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邯郸市博物馆 |
释义 | § 概况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建筑群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邯郸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 馆址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展厅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上、中、下三层,高达26米。内设大小展厅15个,可举办各种类型陈列展览。馆前广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馆建筑与广场上的苍松翠柏、花坛绿地、流水喷泉及象征邯郸腾飞的现代城市雕塑交相辉映,构起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艺术景观。邯郸市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内容共有六部分: (1)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的代表。陈列重点反映了8000年前邯郸先民种杆粟、胡桃,饲养家鸡、家猪的四大创造。 (2)赵文化。战国时期邯郸是赵国的都城,陈列集中反映了赵国政治上开拓进取、经济上冶铁中心地位、军事上胡服骑射改革和以音乐舞蹈为特色的文化风韵。 (3)北朝墓。邺城为“六朝故都”,茹茹公主墓是北朝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这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4)磁州窑。磁州窑创烧于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成为我国民窑的杰出代表。陈列以大量出土精品,再现了磁州窑千余年的辉煌历史。 (5)百年沧桑。陈列以大量的资料,反映了邯郸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历史。 (6)邯郸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展示了邯郸经过50多年的规划建设,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大城市的巨大成就。 § 历史沿革 邯郸市博物馆前身为1968年12月26日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隶属于邯郸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 1971年更名为“邯郸地区展览馆”,隶属邯郸地委宣传部。 1980年7月,改为“邯郸地区博物馆”,由邯郸地区文化局管辖。1984年5月,移交邯郸市,隶属市委宣传部,更名为“邯郸市博物馆”。 1987年5月改属邯郸市文化局管辖。邯郸市博物馆现隶属邯郸市文物局,经费完全依靠市财政拨款。目前馆内设有办公室、征集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保卫科、技术资料部六个职能部门。现有职工39人,其中副研究员4人,馆员6人,助理馆员6人,中高级工18人。 § 展馆布局 1987年投入10万元布置“邯郸出土文物展览”; 1994年投入500万元进行了博物馆维修改造的“启新工程”;2000年又投入1800万元对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其内容为:布置博物馆总序厅及《磁山文化》、《赵文化》、《东魏茹茹公主墓》、《磁州窑》、《邯郸百年》、《邯郸市城市建设规划成就》六个专题陈列和博物馆馆址建筑维修、展厅扩建、文物库房修建。展厅扩建后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基本上可满足举办各类展览的要求。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邯郸市博物馆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使命。邯郸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发展博物馆事业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 总序厅 博物馆一楼大厅北、东、南三面墙壁装饰有三幅大型壁画:正面(东壁)一幅(100平方米)为气势磅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两侧壁画(共计120平方米)分别反映磁山文化生活场景(北壁)和“六朝故都”邺城的魏晋文化风貌(南壁)。壁画由河北省原美协主席、省美院院长王怀骐教授设计,为锻铜工艺,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室内锻铜壁画。 大厅中央有一组以赵王陵2号墓出土的战国青铜马为原形创作的三匹3米高的青铜奔马群雕,与背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融为一体,象征“开拓、改革、奋发向上”的赵文化精神。 § 《磁山文化》陈列 8000年前,磁山浮现出邯郸第一抹文明的曙光,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代表,早于仰韶、龙山文化,在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楼西北厅(324平方米)布置有《磁山文化》陈列。展厅东壁为一排铝合金通联橱,陈列石磨盘、石磨棒、支架陶盂、家鸡骨、炭化粟、炭化胡桃等文物标本110件,展线长32米。陈列内容分为: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渔猎采集与饲养、原始艺术与信仰四部分。展厅中央放置“磁山文化”遗址沙盘。西北角有反映磁山人生活场面的半景画式的景观,再现了磁山人磨粟、制陶、养鸡、打猎、播种等活动场面,并将磁山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也融合进去。通过文物标本、文字、照片、图画及大型景观突出展示以小米文化、家鸡蓄养、原始制陶、原始艺术、胡桃种植为代表的磁山文化的丰富内涵。 § 《赵文化》陈列 胡服骑射 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文化”是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已成为“改革”的象征,极具现实意义。 二楼北大厅(324平方米)和东北厅(188平方米),陈列内容以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分为:赵国政治军事改革(胡服骑射)、赵国经济、赵国礼乐制度、赵王世系、赵国疆域、赵国城建、赵氏王陵、汉代赵地封国、汉代邯郸城建等几大部分。在展厅南侧及东、西两拐弯处布置一排橱窗式通联橱,展线约45米。陈列青铜马、金牌饰、玉片、编钟、编磬、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等战国、汉文物精品约200件。东北厅的东北角复原了邯郸齐村出土的战国殉葬东马坑。 § 《东魏茹茹公主墓》陈列 茹茹公主墓 今磁县城南和西南漳河与滏阳河之间的平原、西岗一带分布着古代陵冢100余座,为“东魏北齐皇陵”,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魏北齐皇陵出土的彩绘兵马俑数量多、规模宏大,国内罕见。 在新建的后楼二楼展出东魏北齐皇陵之一——茹茹公主墓,陈列墓葬出土的按盾武士俑、萨满法师俑、兵马俑、东罗马金币等珍贵文物标本约600余件;依展厅西壁布置一排橱窗式通联橱。靠展厅东壁复原制作一座按比例缩小的景箱式剖面墓室,通过艺术手法复原封土、券顶、内墙壁为特征的墓葬结构,以墓室、墓道壁画为背景,墓道及墓室内排列的彩绘小兵马俑军阵气势恢弘。墓室内加射灯,强调视觉效果,营造墓室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去领略昔日北朝兵马军阵的威武雄壮的气势,欣赏精湛的壁画艺术。 § 《磁州窑》陈列 磁州窑展厅陶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朝至今,绵延千载,始终没有断烧;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代仍跻身全国八大瓷区之列。磁州窑研究是一项国际性学术课题,日、英、美、加、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学者研究磁州窑,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磁州窑》专题陈列内容以磁州窑历史发展顺序为纲,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为目,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全面展现磁州窑从北朝至今一千多年间产生、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昭示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描绘瓷都总体文化面貌。该陈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力争成为全国精品陈列。 陈列内容为:序厅、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建国后五个部分。计划占用博物馆二楼南半部南过渡厅(149平方米)、西南厅(324平方米)、南厅(324平方米)和东南厅(188平方米)四个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线约200米,展出各时期磁州窑珍贵文物约450余件。展线分配:序厅占16米,北朝隋唐部分占25米,宋金元部分占80米,明清民国部分占50米,建国后占30米。 宋金元为磁州窑鼎盛时期,是陈列中的重点部分,占据西南厅后半部分和南厅前半部分,展出文物标本约300件。此部分包括在西南厅西南角(约35平方米)创作一处反映宋代磁州窑窑场环境、作坊场景及瓷器制作传统工艺等情况的大型半景画景观。 明清民国占据南厅的后半部,展出文物标本约200件。展厅东北角布置一处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民居,包括堂间、卧室,能够形象地反映磁州窑瓷器陈设、使用情况。 东南厅计划布置现代磁州窑瓷器,包括仿宋艺术瓷、大众日用瓷、瓷板壁画、现代艺术瓷等几部分,展出标本约100件。 § 《邯郸百年》陈列 邯郸百年展厅 邯郸兴起3000年来,经历了古代的繁荣与衰落。上述四个专题陈列展出了它的古代篇章。自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通车,邯郸进入近代发展时期,走上了复兴之路。在一个世纪中,经历了由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由近代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走过了百年复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邯郸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英勇的奋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建国后,邯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邯郸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20年,实现了真正的复兴,成为晋冀鲁豫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 《邯郸百年》陈列占据新扩建的后楼一楼展厅(600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邯郸近现代地方革命史和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两部分,充分展示了邯郸百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了邯郸的百年复兴之路。 § 博物馆建设 胡服骑射胡服骑射 几年来,邯郸市博物馆领导班子一班人,带领全馆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遵循博物馆自身工作规律,奋发进取,努力开创博物馆工作新局面。全馆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始终把博物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坚持办好并不断改进博物馆基本陈列;大力自办、联办和引进具有教育意义的临时性展览,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满怀热情地向广大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千方百计争取资金,积极开展抢救、保护、征集文物工作,不断丰富文物馆藏量。此外,还在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形象建设、宣传教育、科研工作及文物安全保卫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突出。 重视办好并不断更新博物馆基本陈列 邯郸市博物馆原有基本陈列为1994年博物馆“启新工程”时布置的“邯郸历史珍品馆”,陈列占据主馆二楼五个展厅,面积1141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1500余件,展线200多米。陈列内容分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商文化、西周文化、赵文化、汉代文化、北朝佛教文化、北朝墓群及磁州窑专题。陈列开馆以来在宣传邯郸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为进一步提高陈列水平,博物馆对原基本陈列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序厅重点改造。这次改造将基本陈列展题由“邯郸历史珍品馆”改为“邯郸古代文明”,使其内涵更加宽泛。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是“赵文化”,因此,整个序厅设计一面大型屏风,中心为“战国赵王城龙台遗址”巨型照片彩喷图,颇具气势;两侧分别为展题和前言,文字全部中英文对照,这样使整个陈列主题更加突出。国庆50周年向社会推出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媒体的普遍赞誉。 大力自办、联办和引进具有教育意义的临时性展览,活跃文化阵地 车马坑原始人类 1997年以来,邯郸市博物馆平均每年举办、承办15个~16个临时性展览,保证月月推出新展览。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迎香港回归图片展》、《中日美术作品展》 、《恐龙科普展》 、《昆虫科普展》 、《邯郸市第七届邮票展》 、《邯郸市政协书画院成立暨画院首届画师作品展》、《建国五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辉煌五十年》大型图片展、《迎澳门回归书画、摄影展》、《画说新中国摄影专题展》、《汪易洋、金子禾伉俪书画展》等等。1999年上半年因主馆大厅装修,闭馆近半年时间,但是,仅下半年就举办、承办临时展览19个。特别是建国50周年之际,邯郸市博物馆同时隆重推出《辉煌五十年》、《邯郸古代文明》、《邯郸市书法、绘画、摄影展》、《邯郸市第八届集邮展》四个大型展览,活跃了阵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展览结束后,宣教部的同志们还将《辉煌五十年》大型图片展及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文物保护法等有关内容的图板一并送到工厂、学校、部队等十几个单位进行巡回展出,受到领导肯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每年平均接待观众数量达到8万~10万人次,其中外宾500人次~600人次。2000年3月20日博物馆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大型图片展,通过展览形式使广大群众认清的丑恶面目,以科学为武器,把揭批的斗争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广大群众参观踊跃,工人、战士、学生等参观人数达10余万,并应群众要求将展期推延10天,社会反响强烈。 下大力抓好讲解员队伍建设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讲解员,通过短期培训,很快承担起讲解任务,提高了讲解水平,受到领导和观众好评。1999年参加邯郸市讲解员比赛,两人荣获二等奖;参加河北省讲解员大赛,一人荣获三等奖,一人荣获优秀奖。(2)积极抢救、保护、征集社会流散文物,精心组织资料整理和文物建档工作。 全力征集流散文物 战国编钟 长期以来,博物馆没有专项文物征集经费,看到文物市场上国家文物资源在流失,大量流入私人和文物贩子之手,作为国家文物工作者都非常痛心。1996年在博物馆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领导班子毅然决定卖掉馆内惟一一辆中型面包车,作为第一笔文物征集经费。此后,馆领导又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筹集文物征集经费。这项工作得到省文物局和市领导的关心与经费支持。1996年以来,馆领导亲自带领征集保管部的全体同志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深入乡村,利用节假日,坚守文物市场,征集文物。1996年以来,共征集文物1000余件,经初步筛选鉴定,认为达到三级的文物标本有60余件,二级30余件,一级2件。为国家抢救、征集、保护了一批重要文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 精心组织实施资料整理和文物建账、建档工作 战国编磬 多年来,博物馆缺乏有效可行的资料管理制度,资料管理混乱。1996年以来,博物馆投入资金,以技术资料部为主,并聘请老同志回馆共同整理出一套完整的1968年建馆以来文字、照片及文物档案资料。以征集保管部为主,技术资料部配合,圆满完成1995年以来历次省文物局下达的一、二、三级品文物建账及部分一般文物建卡工作。尤其是在三级以上文物建账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省文物局的表彰和物质奖励。博物馆还高度重视上级下达的各种文物建档、建卡及报表任务,做到按时、圆满完成。 争取专项资金,抢救、修复国家珍贵文物标本 战国蟠螭纹桥形钮铜钟 博物馆建馆以来,一批馆藏珍贵青铜器锈蚀严重,并且有继续蔓延趋势。馆领导多方呼吁,争取资金,将包括商代羊首尊、东汉鎏金大爵尊在内的八件青铜器送往故宫博物院进行除锈、焊接等技术性修复,使国家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重视社科研究,制定特殊奖励政策 1996年博物馆制定了特殊奖励政策,规定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馆内奖励稿酬的100%;省级刊物奖励50%,市级奖励25%,以此鼓励社科研究,使业务工作逐渐活跃起来。三年来,全馆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国家级刊物发表图片作品30余幅,收到良好效果。 加强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文物安全保卫措施 战国素面陶鸭尊 博物馆领导班子始终把文物安全保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指定一名主管领导主抓保卫,并成立了“防火、防盗安全小组”;建立安全保卫岗位责任制,使组织落实,责任到人。1999年,投资60万元在展厅、库房及馆内外安装了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实现了以报警联动为中心,以声音负荷、图像负荷、电视监控和通讯为配合,构成了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人防、技防达标。由于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同心协力,1999年博物馆已连续19年安全无事故。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先进集体;1999年被评为邯郸市安全文明单位;1998年,一人荣获河北省安全保卫三等功;1999年,一人被评为河北省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先进个人。 进一步建立完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 重视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美化自身环境,努力把博物馆建成一座为群众所喜爱的高雅艺术殿堂。1999年改建文物库房3间188平方米,增添库房设施,库房内全部焊接安装了文物庋藏架。2001年,新建文物库房800平方米已使近2000件文物标本编排、上架,改变了过去文物标本摆地摊的状况。 建立文物修复室 1999年下半年,投资一万余元建立文物修复室,改变了过去博物馆只藏不修的被动局面,现已修复残损文物100余件,其中包括一些修复难度较大的文物标本。 更换主馆电路内线,消除火灾隐患。博物馆1968年建馆,时过30年,电路内线已经老化,潜藏着严重的火灾隐患。1998年初,博物馆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考察、研究,确定方案,投资37万余元,更换内线,消除隐患。 投入大量资金,改善陈列条件 汉代陶猪舍 1999年,投资20万余元将馆内大厅、楼梯地面由原水磨石更新为花岗岩(650平方米),并安装、维修展厅大门3对。投资10万余元,将馆前后主体门窗油漆更新2000平方米;落水管油漆、维修400延长米;馆前柱子上蜡和后院办公房顶铺设SPS防水材料。经以上维修改造,博物馆陈列、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美化博物馆环境,实施亮化工程,加强形象建设,整顿馆容馆貌。三年来,投入16万元,在馆后院栽花、植树、种草,实施绿化工程;在馆前安装照壁灯、霓虹灯、射灯,实施亮化工程。美化环境,寓教于乐,逐步把博物馆建成了一座为群众所喜爱的艺术殿堂。 综上所述,邯郸市博物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注重社会效益,活跃了文化阵地,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通过多年努力,使博物馆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取得了明显成绩。1999年,邯郸市博物馆被评为河北省文博系统先进集体。邯郸市博物馆正以“只争朝夕”的饱满激情,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为跨入河北省先进博物馆行列而努力奋斗! § 行车路线 邯郸市博物馆 § 相关词条 石家庄市博物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军事教育博物馆;河北地质学院博物馆;河北省科学技术馆;河北省博物馆;柯棣华纪念馆;邯郸市博物馆;河北省邯郸市科技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邢台地震资料陈列馆;郭守敬纪念馆;保定市莲池管理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