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公陶文 |
释义 |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记录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曾一度成为人类社会相互交往的重要媒介,是社会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已使用文字,这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对丁公龙山文化这件刻字陶文,经考古学界、古文字学界30余位专家学者鉴定,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确认,绝大多数学者对丁公陶文持肯定意见。 王恩田先生认为是"东夷文化系统的字"。严文明先生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文字"。田昌五先生建议将丁公遗址出土的、由成组文字组成的陶文,称之为"陶书",以与单个陶文相区别。裘锡圭先生认为丁公陶文,并不是一种处于向成熟的文字发展的正常过程中的原始文字,而是一种走入歧途的原始文字。对于丁公陶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抱怀疑态度,个别学者则持否定态度。尽管如此,"丁公陶文"发现的意义是不容质疑的,我们期盼着有新的考古发现和资料的问世。总之,丁公龙山文化陶文的发现,为探讨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等重大历史课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