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农主义
释义

§ 产生背景

18世纪50~7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说。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中期法国封建王朝货币改革的失败和七年战争的失败表明了法国重商主义的破产,从而出现了与重商主义完全对立的重农主义。

§ 创始人

重农主义复活图重农主义的创始人是魁奈,在他周围有一批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定期组织 学术讨论,发行独立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重农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是杜尔哥。

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 简介

重农主义继承了17世纪下半期以来重视农业和主张经济自由的思潮。重农主义者把自然秩序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它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表现为各种政治、经济和法令规章的人为秩序必须以自然秩序为准则,违背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是“纯产品”学说。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即物质产品,使用价值,财富来源于生产。在社会各部门中,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部门。

重农主义把农业看作生产部门,把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创造,纯产品即是剩余价值,地租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在农业生产分析中,重农主义提出年预付、原预付的概念,对资本(农业资本)进行了最初的分析。重农主义还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集中表现在魁奈的《经济表》中。

重农主义的理论体系存在着资本主义实质和封建主义外观的矛盾,重农主义实际主张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但又只求对旧制度改良,其目的是巩固现存的制度。

§ 观点和主张

自然秩序 庆祝丰收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问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上的。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的准则,可能最早溯源于与柯尔贝尔同时代的法国商人勒让德而由古尔奈予以箴言化,但只是到了重农学派才真正地成了标识着新时代的战斗口号。

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重视农业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布阿吉尔贝尔自称为农业的辩护人,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础。重农主义者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以“纯产品”学说论证了农业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为这一传统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学说。重农学派实际上是以农业资本来概括一般资本,以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来概括资本主义生产。租地农场主,作为产业资本的实际代表指导着全部经济运动。农业按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土地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生产不仅创造使用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而生产的动机则为获得“纯产品”即剩余价值,而地租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主的负担。

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在分析社会财富、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的尝试上,重农学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 土地布局以组成的物质要素,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又在此前提下,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通过货币的中介,在社会三个阶级间的流通过程,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在再生产过程中,包括了对各社会阶级收入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等等的分析。这些都在魁奈的《经济表》中得到了全面表达。

§ 社会制度

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封建主义是以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而资本主义则以大农业改造封建制度的臆想来发展。这样,封建主义就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资产阶级社会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这个实质和外观的矛盾出现于重农主义几乎所有的理论中。

重农学派在当时法国的宫廷、贵族、达宫中获得声誉,甚至在巴黎所谓社会显贵名流的社交场合中,以称道农业改革和穿着带有农家色彩的装束为时尚。在法国以外的当时欧洲若干国家的统治者,如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三世,托斯卡纳的利奥波德二世,西班牙的查理三世,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一世等也对他们的学说和主张发生一定的兴趣。但也因此他们的学说引起了革命的或进步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反感。伏尔泰在《有四十个埃居的人》中,对于他们学说的臆想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嘲弄。

另一方面,重农学派也欺骗了他们自己。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达官、贵人,他们的利益和法国当时的封建制度,甚至和波旁王朝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绝没有认识到,他们所鼓吹的是一个与现存的封建社会相对立,并且只有消灭现存社会才能建立起来的新资本主义制度;而总以为他们所企求的只是对旧制度的改良,而改良的目的是巩固现存的制度。

§ 论贾谊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洛阳人,以才闻名,为汉文帝所赏识,23岁便官至太中大夫。前177年(文帝 规划发展前元三年),由于邓通等佞臣的谗言,贬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一共生活了4年,时间虽不长,但他在任内的活动和著述,对长沙和湖南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世称“贾长沙”。

贾谊是一位才气横溢、眼光敏锐的思想家,他的许多思想如民本思想、经济思想、伦理思想、礼治思想、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经济思想的“重农主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贾谊是汉代较早而又较为全面地论述和发展“农本”思想的思想家。他的农本思想以抑制工商业为条件,主张强本抑末,这是西汉前期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因此重农思想十分突出,早在《尚书》、《国语》等先秦著作中,便有重农思想的萌芽。最早明确提出“农本”观念的是法家李悝、商鞅等人,在《商君书》中已有“本”业与“末”业的明确划分。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方面继承儒家重农传统,一方面吸取法家的“农本”思想,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的命题。

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现实是:第一,社会上开始普遍出现了一种“背本趋末”的现象。贾谊在著名的《论积贮疏》中指出:“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月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对“趋末”的危害性予以了高度重视。他还在《瑰玮》篇中批评“挟巧不耕”以事末业的人,多食农人之食,追求“雕文刻镂”之物,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败坏了社会风气。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也记载了这一社会现象,如长安,“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邹鲁“好贾趋利,甚于周人”。结果导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局面。由此可见,贾谊的批评是符合当时社会实际情况的。第二,“末”业与农业在劳动力的问题上矛盾突出。西汉初的人口总数不过1000万,全国壮劳力不过300万,但汉代官府三大手工业一制盐、冶铁、铸钱就占据了大量的劳动力,大者一家聚众至千人,小者亦有数百,而汉代设盐官27郡,37县,设铁官40郡50处,所占劳力的数量可想而知。汉代盗铸钱的现象更为普遍,前l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盗铸铜钱者达数十万人。这种抢占劳力的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并威胁作为汉代封建主义专制的社会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贾谊的“重农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吸取前人的农本思想而形成的。

贾谊的“重农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抑末以强本。贾谊认为工商“末”业妨碍了农业生产,所以 农村房屋发展农业就必须贬低甚至取消“末”业。他说:“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2)重视积贮粮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贾谊继承了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思想,他认识到积贮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而积贮的具体作用就在于防备灾荒和战争。认为积贮是“天下之大命”,国家和个人都应有积蓄。为此,贾谊极力主张驱民归农,发展农业生产,并提出具体措施:爱惜民力,注意使民以时,不耽误农时季节;励行节俭,反对淫侈。(3)反对私人铸钱,主张把铜收归国有,统一铸币权,规定标准的“法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以平衡物价,增加财政收入。据《贾生年表》载,贾谊反对民间铸钱的主张就是在谪居长沙时上书《谏铸钱疏》提出的。

贾谊的“重农主义”,是把农业与工商业完全对立起来,以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它对巩固封建社会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重本抑末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长期抑制了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应当看到,贾谊“重农主义”的出现,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对稳定社会,发展农业生产有过积极的作用。对此,人们不能苛求古人。毫无疑问,贾谊的这一思想,对长沙和湖南地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两汉粮食基地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 现代启示

法国重农学派,又称为重农主义学派,是18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派,重农主义的基本经济观点就是重视农 农业景象业和主张经济自由。在政策主张上,重农学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不是一般的农业。重农学派极力宣传必须吸收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农业中来,推动农业的繁荣。

主张整顿税收和自由贸易。

韩国也有悠久的重农思想历史。在高丽时期农业被视为最重要的产业,土地作为生产粮食和衣料的生活基础而备受重视。到了李朝时期,农本思想进一步理论化,农、工、商的先后顺序更加确定。李朝末期的开化派学者也把农业看作最重要的产业,把农业看作是富国强兵的基础。值得重视的事实是:韩国和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是在坚持以农为本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财富公平分配。

以上两个重农学派的观点中有以下几点必须重视。1、高度重视农业,视农业为根本的观点。2、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支持的主张。3、发展规模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减少对农业的征税,减轻农民负担,合理经营农业。

古为今用:吸收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精华

中国有着民本主义思想的传统,早在夏、商、周时期,人们在对经济活动的认识方面,首先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强调。孔子提出的“富民思想”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同时他还有轻徭薄役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论点。墨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农业称为“本”,并且提出了“固本”即重视农业生产的主张。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主张。西汉统治者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轻徭薄役,对于推动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治家贾谊和晁错都主张国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以后的诸葛亮、朱元璋、解晋、丘浚、张居正、徐光启等都认同“农,天下之本也”的观点。

可以看到法国、韩国重农思想和中国农本思想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重视农业,视农业为根本等。主要区别在于法国重农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农业,韩国和中国主要是封建农业,中国和韩国提出轻徭薄役的思想,以及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中国还提出减少官吏的思想,中国农本主义思想中的可以吸收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精简农村管理机构,减少机构臃肿和官员众多带来的问题。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加快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广和应用,增强科技进步在推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经世致用:分析严峻的现实问题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过重、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差、城乡差距急剧扩大等一系列问题, 沼气池应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城乡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决农民问题必须以人为本,从根本制度和体制上解决农民身份的歧视问题,使城乡人民在户口面前人人平等,打破旧的户籍制度的闸门。应该说,人们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还要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才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部含义。

在世贸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减轻农民负担。中国对农业的支持空间很大,“绿箱”政策还有一半没有启用,“黄箱”政策还有1400多亿元的空间。制定专门法律,从制度上保证减轻农民负担。

制定保护农业的法律和法规,并按照这些法律和法规直接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保护农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确保使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政策目标得到具体的实现,必须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做到依法治农。

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症结。下决心减人、减事、减税、减费,特别要精简机构和人员。

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真正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目前人们遇到的“绿色壁垒”问题主要就是技术落后造成的,必须重视。21世纪的农业将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农业,形成工厂化农业、基因农业等,加强科技推广任务重大、意义重大。[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0: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