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庆交通学院
释义

§ 交大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校门

学校前身为邓小平领导的军政委员会于1951年创立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并入,组建为重庆交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占地3200亩,南岸校区与双福校区功能区分、优势互补。南岸校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地处长江之畔、南山山麓,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是学校开放办学的窗口;双福校区位于重庆西部新城江津双福新区福星大道,紧邻重庆外环高速,远眺缙云山脉,设施现代,环境舒适,是学校潜心育人的沃土。

双福校区鸟瞰图

学校现有各类各层次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人数为2000多人。 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博 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学位培养领域、10个高师硕士专业,47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业,并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建成了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4门国家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质量工程建设平台省部级平台38 个,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基础及专业实验室(中心)达30余个。

§ 历史沿革

重庆交通大学自1951年11月创办以来,经历了多次改换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多次搬迁校址的艰辛办学历程。1951年 学校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简称西南交通部)

重庆交通大学 历史照片

1952年 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改建 西南交通学校

1953年 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 重庆公路学校

1954年 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 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

1955年 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 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58年 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 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60年 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水工系)并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升格为重庆交通学院

1971年 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60年土木系部分师生迁离成都合影

1979年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校的精神,交通部决定恢复重庆交通学院,并由交通部直接管理。同年5 月,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与重庆交通学院合并,学校本部从重庆建工学院迁出至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校址

1984年 学校陆续迁回重庆南岸七公里现址,重庆交通学院从此进入稳定、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1986年 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1999年 重庆交通学校、重庆交通科技学校(含重庆市交通技工学校、重庆交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历史图片

2000年 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6年 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我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 师资科研

荣誉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是我校特聘教授。学校还拥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荣誉

学校是国家特别是西部交通建设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特别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部高原、山区、库区的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建设关键技术,长大隧道设计与施工监控,内河港口建设与航道治理,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材料与修筑关键技术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显著优势。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20余项。学校主办3种学术期刊,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任主编,是SCI和EI的收录刊源,以中、英文版向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检索机构的收录源刊。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建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以素质教育为统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党员接待室为亮点的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2.9红歌会

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从2007年起学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进入重点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2年超过90%。2000年、2009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在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等级,排名第一。办学 59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首届中国“十大桥梁人物”何志军、孟凡超、谢邦珠、刘先鹏、孙云等在内的五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战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与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海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此外,还和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学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李岚清、贺国强、钱伟长、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突出交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交通行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 学术交流

重庆交通大学与日本大学交流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初期,我校便开始派遣出国留学生,随着学校的的不断发展,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先后公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挪威、瑞士、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留学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合作研究、援外工程等各类出国人员数百人次。我校与美国堪萨斯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签订有校际交流协议。

1987年我校开始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迄今已聘50余人次。邀请短期讲学专家近130余人次,聘请10名外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

我校接受了美籍华人张剑潭先生、日籍华人宋永琨教授的专业书籍、期刊等数千册,定期接受德国港口工程协会赠送的专业期刊。学校自2004年开始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2009年3月25日我校首个孔子学院在贝宁科特努揭牌。国家汉办正式同意重庆交通大学与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3月25日,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园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和贝宁共和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部长阿比约拉为孔子学院揭牌。重庆交通大学首个孔子学院建立。

§ 交大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交大师生秉承“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立足重庆,面向西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造就了独特的学校精神。学校因交通发展需求而建立,在发展交通科技和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中不断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交通科研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取得的一项又一项高水平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西部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的毕业生在西部交通行业具有广泛影响,西南地区6个省(市、区)的交通厅厅长、副厅长、总工程师多数毕业于我校;西南地区交通行业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中,我校校友占多数,特别是西藏自治区交通行业75%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是我校校友,长江沿线水运建设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多数是我校毕业生。

在59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建校之初的川藏公路建设和金沙江水运开发到如今的山区高速路网和三峡工程建设,广大教师扎根西部、献身交通、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质的情系西部、实干奉献、开拓进取的“铺路石”精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最基层”,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班级,延伸到学生宿舍,覆盖到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一代代学子传承、弘扬“铺路石”精神,扎根基层,实干奉献,勇于开拓,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铺路架桥,治河筑港,挥洒青春,建功立业,浇筑人民致富坦途。

§ 现任领导

校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  刘 伦

党委副书记: 唐伯明、 周 直、 李宝娣

校行政领导

校长: 唐伯明

副校长: 王智祥、 梁乃兴、 黄 明、 王昌贤、 易志坚、 王平义

校纪委领导

校纪委书记: 李宝娣

§ 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重庆市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山区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交通土建材料重庆市重点工程实验室

水利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特种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城轨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西部交通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院系设置

土木建筑学院

河海学院

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财经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人文学院

理学院

航海学院

国际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研究生部

思政教研部

体育部

§ 学科专业

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了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及7个市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作品

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的原则,设计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因材施教、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项保障措施得力,培养方案得到很好的执行。

省部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部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

重庆市重点学科:

桥梁与隧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程力学

材料学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部分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以公路、桥梁工程为主的土木类本科专业之一。建校初期,学校设立了公路工程、桥梁工程等本科专业。该专业现设有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工程5个专业方向,培养以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为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基础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科研流动站、”“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4个交通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和“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博士点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山区道路结构与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土建材料重庆市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5个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室(中心);“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专业依托的重点学科在大跨径拱桥设计与施工控制、长大隧道施工控制、桥梁新结构与新工艺、旧危桥加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许多成果编入国家行业规范。该专业现有师资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3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直辖10周年建设功臣”1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该专业始终重视发挥科研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每年举办的“桥模、建模及承重大赛”都成为校园科技活动的亮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批毕业生已成为西部地区交通行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高层管理人员。“桥梁工程”、“工程测量学”、“钢结构”和“隧道工程”课程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是重庆市推荐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出版省部级优秀教材2部,《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控制》、《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等5部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为该专业1965届毕业生,是原交通部10所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唯一一名院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港口航道专业,从建校初期的水道与港口水工建筑专业发展而来。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重点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实验室”、“内河航道整治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一级学科硕士点“水利工程”,拥有“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原直属交通部的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有目前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的港口航道实验基地,实验厅(室)面积1.8万平方米,试验场4.0万平方米。该专业依托的重点学科成果丰硕,完成的航道整治、港口、水电站、枢纽工程研究,涉及西南地区几乎所有通航河流或相关工程。该专业现有师资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韩其为和梁应辰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专业特聘教授。该专业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年来,该专业教师获各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10部,“港口工程学”和“航道工程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港口工程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交通运输专业

该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设立于1982年,紧密结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特点与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基础理论,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急需的汽车运用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及铁道运输.交通运输管理与物流方向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该专业依托的学科基础有重庆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及公路运输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1人。近5年,该专业在校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20余项奖励。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西南地区运输行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检测与营销.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主要领导。该专业现有师资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近年来完成各类教改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0项,编写国家统编专业教材7部。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2009年评估中取得排名全国第十二的好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该学科在全国的声誉和影响力。

工程管理专业

该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设立于1984年,以重庆市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为特色,构建了注重理工基础和管理实际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现有师资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资助人员3人。该专业很多专业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拥有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或咨询师职业资格。专业实验室“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主要应用软件与市场同步,与企业应用对接。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16门;完成各类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项;担任了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管理普通本科教材主任委员单位,出版教材14部,包括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5: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