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属工艺
释义

金属工艺金银器皿作为一种豪华而贵重的生活用具,在隋唐时期有着重大的发展。1957年出土于隋代李静训墓的金丝项链和头饰,精巧华丽,标志着此时金丝工艺已达成熟。唐代皇家设有金银作坊院,所产物品称为“官作”,而民间工匠所营金银器则称之为“行作”。官作因有统治者的支持,其工艺水平和生产规模明显地高于行作。唐代金银器的铸造和装饰,具有独特风采。成型以锤击和浇铸为主,其器物表面的工艺处理,主要运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技术。焊接又分大小焊、两次焊和掐丝焊等多种。所焊器物,焊口平直,焊缝不易发现。唐代金银器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炉、壶、碗、盘、杯等器皿,造型优美,富有变化,纹饰生动。鲜花异兽,布满于闪闪发光的珍珠地(又称鱼子纹)上,绚烂富丽,光彩照人。其装饰技法多以毛雕、浅浮雕、鎏金及镶嵌等技术为之,反映了唐代金银细工高度的工艺水平。金属工艺是中国工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主要包括景泰蓝、烧瓷、花丝镶嵌、斑铜工艺、锡制工艺、铁画、金银饰品等。

§ 历史

金属工艺唐代铜器,因陶瓷工艺的迅速发展而在某些日用器皿上相对减少,甚至被替代,但仍获一定发展。像河南洛阳西郊涧河西唐墓出土的铜盘、铜洗和铜灯,内蒙古赤峰唐墓出土的铜碗、铜薰炉、铜勺和铜匕,安徽太和唐墓的铜粉盒、铜灯等,造型轻薄单纯,比较实用。西安博物馆收藏的有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铭文的铜钟,重万余斤,钟身饰有舞狮、翔鹤、云纹、宝相花等纹样。然而此时铜器中最具特色和水平的,要属铜镜。唐代铜镜,庄丽丰满,风采迥异,质纯而精,镜面光亮平滑。由于合金中锡的成分增多,色泽净白如银。早期常见花饰纹样有葡萄海兽纹和云龙纹等;中期葡萄海兽纹渐次减少,鹤衔瑞草纹等图案增多,装饰精美的双鸾衔绶、宝相花缠枝花、狩猎和打马球等镜纹,以及加工特别精致的金银平脱、镶嵌松石和螺钿的花鸟镜,都完成于玄宗开元 (713~741)、天宝(742~756)年间;晚期制作较简略,素镜渐多。唐镜的图案构成,突破了从镜钮到边缘同心圆的层层布局,多应用散点和适合的章法,简练明快,完美和谐。另外还创有多种花式镜,常见的有葵花、菱花等多种形式,并新创无钮有柄手镜,使用更为方便。其装饰技法,除传统的浮雕、浅雕、剔雕外,尚有贴金银、嵌宝石、镀金、彩釉和漆绘等。

宋代的金属工艺是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已排除了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异国情调,适应城市平民生活的需要,制造了大量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金属器皿。

宋代金属工艺宋代金银器已非常发达。皇家所用的金银皿由少府鉴、文思院掌造。据记载都城汴梁已有金银铺,南宋朝廷及王公贵族对金银器的需求有增无减。从记载及考古发掘来看,宋代金银制品多为酒器、茶具和装饰品。1959年,在四川德阳出土了大量宋代银器,除茶酒器具外,还有许多日用器皿。其中一只银盒上刻有双孔雀,外饰缠枝花,精美可爱。南京幕府山北宋中期墓中出土的鸡心形金饰,集镂空、錾刻、掐丝等技艺于一器,说明北宋江宁(今南京)金银制品作工精细,技艺高超。衢州(今浙江省境内)南宋咸淳十年(1274)史绳祖夫妇墓出土的八角形银杯、八卦纹银杯、银梅瓶、银丝盒等都是南宋银器的崭新造型。四川德阳出土的理宗淳九年(1249)孝泉镇银铺打造的银梅瓶、形器、执壶、尊、托杯、壶、刻花盒等器形,锤工整,比例协调,有着恬静舒畅的特点,反映了南宋城镇金银器普遍发展的趋势。

宋代铜器继唐局铸和南唐官铸,又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用器皿大量增加,主要有铫、瓶、熨斗、火锹、火筋、火夹、沙锣、匙筋、香炉、帘钩及杯、盘、壶、罐、盒、炉等。造型大都简洁洗练,注重实用性,部分器物的造型与瓷器相似,可能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另外,佛像、祭器、乐器等也有一定的生产。宋代铜器工艺中重要的有仿古□器和铜镜两类:①仿古器,在宋代主要充作礼乐和祭祀之器,北宋末年曾大量生产,其器物铸造精工,忠于原器,造型敦朴古雅,对后世仿古器的生产有一定影响。②铜镜,因需求量大而大量生产,成为铜器行业中的主要产品。宋代铜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亚字形、弧形、菱形、四方圆角式、菱角形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虫鱼、走兽、人物、故事、佛道、山水、楼阁、船舶、祥瑞、四灵、十二生肖、八卦、星象、字、摩竭、铭抨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量,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轻浮单调的感觉。其中的动植物图案,形象准确,姿态生动,构图丰富多变。山水人物图案的构图处理富有绘画效果。宋代铜镜多产于湖州、临安(在今浙江省)、饶州、吉州、抚州(在今江西省)、成都(今四川省)等地。

辽代金属工艺辽代的金属工艺,既受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又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并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而创造了富有特征的金属工艺。如鸡心壶、八角铜镜及鎏金凤冠等。金代的金银器出土甚少,铜镜有四手观音双面镜、观音纹阳燧镜、双兽连珠镜、莲花八乳镜、双鱼镜等。西夏对金属工艺比较重视,设有专门机构掌管,西夏王陵出土有金银器残件以及鎏金铜卧牛等。

在金属工艺发达的基础上,金银工艺也随之发展,在部分铜铁器物上按图案阴槽,填以金、银、丝、块、圈、点等,构成优美的装饰,与原器质地相映成辉,光彩闪烁。

元代金属工艺以金、银、铜、铁、锡为其主要原料,以铸、锤、□、錾、刻、编、累、掐、嵌等技术制成不同用途的日用器物和高级工艺美术品。当时的贵族阶层和酒楼饭庄都普遍使用金、银器。但朝廷对金器如同玉器一样控制极严,只准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金、玉茶酒器。金器工艺以掐、累、镶嵌技术为其尖端,亦称金细工艺。除了以金制成器物之外,还削金为泥,锤□为箔、丝等,用于丝织、漆器、木器的装饰及镀金以饰银铜之器。银器没有金器贵重,在城乡富有者中也普遍使用。银器工艺在技术上与金器相似。见诸著录或款识的金银工匠有朱碧山、谢君余、谢君和、唐俊卿、章仲英等。其中以朱碧山最为知名,他与书画家柯九思有过交往,所制酒器有槎杯、虾杯、蟹杯等,另还铸造过昭君像、达摩像等陈设和金茶壶。铸铜名匠有杭城姜娘子、平江王吉等人。铜镜仍是元人整容的必备用器,多重实用,精美者较少。

金属工艺 明代金银器工艺的特点是与宝石镶嵌结合。内廷设银作局,专为皇家打造金银器。其代表有十三陵定陵出土的金冠和江西明益王墓出土的各种金银器物等。清代内廷金银器由养心殿造办处制造。康熙五十四年造双龙钮金编钟一套16件,共重460余公斤。乾隆年间最大的金塔高约5.33米,用金11119余两,现存的弘历皇帝母崇庆皇太后金发塔,通高1.47米,用金3000余两。银器作为金器的代用品,制成首饰、器皿,通行全国城乡。铸铜工艺获得了特殊发展,最著名的是铸于永乐年间,现存于北京大钟寺的金刚华严钟,通高6.94米,外径3.3米,重约 46.5吨,为国内现存最大铜钟。钟内外铸有《华严经》、《金刚经》、《金光明经》等,共22.7万余馆阁体楷字。字体典雅严谨、端庄秀媚。宣德鼎□,因产于宣德年间,又称宣德炉,以后历代均有仿制。据文献记载,是以外国的铜、铅、锡、□砂、紫□、胭脂石、安澜砂等原料,经多达十二炼后成器,以充庙宇供器或室内案头陈设。因其名贵异常,传世稀少,故内廷与厂肆仿制成风。铸铜名家胡文明、张明歧、石叟等皆有制品传世。紫禁城内的铜狮、铜炉、铜缸、铜龟、铜鹤等陈设足以代表乾隆年间铸铜工艺的水平。

金银工艺是铁器的装饰,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盛行。多层镂空金银铁碗套是藏族铁金工艺的精华。清初安徽芜湖铁工汤鹏,创铁画,锤锻铁块,制成多种书画作品,别具一格。锡器作为银器的代用品而通行民间,明末清初归复善制锡壶,继之者有朱坚、陈鸿寿等人,所制锡壶颇受文人赞美。

§ 主要分类

景泰蓝(1)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的景泰年间,是这种工艺品的鼎盛时期,并创造了以蓝为主的风格,故“景泰蓝”便成为这种工艺品的美名。

景泰蓝技艺到清代乾隆年间空前兴盛。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曾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

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这种工艺品晶莹夺目,金碧辉煌,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品种有瓶、碗、盘、烟具、酒具、灯具、糖罐、料盒、奖杯、飞禽、走兽和各种装饰品等60余类。

(2)烧瓷

精致烧瓷鼻烟壶烧瓷,又名“铜胎画珐琅”,与景泰蓝同为金属工艺中的姐妹艺术。它与景泰蓝的区别在于不用掐丝,而是在以铜制胎之后,在胎体上敷上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进行彩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

烧瓷技艺比景泰蓝产生的要晚。现有最早的烧瓷制品为清康熙年间的制品“彩荷画盖碗”和“彩黄地缠枝牡丹唾壶”等。乾隆年间是烧瓷制作的鼎盛时期。在花纹图案上侧重于富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在开光制作上,注重吸收中国画的技法;彩绘常用洋红、粉红做底色,视若凝霜,光亮细腻。

北京烧瓷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胎体錾金配饰烧瓷,属高级工艺品;一类是无錾金配饰烧瓷,属普及品。北京烧瓷种类繁多,有瓶、盘、碗、罐、碟、盏、酒具、烟具,以及炉、鼎、爵、熏、挂瓶、插瓶等装饰品。北京烧瓷在清代为宫廷贡品。

(3)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花丝镶嵌分为两类:花丝,是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镶以宝石而成。 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有雏形,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名品不断涌规,很多成为宫廷贡品。

花丝镶嵌工艺以北京、成都最负盛名。北京的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效果更佳。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曾在东南亚举行的首饰比赛中荣获优秀设计奖。

成都的花丝镶嵌以银丝工艺为主,常以无胎成型。成都花丝镶嵌中的银烧蓝、错金银等金银工艺,都独具特色。主要工艺品种有花瓶、果盘、烟具、茶具、挂瓶、首饰等。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中陈列的平填银丝大挂盘《丹凤展翅》、《孔雀开屏》,就是成都花丝镶嵌工艺师们的杰作。

(4)铁画

铁画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5)龙泉宝剑

龙泉宝剑龙泉宝剑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因产于浙江龙泉县而得名。

相传,龙泉宝剑创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唐朝时,龙泉剑名声大震。诗人李白曾写下“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

龙泉宝剑的制作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有单、双剑(鸳鸯剑)、长峰剑、短峰剑等几十种类。具有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龙泉宝剑名扬海内外,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喜爱把它挂在室内或床头,既为避邪,又是装饰。

§ 清代铜鎏金麒麟

清代铜鎏金麒麟麒麟,亦作骐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在民间“麒麟送子”的说法曾广为流传,并传孔子即为麒麟所送。由此可见,麒麟在中国古代人的心中,具有和龙一样崇高的地位。

该铜鎏金麒麟,系用铜铸造,高183毫米,长248毫米,全身鎏金,除上面的斑斑绿锈外,其余部分仍金光闪烁;体态不仅较好地表现出传说中的麒麟形象,而且还有所发展,如有能飞的双翼等。其主要的特征是:身体像矮个麋鹿,头像猪头,口张开,下有山羊胡须,上有独角,角的中间有分叉,眼圆,双耳竖起,脊上有鱼鳍状突起,两侧有张开的翼,尾较长,末端膨大,呈火焰形,有四足,蹄为马蹄状,身上及四腿装饰云纹。其形象很生动,给人以一种快要飞起来的感觉。

从该铜鎏金麒麟的造型、工艺和锈色等分析,应是清代作品。

§ 金錾花丝

金属工艺

闻名于世的“金錾花丝”工艺是中国古代宫廷工艺的杰出典范。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仅限于为皇宫贵族服务。用錾刀錾出的流畅花纹和细如发丝般的金丝所编织的精美花饰,显示出宫廷工艺大师们的非凡技艺。这些精湛的手工艺品,采用黄金和天然宝石制成,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 他们以中国独有的艺术神韵和宫廷色彩,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也是国内外艺术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的珍爱。

§ 上海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上海的金属工艺由3部分组成:

一是金银镶嵌,它的品种有台灯、烟盒、首饰等。造型新颖别致,线条清晰,工艺精良,无接头痕等特点。

二是机制珐琅,它主要以小件为主,如花鸟和人像挂件、别针和戒指、手镯、开信刀及各类刀具、指甲钳、卷尺、手镜、粉盒、牙签筒、灯具、调味具等便于携带的小东西,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已形成了造型精巧、图案精美、色泽鲜艳、富丽堂皇的风格。

三是铝制工艺品,如相片架、日历、气温表、日历旋转两用镜、钥匙链、挂件等。设计构思巧妙,造型简练,色彩明快,销路非常好。

金银摆件“星月生辉”,是18K黄金用焊、錾、压等技法制成的,飞舞着的金龙从嘴里吐出了一簇由5个小钻石球和一个大钻石球所组成的一组水花,这些钻石球,都是由1,164颗圆钻石镶嵌而成,并巧妙地将金龙、水花、云彩等连接在一起。同时可以旋转的大钻石球,又可取出做吊坠,做到一物两用。这件作品是由年青设计师张京羊设计的,它荣获了1982年东南亚钻石首饰设计大赛最佳设计奖、中国地区特别奖。他的另一个设计“爱的项链”又在1983年东南亚地区钻石首饰比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和中国地区特别奖。

§ 相关问题

成都银丝工艺成都银丝工艺面临后继乏人困境

成都是中国银丝工艺品的传统产区。成都银丝工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出土的银器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明清时期,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 “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其银丝制品都是省、市外贸出口创汇主要工艺品之一。而由于近年来的低迷,现在的成都银花丝工艺品,正面临着重新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任。

谈起银花丝工艺人才,田渝有些感慨。“要培养一名银丝工艺技术工人,需花费两三年时间才能掌握基本技艺,独立完成则需要五六年。由于其制品属高档工艺品,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周期长,市场容量小,经济效益差,企业招用学徒工也十分困难。随着老艺人及第二、三代技工相继退休,中青年技工留下的也不多。现在只有20多个工人能制作银花丝工艺品,而原来成都仅有的四位银花丝工艺大师,一位已不搞本行,另两人退休在家。干这一行很辛苦,比如,有些工序不能有风,需要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进行高强度的高温作业,热得人汗流浃背。另外,制作工序太复杂,做成一件成品少则两三天,多则需要一两个月。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又累又不挣钱的事。”

虽然银丝工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但对未来,田渝还是充满了信心。“现在做一件艺术品不能像过去一样,几十年都一个样,那样是会被市场淘汰的。我们现在已经着手进行银丝花工艺的改进,包括设计图案的翻新,制作工艺的革新,在国内、国外加强对银丝花工艺品的推广。其目的都在于重新开拓银丝花工艺品原来的市场,使它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使成都银丝花工艺得以传承下去。”

§ 历代金属工艺品

唐 鎏金魚龙纹银盘 内蒙出土

宋 婴戏纹银托杯 安徽

唐 鎏金镂空银香薰

宋 鎏金楼阁纹八角银盘

辽 鎏金银鸣冠壶

元 如意纹金盘

元 朱碧山 银槎杯

清 金执壶

清 “金瓯永固”金杯

§ 相关条目

漆艺

金属工艺

汉朝书法

魏晋书法

南北朝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

宋朝书法

明朝书法

清朝书法

§ 参考资料

1、http://www.zh5000.com/JS/zhgypzx/g/2007-11-01/1145424823.html

2、http://www.zh5000.com/JS/jigo/daqionline1.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