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那坡壮族民歌
释义

§ 遗产信息

那坡壮族民歌所属地区: 广西 · 百色 · 那坡县

遗产名称:那坡壮族民歌遗产编号:Ⅱ—32

所属性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遗产级别: 国家

§ 简介

那坡壮族也称“黑衣壮”,它是壮族中具有奇特色彩的一个族群,自称“敏”、“仲”、“嗷”,现约有5.18万人,因着装全黑而得名,主要居住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那坡壮族民歌是黑衣壮历代传唱的民歌。在历史长河中,黑衣壮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并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黑衣壮族人不仅能歌,还很善舞。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的村屯,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跳起迎宾舞、黑枪舞、婚礼舞、末将舞等等古代壮族的舞蹈,场面蔚为壮观。黑衣壮以黑为美的服饰、原汁原味的动听山歌甚至发展到二声部重唱,曲调柔美悠长。[1]

§  主要分类

那坡壮族民歌1、按不同的声调分,可分为“虽敏”、“尼的呀”、“论”、“春牛调”、“请仙歌”和“盘锐”六大种类约一百六十多套。代表性曲目有《虽待客》、《论造》、《酒歌》、《盘歌》、《祭祖歌》等。其中,“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尼的呀"山歌曲调清新明丽,艺术魅力独特,已经成为壮族音乐的标签。  2、按内容分,那坡壮族民歌主要有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环境变迁、历史事件等的叙事歌;倾吐苦难、控诉压迫的苦情歌;反映自然、生活经历的农事歌;向往美景的赞颂歌;接人待物的礼仪歌;表现传统习惯的风俗歌;吊唁奔丧的祭祀歌;庆祝婚嫁满月、新居落成、老人生日的祝酒歌。而最为丰富的是情歌,包含着抒情、初恋、连情、逗情、赌情、定情、盟誓、赞美、相思、忠贞、离情、叮咛、痛惜、怀旧、重逢、苦情、叹情、斗情、白头偕老等二十多种内容。

§ 特征

那坡壮族民歌那坡壮族民歌通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伴随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如文化空间的风流街(歌圩)和二、三月间“请囊亥”(请仙姑下凡传歌活动)等。

(2)在长期参加婚嫁、入宅、祝寿等和其他喜庆礼俗活动中,形成了根据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的内容演唱比较固定的成套歌谣,因而形成了参与礼俗活动的程序性特征。

(3)既有本土语言、音乐、格律不受外来文化渗透纳入,因而具有种类形式的稳定性特征。

(4)不仅类别繁多,品种齐全,内容完整,涉及面广,而且拥有近几百套长歌短歌散歌的丰富性特征。

那坡壮族民歌(5)歌谣各类别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只在本族群内有所遗存,而地域更为稀少,因而形成“虽敏”以及“哎的呀”、“春牛调、“盘锐”、“请仙歌”的稀有性特征。

(6)“论”以严谨的韵律、易懂的词汇,高亢而甜美的旋律,使其他族群容易接受,因而形成的广泛性特征。

(7)具有触景生情,倾吐衷情,描述生动,描绘细腻,刻划至深,形容优美,比喻含蓄,因而产生巨大魅力的吸引性特征。

(8)以巧妙的方法传授知识,达意传情,充分反映生活特色,施展形象、朴实的表现手法,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因而形成民歌的传奇性特征。[2]

§ 价值

那坡壮族民歌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那坡壮族民歌形成了与民间习俗相依存、程序相对稳定、内容丰富多彩以及原生性等特征。除了具有交际、宣传、教育、娱乐等作用外,那坡壮族民歌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是壮族远古歌谣文化的遗存。

2001年11月在南宁国际民歌节开幕式上,黑衣壮一展黑美的服饰,高歌籁之声的民歌,震惊四座。至此,才引起中外民俗研究学者、音乐家、摄影师的关注,纷纷深入大石山中去吸吮艺术营养。

§ 保护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神秘的黑衣壮歌手以一首本民族多声部无伴奏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唱响了《大地飞歌》晚会的序曲,黑衣壮那乡野味十足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奇异独特的民族服装、淳美动人的笑容,展示一个古老、神奇民族的迷人风采,将人们引入如诗如梦的民歌音乐殿堂,成为晚会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由于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发生了变革,传承的主要途径正在消失、活动场地逐渐缩小、师承断层等原因,黑衣壮歌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因此,拯救、挖掘、整理、保护黑衣壮歌谣,已经刻不容缓。[3]

§ 相关知识

黑衣壮小女孩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在历史的长河中,黑衣壮至今仍保留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并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黑衣壮的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与宽裤脚的裤子,头上缠一条黑布头帕,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女子上身穿右盖大襟、葫芦状低领紧身短上衣,下身着宽裤脚裤子,腰系黑布大围裙,头戴折成三角头饰的黑布大头帕,衣服的衣边、袖口都镶有红边或黄布条。黑衣壮家家都有纺织机和用石头凿成的染缸,妇女织出的布要用蓝靛浸染、漂洗数十次,再用牛胶等染漂洗后晾干成黑布。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由于历史和战争的原因,他们大多躲入深山老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而,许多古老的生活传统得以保存。黑衣壮生活的地方多是条件艰苦的大石山,灰白色的岩石裸露在空气里,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岩石表面变成了黝黑的颜色。不知道这是不是黑衣壮人们崇尚黑色,以黑为美的原因所在?无论缤纷的世界如何多彩,他们身上的一袭黑色却沿袭了千百年而不变。

黑衣壮最擅长唱山歌,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便在村头寨尾集合,以歌代言,全村的人们瞬时沉醉在歌的海洋里。他们的歌声里寄予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淌着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黑衣壮族人不仅能歌,还很善舞。在那坡县的一些黑衣壮聚居村里,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都能够伴着古乐,翩翩跳起迎宾舞、黑枪舞、婚礼舞、末将舞等古代壮族舞蹈,场面非常壮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