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邢窑
释义

§ 简介

邢窑白瓷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

邢窑创烧于北朝时期,主要生产日用产品的粗瓷,造型质朴大方,粗犷豪放,是典型的北方青瓷。

隋代时期的邢窑,生产规模已经相当成熟,器物的品种较丰富,为举世闻名的唐代邢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已能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国白瓷的“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此之前,许多专家普遍认为,薄胎透影瓷始于明永乐时期(当时欧洲称“中国白”),而邢窑隋代透影瓷的发现,将中国薄胎瓷创烧时间提前了近十个世纪。

唐代后期,邢窑由于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渐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受邢窑的影响继之而起,成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除邢窑与定窑外,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平定窑与浑源窑等,也都以烧白瓷为主。因此在北方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

21世纪初,邢窑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邢窑白瓷的制作工艺,经专家研究试验已摸索探究出来,并在其主要产地临城县被仿制成功。[1]

§ 历史记载

邢窑白瓷

陆羽《茶经》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皮日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初年,有调音律官郭道源者,“善击瓯,率以越瓯、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另外,从20世纪起,中外学者开始注意了对邢窑的研究。明清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些博古著作和陶瓷著作。如明曹昭著有《格古要论》、谷应泰著有《博物要览》,在这些著作中都提到唐代邢窑白瓷。[2]

§ 产品特点

邢窑器物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

胎质

邢窑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邢窑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

1、粗白瓷邢窑白釉罐

粗白瓷的胎质又有粗、细之分,粗胎的一类胎色灰白,胎质粗糙;细胎的一类胎体致密,胎色较淡,但仍不够白,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粗白瓷的釉质较细,有些还有细碎的纹片,釉色为灰白或乳白色,还有黄白色。

粗白瓷产量大,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捏练还是陈腐都不够充分,白中常泛黄,到五代时部分产品的工艺水平有所提高,胎体中少有气孔夹砂现象,烧不熟的现象已基本克服,渐趋细腻。

2、细白瓷

细白瓷的胎色纯白,个别的白中闪黄釉质很细,釉层中有微细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满釉,釉色纯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

细白瓷在加工工艺上,每个步骤都很讲究,烧成后白度很高。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好。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

釉层

邢窑是镁釉,高温下黏度大,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泽度好,但釉色有乳浊感,不透明,釉色稳定,多呈白色或白中泛青的色调。这就使乳浊釉对胎体有良好的遮盖性,器物施釉到底,质优者足心也施釉。而当时的定窑产品釉料配置不稳定,就釉而言也分粗细两种,都不够光洁,光泽度差。

器型

邢窑白釉碗

有盘、碗、杯、托子、瓶、壶、罐和注子等。

邢窑白瓷多素面无装饰,到了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器中也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3]

底款

带有底款的邢窑瓷器属于细白瓷,为官用或皇室用品,特点是瓷器底部刻有“盈”、“翰林”或墨书“翰林”。

1、底部刻有“翰林”款字,为唐代翰林院在邢窑定烧的瓷器,现代常见都刻在罐上,不排除碗上没有“翰林”字款;

2、刻有“盈”字款器物,是唐代大盈库在邢窑定烧的瓷器。

“盈”字乃是唐代宫内大盈库的简称(皇家私库),是贡品,也只有是皇家自用,外人不能随意使用,赏赐除外。“盈”字款常出现在邢窑的白釉碗上,也不能排除罐上没有“盈”字款。只是出土发现的较少。

§ 代表器物

邢窑白釉“盈”字盖盒

邢窑白釉“盈”字盖盒 唐代

年代:唐朝

规格:高7.2厘米,直径15.7厘米。

特点:胎质白皙密致。通体施白釉,仅子口接触处未施釉。釉层洁白匀净。底部刻一“盈”字。

收藏地:上海博物馆[4]

邢窑白釉皮囊壶

时代:唐朝

规格:高12.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2.5厘米

特点:壶提包式,上窄下宽,上端一面有小流,流直口,中间凸起曲形柄,壶两面凸起包袱褶纹线各一道,中间凸线一道,底划刻“徐六师记”四字匠师题款。

此壶是摹仿少数民族皮囊容器而烧制的,样式新颖,胎质细腻,釉色白润,制作精巧。唐代白瓷不以纹饰取胜,而把美化重心放在造型和釉色的谐调及其相互映衬方面。此器物精雕细琢,且有作家名款,是研究唐代白瓷的珍贵实物资料。

收藏地:藏于故宫博物院

邢窑白釉碗

邢窑白釉皮囊壶

时代:唐朝

规格:高4.7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7厘米

特点:碗敞口,反唇,瘦底,壁形底足。里外满釉,足无釉。

此碗在上世纪70年代于河北邢台唐墓出土,釉色莹润,白中闪青,是唐邢窑的优秀作品。

其他

如带“翰林”款的白瓷罐、带“盈”字款的浅腹碗、海棠花口盏杯、白瓷兔形枕、白釉执壶双鱼瓶、白釉葫芦瓶(虽为残器,但器型精美饱满,做工修胎规整),托和杯连体的茶盏、菱花口盘(五代)等细白瓷精品。

§ 与定窑关系

邢窑瓷器

宋代定窑白瓷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北镇、东燕川村、西燕川村,古属定州故称“定窑”。曲阳位于河北南部,在邢窑窑场之北,因而定窑对邢窑的工艺有所继承,成为宋代白瓷的精品。 特别在北宋中期,定窑还发明了覆烧的工艺,由于邢窑不采用覆烧工艺,产量较低,因此定窑很快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迅速占领了市场。

1、从窑场的生产规模上看,邢窑窑址小而分散,定窑窑址大而集中,无论是涧磁村的中心窑场,还是东燕川村、西燕川村的窑区规模都很大。

2、邢窑的粗白瓷和晚唐五代的定窑白瓷水平较接近,二者区别是邢窑工艺比较规范,成型、制胎、修胎较规整,胎和釉的质地较相似,器物各部位施釉均匀。而此时的定窑白瓷白度不一,有的泛青,有的泛黄,有的白中泛灰,加之窑中气氛控制不够稳定,有明显的流釉现象,这些情况是邢窑所没有的。

3、从修胎上讲,晚唐、五代邢窑无论粗瓷、细瓷,施坯工艺多娴熟准确,切削干净利索;而定窑瓷器的修坏工艺却不太成熟,旋切不整之处,存在跳刀现象,工艺略显粗糙,这些缺点在邢窑瓷中是没有的。定窑修底的旋切法受邢窑影响,至宋时工艺才发展成熟,能熟练、准确地切削。[3]

§ 历史地位

邢窑白瓷

唐代的陶瓷业在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陶瓷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整个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和改进,出现了大量瓷窑,而在所有的窑口中,以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今浙江余姚)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最受人们推崇,大体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代表了当时瓷制品的最高水平,同时著称于世。

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邢窑的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外国的物质生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白瓷的发展起步较迟,但刑窑白瓷到唐朝中期已非常流行。唐墓出土的白瓷碗,胎土白洁,细如澄泥,釉色明净,据此可以证明刑窑白瓷同样是瓷器中之上品。唐代白瓷除邢窑外其他产地之白瓷质地制工也较优良,江西州窑也是当时白瓷的中心。

唐代邢窑白瓷,作为传世品尚未见到,但作为出土文物,在全国各地唐代遗址中却发现不少。河北陶瓷学者对邢窑出土实物标本经过分析后认为,邢瓷不论是胎质和釉质,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高的,无疑需要高强度的焙烧温度,据计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8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河北的陶瓷学者认为,邢瓷的物测结果,为“硬质瓷”烧成于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

§ 遗址研究

邢窑遗址

中国学者对邢窑的真正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之后开始的,中国第一代古陶瓷专家的吴仁敬、陈万里、傅振伦等都对邢窑关注有加,但所知的仍是一些“内丘白瓷瓯”、“邢瓯”一类的词汇,至于它的真正产地、范围、产品以及发展进程等很少被人提及。长时间以来,唐代邢窑遗址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中外陶瓷学者关注的问题。

根据李肇《国史补》中有“内丘白瓷瓯”的记载,一般研究瓷史的学者都认为邢窑的遗址当在内丘。可是,河北的陶瓷研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从1952年起到1972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曾对邢台地区所辖的沙河、邢台、内丘三县进行过七次考察,虽发现一些窑址,但唐代的窑址没有发现。

直到1980年初,临城县陶瓷厂成立了“恢复邢瓷技术小组”,一年时间,小组在临城境内共查出包括祁村、岗头、山下等在内的古瓷窑址17处。

1984年,在内丘发现古窑址二十八处,分为西关和中丰洞两大区,在窑址采集到大量标本,有白瓷、青瓷、黑瓷、酱瓷,同时也发现了三彩。

1987年,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主组成的邢窑考古队开始进入内丘、临城工作,共对内丘城关、临城祁村、山下等处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出土52座灰坑,4座晚唐五代时期的窑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隋代薄胎透影细白瓷的面世,为此后邢窑的精略分期断代及对邢窑不同时期遗迹遗物的认识、了解提供了可能。

1992年出版的《中华文明史》明确指出,唐代白瓷“河北临城邢窑最有名”。

2012年5月,考古专家对内丘县一处工地发现了隋唐时期6座邢窑窑炉和丰富的瓷片堆积层。[5]

§ 鉴定技巧

21世纪初,邢窑白瓷赝品众多,需增加对邢窑的了解才能降低投资风险。

1、一些小作坊做的假古董,工艺粗糙,根本不具备邢瓷工匠高超的技巧。虽然从古窑附近取用了古代遗留的瓷土烧制,但工匠技术低劣、修坯不精、刀锋凌乱。真品则端庄规矩、棱角分明、刀切斧断。

2、古瓷受当时的生产工艺及技术方面的局限,白度不如现在的新瓷,故不少赝品的白度高过了古瓷。且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窑内火候控制精确,故烧成的现代白瓷釉色均匀,反而缺少了真品所带有的韵味。

3、邢窑白瓷轻盈精致,轻重适宜。赝品则多半密度不够,上手轻飘飘的。于是有的造假者为了增加重量,会在不容易察觉的部位加厚,比如器物的底部,但如此一来,却导致器物造型笨拙,缺少了真品的秀美感。[6]

§ 收藏价值

邢窑瓷器因为产销量大,存世较多,故其市场价位和拍卖行情都不是很高,价位大约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符合初入门的收藏者及财力有限的藏家。且由于21世纪初收藏市场的火热,邢窑瓷市场行情正在逐步看涨,故从长远看,邢窑瓷不失为一种易得且前景可观的收藏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