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里斯本大地震 |
释义 | 里斯本大地震Great Lisbon Earthquake of 1775欧洲历史上最 大的一次地震。1755年11 月1日发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城附里斯本大地震 近的大西洋海域。里斯本城破坏极其严重,损失惨重。死者估计 为6~7万人。这次地震引起海啸,葡萄牙海岸最大潮高估计有 15米左右。法国、英国和荷兰的港口受损失,远至中美洲海岸 也能观测到海啸的影响。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经直布罗陀海 峡至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朗,是亚欧地震带的西段。1755年里 斯本大地震正是位于这条带上,属于板块边界大地震。震级估计在8级以上。1969年2月28日,这个海域又发生一次7.8级大地震,距里斯本城较远,影响不大。 § 后果 幸存者对里斯本地震的效应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强烈震颤,高高的房顶“像麦浪在微风中波动”。接着是较强的晃动,许多大建筑物的门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芜的碎石成为被坠落瓦砾击死者的坟墓。 “在一些地方躺着车辆,其主人、马和骑士几乎全被压死;这里是母亲抱着婴儿,那里是盛装的妇女、绅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压断,另一些人被大石头压住胸部;有的几乎完全埋在废墟里。”水几次冲向塔固斯河并急冲进城,淹死毫无准备的百姓,淹没了城市的低洼部分。随后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许多起分散的火灾逐渐汇成一个特大火灾,肆虐3天,摧毁了里斯本的财富。这个富足的都市,基督教艺术和文明之地的破坏,触动了世纪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许多有影响的作家提出这种灾难在自然界的位置问题。伏尔泰在其小说《公正》一书中写下了他观察里斯本地震后感慨的评论:“如果世界上这个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哲学家卢梭试图寻找怎样对付地震最有利。他设想,如果人们回归自然,生活在空旷的地方,地震就不会伤害他们了。里斯本地震是最早的现代“地震学之父”之一的英国工程师米歇尔(John Michell)(1724~1793年)灵感的主要源泉。在1760年,虽然他对地震成因还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但那时他写的有关地震的研究报告中已试图用牛顿的力学原理讨论地震动。他相信“地震是地表以下几英里岩体移动引起的波动”。他还把地震波分为两类:迅速的震颤和接着而来的地面波状起伏。 § 地震经过 地震发生生11月1日诸圣日的早上,现代的研究指出该次地震约持续 了三分半钟至六分钟,令市中心出现了一条约5米(16英呎)阔的巨里斯本大地震 大裂缝。人们纷纷逃至如码头等的空矿地方,此时岸边的海水慢慢退 去,水位低得露出海床上已沉没的船只和货物,约四十分钟后,一场 海啸席卷里斯本,摧毁了码头和市中心,海浪甚至冲到特茹河。而未 受海啸影响的地区也难逃火灾的一劫,大火足足燃烧了五天才被扑灭。 不过这场大灾难破坏的不只是里斯本,在葡萄牙的南部,特别是在阿尔加威,灾难的破坏也是前所未见的。里斯本大地震的震中整场地震和海啸在里斯本夺去了9万条生命(当时里斯本人口约27万),85%的建筑物被毁,当中包括一些著名景点、教堂、图书馆和很多16世纪葡萄牙的特色建筑物,如刚建成的凤凰歌剧院(PhoenixOpera)、利庇喇宫(PaçodaRibeira)、里斯本大教堂(SédeLisboa)和嘉模修院(ConventodoCarmo)等,而即使在地震中没有即时倒塌的建筑物最终也捱不过火灾而被摧毁。另外火灾也烧毁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的详细航海记录。现在嘉模修院的遗址仍被保留在里斯本内,以让世人认识这场历史大灾难。现代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就会逃到高处,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记录了这个现象,这也是欧洲首个对此现象的记录。 § 地震后的情况 当时的皇室人员幸运地逃过一劫,国王约瑟一世和及其大臣在早上弥撒后里斯本大地震就暂时离开了里斯本。约瑟一世在地震后不敢住在石墙之下,他的大臣则在市郊的阿诸打山(HillsofAjuda)上搭建了大型的帐篷供他居住。首相斯巴迪恩·马卢(SebastiãodeMelo)也在地震中幸存,且立即提出重建计划,他派人到城内灭火和移走尸体以防止疫症爆发,他把尸体放进船只之中并于特茹河口进行海葬,而这种方法并不符合当时教会的习惯。另外,为了维持城内的秩序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他也在城市附近的高处设置了很多绞刑架以作警示,但也有至少34人因此而被吊死。而军队也禁止人们离开市郊的范围,并挑选强健的人协助清理瓦砾。国王和首相也聘请了很多建筑物和工程师进行重建,更借此机会重新规划城市,他们兴建了新的市中心、大量的广场和扩阔道路,不足一年时间,里斯本已渐恢复规模。 § 地震学的诞生 首相马卢除了进行重建外,还对各个堂区因地震而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咨询,问题包括: 地震持续了多久? 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 地震如何产生破坏? 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 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当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还存放于葡萄牙国家档案馆。通过这些数据,现代科学家就能对这次地震进行重组。假如当时马卢没有进行咨询,人们就不能了解这次地震的经过。因为马卢是第一个对地震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描述的人,他也被认为是现代地震学的先驱。 而这次地震的成因,现代的很多科学家还在争议之中,但经过与其他涉及隐没带和矩震级高于9的地震比对后,专家也认为里斯本大地震是和大西洋的隐没带有关的。 § 对哲学的影响 这次地震令里斯本这个天主教国家的首都几乎毁于一旦,也摧毁了城内很多重要的教堂,整个18世纪,神学家和哲学家还未能解释这是否激怒神的结果。而地震也影响了很多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卢梭和康德,而康德更发表了三篇文章试图解释地震的成因。 § 参看 地震列表 里斯本 § 参考书籍 瓦尔特·本雅明。"TheLisbonEarthquake.",出自《SelectedWritings》:vol.2。BelknapPress,1999年。ISBN0-674-94586-7。 § 外部连接 里斯本大地震文字叙述(英文) 里斯本大地震的破坏(英文) 里斯本大地震的图片(英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