿女》里分别演卡良和迈香;在根据蒲仙戏《团圆之后》改编的《父子恨》里,分别演施俏生和柳氏;在《年青的一代》里,分别演林育生和夏倩如;在《南海长城》里,分别演区英才和阿螺;在《红灯记》里,分别演李玉和和李铁梅。凌爱珍经常为他们主演的戏当配角,像《年青的一代》中的夏母,《南海长城》里的钟阿婆和《红灯记》里的李奶奶。经过长期的艺术合作,袁滨忠和韩玉敏成为当时沪剧舞台很受欢迎的一对黄金搭档。 [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