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
释义

§ 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

§ 正文

西汉初绘制在缣帛上的古地图。共 2幅。1973年发现于湖南省长沙 马王堆 3号西汉墓,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图之一。该地图与其他帛书折叠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的一个长方形盝顶形盖漆匣内,出土时已经断裂破碎为若干帛片。在采取了一系列修复措施之后,将帛片一一揭开,并按顺序拍摄照片,根据照片拼接复原。复原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图折叠方式所形成的帛片排列次序,与帛片揭开时照相编号的次序一致;②参照文献资料记载,有些县级地名可以确定其大致位置;③表示河流、山脉、道路以及其他线划符号连续衔接;④各层帛片上渗印的痕迹处于互相对称的位置;⑤地图四边有用针线缝起的折边痕迹,中间有两幅帛拼连的痕迹。两幅地图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都没有标注图名、图例、绘制年代和比例尺,根据内容暂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

《地形图》  经复原的图幅为边长96厘米的正方形。所绘范围,相当于今湖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广东省北部,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及九嶷山邻近地区,比例约在十七万分之一至十九万分之一之间。

据考订,所绘主区为西汉诸侯国之一的长沙国南部。地图比较详细而且突出地表示了水系,用粗细均匀变化的线条绘出大小河流30余条,有的在河口处标注了名称,如营水、舂水、深水、泠水、庸水、罗水、垒水、临水、参水等。山脉用闭合曲线加绘晕线表示走向,使复杂地形脉络清楚,九嶷山一带用鱼鳞状图形表示峰峦起伏的特征,并有9个柱状符号,旁注“帝舜”2字。居民点有80余处,县级居民点 8处,用矩形符号表示。乡里用圆圈符号表示,大小不等。地名写在矩形或圆圈符号之内,8 个县城的名称分别为:桂阳、南平、观阳、泠道、桃阳、舂陵、营浦、龁道。

《驻军图》  经复原为长98厘米,宽78厘米的长方形。以田青、红、黑 3种颜色绘制,图幅左侧及上方分别注有东、南两个方位。主区大致在今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潇水流域,所表示的是《地形图》的局部地区,比例约为八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左右。但两幅地图画法不同,内容互有出入,风格、字体、使用的符号也不一致。

《驻军图》侧重在居民点和兵力部署上,属于专用地图。河流用田青色绘制,河名注在源头。往北流的主流为大深水,支流有条水、湛水、孑水、满水、陯水、蒥水、智水、如水、资水;往南流的有袍水、廷水、蕃水,与地形图名称不同。山脉用单线象征性地绘成山字形,并加装饰,近似图案化的方法,有留山、昭山、蛇山、居向山等 9 处标出山名。图幅中央有三角形城堡,内注“莠道”字样。图上共有 9支军队的驻地,用黑红两色双线勾框表示,分别注明为“周都尉军”、“徐都尉军”、“司马得军” 等。四周防区界线用红色标绘,居民点除了标志地名以外,还旁注户数及迁并情况。图幅右侧帛片破损比较严重,尚未完全拼复。

除上述两幅地图之外,还有一幅图,上部绘有墓茔和墓圹,下部为城垣及宗庙建筑,应属于《周礼·春官》记载的“辨其兆域而为之图”一类的陵寝建筑图,尚未整理发表,暂定名为《园寝图》。

参考书目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文物出版社,北京,1977。

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地图集》,文物出版社,北京,1989。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39:47