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邪马台国
释义 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是《三国志》中《魏志·东夷传》倭人条(通称魏志倭人传)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邪马台国”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 简介

卑弥呼复原像

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光武帝刘秀赐予倭国使者金印的记载。在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用了约两千字的篇幅介绍了三国时代倭国的情况。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当时在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书中记载道,邪马台国虽然历代也以男人为王,但是在连续六七十年的战乱之后,他们拥立了卑弥呼担任女王。卑弥呼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年纪虽然很大却没有结婚,只有弟弟辅佐朝政。卑弥呼为王以来从来没有外人能够见到她的面,只有千名仕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宫闱。

据记载,公元二三八年,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王曹睿。魏王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邪马台国与另一个由男王统治的狗奴国向来不和,她特地再次派遣使者来到魏国求助。魏王派出使者表示支持邪马台国,但是狗奴国对魏王的檄文却似乎并不在意。在长期的战争中,卑弥呼去世了。邪马台国拥立了一名男性为王,但是国中却引起大乱,只好再度拥立卑弥呼一族的女性“台与”为女王,这才平息了内乱。公元二二六年,台与再度派遣使者来到中国。此时三国时代已经结束,晋朝占据了主导地位。再往后,邪马台国就从中国的史书中失去了踪影。

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畿内说与九州说较有力,但因史料限制,尚无定论。

中国语言学家郑张尚芳认为邪马台是Yamato(日语大和)的音译。

邪马台国官吏从中央到地方分七级。中央一级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管理市场,大率是巡视地方的监察官,大夫是刺史。邪马台国政府收入由下户交上的粮食组成,经济以水田农业与手工业组成。对外,卑弥呼遣使曹魏,受封为亲魏倭王,对内专心对抗狗奴国。而那些不接受邪马台统治的小国,则认为自己是吴泰伯之后,与吴国亲近。

§ 内政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卑弥呼曾在伊都国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卑弥呼死(约248)后,又立男王,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壹与为王,内乱始定。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 与中国关系

邪马台国与中国三国时代魏朝通好,两国通过带方郡频繁往来。文献记载,自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后,邪马台国派到魏戍带方郡的使节前后达4次,同时献生口、倭锦、珠、弓矢等。魏国也曾两次遣使至邪马台国,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授以金印、紫绶,封其大臣为率善中郎将等职,并赐以锦绢、铜镜、珍珠等。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邪马台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且出现了文字的雏形。

§ 研究

卑弥呼铜像

对邪马台国的研究始于江户时代中叶,新井白石和本居宣长对《魏志》中有关倭人的记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别提出邪马台国在畿内大和和在九州的说法,对于卑弥呼是否是神功皇后,也作了深入的考证。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历史学界肯定倭人记载的史料价值,形成主张邪马台国在九州和在畿内大和的两个学派,并否定卑弥呼即神功皇后的传统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考古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参加讨论,对邪马台国的社会性质等作了理论上的研究和阐述,扩大了研究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邪马台国的研究出现飞跃发展。但在地理位置问题上,仍然无法解决九州说在里程上的矛盾、大和说在方向上的矛盾,从而在社会性质和国家论上也是议论纷纭。因此,关于邪马台国的社会,有原始社会末期、英雄时代、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和奴隶制社会等各种看法。在国家论上也有部落联盟、国家的雏形或原始国家以及东方专制君主制等各种观点。

§ 新发现

游戏中的卑弥呼

日本奈良县樱井市教育委员会2009年3月20日宣布,近期对位于该市的缠向遗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3世纪前半期的建筑群。这一发现有可能成为探寻作为日本国家起源的“邪马台国”的新线索。

缠向遗迹被认为是“邪马台国”在畿内地区最有可能的所在地,此前曾进行过多次发掘。2009年2月开始的此次调查对1978年发掘出的栅栏和建筑遗迹及其周边约400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扩大发掘,结果发现了新的建筑和栅栏遗迹。这些建筑和栅栏的年代为公元3世纪前半期,正好和《魏志·倭人传》中卑弥呼所处的时代一致。

已发掘的建筑正好排列成一排,被栅栏分隔开来。樱井市教委称,这样的构造在同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这里很可能是“王权中枢设施的一角”。

一些支持畿内说的学者认为,此次发现的建筑规模较小,应该是“中枢设施”的附属设施,今后的发掘令人期待。还有学者注意到建筑群的规划性,认为这可能是卑弥呼为迎接魏国使者而整顿“国家威容”的结果。

但也有支持九州说的学者认为,仅凭少量建筑和栅栏遗迹就认为这里是“邪马台国”还为时尚早,此次发现并不能动摇九州说。

§ 女王卑弥呼陵墓

日本考古专家通过科学检测发现,奈良县樱井市箸墓古坟出土的文物与日本古代“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去世时间相吻合。这一发现可能对确定作为日本国家起源的“邪马台国”的位置产生重要影响。

据日本媒体2009年5月29日报道,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碳14测年法对从箸墓古坟周边出土的土器上附着的碳化物进行了检测。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状态判断这些土器是古坟完成后不久丢弃的,其年代也应与古坟建造年代相近。研究小组根据检测结果推定,箸墓古坟的建造年代在公元240年至260年之间。这与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的卑弥呼的去世时间公元248年左右相吻合。研究小组因此认为,箸墓古坟很可能就是卑弥呼的陵墓。

箸墓古坟位于公元3世纪时期日本最大的村落遗迹缠向遗迹内,全长约280米,远大于此前发现的110米的最长古坟,被认为是强大政权出现的结果,但其墓主却一直是个谜。由于箸墓古坟是日本宫内厅指定的皇族陵墓,不允许发掘,因此古坟周边出土的土器成为判断古坟年代的线索。此前的考证基本是根据土器样式进行的,有卑弥呼本人陵墓、卑弥呼后继者陵墓以及与卑弥呼无直接关系者的陵墓等多种说法。

“邪马台国”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其记载见于中国史书《三国志》中的《魏志·倭人传》。书中称“邪马台国”在经过大乱后产生了一个名叫卑弥呼的女王,并记载了卑弥呼统治下的“邪马台国”在公元239至248年间与魏国互派使节的情况。但关于“邪马台国”的位置,书中没有准确记载,史学界一直有畿内地区和九州地区两种意见。日本媒体均认为,上述考古成果很可能对“邪马台国”位置之争产生影响。

有学者指出,碳14测年法在取样时容易混入杂质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从世界考古实践来看,检测结果也往往比考古学认定的年代靠前,因此不能仅凭这一点就轻易下结论。但研究小组声称,除箸墓古坟外,他们还对周边古坟出土的土器作了检测,结果年代相同。

§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3/21/content_11046976.htm

[2] 贯通日本语 http://www.kantsuu.com/riben/51805.shtml

[3]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5-31/1712914.s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